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526018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0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糖尿病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糖尿病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糖尿病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糖尿病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知识.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 尿 病,一、概述,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基本病生理改变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造成血糖过高及尿糖阳性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征候群。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目前世界各地均有增加。96年我国对11省市2075岁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3.21%,糖耐量减低患病率为4.76%。,二、糖尿病的病因分型(ADA,1997),1型糖尿病:免疫介导(急、缓发型),特发性 2型糖尿病 特异型糖尿病 妊娠

2、糖尿病(GDM)(详细见表7-9-1病因学分类),三、病因和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破坏,通畅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其中绝大多数与自身免疫有关称免疫介导性糖尿病,仅少数I型糖尿病无自身免疫性反应的证据称特发性糖尿病。,(一)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包括急发型及缓发型)1、遗传因素;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已比较肯定,国内报道I型与HLA(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抗原)有密切关系。而且与DQA和B基因有连锁,并且受DRB基因影响。,2、自身免疫 为I型糖尿病主要原因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初发的本型病人常有胰导炎,其淋巴细胞对胰岛细胞有黏附亲和性及细胞毒性。另外新诊断本型病人85-90%血中检出多种抗

3、胰岛素细胞抗体;,(1)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3)谷氨酰脱羧酶抗体(CAD)(4)酪氨酸磷酰化酶自身抗体而且一年后阳性率降低达4050%,时动因素可能是病毒感染。,3、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特别是肠道柯萨奇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以及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脑炎心肌炎病毒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目前普遍认为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六期:1遗传学易感期2启动自身免疫反应3免疫学异常4进行性胰岛细胞细胞功能减退5临床糖尿病6胰岛细胞功能衰竭,(二)特发性糖尿病 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很强的遗传性,缺乏细胞自身免疫损伤的证据与组织相容抗原无关,多数发生于非洲或亚

4、洲某些种族。特发性糖尿病平时出现不同程度胰岛素不足,有易发酮症酸中毒倾向,有可能绝对需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 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1、遗传因素 国内报道本病有家族史者占8.7%,而国外报道几乎占2550%,另外临床上也发现同卵双生子,一个患病,另一个也常发病,50岁以后发生者,另一个在几年内发生糖尿病率高达95%以上。,再者父母双方皆为本病者,所生子女1/3以上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试验异常。均说明遗传因素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共显性,但是糖尿病遗传方式多样化,有显性遗传、隐性遗传、X染色体伴遗传、还有多基因遗传等。,2、环境因素 包括肥胖、摄食过多、体力劳动强度低、城市化生活方

5、式等均可使易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所以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显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缺乏有关,因两者均使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造成高血糖,而高血糖又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必不足,循环往复,使血糖持久升高。,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1遗传易感性 2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3糖耐量减低 4临床糖尿病,四、病 理,胰岛B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核深染,胞浆颗粒稀少,胰岛内毛细血管旁有纤维结缔组织生长,严重时可见明显纤维化,部分患者胰岛及其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称胰岛炎。,以上病理改变2型较轻,甚至1/3病人可以没有形态学上的明显改变,但

6、多数患者可发生肾、视网膜、心肌、神经等组织的血管基底膜增厚,透明样物质沉积,称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五、病生理改变,即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伴胰岛素抵抗引起代谢紊乱 1、糖代谢紊乱 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加 葡萄糖利用减少 肝糖输出增多 肝糖异生增加从而血糖升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即出现尿糖阳性。,2、脂肪代谢紊乱 胰岛素是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的主要激素,本病严重时,脂肪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加强。脂肪分解加强时,产生大量中间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同时因葡萄糖氧化分解减少,生成草酰乙酸也减少,故大量乙酰辅酶A不能充分与草酰乙酸相结合进入三梭循环,故另找出路转化为大量酮体引起酮血症,甚至发展

