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课人:琼中中学 介真真,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小组活动一:第一幕 剧情简介:1928年9月,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参加孙子吴文杰的婚礼,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厦,街上少女少妇们的打扮、举止,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到了酒店,看到眼前的一切,吴老太爷不禁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小组讨论:吴老太爷昏死过去的原因(从衣着、饮食、礼节、恋爱方式等角度),蒋介石与宋美玲,土洋并存中西合璧,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注意:看图片归纳其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特点),衣:,图片提供:高一八班 第2组,开吃
2、啦:,川菜香辣炒蟹,鲁菜 扒原壳鲍鱼,粤菜 烧猪,淮扬菜清炖蟹粉狮子球,食:,中西合璧,住:房屋建筑的演进,老北京的四合院,西方建筑,辛亥革命后民间剪辫子的场景,只有一个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管的革命党人加在里边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邻村的航船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摘自阿Q正传思考:这仅仅是发型的改变吗?与之相类似的事件还有哪些?,习俗:,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传统菜系西餐、糖果、糕点、饮料等,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四合院欧化的别墅、花园洋房、高级公寓,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地区发展不平衡。,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
3、生活(表现及特点),以近代社会服饰西化的材料和图片为例分析引起近代中国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外因、内因),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认为这关系到中国与文明世界的融合材料三:,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胡祥翰的上海小志,近代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外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带来西方的生活方式内因: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先进的中国人(维新派、革命派),受民主思潮的影响 主动向西方学习 3、政府的提倡,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小组活动二:第二幕剧情简介:1955年3月,乡下的堂弟带着几个孙
4、子来上海探亲,吴文杰精心地招待,可是现实的状况却着实让他犯了难。(请你为他设计此时吴家人生活状况和“犯了难”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布拉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上海居民生活一景,哈尔滨一景:,天津一景:三代同堂7.3平米,聊城东关街一景,2、改革开放以来 小组活动三:第三幕,剧情简介:90年代浦东开发了,1995年国家启动了“安居工程”,1996年农历二月初二,吴文杰一家选了个吉利的日子搬入了新居,此时的他已是四世同堂,全家人在庆祝搬迁之余,还决定利用双休日出去旅游。思考:设计老吴家喜迁新居的场景,
5、你认为吴家的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聊城新东关-漂亮的仿古住宅,KTV-流行的娱乐方式,聊城美食-科学、营养,时尚多样的服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结婚照是差不多的。,婚纱照的演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衣,社会风尚,食,住,朴素;颜色款式单调,票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菜篮子工程”,住房拥挤,困难,“安居工程”,社会风气、婚姻制度、休闲生活,变化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的重视,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思考,外因:,影响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
6、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欧风美雨”的影响:,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探究:,1.服饰有一定标示功能。下列图片中体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服饰是(),A.B.C.D.,反馈练习,2.“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反映,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