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调研报告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调研报告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 昌 理 工 学 院调研报告武汉市第一医院调研报告武汉市第一医院始建于1927年,初名为“汉口市立医院”,1949年5月更名为“武汉市第一医院”,1985年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湖北中医学院的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全国大型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之一 ,医院本部占地面积50亩编制床位1200张。一、医院总平面布置与形式该医院是混合式,门诊大楼和外科楼用空中连廊连接,住院部在门诊和外科楼上部,中间层有医技部,建筑单体有:中医部、名医堂、体检中心、内科楼、重点专科大楼、二号楼和
2、食堂。总的建筑主体朝向西南方向。在该综合医院用地有3个主要出入口,位于利济北路的一号、二号门,和利济东街的三号门。二号门主要作为急诊部的出入口。医院用地预留了足够的环形消防通道,各分部功能明确独立,干扰少。二、门诊部的平面布置以下6张平面图按照楼层顺序为门诊部16层。716层为住院区。三、住院部的平面布置医院医技和住院结合而成一栋外科大楼,垂直交通如下图。功能区分布两边,低楼层主要为医技功能,高楼层为住院功能,并两边分科室,各一个护理单元。四、医技部平面布置外科大楼一层分布的是急诊功能,二五层为医技功能,五层以上为住院功能。入口处为图中中庭上空位置,各种手续办理基本都需要向门诊大楼方向去办理。
3、出入口处设置了坡道。五、门诊部大厅设计 门诊部大厅呈半圆形,现门诊大厅被中间的病区直达电梯分两个区块,上半部分为药房,下半部分为挂号收费处。不会形成人群流线的交叉。并且上半部分设了两个取药区,有效的利用了此区域,且减小了前区大厅压力。门诊大厅大约有700,属于单厅式。 从整体来看,门诊大楼一楼被分为两个区域:左边为急诊区(靠近外科楼一楼的急诊部),其中包括一些检查科室及夜间登记处;右边为门诊大厅,围绕门诊大厅设有挂号处、药房、门诊注射室、病员服务中心等四个功能用房。六、住院部大厅设计住院部大厅与门诊大厅在一起,门厅设计见门诊大厅设计。出入院设计出入院结账在建筑西南方向,使用上在急诊与门诊中间,
4、办理住院方便,住院部在716,通入电梯在建筑东北方向,流线如图,与门诊路线不相交叉。七、住院部护理单元形式图形 于本次调研的医院为分散式的组织形式,它的住院部在外科楼、门诊大楼、内科楼、重点专科大楼以及二号楼都有分布。 外科楼的住院部主要在6层到20层,每层都有两个护理单元,具体形式如下。 门诊大楼的住院部在7层到第16层,但不包括第12层(为日间手术室),每层楼是一个护理单元,具体形式如下。 内科楼共6层,病房主要分布在2到6层,每层一个护理单元,具体形式如下。 重点专科大楼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有49个床位,具体形式如右。八、急诊部的形式与平面布置第一医院的急诊部设在外科大楼的一层
5、,临街,和门诊大厅由一道空中连廊(2,3层,一层架空挡雨)相连。并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和单独的门厅。这样很好的分散了人流,避免动线交叉干扰。大门处设置坡道,适合病床和推车的通行从门厅进入,右边是挂号收费,有个单独的窗口,然后往前走是门诊预检的服务台,左边是夜间急诊和检验室分工合理。,抢救室的门直接面对门厅,门口设有专门的服务台和休息区,便于家属等待。在整个急诊大厅的平面布置中可以看出,主要分为四个块:交通区域,儿科门诊,夜间急诊和急诊区,由两条内廊相隔。占主要的是急诊区,主要分布在平面图的右边,最中心的是急诊区,设有重症监护室,抢救室和急诊病房等等,最右边的一条则是分科室的急诊,设置合理,分区明确
6、。九、感冒发烧就医流程先进入门诊大楼,在大厅挂内科号,然后乘扶梯或者电梯到三楼内科门诊,在内科门诊候诊处候诊,待叫到所持号码时到指定地方就诊,同楼层就有呼吸内科检查室,可以做简单地检查,若需要全面检查要到外科楼的2、3楼医技部做指定检查(外科楼与诊大楼2、3、4楼是连在一起的,可直接过去),拿到检查结果后回到就诊室继续就诊,有以下结果(1)内科问题,留院观察治疗到一楼办理住院手续在指定楼层住院治疗;(2)问题不大,吃药即可到一楼大厅收费后取药;(3)确定为传染病,到传染科接受治疗。优点:建筑内功能分明,各流线之间不相互交叉;挂号就诊取药方便,挂号收费取药窗口位置显着容易找到;排队队伍不相互干扰;医技部与门诊部相连接,检查方便。缺点:分科建筑较多,且建筑间交通复杂。呼吸内科住院部和儿科都在外科楼20层,会有共用电梯的情况,儿童可能会被感染,十分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