7、为酮症酸中毒。,乙酰辅酶A还可引起胆固醇增高。一般说胰岛素轻度缺乏时可引起高脂血症,为促进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重胰岛素缺乏时才会引起酮症。,3、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时在大量动用脂肪的同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而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糖异生作用加强,使血糖进一步升高,而且蛋白质分解过程中的成酮氨基酸可使酮体增加,加重酮血症及酮症酸中毒发生。另外由于蛋白质消耗组织得不到适当修复,抵抗力减弱,使患者易合并感染。,六、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过程可分三阶段一、隐性糖尿病阶段 此阶段症状不明显,空腹血糖稍增高,尿糖可阴性,只有通过糖耐量试验才能确定。,二、典型糖尿病阶段 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8、。1、多尿 多因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值,大量葡萄糖从肾脏排出,从而尿渗透压增高,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尿量和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可达2000ml/日,偶可超过10000ml/日,尿量常和尿糖成正比。,2、多饮 因多尿、失水和高血糖时的高渗状态,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故烦渴多饮,饮水量与尿量成正比。,3、多食 糖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糖大量从尿中丢失,加之组织细胞分解氧化释放能量受阻。为补充体内能量来源,则引起多食,而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更多,血糖浓度更高,尿糖排出更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若临床上病人食欲突然减退,甚至厌食,应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4、体重减轻 多因代谢障碍,机体动

9、用储存的脂肪和组织蛋白来代偿供给能量,加之失水故患者易疲劳无力消瘦或体重减轻。1型均体型消瘦,2型体重虽可较病前有所减轻,但一般仍多肥胖。,此阶段多无明显并发症,所以多无阳性体征。但试验检查具有典型异常;,实验检查(一)尿液检查;尿糖 正常人尿糖为阴性,若尿糖阳性,即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之一,而且每日尿糖量与病情轻重成正比,因而尿糖测定也是判断治疗控制程度的指标。重者尿糖经常阳性,而轻型空腹尿糖常阴性,但饭后尿糖可呈阳性。定性:绿(+)黄(+)橘红+)砖红(+)定量:24小时尿糖定量大于0.1g。,尿酮体 一般阴性,但并发酮症、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则阳性。尿常规 尿量多、比重高,1030-1040

10、之间,有少量蛋白及管型。,(二)血液检查;1、血葡萄糖测定:血糖升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正常范围3.9-6.0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任意时间血浆糖水平11.1mm0l/L 即提示糖尿病。又是判断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2、糖耐量试验: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标准者,须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应在清晨进行。WHO推荐成人口服75g 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饮完,2小时侯再测静脉血糖11.1mmol/L,若无明显垂体前叶、甲亢和肝脏疾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3、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正常人为810%,糖尿病者增高

11、,此可反殃近2-3个月内血糖总水平。糖化血浆白蛋白(FA)正常值1.7-2.8mmol/L,可反映23周内血糖总水平。但一般认为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4、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血浆胰岛素测定对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正常人525mU/L。1型减少、2型可偏低正常或高于正常。C-肽和胰岛素以等分子数从胰岛细胞生成和释放。由于C肽清除率慢,肝对C-肽摄取率低,周围血中C-肽/胰岛素比例常大于5,且不受外援性胰岛素影响,故能较准确反殃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人基础C肽水平为0.560.29nmol/L。1型减少、2型可正常或偏低。但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5、其他 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

12、验 自身免疫抗体、血脂、电解质等测定。,三、并发症阶段;(一)急性并发症 包括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及感染。1、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酮体超过正常时称酮血症或酮症,此时症状不明显或有食欲减退、恶心、乏力等。酮体系酸性产物,消耗体内碱储备,即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为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饮食失调、感染、手术外伤麻醉、突然中断治疗等。具以下表现;初期 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加尿量增加。继而出现典型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呼吸加速加深加长,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晚期则见尿量减少或无尿,此时皮肤干燥、弹性小、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脱水明

