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02焦安金.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3507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02焦安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02焦安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02焦安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筑]02焦安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筑]02焦安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02焦安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02焦安金.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毕业实习报告关于在日照得通港口储运有限公司试验室实习的实习报告系部名称: 公 路 与 建 筑 学 院 学生姓名: 焦 安 金 专业班级: 0 7 2 9 1 指导教师: 郭 长 雪 二九年七月21实 习 情 况 一 览 表时间地 点实习内容(讲座、参观、车间工作、总结等)指导教师备注2009.42009.6日照市砼配合比压实强度实验郭长雪总工实习报告两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学院领导及老师的帮助下,我踏上了社会这所大校园,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联系社会实际,顺利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并得到领导的好评。我所得到的这些成绩与老师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前言随着土木、公路工程材料的不断变

2、化发展,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也不断完善,在国外自密实混凝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也认真总结了国外近年来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应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新成果和工程经验,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的大量使用使原有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混凝土在现实条件下的施工配合比计算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和超大型建筑物的设计对混凝土塑性开裂和硬化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建立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作为设计基础的多组分混凝土强度理论数学模型,完善现有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或者建立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混凝土裂缝和表面结构缺陷的形成机理,形成一整套消除这种缺陷的方法

3、、工艺,是当前混凝土工业界重要的课题,而配制和浇注成功符合审美要求的少缺陷自密实清水混凝土就更应从理论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结合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从四个方面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技术进行研究。(1)选择原材料:降低原材料的碱含量,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外观颜色的一致性;选择合理的颗粒级配,确保混凝土浆体的饱满和粘结牢固。(2)配合比设计:建立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作为设计基础的多组分混凝土强度理论数学模型,指出混凝土体积组成石子填充模型。(3)塑性裂缝控制:建立毛细管微泵开裂模型,通过合理的配和比设计、最佳二次抹压时间和最佳覆盖养护时间的确定以及充

4、分而及时的湿养护减少混凝土的塑性裂缝产生。(4)表面缺陷处理:建立气体和自由水上浮成泡机理模型,使水份和气体上升时混凝土中的浆体饱满地填充在模板表面,确保拆模后混凝土外表面的致密和美观。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选择出符合自密实混凝土颜色和粘贴强度的低碱原材料;推导出符合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的理论公式,提出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最佳二次抹压时间和最佳覆盖养护时间减少混凝土的塑性裂缝的量化数据公式;提出预防和减少混凝土表面缺陷的技术措施。实现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和硬化后的各项指标达到控制的要求。1 有关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知识1.1 基本名词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即使在密集配

5、筋条件下仅靠混凝土自重作用而无需振捣便能均匀密实成型的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水泥加矿物掺合料)总量之比。填充性: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在无需振捣的情况下,能均匀密实成型的性能。间隙通过性: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均匀通过狭窄间隙的性能。抗离析性: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组分保持均匀分散的性能。1.2自密实混凝土性能与工作机理1.2.1 一般规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新拌混凝土必须满足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指标要求,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必须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和混凝土技术要求,并考虑

6、结构的构造尺寸和形式、钢筋的大小及密集程度,进行初始配合比的计算,经过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1.2.2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机理按流变学理论划分,新拌混凝土属于宾汉姆流体,其流变方程为=0 +(为剪应力;0为屈服剪应力;为塑性粘度;为剪切速度) 。0是阻碍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由材料之间的附着力和摩擦力引起, 它支配了拌和物的变形能力; 当0时,混凝土产生流动。是反映流体各平流层之间产生的与流动方向反向的阻止其流动的粘滞阻力,它支配了拌和物的流动能力,越小,在相同外力作用下流动越快。1.2.2.1 SCC的流动机理新拌SCC 的流动是自重力大于0而产生剪切变形的结果。采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增塑和超

7、细粉掺合料改善胶凝材料级配都可以降低0值,使混凝土拌合物达到自流平所需要的流动性。外加剂的润湿吸附作用作为界面活性剂的外加剂分子吸附在水泥粒子表面形成双电位层。由于双电位层产生的斥力使得水泥颗粒间相互排斥,防止产生凝聚。外加剂分子同时吸附一定的极性化水分子形成溶剂化膜层,增加了水泥微粒的滑动能力,因而易于分散。除此之外,外加剂还能降低表面张力,使水泥颗粒容易被水润湿,这样在达到相同坍落度情况下,所需拌合水量减少而具有良好的流动能力。 裹挟滚动相互作用混凝土可以看作由骨料和浆体固液两相组成的物质,液相通常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SCC 中超细粉掺合料的颗粒粒径与水泥颗粒在微观上形成级配体系,可以降低

