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3770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实词).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高考文言文知识提纲,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虚词:十八个虚词。通常是把命题材料中的句中虚词与课文中的虚词对照设题。特殊文言句式: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文意分析理解、文言翻译和断句是各个角度的综合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考纲要求,包

2、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名物的范围;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考查内容,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考查形式,命题规律 文言实

3、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命题角度 2011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会有如下特点:1题型较稳定,以客观题的形式直接考查。考查命题材料中的句中实词,有可能是课内实词的迁移。2重点考查实词的语境意义。3还将在翻译与断句题中间接考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辐射面广,占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4、误区警示,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单音词变复音词等五种情况。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对古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的本字去解释,而仍按字面义去解释,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词

5、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宇误作一个双音词。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方”是两个单音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如果把它们误作现代汉语的个名词“地方”,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已不相同的词,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

6、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演变转移了,有的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这些变化都造成了古今异义。(见专题复习),一、古今异义,例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绝粮食)B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C古之学者必有师(读书求学的人)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因果关系),D,【解析】“绝食”是词义演变了。“小学”古是“小”和“学”两个单音节词相连,今义则是一个双音节词;“学者”古义是泛指求学读书之人,今指有专门学问之人,词义缩小了;“所以”古义表示“的原因”或“通过的途径、方法”,今表示结果,词义转移了。,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有本义、比喻

7、义、引申义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二、一词多义,例2.下列名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B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C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假如)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C,【解析】C项中的“宽假”:宽容。“假”的义项有借、凭借、借助、不真、给与、如果、假如等,这些都是课内常见的。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实词,就会联想到这个词在教材见过哪些义项,试着把这个义项代入到具体语境中去判断,则能推断出正确的理解。要逐步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通假字: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音同或

8、音近的乙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有的是本无其字;有的是本有其字。如“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被列为通假字。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至莫夜月明”中“莫”通“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三、通假字,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B.欲信大义于天下(信用)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曝),B,【解析】信,通“伸”,伸张【答案】B,偏义复词由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

9、字只作陪衬。语义相近型。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孔雀东南飞)。“父兄”偏指“兄长”。语义相对型。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作息”一词是“劳动”的意思,那么这个词语的意义就偏重于“作”,“息”就成了陪衬。,五、偏义复词,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忘路之远近3昼夜勤作息 4死生,昼夜事也 5孰与君少长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9.能谤讥于市朝,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进入)2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3昼夜勤作息(偏义在“作”,劳作、织布)4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死亡)5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年长)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婆婆)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兄”,哥哥)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不同)9.能谤讥于市朝(偏义在“市”,闹市),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见专题复习),六、词类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