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2504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1.概念: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三要素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2、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解析】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内容: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基本矛盾 1.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1)概念:

3、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3)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例如:生产工具的变革。 早期的生产工具:石木工具、金属工具。 后来的生产工具:机器。 现代: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控装置。 【例题1单选题】生产力不包括( )。 A.劳动者 B.生产资料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答案】D 【解析】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所以生产力不包括劳动对象。 【例题2单选题】(2011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 A.生产工具的变革 B.分配方式的优化 C

4、.文化素质的提高 D.生存环境的改变 【答案】A 【解析】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生产关系 概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应试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例题1单选题】(2007年、2009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答案】C 【解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例题2单选题】

5、在生产关系中,( )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答案】A 【解析】在生产关系中,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例题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

6、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解析】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4.生产方式 (1)概念: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单选题】在生产方式中,(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上层建筑

7、 D.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 经济基础的概念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2) 上层建筑的概念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3)二者的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

8、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C 【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例题2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 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 【答案】AB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经济规律 1.概念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