8、浆体的0值。圆形颗粒的粉煤灰和硅灰等超细粉掺合料包裹在粗糙的水泥颗粒和骨料表面,具有“滚珠”润滑和物理减水作用,并与水泥浆一起作为液相,携带固相发生流动及滚动达到自流平。1.2.2.2 SCC的自密实机理浆体的粘聚作用混凝土的流动性与抗离析性是相互矛盾的。SCC 之所以能流平密实,关键在于其胶结料浆体具有一定的塑性粘度,它能减少骨料间的接触应力,削弱骨料的固体特性,抑制骨料起拱堆集从而有效抑制离析。气泡自动聚合上浮作用在拌和浇筑混凝土时裹入模板内的气泡,由于混凝土自重对其产生浮力作用,具有自动聚合形成更大气泡的趋势。一旦气泡发生聚合,则所受浮力将进一步增大,最终会浮出表面使混凝土密实。SCC

9、由于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了混凝土的表面张力,使气泡更容易聚合上浮,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掺合料的微粉作用SCC 中的掺合料不仅具有物理填充效应,而且因为巨大的表面积产生较大的内表面力而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有的还具有火山灰活性效应,结合掺用高效减水剂和采用低水胶比改善集料界面结构和水泥石的孔结构,使混凝土越来越密实。 “最大堆积密度理论”,要求微细颗粒填充粗颗粒与粗颗粒之间以及细颗粒及细颗粒之间的空隙,达到最大密度或最小空隙率,从而有效提高SCC的密实度。1.2.3 拌合物工作性检测方法与指标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检测包括:填充性检测、间隙通过性检测、抗离析性检测。1.2.3.1 坍落扩展度或

10、T500流动时间检测底板应为硬质不吸水的光滑正方形平板,边长为1000mm。在平板表面标出坍落度筒的中心位置和直径分别为500mm、600mm、700mm、800mm、900mm的同心圆,见图1 图1 坍落扩展度测试1) 润湿底板和坍落度筒,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应保持在固定的位置。2) 用铲子将混凝土加入到坍落度筒中,每次加入量为坍落度筒体积的三分之一,中间间隔30s,不用振捣,加满后用抹刀抹平。将底盘坍落度筒周围多余的混凝土清除。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使混凝土自由流出。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

11、在5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离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3) 在提离坍落度筒的开始,即开始读秒并记录混凝土扩散至500mm圆圈所需要的时间。(T500:单位:s)。4) 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扩展直径,测量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并计算两个所测直径的平均值(单位:mm)。5) 并观察最终坍落后的混凝土的状况,如发现粗骨料在中央堆积或最终扩展后的混凝土边缘有较多水泥浆析出,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记录。1.2.3.2 间隙通过性检测U型仪是用硬质不吸水材料制成的槽子,见图2,槽子中央有一隔板,将槽子分成等容积的前槽和后槽,隔板下留有高度为60

12、mm的间隙,隔板处设有闸板,抽出闸板可使前槽与后槽相连通。在U型仪中央隔板(后槽一侧)设置垂直钢筋栅,钢筋栅由长为350mm,直径为12光圆钢筋组成,钢筋净间距为40mm或60mm。 前槽 后槽 U型仪490mm680mmh 提起闸板后 闸板190mm280mm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钢筋栅: 312或212钢筋, 净间距40mm或60mm图2 U型仪将仪器水平放在地面上,保证活动门可以自由开关。将仪器内表面润湿,清除多余的水。用混凝土将U型仪前槽填满,并抹平。静置1min后,提起闸板使混凝土流进后槽。 当混凝土停止流动后,分别测量前后槽混凝土高度h1,h2。计算:h=h2-h1,得填充高度差。整个

13、试验在5min内完成。1.2.3.3 抗离析性稳定性跳桌试验检测1)拌合物稳定性检测筒由硬质、光滑、平整的金属板制成,检测筒内径为115mm,外径为135mm,分三节,每节高度均为100mm,并用活动扣件固定,见图3。首先将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用料斗装入稳定性检测筒内,平至料斗口,垂直移走料斗,静置1min,用抹刀将多余的拌合物除去并抹平,要轻抹,不允许压抹。将稳定性检测筒放置在跳桌上,每秒钟转动一次摇柄,使跳桌跳动25次。2)分节拆除稳定性检测筒,并将每节筒内拌合物装入孔径为5mm的圆孔筛子中,用清水冲洗拌合物,筛除浆体和细骨料,将剩余的粗骨料用海绵拭干表面的水分,用天平称其质量,精确到1g,

