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52015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7.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教育培训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限空间作业管理,2,主要内容,一、有限空间基本知识二、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要点,基 本 知 识,有限空间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基 本 知 识,有限空间分类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基 本 知 识,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基 本 知 识,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

2、、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有限空间特点,(1)事故因素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察觉,易使人丧失警觉。有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易使作业人员放松警惕,引发中毒、窒息事故有些毒气体浓度高时对神经有麻痹作用(例如硫化氢),反而不能被嗅到.,(2)环境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3)空间封闭或部分封闭,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蛋白质腐败)、呼吸作用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有限空间特点,(

3、4)作业非常态化。(5)有限空间狭小,照明不良、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此外,一些有限作业空间周围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的坍塌或其它流动性固体(如泥沙等)的流动等,作业使用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有限空间特点,有限空间涉及领域,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炼油、冶金、建筑、电力、造纸、造船、建材、食品加工、餐饮、市政工程、城市燃气、污水处理、特种设备等。有限空间作业发生的事故也非常多,包括煤矿发生的瓦斯爆炸、瓦斯窒息、采空区窒息事故,矿山井下炮烟中毒事故都属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北方居民冬季用煤

4、取暖发生的煤气中毒事故也属于有限空间发生的事故。,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现状,有限空间作业范围广,较大以上事故占比例高,危害十分严重。,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现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现状,2011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0%;2012年1-7月9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0%和37.

5、0%,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有限空间事故案例,2008年4月9日,五十四名缅甸劳工因乘坐冷藏车时缺氧在泰国遇难。图为泰国救援志愿者在清点窒息而死的泰国偷渡工人的尸体。,有限空间事故案例,2011年8月15日凌晨3点35左右,位于浙江富阳大源工业园区的康辉纸业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一名工人因硫化氢中毒掉进纸浆池不幸身亡,救援的两名工友有一名也不幸遇难。一名工人在处理浆口的堵料时,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硫化氢中毒,掉入了纸浆池。两名工友看到后,马上对其进行施救,但同样未采取防护措施。其中一名工友感到不适马上爬了上来,逃过了一劫。另外一名工人则掉入了纸浆池。,有限空间事故案例,2011

6、年3月29日下午13点24分许,14名北京法耳迈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安泰集团电厂9号锅炉进行检修,由于煤气持续进入炉前管道,炉膛周围断口处向外泄漏,在炉膛负压作用下,被吸入炉内,现场共导致17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经抢救,事故造成10人死亡,7人中毒。介休市委书记副书记雷亚伟在通报会上说:“如此伤亡惨重的设备检修事故实属罕见,说明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不足。,有限空间事故案例,2012年5月29日,一辆储运化学危险品的槽罐车到一个洗车场所清洗槽罐,洗车工李某仅佩戴了简单的防护面罩就进入罐内清洗,在冲洗罐体时因吸入槽罐内残留的有毒气体而晕倒。槽罐车司机陆某听到呼救后立即到槽罐内救人,也因吸

7、入毒气晕倒。当地村民蒋某和松木工业园一物流企业员工胡某闻讯赶来救援,在救援过程中也发生中毒。3人死亡一人受伤。,有限空间事故案例,2010年3月25日15时47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山镇牛山环岛西侧北京稳路时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衬胶车间一铁罐(钢制,圆柱形,长6米,直径3.5米)在粉刷防锈涂料(涂料中含汽油成分)过程中发生爆燃,致使在罐内作业的作业人员王某死亡,另有4名人员受伤。,有限空间事故案例,2006年10月28日19时20分,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在其总包的中石油新疆独山子在建工程项目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罐顶浮船进行防腐作业时,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6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8、非防爆电器产生火花引爆了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漆稀料。,有限空间事故案例,2007年3月22日,上海某制氧站3名员工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便进入空分分离塔内进行氩气保护焊接工作。由于空间狭小,氧气供应不足,导致3人先后窒息昏迷在分离塔管道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陶瓷:2012年,1月11日,广东省高要市禄步镇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在维修电捕轻罐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死亡3人、受伤2人。石灰:2012年1月28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横岗村一石灰窑(无营业执照)在封窑底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死亡4人、受伤3人。食品:2012年4月30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兴鑫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盐池内进行抽水作业时发生

