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3674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反思.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钓鱼”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24页,第一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

2、,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读“纵”等6个生字,会写“捕”9个生字;掌握“辉映”等7个词语;积累描写月夜美丽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

3、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辉映”等7个词语。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业余爱好?有喜欢钓鱼的吗?谈谈你钓鱼的感受。2、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钓鱼,还从钓鱼中得到了启示。想不想知道他得到了什么启示?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6钓鱼【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交流业余爱好,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课堂。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5、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谁钓鱼?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结果

4、怎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读书习惯。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设计意图】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3、小节:同学们积极动脑,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4、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5、。(学生自学)5、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音,教师相机强调指导, “纵”是平舌音,韵母是后鼻音。“鳃”是平舌音。“皎”读第三声。6、交流记字方法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范写德、辩)【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仍然是四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书写生字,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4、师生合作理解词语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回答师生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4、指名回答,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调理

6、,为下节课学习打下铺垫。四、布置作业,积累词语1、课后,请同学们把本课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2、熟读课文,思考本节课提出的问题。(教学反思)该设计首先做到了基础知识教学扎实;第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本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了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应用;第三,教学方法合理,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在本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自学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让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第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

8、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

9、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

10、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9、指名读句子。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

11、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

12、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设计意图】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教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朗

13、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在动笔思考中,激起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3大使馆妈妈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大使馆妈妈是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名叫“陈小龙”的中国年轻小伙子,在异国机场,由于语言不通、不知所措、不吃不喝,只是流泪。后来在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感受到“家”的温暖。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 学生分析: 大使馆妈妈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预习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布置了有针对性的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4、 1.会认“驻、逗、厨、鞠、躬、衷”6个生字。 2.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以及陈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弄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生字、新词,了解有关大使馆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

15、)的确,在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的经历令人终身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1.出示“驻、逗、厨、鞠、躬、衷”6个生字。 2.指读。 1)顺指。(2名) 2)逆指。(2名) 3)跳读。(2名) 4)齐读。 3.出示“安顿、举目无亲、由衷、逗留、厨师、鞠躬、热忱、朦朦胧胧、钥匙”九个词语。 4.指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质疑。1.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的帮助的? 2.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 3.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五.小组

16、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的质疑,解答疑问,顺势引导学生对以下三个话题进行讨论: 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的帮助的? 1.在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汇报:在不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周围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的心情如何?(害怕)【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白陈小龙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为下文的感激作铺垫。 问题二: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在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学生汇报:首先然后接着 2.此时的心情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

17、感动、高兴、激动、像到家一样的温暖) 3.有感情朗读令陈小龙感动的句子。 “他朝大使馆深深地行一个鞠躬礼,然后钻进大门,双手抱头,哭了起来。”【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对我们的爱,祖国的可亲、可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立志长大报效祖国。 问题三: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讨论) 有感情朗读陈小龙给大使馆写的信,体会人物的心情。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本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陈小龙后来的故事,续写。 板书设计: 16*大使馆妈妈 爱戴 害怕 平静 感激 (未帮前)(帮助时)(帮助后) (教学反思)这篇教学

18、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能够按精读课文的方法,读、议结合,并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内容,体现人物情感,是一篇独特、成功的教学设计。4萧山杨梅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内容语文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萧山杨梅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家袁鹰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作者由萧山杨梅引起对小学时代一位语文老师金老师的回忆。首先回忆金老师的外貌,再回忆金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他很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和他请“我们”吃萧山杨梅,感谢

19、“我们”帮他整理图书这两件事。文中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作者回忆的两件事。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师生之情,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入探究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熟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准备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18萧山杨梅,齐读课题。(板书18萧山杨梅)“萧山”是杭州的一个地方,杨梅是什么,谁知道?根据课题,请你猜一猜,课文是写物、写事、写景、还是写人?【设计意图】:理解课题,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猜课文的内容是写

20、什么的,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探究课文内容。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课文到底写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不能理解的词圈上,一会交流。1.初读了课文后,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写的是谁?(板书金老师)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2.文中的生字认得怎么样?考考你!(出示生字)3.这些生词谁来读读?(出示生词)这些词你有不理解的吗?文中还有那些词不理解?我们在学文中继续理解。【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文中生字、生词的习惯。训练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 再读课

21、文,概括主要内容。.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字音准确,不添字丢字。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你知道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金老师什么?(板书外貌事例课外阅读吃杨梅)作者借萧山杨梅回忆了金老师的外貌和他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请我们吃杨梅这两件事。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向老师这样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遍?【设计意图】: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字词的读音。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四、 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读懂了课文内容,我们再来学一学文中的生字。(出示生字)1.认读生字。2.指导书写。评析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书写指导。五、 介绍作者。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谁吗