14、分别得到上、中、下三段拌合物中粗骨料的湿重:m1、m2、m3。图3 稳定性检测筒3)粗骨料振动离析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 粗骨料振动离析率,% ; 三段混凝土拌合物中湿骨料质量的平均值,g; 上段混凝土拌合物中湿骨料的质量, g; 下段混凝土拌合物中湿骨料的质量, g。1.2.3.4 拌合物工作性指标要求见表1.2.3.4表1.2.3.4 拌合物工作性检测方法与指标要求序号检测方法指标要求检测性能1坍落扩展度(SF)级650mmSF750 mm填充性级550mmSF650 mm2T500流动时间2sT5005 s填充性3L型仪 (H2/H1)级钢筋净距40mmH2/H10.8间隙通过性抗离析性级

15、钢筋净距60mm4U型仪(h)级钢筋净距40mmh30 mm间隙通过性抗离析性级钢筋净距60mm5拌合物稳定性跳桌试验()10%抗离析性注:1.对于密集配筋构件或厚度小于100mm的混凝土加固工程,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时,拌合物工作性指标应按表3.2.5中的级指标要求。2.对于钢筋最小净距超过粗骨料最大粒径5倍的混凝土构件或钢管混凝土构件,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时,拌合物工作性指标可按表3.2.5中的级指标要求。1.2.4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测方法与要求1 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检测,并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

16、07)进行合格评定。2 硬化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其中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宜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进行检测,其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3 匀质性应满足硬化混凝土上表面砂浆层的厚度小于15mm的要求。1.2.5 组成材料要求1.2.5.1 水泥水泥应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1.2.5.2 骨料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和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等的要求。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的粗

17、骨料,其最大粒径一般宜小于20mm,针片状颗粒含量宜小于10,空隙率宜小于40。细骨料宜选用级配合格的中砂,砂的含泥量应小于1。1.2.5.3 拌合水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要求。1.2.5.4 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要求,但28d收缩率比不宜大于100%。如有必要,在硬化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可采用增稠剂。1.2.5.5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和现行行业标准粉

18、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的要求。如有必要,可采用惰性矿物掺合料。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包括拌合物中的粗骨料松散体积、砂浆中砂的体积、浆体的水胶比、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合料用量。2 设定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的松散体积Vg0(0.50.6 m3),根据粗骨料的堆积密度g0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用量m g。3 根据粗骨料的表观密度g计算1m3混凝土粗骨料的密实体积Vg , 由1m3拌合物总体积减去粗骨料的密实体积Vg计算出砂浆密实体积Vm。4 设定砂浆中砂的体积含量(0.420.44 m3),根据砂

19、浆密实体积Vm和砂的体积含量,计算出砂的密实体积Vs。5 根据砂的密实体积Vs和砂的表观密度s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砂子的用量m s。6 从砂浆体积Vm中减去砂的密实体积Vs,得到浆体密实体积Vp。7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确定水胶比。8 根据混凝土的耐久性、温升控制等要求设定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合料的体积,根据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的体积比及各自的表观密度计算出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b。9 由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水胶比计算出水和胶凝材料的体积比,再根据浆体体积Vp、体积比及各自表观密度求出胶凝材料和水的体积,并计算出胶凝材料总用量mb和单位用水量mw。胶凝材料总用量范围宜为450kg/m3 550 kg

20、/m3,单位用水量宜小于200 kg/m3。10 根据胶凝材料体积和矿物掺合料体积及各自的表观密度,分别计算出每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的用量。11 根据试验选择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 2.2 试拌、调整与确定1 按照2.1步骤,计算出初步配合比。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和试拌时,应检验拌合物工作性是否达到本文表1.2.3.4的要求。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L。3 选择拌合物工作性满足要求的3个基准配合比,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两组试件,标准养护到7d和28d时试压。校核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配制强度要求。如有必要,还应检测相应的耐久性指标。4 根据试配结果对初

21、始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拌合物工作性和硬化后混凝土性能都满足相应规定为止。5 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如有必要,可在混凝土搅拌站或施工现场对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足尺试验,以检验所设计的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应用条件。6 根据试配、调整、混凝土强度检验结果和足尺试验结果,确定符合设计要求的合适配合比。2.3 自密实混凝土结构设计1 自密实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2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结构加固设计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中的规定。3 对结构在非荷载作用下的抗裂性能,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按规定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进行检验。4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

