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管理信息系统vfp课件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管理信息系统vfp课件内容.doc(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统 主 讲:李国红 E-mail: lighong6郑州大学教材n 李国红.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理论与实.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n 注意:按照课表进行上课和上机。自带U盘,上机作业需要备份,以便下次上机使用。Stephen Haag: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n 1. 我们生活的信息时代: 面临商业环境的变化n 2. 战略和竞争机遇: 应用信息技术创造竞争优势n 3.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构造企业商务智能n 4. 决策支持与人工智能: 企业的智囊n 5. 电子商务: 新经济战略n 6. 系统开发: 步骤、工具与技术n 7. IT结构: 企业驱动技术n 8. 人与信息的保
2、护: 威胁与安全措施n 9. 新兴技术与发展趋势: 明天的商业、人和技术目 录 n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n 1.1 管理、信息与系统 n 1.1.1 管理与管理科学 n 1.1.2 信息与数据 n 1.1.3 系统 n 1.2 信息系统 n 1.2.1 信息系统的概念 n 1.2.2 信息系统的特征 n 1.2.3 信息系统的处理方式 n 1.2.4 信息系统的类型 n 1.2.5 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n 1.2.6 信息系统的发展n 1.3 管理信息系统 n 1.3.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n 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n 1.3.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n 1.3.4 管理信息
3、系统的平台模式 n 1.3.5 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n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n 2.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n 2.1.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n 2.1.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与特点 n 2.1.3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n 2.2 原型法 n 2.2.1 原型的建立 n 2.2.2 原型法对环境的要求 n 2.2.3 原型法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n 2.2.4 原型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n 2.3 软件包法 n 2.4 面向对象方法 n 2.4.1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概念 n 2.4.2 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 n 2.4.3 面向
4、对象方法的优越性及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n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与分析 n 3.1 系统规划 n 3.1.1 系统规划的内容、步骤与特点 3.1.2 系统规划的方法 n 3.2 可行性分析 n 3.2.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n 3.2.2 拟定开发计划 3.2.3 可行性分析报告 n 3.3 系统分析的任务、步骤和方法 n 3.4 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n 3.4.1 组织结构与管理功能分析 n 3.4.2 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n 3.5 数据流程分析 n 3.5.1 数据流程图 3.5.2 数据字典 n 3.5.3 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 n 3.6 系统分析说明书 n 第4
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n 4.1 系统设计的任务与目标 n 4.2 系统划分和模块设计原则 n 4.2.1 模块与模块的调用 n 4.2.2 模块耦合 n 4.2.3 模块聚合 n 4.2.4 子系统与模块划分的原则 n 4.3 结构化设计 n 4.4 代码设计 n 4.4.1 代码的概念与功能 n 4.4.2 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n 4.4.3 代码的分类 n 4.4.4 代码校验的方法 n 4.5 数据库设计 n 4.5.1 数据库设计的要求与步骤 n 4.5.2 数据存储的规范化方法 n 4.5.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n 4.5.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n 4.5.5 数据
6、库物理结构设计 n 4.6 输入输出设计 n 4.6.1 输出设计 n 4.6.2 输入设计 n 4.6.3 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n 4.7 处理过程设计 n 4.7.1 流程图(FC) n 4.7.2 N-S图 n 4.7.3 问题分析图(PAD)n 4.7.4 过程设计语言(PDL) n 4.7.5 Jackson图 n 4.7.6 Warnier图 n 4.7.7 IPO图 n 4.8 系统设计说明书n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与维护 n 5.1 系统实施与维护的主要内容 n 5.2 程序设计 n 5.3 系统测试与调试 n 5.3.1 系统调试的步骤与内容 n 5.3.2 系统测试
7、的方法 n 5.3.3 系统说明文档 n 5.4 系统切换 n 5.5 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 n 5.6 系统评价 n 第6章 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n 6.1 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设计概述 n 6.1.1 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的任务与功能目标 n 6.1.2 系统开发环境的设置与相关操作 n 6.2 会计科目设置 n 6.2.1 科目输入 n 6.2.2 科目查询与修改 n 6.2.3 科目删除 6.2.4 记录定位 n 6.2.5 信息提示框的运用与表示 n 6.3 记账凭证输入处理 n 6.3.1 设计与建立数据表 n 6.3.2 设计与建立用户输入界面 n 6.3.3 输入功能的实