22、?袁鹰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写的小站、白杨曾被选入小学课本,同学们今后还会学到他的作品。六、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作家袁鹰在写这篇回忆文章时,已经离开金老师四十多年了,但他依然记着金老师。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啊!让我们读课文最后一段,来感受这份深情。(出示最后一段)2.作者袁鹰对金老师的想念常常因为什么而想起?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句子:“我常常想起萧山杨梅。”“常常”可以换成什么词?3.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中领悟情感,感受作者对金老师的怀念之情。并理解文中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七、 小结。作者袁鹰念念不忘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

23、这是一位长得什么样的老师?他做的什么事让作者袁鹰记忆如此深刻?下节课我们来仔细研究。(教学反思)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本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了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应用;,教学方法合理,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在本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自学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师生之情。2.出示“学法透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

24、课文,体会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准备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生词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生词)二、 导入新课。作家袁鹰借萧山杨梅回忆了小学时代的语文老师金老师。四十多年了,作者念念不忘的金老师长得什么样?他做的什么事让作者记忆如此深刻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两个问题。【设计意图】:教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读书时有明确的目的性。三、 学习二自然段。这位令作者难以忘怀的金老师到底长得什么样?打开书看第二自然段,找到了就告诉老师。(学生读句子)这就是金老师!【设计意图】:抓住外貌描写句子,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四、 学习

25、三四自然段。我至今还记得他的长相,却总想不起他的名字,也记不清楚他是怎样教课文了,但是金老师的哪一点给我印象很深?.“课外阅读”带给我什么好处?(出示此问题)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相关的重点语句,用心体会。开始吧!.汇报。出示句子:“金老师将我们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理解“遨游”。是真的去了天涯海角吗?是什么去了?随什么去的?理解“领略”。作者从课外阅读中不光领略了喜怒哀乐,还会领略到什么?课外阅读让我开阔了眼界,发现了一个新天地,我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情感?就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这段。【设计意图】: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并

26、通过朗读指导加深体会。.“课外阅读”可真好!袁鹰成长为作家与他小时侯的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有密切的联系。金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出示此问题)老师也想知道,快速浏览四自然段,找到方法就告诉老师!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的语句。4.你觉得金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板书教学有方)5.金老师教学有方,让作者记忆深刻;我们学习得法,才能学得更好!我们共同回忆一下三四自然段是怎么学的。出示“学法透视”:)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如:“课外阅读”带给我什么好处?金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整体感知事件,体会情感。如:你觉得金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27、设计意图】:学法的总结,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五六七自然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五、学习五六七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按着这样的学法,学习课文五六七自然段。针对吃杨梅这件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读读课文,再和同座在一起研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吧!1.归纳问题:为什么吃杨梅?吃杨梅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2.我们先来研究为什么吃杨梅?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着回答这个问题?出示句子:“校园十分宁静,默默地忙着。”“十分”“只有”写出了什么?3.吃杨梅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出示句子:“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理解“惬意”。不仅吃得惬意,还吃得很多呢!哪个词

28、说明了这一点?这萧山杨梅真的好吃啊!谁来读读这句?“一直甜到心里”的只有萧山杨梅的滋味吗?自己练习读读这段话,把你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4.金老师掏出多少钱,买了多少杨梅啊?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是怎么说的?理解“尽钱买”是怎么买?(强调“尽”字音)出示句子:“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理解“尽量吃”是怎么吃?(强调“尽”字音)谁来读金老师说的话?5.此时此刻,金老师多么像()。(板书亲如父母)【设计意图】:学习中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18萧山杨梅 外貌金老师 课

29、外阅读 教学有方 事例 感激 怀念 吃杨梅 亲如父母 六、总结全文。这样的好老师怎能让人忘怀呢?(板书感激思念)出示最后一句话:“几十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你您在哪里呢?”学生齐读三遍!金老师在作家(袁鹰的心里),在(我们的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教学反思】以读代讲,读中悟情,体会作者对金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书中讲到作家袁鹰最早阅读的课外书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和冰心的寄小读者,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找来读读,定会从中受益的。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6鲸是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根据教材特