22、结构,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长期变形性能进行检验。5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中,若无充分试验依据,自密实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取为同等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弹性模量的0.9倍。3 自密实混凝土生产与施工3.1 一般规定自密实混凝土的工程质量与生产和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生产与施工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影响都很敏感,因此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的规范化对确保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在我国自密实混凝土常常用于结构加固工程和工程中无法振捣的部位,这些工程量一般都比较小。已有的加固工程施工实践证明,当施工条件受到限制时(如加固工程工作面不足、无法采用机械化施工等),通过加强管理和指导,

23、采用现场搅拌的方式也可以生产质量符合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且对管理与施工水平、原材料变动等都比较敏感,而生产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点了解不够,因此在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有关技术人员须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经验,事先熟悉自密实混凝土的有关技术要求,并在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与施工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3.2 生产设备及拌制由于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种类多,拌合物粘性较大,另外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使采用自落式搅拌机出料困难,因此应优先使用剪切力大的强制式搅拌机,以节约拌制时间,使拌合物充分搅拌均匀。禁止人工搅拌。试验表明,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对材

24、料的计量精度比较敏感,计量精度偏差较大时,将严重影响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因此本条规定的计量精度要求比普通混凝土严格。在生产自密实混凝土时,应比普通混凝土更重视材料的计量工作。尤其要注意校核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材料计量精度。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水胶比低,高效减水剂用量较大,用水量的少量变化就会对其强度和工作性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对骨料含水率进行严格监控。当骨料露天堆放时,应根据外界气候的变化,及时测定骨料的含水率,并调整施工配合比。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入的外加剂和粉煤灰等活性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均匀性,对保证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生产中应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

25、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适当延长,一般情况下搅拌时间不宜小于90s,才能保证其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具体时间应根据现场试拌试验确定。在搅拌自密实混凝土时,即使搅拌设备上装有先进的含水率测定及控制设施,操作人员仍应通过搅拌机观测口目测混凝土和易性情况,在其稠度发生可见波动时,及时加以调整;同时,搅拌第一盘自密实混凝土时,可以留10左右的水,根据在搅拌机观察口目测的混凝土和易性情况,决定最后的用水量,但用水量不应超过配合比的设计值。必要时可适当添加高效减水剂,严禁在拌合物出机后加水。正式生产前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开盘鉴定,应做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检测,同时宜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进行

26、检测。自密实混凝土质量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较为敏感,因此应特别重视自密实混凝土生产中的开盘鉴定,并根据开盘鉴定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开盘鉴定中尤其应注意的是自密实混凝土的抗离析能力,只有具有经时稳定性的混凝土拌合物才是具有自密实能力的混凝土。3.3 运 输采用搅拌车长距离运送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是为了防止自密实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分层离析现象,确保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搅拌车筒内积水、积浆不仅使自密实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且影响其工作性。为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分层离析,必须保持运输车滚筒慢速转动。从搅拌到浇注结束的时间限制原则上为120min。由于自密实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没有振捣,仅靠自重成型,因此

27、必须保证其在入模之前,仍具有优异的工作性,否则将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甚至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缩短自密实混凝土从出机到入模的时间非常必要,在施工中务必作好施工组织工作,保证运输、施工过程的连续。混凝土在运输过程或现场停置时间太长,将引起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使其工作性不满足工程要求。因此,当发生交通阻塞等意外情况时,可以根据设计在现场掺加部分外加剂来调整其工作性,但必须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其掺量,并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3.4 浇 注在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都应该有专人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材料,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可能对自密实混凝土缺乏感性认识,同

28、时自密实混凝土对各种因素变化都比较敏感,因此最好由经验丰富的配合比设计人员配合生产、施工单位作好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在确认混凝土工作性满足要求后进行浇注。在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前,应确认模板的设计安装符合要求。模板宜选择坚固、刚度大、接缝少而严密不漏浆的大型模板。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较大,其对模板的侧压力比普通混凝土大,在模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尤其是高度较大的竖向构件。有关自密实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的研究中,有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比较粘稠,其模板侧压力并不比普通混凝土大;也有的试验结果证明自密实混凝土的模板侧压力分布符合流体静力学原理。另外有文献报道自密实混凝土的模板侧压

29、力与其拌合物的屈服值大小(坍落扩展度大小)、浇注速度等有密切关系。当坍落扩展度很大,或者浇注速度很高时,模板压力可以达到按照流体静力学计算的值;而一般情况下比按照流体静力学计算的值小2050。工程应用中对于坍落流动度大、不很粘稠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模板设计,应根据混凝土比重,按照流体力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依此设计模板的承载力。或者对重要的工程进行试验后确定。 自密实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浇注距离。在非密集配筋情况下, 自密实混凝土浇注点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m,垂直自由下落距离不宜大于5m,当大于5m时宜采用导管法浇注。对配筋密集的混凝土构件,自密实混凝土浇注点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m