9、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4人、受伤2人。酿酒:2012年5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江南乡连盛酒厂在清理酒窖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死亡3人。,有限空间事故案例,有限空间事故案例,轻工:2012年6月6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神赐酱菜厂在清理酱菜池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4人、受伤2人。机械铸造:2012年6月11日,江苏省常州市中岳铸造厂在维修冲天炉除尘装置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死亡6人、受伤1人。家具:2012年6月11日,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一家具厂(无营业执照)在厂房后挖水井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死亡3人。建材:2012年6月18日,江苏省泰兴市江苏维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浸胶车间在玻璃纤维布

10、烘干过程中,通风不良,挥发的可燃气体发生爆燃事故,死亡8人、受伤10人。,一家知名跨国化工公司曾做过统计,受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2007-2010年,北京市因盲目施救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1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48.0%;死亡3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63.0%;受伤24人,占受伤总人数的61.5%。,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有限空间事故案例,有限空间管理存在问题,一是对有限空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乡镇或农村的私营小企业、小作坊最为典型)二是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在未对作业现场进行

11、通风,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防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组织作业。三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和气体检测监控仪器。五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后,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六是部分地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等。,基 本 知 识,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 concentration,IDLH)有害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如可致命

12、,或可永久损害健康,或可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人员在这种浓度水平下逗留30分钟即可产生死亡或健康的严重损害。当暴露于IDLH环境时,呼吸危害能够使在其中没有得到呼吸防护的作业人员致死,或丧失逃生能力,或致残。,基 本 知 识,职业接触限值(OEL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基 本 知 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

13、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基 本 知 识,爆炸极限(Explosion Limit,EL)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下限(LEL)最高浓度称为爆炸浓度上限(UEL)爆炸浓度的上限、下限之间称为爆炸浓度范围。这一范围会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或

14、爆炸下限值越低,这种物质越危险。,基 本 知 识,进入(Entry)指人体通过一个入口进入有限空间,包括在该空间中工作或身体任何一部分通过入口。隔离(Isolation)通过封闭、截断等措施,完全阻止有害物质和能源(水、电、气)进入有限空间。,基 本 知 识,有害环境(Hazardous Atmosphere)指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造成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1)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10。(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的30。(3)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或超过23.5。(4)空气中有害

15、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5)其他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IDLH)浓度的环境条件。,基 本 知 识,缺氧环境指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低于19.5。富氧环境指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高于23.5。紧急情况 由于任何内外原因,对进入有限空间的劳动者健康或生命有可能产生危险的情形。,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基 本 知 识,缺氧窒息中毒燃爆其他危害,如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等,基 本 知 识,典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基 本 知 识,典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基 本 知 识,有限空间作业危害的特点属于高风险作业,如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当可导致伤亡发生的地

16、点形式多样化多种危害可能共存某些环境下具有突发性,危害具有隐蔽性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程序,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引起缺氧窒息的气体种类1.缺氧 在有限空间内由于通风不良、生物呼吸作用或物质氧化作用,使有限空间形成缺氧状态,当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9.5%时就会有缺氧危险,导致窒息事故。2.二氧化碳、氮气、甲烷、氩气、水蒸气和六氟化硫等。这类单纯性窒息气体,本身无毒,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对氧气有排斥作用,且这类气体绝大多数比空气重,易在空间底部聚集,并排挤氧空间,而造成进入空间作业的人员缺氧窒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来源:(1)有限空