30、点和学生情况,提供两篇不同的教学流程预案。 预案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特点:雷艳的设计主要在“实”上下功夫。开课伊始,扫清字词障碍;然后通过再次阅读,弄清文章脉络;接着重点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领悟学习方法;接下来的段落主要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语句适时点拨,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杨坤的设计以“整体把握,培养能力”做宗旨。开篇激趣导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重点研读,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交流,达到理解课文,掌握说明方法的目的。最后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说、说中写。真正做到语言的积累、内化。 鲸教学设计和

31、设计意图(一)一、教学内容:小学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6课第130页至133页。二、教材与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实例等方法,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四年级的孩子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鲸这种动物很感兴趣,加上本文内容不难理解,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三、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四、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

32、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五、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课件等六、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鲸(板书课题)2、课前老师已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上课便直入主题,用检查的方式训练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同学们,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呢?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什么?2.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字和词,谁来读读?(师利用课件进行检查。)3.指生分自

33、然段读文,随机提问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相机板书:很重、很大 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4.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设计意图】读通课文,夯实字词,初步感知,理清层次。三、品读重点段,体会写法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鲸很大,那到底是怎样具体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2集中交流。教师顺势点拨要点。 (1)“”画出的几处词句中列举的数字,让我们感到更加真实可信。(板书:列数字) (2)“”画出的语句中所举的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板书

34、:举例子)(3)用象、大肥猪等熟悉的事物来和鲸作比较,突出了鲸很“大”,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板书:作比较)3品读课文,感受鲸之“大”。(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出鲸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最后相互评价。(2)教师范读,指导提高。(3)指名再次读文,情感升华。四、小结【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在反复的品味中初步体会说明方法及其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五、指导写字 1.指生读 2.生观察这九个字,哪个字需要给同学提个醒。 3.师范写,生练写。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在出示课题后就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

35、生读书学习的热情。整堂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气氛,在良好的读书情境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7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初步掌握了一些描写鲸的说明方法。下面大家把练习本打开,准备听写。(师听写词语)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介绍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的。2.说得不错,那我们就去读一读后面的段落,看看通过自己的读你还能了解鲸的哪些知识,你对鲸的哪方面的生活习性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让学生的形象更加具有连贯性、完整性、时效性,同时借助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36、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全班交流,全面认识。(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句子)(一)鲸的食量很大。1,课件出示:“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你从这一句话感受到了什么?2.为什么你会有如此感受呢?能不能再读一读呢?3.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4.那你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再去读一读这一句。5.指生读(二)鲸的呼吸。1.课件出示句子2.指名读。3.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出示: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了解“必须”一词在句子中的作用。4.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5.指导朗读6.小结:

37、作者在介绍鲸的过程中运用了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让我们了解了这种庞大的动物鲸。【设计意图】对教材的处理最忌讳面面俱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重点指导,让学生领悟几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同时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拓展知识,全面了解。1.通过前面的汇报看出同学们对鲸已经有了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了解,对鲸的认识也愈来愈全面。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鲸的资料,请大家选一种以“鲸的自述”的形式,给同学讲一讲,并试着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学生依据教师发给的一些图文资料,阅读领会,并练习说片段。【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

38、,再次把本课推向高潮,使学生倍感新奇,信心剧增,同时对刚接触的说明方法加以运用,使学生印象深刻。评析:这节课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自学、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悟、提高。把不简单的语文课上成了“简简单单教语文”。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细细的品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体会、感悟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深情。“学法透视”的总结,训练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主动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 教材内容小学语文S版义务教育

39、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0页至133页。教材与学情分析这是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四年级的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鲸的画面,所以相信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的,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以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教学目标 1、认识“吨、敞、哺、

40、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滤、喷、肺、潜、矮、判”8个生字。2、正确读写“宽敞、判断、胎生、哺乳动物、又矮又粗”等词语。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2、有关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鲸在大海中游动的录像)师导: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生答 鲸【设计意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探究身边的事

41、物,如果把语文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沟通起来,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学习身边的语文,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要比我们直接“传递”的知识,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教学伊始,我展现一段画面,让学生感受鲸的生活环境,当学生在我的描述中说出“鲸”这一种动物时,我顺势揭题,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2、课前同学们已经成为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26鲸)【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交

42、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新 课 标 第 一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交流: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理解词语:胎生、哺乳动物等。三、重点探究,理解内容。、你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4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2、学生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3、师重点指导:鲸的外形: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课件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课件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

44、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课件播放两种说明方法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件事物。【设计意图】(学生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但要真正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里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四、课堂总结,留下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鲸的大,而且还认识了说明事物的方法。关于鲸的知识还有很多,课文究竟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9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准备1、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自制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