8、现 n 6.3.4 其它相关功能的实现 n 6.4 登记现金日记账 n 6.4.1 现金日记账的登账依据与基本假设 n 6.4.2 相关数据库、数据表与视图的建立 n 6.4.3 现金日记账的登账处理过程 n 6.4.4 登记现金日记账的VFP程序代码 n 6.5 登记总账 n 6.5.1 登记总账的基本思路与信源数据表 n 6.5.2 总账表和记账凭证视图的设计 n 6.5.3 登记总账流程 n 6.5.4 登记总账的VFP程序代码 n 6.5.5 进一步说明 n 6.6 损益表数据的自动生成与输出 n 6.6.1 数据表及其结构设计 n 6.6.2 编制损益表的基本原理 n 6.6.3 编
9、制损益表的实现方法 n 6.7 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的菜单设计 n 6.7.1 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的功能模块 n 6.7.2 账务处理与报表系统的菜单规划 n 6.7.3 菜单功能的实现方法 n 6.7.4 报表设计与查询设计方法 n 6.7.5 进一步说明 n 6.8 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维护的设计与实现 n 6.8.1 建立密码数据库表 n 6.8.2 “增加操作员”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n 6.8.3 “删除操作员”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n 6.8.4 “修改密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n 6.8.5 关于密码表中记录的维护问题 n 6.9 管理信息系统用户登录的设计与实现 n 6.9.1 设计思想 n
10、6.9.2 实现方法 n 6.9.3 系统开发相关事项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P1-31) 1. 管理、信息与系统的概念 2. 信息系统 3. 管理信息系统 1. 管理、信息与系统的概念(P1-8)n 管理与管理科学 n 信息与数据 n 系统(1)管理与管理科学管理的概念(P1)n 所谓管理,就是把人力和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完成一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或者说,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种要素,促进它们相互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孟广均)n 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
11、、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薛华成) n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哈罗德)(1)管理与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的发展(P1)n 管理是从人类生产劳动活动中出现协作分工时开始的,是有组织的社会所必需的活动。但作为一种理论的管理科学却是在企业管理从社会管理中分化出来时形成的 。管理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完整的学科体系。n 20世纪以来,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管理与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的发展(P2)n 20世纪20年代:科学管理学派(泰
12、罗):通过提高效率提高生产率,通过科学方法的应用来增加工人的工资,其原理强调应用科学,创造集体协调和合作,达到最大的产出量和培养工人的能力。n 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梅约):其理论主张以人为中心,激励人的积极性。n 20世纪40年代:数学管理学派(马克兰):主张用定量化的手段,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进行管理。n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管理学派:把计算机广泛用于管理,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形成了计算机管理的第一次热潮。n 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n 20世纪70年代:权变学派n 20世纪80年代:比较管理学派n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等新的管理组织及管理模式 (2
13、)信息与数据数据(1/2) (P2)n 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等。n 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例如当前的温度、一个零件的成本、一个人的年龄,都是数据。(2)信息与数据数据(2/2) (P2)n 数据是指记载下来的事实,或者说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是客观实体属性的值。数据包括以数量形式表达定量的属性值,以文字形式表示定性的属性值。如“张三是男性,身高1.70米”,所描述的客观实体是“张三”,属性是性别、身高,对应
14、的属性值分别是男、1.70米。n 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没有意义。(2)信息与数据信息(1/2) (P3)n 信息简单地定义为那些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如,假设你要决定穿什么衣服,当前温度就是信息,因为它正好与你做出的决定相关,一个零件的成本在这里就不是信息。n 信息也可以是那些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以更具意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例如,在企业中零件的成本对一个销售人员来说可能是信息,而对一个负责确定月末净利润的会计而言,它可能就只代表数据。n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是一种能对其接收者的行动产生作用的数据。 (2)信息与数据信息(2/2) (P3)n 从知识角度看,信息是关于客
15、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信息是可以通讯的;信息形成知识n 从通信的观点出发,信息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信息能为通信双方所理解,二是信息可以传递。n 从科学的角度讲,以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把客观物质运动和主观思维运动的状态表达出来就成为信息。(2)信息与数据信息和数据的关系(1/3) (P3)n 信息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数据,这种形式对信息的接受者具有意义,并且在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中,具有实际的和可觉察到的价值。信息是一种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劳动资料。n 信息和数据的关系,就是原材料和成品之间的关系 。(2)信息与数据信息和数据的关系(2/3) (P