17、间内长期通风不良,氧含量偏低。(2)有限空间内存在的物质发生耗氧性化学反应,如燃烧、生物的有氧呼吸等。(3)作业过程中引入单纯性窒息气体挤占氧气空间,如使用氮气、氩气、水蒸气进行清洗。(4)某些相连或接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渗漏或扩散,如天然气泄漏。(5)较高的氧气消耗速度,如过多人员同时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来源:(1)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及下水道。(2)利用植物发酵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酒精、丙酮以及制造酵母等生产过程,若发酵桶、池的车间是密闭的或隔离的,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产生。(3)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仓库中储存蔬菜、水果和谷物等可产生高浓度的二氧

18、化碳。(4)在有限空间作业人数、时间超限,可造成二氧化碳积蓄。(5)化学工业中在反应釜内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制造碳酸钠、碳酸氢钠、尿素、碳酸氢胺等多种化工产品。(6)轻工生产中制造汽水、啤酒等饮料充以二氧化碳等过程均可生成多量二氧化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对人体的危害 氧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影响。氧气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 氮气(N2)理化性质: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微溶于水、乙醇。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物质保护剂、冷冻剂等。氮气本身不燃烧。,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来源:由于氮的化学

19、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所氧化,或用作工业上的清洗剂,洗涤储罐、反应釜中的危险、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觉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等症状,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浓度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甲烷(CH4)理化性质:甲烷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甲烷是油田气、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甲烷易

20、燃,爆炸极限为5%15%,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来源:有限空间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天然气管道泄漏。对人体的影响:甲烷对人基本无毒,麻痹作用极弱。但极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单纯性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的体积比时,人出现窒息样感觉,如头晕、呼吸加速,心率加快,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和行为失调等。若不及时脱离接触,可致窒息死亡。甲烷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引起缺氧或中毒,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导致缺氧的典型物质氩气(Ar)理化性质:氩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比空气

21、重。它的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缺氧窒息,主要来源:氩是目前工业上应用很广的稀有气体。在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原子能工业和机械工业领域,焊接特殊金属如铝、镁、铜、合金以及不锈钢时,往往用氩作为焊接保护气,防止焊接件被空气氧化或氮化。对人体的影响:常压下无毒。当空气中氩气浓度增高时,可使氧气含量降低,人 会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继之出现疲倦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等症状;在高浓度时导致窒息。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有毒物质种类常见的有毒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系物、磷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二氧化

22、硫、氨气、氰和腈类化合物、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极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主要来源(1)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化学品残留、泄漏或挥发。(2)有限空间内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如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3)某些相连或接近的设备或管道的有毒物质渗漏或扩(4)作业过程中引入或产生有毒物质,如焊接、喷漆或使用某些有机溶剂进行清洁。,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对人体的影响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刺激性、化学窒息性及致敏性方面,其主要通过呼吸吸入、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再经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及肝脏、肺、肾脏等脏器造成严重损伤。短时间接触高浓度刺激性有毒物质会引

23、起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毒性肺炎或肺水肿以及心脏、肾脏等脏器病变。接触化学性、窒息性有毒物质会造成细胞缺氧窒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典型有毒物质硫化氢(H2S)理化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比空气重,溶于水生成氢硫酸,可溶于乙醇。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4%46%,与空气混合能燃爆,遇明火、高热、氧化剂发生爆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主要来源:(1)加工含硫原油过程的密闭设备。(2)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3)有机物发酵腐败场所,如制糖、造纸、制革等。(4)咸菜、咸鱼腌制的低洼处。(5)污水管道、窖井、污水泵站、污水池、炼油池、纸浆池、发酵池、垃圾堆放场、粪池等。,对人体的影响

24、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中硫化氢被列入级危害(高度危害)。MAC:10mg/m3 IDLH:430mg/m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呼吸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典型有毒物质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与空气比重相当。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5%74.2%。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主要来源(1)在有限空间中进行焊接作业时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2)反应釜中生产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等化学品时产生的副产物中存在一氧化碳。(3)使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等。(4)使用