13、显。严重者四肢厥冷患者呈倦睡而渐入昏迷。,试验检查:(1)尿糖、尿酮体强阳性(2)血糖多为16.7-33.3mmol/L(3)血酮体增高(4)C02结合力降低(5)PH值低于7.35 电解质钾初正常晚升高,另外白细胞增加。,2、感染:多见,特征反复发生不易控制,但以皮肤疖肿常见,其次为必尿系和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一般必尿系感染以肾盂肾炎、膀胱炎多见。呼吸道感染肺结核发病率最高,比正常人可高35倍,而多为渗出性,活动度高空洞多见。,(二)慢性并发症 包括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皮肤肌肉、关节病变。1、血管病变 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伴基底膜增厚,当

14、大中动脉病变时常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当微血管病变时可累及多数器官和组织,尤以肾脏微血管病变可引起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临床表现类似慢性肾炎,后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危寄生命。其次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造成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眼底镜检查可见微血管瘤、渗出、出血及增生性视网膜病变。,2、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包括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而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如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损害。一般下肢较重,自觉症状为脚踏棉垫感或四肢麻木蚁走感,有时伴疼觉过敏,下肢或上肢疼痛,多为隐疼、亦可呈痉挛样或烧烁洋疼,且夜间及寒冷时加重。若运动神

15、经受累可出现肌张力减弱或萎缩瘫痪。,3、皮肤肌肉、关节病变:皮肤小血管扩张而面色红润,皮下出血和瘀班,或缺血性溃疡,皮肤水泡病、黄色瘤以及营养不良性关节炎等。,七、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1、2型糖尿病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依据(1)典型症状与家族史(2)尿糖、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异常(3)排除其他疾病。诊断标准见表7-9-2,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mmol/L)1980 1997 FBE P2hBC FBE P2hBC正常 6.1 7.8 6.1 7.8空腹血糖受损 6.1-7.0 7.8糖耐量减低 7.8 7.8-11.1 7.0 7.8-11.1糖尿病 7.8 11.1 7.0 1

16、1.1,1、2型糖尿病诊断要点(一)1型糖尿病 1、多发生于儿童 2、起病急症状明显 3、胰岛素和C-肽测定降低 4、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5、早期血中自身抗体阳性 6、主要需胰岛素治疗,(二)2型糖尿病1、多发生于成年人2、起病缓症状轻3、血清胰岛素和C-肽测定可正常4、一般无酮症酸中毒倾向5、自身抗体基本阴性6、一般不需胰岛素治疗,鉴别诊断;(1)肾性糖尿 多因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减低所致,可见于多种肾病例如;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但这些情况并不多见,而肾性糖尿时,血糖及糖耐量均正常。,(2)应激性糖尿 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时,因大量激素分泌和参与,可致暂时

17、性血糖升高和尿糖阳性,但均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恢复。,(3)继发性糖尿病 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可以从病史及临床表现作出鉴别。,(4)酮症酸中毒时鉴别;A、急性脑血管病 起病急,有偏瘫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且尿酮体、血酮体正常即可鉴别。B、尿毒症 肾炎史,具有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异常的尿常规蛋白尿与尿素氮与肌酐增高等表现。而酮体(-),C、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嗜睡、震颤、抽搐,主要表现严重高血糖33.3mm0l/L以上,从而血浆渗透压明显上升多大于350mosm/L,但酮体增高不明显可作以鉴别。D、低血糖反应,八、治 疗,治疗目标即:1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

18、、2保持正常体力、维持正常体重、3预防并发症发生,延长寿命和减低病人死亡率。,治疗原则是;1、早期、长期治疗 2、必须个体化 3、均需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4、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观察病情正确用药。控制目标 见表7-9-3(自学),治疗方法:一、饮食治疗: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无论那型,无论病情之轻重及有无并发症和是否用药均应长期坚持执行。糖尿病饮食多根据标准体重、工作性质、生活习惯来计算:例如;成年患者总热量为 休息者105-125KJ/日/Kg 主食4-5两 轻体力者125-146KJ/日/kg 主食5-6两 中度体力劳动146-167KJ/日/kg 主食68两