16、3)n 在现实生活中,信息和数据常常不加区分。在一些不很严格的场合或不易区分的情况下,人们把信息和数据当作同义词。如“信息处理”与“数据处理”。 n 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等。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有意义的表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得到新的数据,新的数据经过解释可以得到新的信息。 (2)信息与数据信息和数据的关系(3/3) (P4)n 对于某个确定的目的来说,信息和数据应该区分,且信息和数据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17、以相互转化。n 例1:发货单对于负责发货的人员来说是信息,而对于负责库存的经理来说则可能是一种原始数据,因为库存管理人员通常所关心的不是某一种货物的发货量,而是货物的总库存量和库存结构。n 例2:将原始凭证经过会计分录后输入到记帐凭证,对于输入这一处理过程来说,原始凭证是数据,记帐凭证则是信息;将记帐凭证按一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汇总到总帐或明细帐,对于汇总这一处理过程来说,记帐凭证是数据,总帐或明细帐则是信息。(2)信息与数据信息的基本属性和特性n 信息的性质(黄梯云) 事实性 时效性 不完全性 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变换性 价值性 (2)信息与数据信息的基本属性和特性(P4)n 信息
18、的基本属性可以从时间、内容及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姜同强) (2)信息与数据信息的分类(1/2) (P5)按信息的来源分为内源信息和外源信息。n 内源信息(internal information)反映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运行状况,是决策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依据。中层管理人员主要使用内源信息来进行管理和控制。n 外源信息(external information)反映决策系统的外部环境,是决策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条件。高层管理人员主要利用外源信息进行战略计划和决策。 (2)信息与数据信息的分类(2/2) (P5)按信息是否依赖于个人的判断,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n 客观信息是指对客观实体和
19、客观对象的一种客观的、标准的度量,它不依赖于某个人的判断。如某公司8月份销售额为1000件,则1000件这个数就为客观信息。客观信息准确度一般较高。n 主观信息是根据人们以往对事物的认识以及个人的偏好,对客观事物和实体进行的一种度量,它依赖于个人对该事物的认识、判断,依赖于环境、判断者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如人们对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可以用0-1的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一种主观信息。个人的经验是一种重要的主观信息。 (3)系统系统的含义(P5)n 系统是由一些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达到某种目的。所以说,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或者说,系统是
20、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相互联系的部件的集合。n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P7)n 系统是能完成一组特定功能,由人、机器和各种方法构成的有机集合体。n 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组成的一个集合。这些元素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各自活动内容及其功能。例如学校是一个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系统。(3)系统系统的基本要素(P6)n 系统环境;系统边界;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系统的组成要素;系统结构。(3)系统系统的反馈控制(P6)n yt =f(xt-1)n et=h(yt)n xt+1=xtet(3)系统系统的特征(
21、P7)n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n 整体性。系统是由各种要素或部件、子系统组成的集合,作为集合的整体系统的功能大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n 目的性。系统行为的输出就是对目标的贡献。n 相关性。部件处于运动状态,部件之间存在着联系,包括结构联系、功能联系、因果联系等。n 层次性。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与更高一级子系统间呈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关系。n 环境适应性。系统状态是可以转换的,在某些情况下系统有输入和输出,系统状态的转换是可以控制的。(3)系统系统的分类(P7)n 自然系统。是指自然形成的系统。如血液循环系统、天体
22、运动、生态系统等。n 人造系统。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作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运输系统。n 复合系统。指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大多数系统都属于复合系统。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MIS是一种复合系统。 2. 信息系统(P8-18)n 信息系统的概念 (含义、基本功能、特征)n 信息系统的处理方式n 信息系统的类型n 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n 信息系统的发展(1) 信息系统的概念IS的含义(P8)n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
23、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n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或形态或产生新的数据;信息传输系统不改变信息本身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n 信息系统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1) 信息系统的概念IS的基本功能(P8)n a数据采集 n b数据处理 n c数据存储 n d数据管理 n e数据检索 n f数据传输 (1) 信息系统的概念IS的特征(P9)n a附属性。信息系统不是孤立的、自足的系统,它总是依附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地位的子系统而