25、柴油发电机、检查燃气管道、清洗反应釜/塔等可能会接触到一氧化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对人体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一氧化碳被列入级危害(高度危害)。PC-TWA:20mg/m3PC-STEL:30mg/m3IDLH:1700mg/m3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大于氧气,造成细胞缺氧窒息,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典型有毒物质苯(C6H6)理化性质: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闪点-11,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1.2%8%。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极易

26、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其蒸汽比空气密度大,在较低处能扩散至很远处,遇明火会引起回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主要来源:(1)在反应釜中制作油、脂、橡胶、树脂、油漆、粘结剂和氯丁橡胶等作业时用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2)苯用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苯乙烯、苯酚、顺丁烯二酸酐和许多清洁剂、炸药、化肥、农药和燃料等。(3)在地下室、船舱内进行涂刷作业、对反应釜/塔进行清洗、维修作业时会接触到苯。,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对人体的影响: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苯被列入级危害(极度危害)。PC-TWA:6mg/m3PC-STEL:

27、10mg/m3IDLH:9800mg/m3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确认苯为人类致癌物。,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中毒,主要来源:(1)在反应釜中作为生产甲苯衍生物、炸药、染料中间体、药物等的主要原料。(2)在有限空间进行涂刷作业或进行反应釜/塔清洗时,作为油漆、粘结剂的稀释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爆炸过程易燃易爆物质和空气混合后,在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则造成爆炸,引起火灾,造成对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及附近人员的严重伤害。,易燃易爆物质,点火源,爆炸极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易燃易爆物质种类:易燃易爆气体/蒸气:甲烷、天然气、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蒸

28、气等。可燃性粉尘:炭粒、粮食粉末、纤维、塑料屑以及研磨得很细的其他可燃性粉尘。,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点火源:明火,化学反应放热,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或摩擦发生火花,绝热压缩形成高温点,电气火花,静电放电火花,雷电作用,直接日光照射或聚焦的日光照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燃爆,主要来源:有限空间中易燃气体或液体的泄漏和挥发。有机物分解,如生活垃圾、动植物腐败物分解等产生甲烷。作业过程中引入的,如乙炔气焊产生一氧化碳。空气中氧气含量超过23.5%时,形成了富氧环境。,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其他危害因素淹溺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物体打击灼烫高温高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淹溺 淹溺导致人窒

29、息、缺氧。原因:地下有限空间,低于地面2米,有水积蓄,因中毒、受伤或不慎跌落均可致淹溺。常见于粪坑粪池、腌菜窖、沉淀池、污水池、阴沟下水道的清理、维修等工作,多伴发高处坠落、电击、跌落等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常见的表现为面部或全身青紫、烦躁不安、抽筋、呼吸困难、昏迷、意识丧失、心跳停止。,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高处坠落原因:(1)安全防护用具不合格,如脚手板和防护栏杆安装、使用不合理等。(2)使用的扶梯有缺陷。(3)作业面狭窄,作业人员活动受限,四周悬空,手脚易于扑空。对人体的伤害:高处坠落可能导致脑部或内脏损伤而致命或使四肢、躯干、腰椎等部位受冲击而造成重伤致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其它,触

30、电原因:(1)操作不当触电。(2)电动机械、电器、电线年久失修。对人体的伤害: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毫安时,就会使人的呼吸和心脏停止而死亡。,其他危害因素机械伤害原因:(1)作业期间机械的意外启动。(2)未实施有效的关停等。对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可能引发人体多部位受伤,如头部、眼部、颈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造成外伤性骨折、出血、休克、昏迷,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要点,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2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

31、1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 杨栋梁2013年5月20日,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工贸企业是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建立下列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五)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 全 管 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32、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作业负责人、监护者和作业者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应急救援器材规范承发包管理,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三)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工贸企业应

33、当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工贸企业应当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工贸企业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

34、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检测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工贸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

35、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建设,工贸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存在多个承包方时,工贸企业应当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工贸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作业现场人员职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作业现场人员职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作业负

