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不同类型区间上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别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不同类型区间上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别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吴忠市高级中学 贾天龙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内容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它是在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节课之后展开的,是继续学习求其他曲线方程与选学内容4-4中“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节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识记:求轨迹方程的步骤;根据轨迹方程判断轨迹是椭圆。B理解:除定义外还有生成椭圆的方法(由例2、3均可生成椭圆);例题中的中间变量。C掌握:会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方程。2、能力目
2、标: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 巩固与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3、德育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成椭圆的方法及利用中间变量求方程。 2、教学难点:求出动点后应去掉不满足条件的点;找中间变量。二、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椭圆之前,学生对曲线与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的方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椭圆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 启发诱导式:用几何画板演示点的运动轨迹,启发学生解题。(二) 自主学习式: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由学生自己通过猜想、类比、归纳,把原有的求轨迹方程的方
3、法迁移到新情境中,将新的知识内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三) 问题解决式:根据学情把教材上的例2、例3交换顺序,将例题教学练习化。(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动感与直观性,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复习提问:1、椭圆定义的文字表述:(其内容见幻灯片)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2a)(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2c)。2、椭圆定义的符号表述:3、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4、求动点轨迹的一般步骤是
4、什么?(说明:通过回顾复习,明示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与原来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后面例题的讲解作好准备。)(二)引入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椭圆这种特殊曲线的方程。现在先看一个问题:除上节课讲的方法外,你还有得到椭圆其他方法吗?(不需要学生立刻回答)。 (三)新授:1、展示教科书上例3、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 ,求点M的轨迹方程。分析: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动点M的轨迹形状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最终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哇!是一个椭圆(进一步借计算机形成生动的直观,使学生印象加深,以便更好地掌握椭圆的其他生成方法)。通过分析后,展示
5、解题过程,并强调注意点M轨迹方程中的条件,结合例题解题过程学生进行练习。练习1、点A,B的坐标分别是(-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分别是-2 、 -1/3 、 -1 、2时 ,求点M的轨迹方程是什么?是否是椭圆?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做斜率之积是-2 、 -1/3 、 -1 、2,并结合结果学生进行总结,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最后向学生展示结论:当两条直线斜率之积是不等于-1的负常数时,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2、展示教科书上例2、在圆 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中点M随P点
6、的运动而运动,可以由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找到点M与点P坐标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借助点P的坐标满足圆的方程而得到点M的坐标所满足的方程。并介绍另一种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中间变量法。例2有三个作用:第一是使学生知道,一个圆按某一个方向作伸缩变换可以得到椭圆;第二是教给学生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的方法;第三是向学生说明,如果求得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形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相同,那么这个轨迹是椭圆。练习2: 在圆 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y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能否写出点M的轨迹方程?因为此例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要进行板书解题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本题的
7、三个作用。通过例题后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回答两个思考题,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思考:1、在例3中你能发现椭圆与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结论:圆按某一个方向作伸缩变换可以得到椭圆。2、在例3中求M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有什么特点?结论: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方程。(四)小结:(回到(二)引入中所提到的问题整节课的主线)1、例2给出了生成椭圆的两种方法:(1)、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连线的斜率之积是一个不为-1的负常数可以得到椭圆;(2)、圆按某一个方向作伸缩变换可以得到椭圆。2、例3提供给我们一种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五)、作业布置1、课本53页:第7题2、研究性作业: 课本45页探究与发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