24、存在的。信息系统的附属性决定了信息系统必须要为实现它所依附的大系统的目标而服务,两者不能冲突。 n b间接性。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是间接的,其效益通过支持管理决策、提高管理水平间接地表现出来。 n c整体性。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备、规程的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信息处理任务。 (2) 信息系统处理方式(1/3) (P10)a批处理方式n 含义:批处理方式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小时、日、月)把数据积累成批后一次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或:批处理方式是把所有业务活动、任务都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处理,数据文件可以建立在磁盘上,也可以建立在磁带上。n 例子:更新总账;更新
25、库存文件。n 特点:相对于人工系统,批处理方式速度快、费用低,程序具有较强的可修改性。可有效使用计算机。n 适用情况: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 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 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积数据后才能进行的数据处理;没有通信设备而无法采用联机实时处理的情况。(2) 信息系统处理方式(2/3) (P10)b.联机实时处理方式n 含义:联机实时处理面向处理,数据直接从数据源输入中央处理机进行处理,由计算机即时做出回答,将处理结果直接传给用户。数据可用联机的方式录入,还可以用联机的方式对这些数据做及时处理。数据随时可以用终端设备输入计算机,而不需要积累到一定数据的成批输入。联机处理是一种
26、对数据库立即存取、联机询问的系统。n 例子:飞机订票;存取款业务。n 适用情况:需要反映迅速的数据处理;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n 必须使用联机处理方式的业务:银行客户存款、取款业务;飞机订票业务;流水线生产作业等。 (2) 信息系统处理方式(3/3) (P11)c.分布式处理方式 n 含义:分布式处理环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把各个同时工作的分散计算单元、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操作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为多个具有不同需要的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工作环境。分布式处理环境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大多数机构,如银行、企业系统等本身就是分布式的,自然要求分布式处理,同时,工
27、业生产体系结构由树形发展成网状、贸易的全球化、人们对资源共享的要求普遍化,都要求采用分布式信息处理,以适应客观世界的本来运行模式。C/S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处理方式。 n 大致过程n 优点:具有联机处理的优点,但费用低廉,处理能力比联机处理更强。最大优点是可以共享数据库,可靠性高,成本低,灵活性大。(3) 信息系统的类型(P11-14)n 作业信息系统 事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n 管理信息系统n 六种主要系统及其相互关系(4) 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P14-16)a. 决策和决策过程n 情报活动 收集情报、研究环境,分析与确定决策的影响因素n 设计活动 研究限制
28、性因素,探索备选的决策方案n 选择活动 针对决策目标,选择合理方案:方案论证、决策形成n 实施与评价 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情报,决定继续、停止或修改决策(4)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P15)b. 决策科学化n 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n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n 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n 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4) 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P16)c. 决策问题的类型n 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规律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模型描述,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n 非结构化决策。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
29、策方法没有固定规律遵循,没有固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决策者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往往根据决策者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作出决定。n 半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介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问题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但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5) 信息系统的发展(P117-18)n 面向业务的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单项数据处理阶段(工资计算、统计产量等); 20世
30、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综合数据处理阶段(生产、服务、研究等状态报告)n 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n 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3.管理信息系统(P18-30) n 概念 n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n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n 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n 挑战与对策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P18)n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最早出现在1970年,由瓦尔特肯尼万(Walter T. Kennevan)给它下了一个定义:“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