19、 重体力者 167KJ/日/kg 主食8-11两,主食中成分之分配;蛋白质含量成人0.81.2g/日/kg占总热量15-20%脂肪为0.8-1g/日/kg占30-35%糖类约占总热量50-60%,三餐热量分配;大致为1/5、2/5、2/5。若病人饥饿明显可给予含糖量30%以下的蔬菜来补充,如波菜、油菜、豆腐等,但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土豆、白薯、莲菜禁用。,另外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者,应低脂饮食,禁用动物脂肪。多数轻、中型病人经饮食治疗1-2年后,血糖、尿糖均下降,继续下去,血糖、尿糖可基本达到正常。若病情不减,可配合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二、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 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

20、噻唑烷二酮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一)磺尿类(US)包括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 格列本脲-优降糖(强、持久、为D860 200倍)格列齐特-达美康(为D860、10倍作用时间长)格裂波脲-克糖利(作用缓,适用于于高龄)格列吡嗪-美吡达(仅次于优降糖)格列喹酮-糖适平(伴肾衰高龄适用)第三代 格林美脲(药效时间长1224小时)详细含量、每日用量、日服次数、药效时间、代谢方式等见表 7-9-4,其作用 1、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2、加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并增加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3、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4、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利用 此类药物适用于轻、中

21、度,无酮症史的患者,每天12次或2-3次宜从大剂量开始,逐渐到维持量,服药时间饭前半小时为宜。,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饮食不当、剂量过大)2、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3、皮肤反应(瘙痒、皮疹和光敏性皮炎)4、造血系统以白细胞减少较多见5、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嗜睡、软弱乏力、共济失调、四肢振颤等、偶发生甲低。轻者对症处理,重者停药。,(二)双胍类 苯乙双胍(DB1)二甲双胍 其治疗作用尚未阐明可能;1、增进组织对葡萄糖利用 2、抑制糖异生 3、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适用于1轻、中2型糖尿病较肥胖的病人,2磺脲类治疗控制不良者可与磺脲类联合增强降糖的作用。3糖耐量

22、异常者4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大者 从小剂量开始。每日23次,后视病情调整,约一周调整一次,但每天量不宜超过1.5g。,副作用 1胃肠道如;口干苦、金属味、恶心呕吐、腹泻 2皮疹3过量急心、肝、肾功能不全时可产生乳酸性酸中毒。,(三)-糖苷酶抑制剂机理:抑制小肠黏膜-糖苷酶,延缓 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适应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代表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倍欣副作用:胃肠道反应(数周后可减轻或消失),过敏反应,(四)噻唑烷二酮机理: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适应症: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副作用:有贫血、水肿、肝功能异常,(五)非磺脲

23、类胰岛素促泌剂(餐时血糖调节剂)-机制:胰岛素快速释放,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适应及禁忌症:适应2型糖尿病,孕妇禁用-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副作用:头痛、头昏或有低血糖反应,三、胰岛素治疗:是一种补充胰岛功能不足的替代疗法。为本病特效治疗药物(一)其适应症:1、所有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经饮食降糖药未获良好控制者。3、严重并发症 4、伴外科疾病于手术前后可应用 5、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时,(二)胰岛素制剂的特点 皮下注射作用时间作用类型 制剂 起效 高峰 持续短效 普通胰岛素 0.5 2-4 6-8中效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1-3 6-12 8-26长效 精蛋白锌胰岛素 3-8 14-24

24、 28-36 注:作用时间仅供参考,因受多种因素影响。,速效胰岛素:三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防止1餐后高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和膳食热量调节剂量。中效胰岛素:睡前或晨起餐前1小时注射,控制2餐饭后高血糖,维持昼夜基础水平,减少夜间低血糖反应。长效胰岛素:保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三)使用原则:剂量应随血糖、尿糖浓度多少及病情轻重而定所以;1初次治疗、2重度急性并发症或合并症、3血糖、尿糖波动大一般首选正规胰岛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到控制高血糖为指标,最后得出一合适维持量。,4当病情稳定,剂量确定后。如每日剂量较小者40U可改用长效胰岛素,按正规胰岛素的2/3量于每日饭前1小时1次皮下注