36、责人: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作业现场人员职责,作业者: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作业现场人员职责,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应有3类人:,监护者: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

37、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特点,为实现安全作业,需要配备以下6大类设备:气体检测设备 安全作业设备 呼吸防护用品 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设备 警示设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气体检测设备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连续实时地显示被测气体的浓度,达到设定报警值时可实时报警,主要用于检测有限空间中氧、可燃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从仪器上传感器数量上分可分为单一式检测报警仪和复合式检测报警仪。从获得气体样品的方式上分可分为扩散式检测报警仪和泵吸式检测报警仪

3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鳄鱼夹2、蜂鸣器3、LCD显示屏4、LED报警窗5、传感器6、按键,硫化氢扩散式体检测报警仪,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泵吸式五合一气体检测仪,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气体检测管装置价格低廉的检测工具,是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的补充,它能检测除氧、可燃气以外的大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主要用于检测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根据有限空间特点,实施检测时,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气体检测管通常应与采气泵、采气导管搭配使用,以使检测人员处于安全环境。,气体快速检测管,有限空间检测箱,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安全作业设备,通风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通常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

39、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根据有限空间特点,风机须与风管相连,将新鲜空气有效送至作业面。,(防爆型)风机及发电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照明设备改善作业环境的光线,普通手电筒,手持式防爆灯,矿灯帽,通讯设备便于现场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防爆型)对讲机,92,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

40、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在氧含量合格且有毒气体浓度低于立即威胁生命健康浓度(IDLH)的情况下,根据有毒气体浓度范围进行选配。为保证作业安全建议使用全面罩型防护面具及滤毒罐,且滤毒罐应与防护气体的类型相匹配。,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防硫化氢滤毒罐,1、面罩2、滤毒罐3、导气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长管呼吸器。根据GB6220-2009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中的分类原则,有限空间作业常用到的有: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和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1、密合面罩2、导气管3、背带和腰带4、低压长管5、空气泵,连

41、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使用范围:1、IDLH浓度值以下。2、作业面距空气输入口较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备用气源,高压气源,高压送风式长管呼吸器,使用范围:在配有备用气源时,可用于IDLH浓度值以上或氧含量不合格的环境中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主要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根据具体的作业环境进行选择和佩戴。,安全帽,安全绳,全身式安全带,护目镜,防护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应急救援设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能够保证人员在充满浓烟、毒气、蒸气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安全地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正压式空气呼吸器,1、面罩2、

42、供气阀3、导气管4、背托5、气瓶 6、压力表7、肩带8、腰带9、气瓶阀10、减压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救援用三脚架,三脚架、绞盘、救生索、安全带等在事故状态下迅速把作业人员从危险环境中救出。,安全梯作为作业人员的上下工具外,也是事故状态下抢救人员上下用的器材。,软 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逃生呼吸器用于特定情况下作业人员的自救。,压缩空气逃生器,氧气逃生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警示设施 主要用于隔离作业现场,警示作业人员及无关人员注意安全。,锥 桶,护栏,警戒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安全告知牌,安全作业程序,有限空间作业是高风险作业,因此在

43、作业过程中要强化管理,严格控制作业操作程序。,1、作业审批2、作业准备3、危害告知4、安全隔离5、清除置换,6、检测分析7、通风换气8、正确防护9、安全监护10、安全撤离,安全作业程序,1、作业审批,作业审批有利于安全管理部门或主管领导对危险作业将采取的人力资源、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安全作业程序,作业批准批准人对作业许可申请进行审查:书面审查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确认合格后,批准人方可签署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许可证办理必须一事一证,一点一证。,安全作业程序,作业实施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4、许可证一式四联:第一联:悬挂在作业现场;第二联:张贴在控制室或值班室等公开处,以示沟通;第三联:送给相关方,以示沟通;第四联:保存在批准人处。许可证必须置于现场(工作方案)作业许可证分发后,不得再作任何修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需重新办理许可。,悬挂在现场的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二)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七)作业完成后,现场验收(清点工具、清理现场