31、帮助他们进行决策”。n 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最早的学者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n 管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其概念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P19)n 管理信息系统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n 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指:MIS是存在于任何组织内部,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能进行信息
32、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输出的系统,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存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n 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指:管理信息系统是按照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讯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人机系统。(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n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n 这说明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
33、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同时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薛华成P5)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n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人机系统。(网上)n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功能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基本的通信手段,以现代化通讯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且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P19)n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概念(1)管理信
34、息系统的概念n MIS从组织的TPS中获取数据(P12)(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19-20) a面向管理决策n MIS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IS,必须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b综合性n MIS是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对各子系统进行综合,达到对组织综合管理的目标。通过综合,产生更高层次的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c人机系统n MIS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决策只能由人来做,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应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19-20) d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n MIS要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
35、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在开发MIS时,融进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e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n 多学科交叉: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中抽取相应的理论,构成MIS的理论基础。n 边缘性:新兴学科,理论体系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前景较好。(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P20-24) n a概念结构(P20) (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P22) n b功能结构(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P22) n c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层次)结构(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P22) n c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层次)结构(3)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P24) n d综合结构
36、(或软件结构) (4)建立MIS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基础 n a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根据实际管理水平,建立实用的MIS,不盲目追求整体性、综合性。n b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人是关键因素。n c组织一支拥有各类专业人员的技术队伍系统分析员、设计员、程序员、操作员、维护人员、信息控制人员、管理人员。n d具备一定的资源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等各种必备的资源。(4)建立MIS的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n aMIS的硬件支持平台 n bMIS的软件支持平台 aMIS的硬件支持平台(P25-29)n 主机/终端模式主机系统-集中式计算模式主机/终端模
37、式的优缺点(P25)n 优点:便于集中处理大量信息。所有数据和程序都在主机上,进行集中管理,各终端只相当于一个显示器加键盘的功能。这种系统便于集中处理大量信息,如大型科学计算、人口普查和航空售票系统等。n 缺点:a.当终端用户增多时,主机负担过重,处理性能显著下降,造成“主机瓶颈”;b.一旦主机出故障,系统将全面瘫痪;c.不易扩充;d.系统的购置、安装、维护费用较高,不易普及。aMIS的硬件支持平台(P25-26)n 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集中式计算模式aMIS的硬件支持平台(P25-26)n 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n 数据库和全部应用程序都存储在文件服务器上,但应用程序的执行是在微机工作站
