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51674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第五章 存货.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存货,第一节 存货数量的确定第二节 存货的计价,第一节 存货数量的确定,存货数量计算的基本公式是:期初存货+本期收入=本期发出+期末结存 结存数量 存货数量 存货数量 存货数量,先确定发出数量,还是先确定期末数量?,两种方法: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一、实地盘存制,1、特点:先确定存货的期末数量(通过盘点)2、公式:期末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单位成本本期销售(发出)成本=期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3、优点:平时可以不登记存货明细账的发出栏,从而减少了存货核算工作量 缺点:容易将不正常减少都计入耗用或销售成本账簿记录不能随时反映各种存货的收、发和存情况,二、永

2、续盘存制,1、特点:先从账面记录中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2、公式: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本期销售(发出)成本 3、优点:账面上可以随时反映库存材料的动态账面数与实存数可以经常地核对,以查明存货溢缺我国现行实务中,存货一般采用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是否要采用盘点?,三、存货期末清查,1、清查目的:帐实相符2、清查方法:盘点3、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分两步:A、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使帐实相符 B、批准后转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盘盈冲减管理费用盘亏可取得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应作“其他应收款”对于非常原因造成损失,应作“营业外支出”

3、一般保管不善造成的盘亏,应借记“管理费用”,第二节 存货的计价,一、存货计价原则:实际成本二、取得存货的计价及会计处理三、发出存货的计价及会计处理四、存货的期末计价及会计处理,二、取得存货的计价及会计处理,(一)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实际成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整理挑选费用+采购材料应负担的税金 应如何考虑购入材料时发生的税金?会计处理:可抵扣的情况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的税款可以低扣。其他情况的税金应计入材料成本。,不可抵扣时的 会计处理?,外购存货会计处理的两种特殊情况,1、存货已验收入库

4、,发票帐单尚未到达2、发票帐单尚未到达,但存货尚未到达或验收入库,月末按暂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回,等帐单到后正常记帐,先记入在途物资,入库时再转入原材料,(二)自制存货的实际成本,实际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会计处理:生产领用直接材料时,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生产发生直接人工时,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工资生产设备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发生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时,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月末,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三、发出存货的计价及会计处理,(一)计价方法1.个别认定法2.加权平均法3.移动加权平均法4.先进先出法5后进先出法,你将怎样选

5、择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二)会计处理:,因生产发出原材料时,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因销售发出库存商品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四、存货的期末计价及会计处理,存货的期末计价成本与市价孰低法1、含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在会计期末通过比较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取两者中低的一个作为成本计价基础的方法。,当期末存货的市价高于成本时,怎样记价?,当期末存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怎样记价?,按成本记价,按市价记价,2、成本与市价的比较方法,个别比较法类别比较法综合比较法。三种方法中个别比较法最为稳健。3、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会计处理,当期末存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怎样处理?,(1)调整方法:备抵法,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反映(2)计算期末跌价准备应保留的余额=成本-市价本期跌价准备应提的金额=应保留的余额-计提前贷方金额若大于0 补提差额若小于0 冲销差额(3)会计处理借:管理费用 贷:存货跌价准备冲销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成本-市价小于0,如何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