45、,解除隔离设施等)合格后,双方签字后方可关闭作业许可证。,安全作业程序,安全作业程序,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取消作业,终止相关作业许可证: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作业内容发生改变;现场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发生重大偏离;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不安全行为;现场作业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事故状态下。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工贸企业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作业许可证的取消,安全作业程序,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 编号:,(必须在批准进入有限空间的入口处悬挂该许可证)有限空间名称/标识:

46、部门和建筑物:楼层和位置:作业内容说明:进入者姓名:监护者姓名:进入日期:进入时间:结束时间:批准人姓名:签字:,许可证样本,许可证样本,安全作业程序,进入该有限空间的危险与控制或解决方法有 无 大气的(存在或潜在)通风设施(种类):呼吸器(种类和型号):机械的(发动机、搅拌器、泵,等等)上锁设备(详细说明):卷入(填充或清空运输机、管线、通风孔、溜槽等)输送机或阀门上锁(详细说明):断开管线连接或管线加盲板(详细说明):塌陷(内设隔墙/地板):易燃物:无火花工具及其他控制方法(详细说明):需要动火许可证(原因):悬挂或高空物品:高温设备/高温:其他(包括任何需要特别预防之处):,安全作业程序

47、,安全设施及程序是 否 进入需配备其他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详细说明):安全带、护腕或其他适当措施:所需安全带已经检查:所需起重升高设备已经检查:有限空间入口已经隔离防护(标识、路障、绳带等):紧急退出程序已经解释:进入者已知晓监督员:进入者及监督员已接受过相关培训:已校正过空气监测仪:已完成现场动力关闭检查(最近一次试验的日期与时间):准许进入的空气状况 氧气(O2)浓度:19.5%-23.5%;最低防爆极限(L.E.L):低于5%;有毒气体:硫化氢(H2S)低于10 PPM(百万分之十);一氧化碳(CO)低于25PPM(百万分之二十五);正已烷(CH3(CH2)4CH3)低于50 PPM(百万

48、分之五十);磷化氢(PH3)低于0.3PPM(千万分之三)。其它:,许可证样本,安全作业程序,许可证样本,大气检测结果初始检测:,要求定期检测:;要求连续检测:时间间隔:分钟。,安全作业程序,许可证样本,监督员联络方式:与进入者:视线、声音、对讲机,或:与救护组:对讲机、电话,或:救护电话:取消进入有限空间:已清除设施和物品。有限空间工作已经完成。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签字:;日期:;时间:作业人认为有危险,有权拒绝进入,并及时报告上级。,2、作业准备,安全作业程序,安全交底明确作业具体任务、作业程序、作业分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内容。交底清楚后要求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签

49、字确认,安全交底单要求存档备查。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应对作业设备、工具及防护器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应立即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设备、工具及防护器具。护品使用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帽、手套、防护服、防护鞋等劳动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安全作业程序,3、危害告知,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张贴或悬挂危险告知牌以及安全警示标志,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一方面引起作业小组成员的注意和重视,另一方面警告周围无关人员远离危险作业点。,117,安全作业程序,4、安全隔离,安全隔离,就是要将所从事有毒有害危险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从整个有毒有害危险场所的环境中分隔出来,然后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安全防

50、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没有安全隔离,所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无法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如:1、封闭或截断危害性气体或蒸气可能回流进入有限空间的其他开口和通路,并张贴警示标识。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气体、尘埃或泥沙、水等其他自由流动的液体和固体涌入有限空间。3、将有限空间与一切必要的热源隔离。4、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安全作业程序,5、清除置换,清除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可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有限空间中的污染物。应尽可能在有限空间外完成这些准备工作。通过清洁可以将有限空间内可能残留的有毒有害气体或可能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的残留物清理,消除污染源。如使用真空泵和软管将污泥或积水排走;倾斜存储罐将污泥排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