38、上进行,从而增加了网络传输的负荷。同时当服务器负荷超过某个限度后,其效率明显下降。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的优缺点(P26)n 优点:a.在数据保密性较好的前提下达到资源共享目的(可赋予相应权限的资源共享);b.文件安全管理好;c.可靠性较高。n 缺点:a.效率可能降低(传输瓶颈);b.工作站上的资源无法直接共享;c.至少需要一台专用服务器且服务器的运算功能没有充分发挥;d.安装与维护相对比较困难。aMIS的硬件支持平台(P26-27)n 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aMIS的硬件支持平台(P26-27)n 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分布式计算模式n 客户机运行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发出“数据
39、”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后,启动DBMS,分析请求,从数据库中抽取满足要求的数据,通过服务器返回工作站。C/S模式的优缺点(P27)n 优点:a.客户机和服务器功能合理分布,均衡负荷,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b.在应用需求扩展或改变时,系统功能容易进行相应的扩充或改变,实现系统的规模优化;c.系统可重用性好,系统维护工作量大为减少,资源可利用性大大提高,使系统整体应用成本降低;d.可以有效使用资源;e.可靠性提高;f.响应时间缩短。n 缺点:a.管理困难(胖客户机);b.所采用的软件产品不可跨平台运行,应用于广域网时暴露出更多问题。aMIS的硬件支持平台(P28-29)n 浏览器/服务器(B/S)
40、模式-分布式计算模式B/S模式的优点(P29)n 简化了客户端。无须象C/S模式在不同客户机上安装不同客户应用程序,只需安装通用的浏览器软件。n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不需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计开发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只需把所有功能实现在Web服务器上,就不同的功能为各组别的用户设置权限;升级时只需对Web服务器上的服务处理程序进行修订就可以了,无需为每个现有客户应用程序升级。n 使用户的操作更简单。客户端只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浏览器软件,操作人员无须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即使培训也只是一次性的。n 更适用于网上信息的发布。B/S模式的缺点(P29)n 交互性不如C/S模式强。在C/S模式中,客户端
41、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B/S模式虽然由Java技术提供一定的交互能力,但与C/S的一整套客户应用程序相比显得太有限了。n 安全性不如C/S模式。C/S模式是相对的点对点的结构,采用适用于局域网的协议,安全性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B/S模式采用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结构模式,采用TCP/IP这类运用于Internet的开放性协议,其安全性只能靠数据库服务器上管理密码的数据库保证。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信息安全。bMIS的软件支持平台(P29)n 对C/S模式:操作系统:UNIX/Linux或Windows NT/2000/
42、XP/2003或Netware服务器端(DBMS):Oracle, SQL Server, Informix, Sybase, DB2客户机端(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Visual FoxPro, Visual C+, Borland C+ Builder, Delphi, PowerBuilder等。其它(开发工具):Excel, SAS, SPSS, Eviews, Matlab等。目前流行的系统集成方式:Windows NT/2000/XP/2003 + Visual Basic / Visual FoxPro + SQL Server; UNIX/Windows NT/
43、2000/XP/2003 + PowerBuilder + Oracle/Sybase; UNIX/Xenix + Informix;UNIX + DB2。bMIS的软件支持平台(P29)n 对B/S模式:操作系统:UNIX/Linux或Windows NT/2000/XP/ 2003等。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工具):ASP,PHP,JSP等。目前流行的系统集成方案:Windows 98 (PWS) + Access + ASP;Windows NT/2000/2003(IIS) + SQL Server + ASP;Linux(Apache Server) + MySQL + PHP;Linux
44、(Apache Server) + Oracle + JSP;UNIX + DB2 + CGI。 (5)MIS面临的挑战与对策(P30)n 挑战:n 战略性经营挑战: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设计具有竞争性的和有效的组织?n 全球化挑战:企业应如何理解全球化经济环境的经营需求和系统需求? n 组织信息化体系的挑战:组织如何能够建立支持其经营目标的组织信息化体系? n 信息系统投资的挑战:组织如何能够确定信息系统的经营价值? n 责任和控制的挑战:组织如何能设计人们能够控制和理解的系统?组织如何能保证其系统的使用对道德和社会是负责的?(5)MIS面临的挑战与对策(P30)n 对策:n 正确认识管理信
45、息系统n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实用化创造条件n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n 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n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部门的重视本章思考题(P31)-1:什么是数据?说明信息和数据的关系。-4: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5:试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结构。-7:什么是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8:试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管理信息系统主 讲:李国红E-mail: lighong6 第2章 MIS的开发方法(P32-51)n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n 二、原型法n 三、软件包法n 四、面向对象(OO)方法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P32-36)n 所谓生命周期法,就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按照为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规定的步骤去开发系统。n 本节要点: 1.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