30、,垂直自由下落最大距离不宜大于2.5m。对于加固工程中截面特别狭窄或者摩擦阻力大而混凝土浇注量小的情况,需要根据现场模拟试验的结果来确定混凝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流动距离。自密实混凝土可以采用吊斗、溜槽等传统的施工方法,也可以使用导管法、泵送顶升法等符合自密实混凝土特点的施工方法,另外,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开发更加方便快捷的施工方法甚至结构体系也是一个适应自密实混凝土发展的趋势。为防止自密实混凝土在垂直浇注中因高度过大产生离析现象,或被钢筋打散使混凝土不连续,应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进行限制。当自密实混凝土的垂直浇注高度过大时,可采用导管法,即用直通到底部的竖管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在向上

31、提管的过程中,管口始终埋在已经浇注的自密实混凝土内部,也可采用串筒、溜槽等常规的施工方法。自密实混凝土在水平方向的流动性不是无限的,因此当混凝土工作面较大时,必须等距离地设置多个浇注点同时浇注。在浇注的过程中,使各个浇注口的进度一致,以保证浇注面水平和模板受力均匀。对于钢筋混凝土加固工程,可以用泵送或人工浇注的方法施工。应合理设置浇注口的大小、空间位置和形状。当场地狭窄或浇注口很小时,可用小桶向浇注口倾倒自密实混凝土,但应保证施工组织连贯、紧凑,浇注口间距不宜大于2m。在加固工程中,加固截面尺寸往往很小,混凝土浇注量少,同时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大、钢筋密集,因此,为了保证浇注质量,自密实混凝土

32、浇注口之间的间距不宜太大。另外,加固工程往往工作面较小,采用人工施工,也容易影响施工进度。因此应事先作好施工组织工作,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在入模之前保持其工作性。3.5 后期养护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表面泌水量少,甚至没有泌水,为了减少混凝土的水分散失和塑性开裂,应加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包括保持湿度与温度两个方面。在养护的过程中,除了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外,应避免外部环境和混凝土内部的温差过大。为减少自密实混凝土的非荷载裂缝,必须从混凝土入模开始就进行湿养护,在混凝土塑性阶段可采取薄膜覆盖等措施。一旦混凝土硬化,宜采用湿麻布覆盖,并及时浇水,以使混凝土能够及时散热,降低水化放热的峰值温

33、度。4 自密实混凝土质量验收自密实混凝土质量验收包括拌合物工作性验收和硬化混凝土质量验收。4.1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验收验收不合格时,可适当添加原用外加剂予以调整。调整后仍然不合格,必须予以退回。4.2 硬化混凝土质量验收1 强度、抗渗、收缩、抗冻等试块制作所用的试模与普通混凝土相同。试块制作过程中,不应采取任何振捣措施,分二次均匀将拌合物装入试模中,中间间隔30s,然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最后用抹刀将表面抹平。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验收方法应满足设计要求。2 硬化混凝土的匀质性检验应按现行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中的规定进行取样,采用直径为100mm或7

34、5mm的钻头在混凝土上表面钻芯,芯样长度为100mm,首先观察石子的均匀状况,然后测量表面砂浆层的厚度,其厚度宜小于15mm。结束语通过此次的论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跨越了传统方式下的教与学的体制束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搜集有关的文献,培养了我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求知识,这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在以往的传统的学习模式下,我们可能会记住很多的书本知识,但是通过毕业论文,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会了怎么更好的处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随着土木、公路工程材料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的研究也不断完善,尤其是对高性

35、能、大体积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混凝土的应用,从一开始的生产到施工以及最后的养护,都是非常关键的 。生产刚开始原材料的选择,配比的设计,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有直接的关系;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后期的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混凝土技术,尤其是高性能的混凝土技术将会有高的飞跃。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跨越了传统方式下的教与学的体制束缚,在实习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搜集有关的文献,培养了我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求知识,这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在以往的传统的学习模式下,我们可能会记住很多的书本知识,但是通过毕业论文,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会了怎么更好的处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修多做人的道理,首先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和偏差都不要轻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找到思路去解决问题的。而且要学会与人合作,这样做起事情来就可以事半功倍。真诚的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并给我鼓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谢谢你们!祝愿大家工作永远顺利!祝愿学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