25、射。如剂量较大可使用正规和长效胰岛素混合应用,经治疗如果胰岛素剂量逐渐减至较小时,部分病人可改用口服降糖药。,(四)胰岛素用量计算方法;1、简单计算法 是根据餐前尿糖情况估计用量,轻者(尿糖+-+)初剂量可试用48U。2、根据24小时尿糖总量计算 每2g 糖用1U来计算粗一日总量。开始用半量,后逐步调整。3、根据血糖浓度计算 每日所需量计算公式为;,(空腹血糖0.1)3公斤体重=日需量。例如病人空腹血糖300mg%,体重60公斤,其日需量为(0.30.1)360=36U。但最初可先给予日需量1/3-1/2,然后分三次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后续用量可按餐前尿糖定性结果调整,一般尿糖每增加一个+加用

26、4U胰岛素,每减+减去4U,尿糖维持加减号为好,不应求全以免发生低血糖,这样在固定饮食下可探索出适当之用量。直至胰岛功能恢复,剂量减至最小量时改为口服降糖药。,(五)胰岛素反应性:1、低血糖反应;多数剂量过大、进食过少或活动所致。多见于1型糖尿病,表现为强烈饥饿感、软弱、心悸、多汗甚至抽搐昏迷。因此治疗中应告诉病人熟知此反应,并随时警惕及时摄食或糖水,严重着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2、过敏反应 局部反应见于注射部位红、肿、痒、账、个别出现全身反应如;寻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过敏性休克等。3、其他 屈光变化、胰岛素水肿、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性脂肪营养不良。,四、近年来治疗进展包括

27、 胰岛和胰腺移植、胰岛素泵治疗 只于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五、酮症酸中毒治疗:属于内科急症范畴,必须不失时及地进行紧急处理。1、密切观察病情;治疗中12小时侧尿糖、尿酮体、血糖一次,每24小时测定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率或PH值一次。,2、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关键治疗 补液量可按病人体重的10%计算(一般第一日输液总量约30005000ml),头4小时内补总量的1/4-1/3,头8小时补总量2/3,其余部分可在24小时内补完。液体成分开始阶段用生理盐水,待血糖降之13.9mmol/L以下,改用5%葡萄糖,如持续呕吐可改用5%糖盐。,3、应用胰岛素治疗:目前主张采用小剂量持续疗法。即将胰岛素加入生

28、理盐水中持续静滴,成人每小时按5U进入量开始,若经2-4小时治疗后,血糖下降不足原数值的30%,则胰岛素量加倍,若仍不满意则还可适当增加用量。,当血糖降至13.9mmol/L以下,改用5%葡萄糖500ml加 2412U胰岛素,保持血糖于200mg%左右,当病人可进食,酮体基本消失,改用原来治疗量,皮下注射。,4、纠正酸中毒;轻度酸中毒不必常规补碱,但当动脉血PH值小于7.1或二氧化碳结合率小于4.5-6.7mmol/L可静脉补碱,补碱同时要注意补钾。,5、补钾:酮症酸中毒患者钾的丢失是严重的。钾可因进食少、呕吐及肾脏排出而减少。但初期病人血钾并不低反而增高,原因是酸中毒时钾转移到细胞外,以及失水时肾功能减退排钾减少所致。,但是当治疗46小时后,病人失水得以纠正,肾功能恢复钾排出增多以及酸中毒纠正和胰岛素作用,钾随糖进入细胞内,因而会出现低钾,可出现软弱无力,心电图呈T波低平,此时注意补钾。,重度低钾 补钾量23g/日轻度-补钾量0.5-1g/日 一般血钾大于5.0mmol/L,停止补钾,但要密切观察,一旦尿量增加,血钾降至正常以下,可再度补钾。但是若经过充分补钾23天血钾仍低者,要考虑镁缺乏的可能应试行镁的补充。,6、寻找处理诱发因素治疗各种并发症:如休克、心肾功能衰竭、脑水肿、DIC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