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一选择题解题技巧1.题干:三看(1)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2)看肯定、否定,确定答题方向;(3)看关键词语,又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2.备选项:三思(1)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时代特征;(2)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3)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二类型(一)材料选择题1.题型特点(1)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文字、图画、图表等)创造新的问题情境,结合材料设计问题。(2)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题技巧(1)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看材料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
2、背景;(2)弄清材料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到位、准确、客观)。(3)搞清楚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4)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比较分析四个选项,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5)注意细节:完整阅读材料;注意设问关键词;注意材料的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例1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
3、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点拨】从“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选用的材料可以看出,大明律对明朝大臣作了种种限制,而且这些列罪条款还是明律所特有,由此分析,明朝皇权专制与过去朝代相比,又得到继续的强化。答案:A例2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B.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
4、意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点拨】C项具有一定迷惑性,关键要看到政府的规定不是禁止入市、限制邸店的开设,而是针对五品以上的官员。答案:D.3.材料类型A图片型材料选择题(1)特点: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多项能力(对图片信息的处理能力、原因分析和历史阐释能力、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标题是图片的字眼,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史实的有效补充,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2)方法:三看: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看图片的关键
5、信息,明确内涵外延。三思: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思考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思考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备选项。多个图片要进行联系和比较,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概括或推断,做到“论从图出”。例3下列图片最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点拨】四幅图片分别是曲辕犁、牛耕、二牛一人的犁耕法、翻车,先后出现于唐朝、战国、汉代、汉代。所以,符合要求的是A。例4这是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
6、特的想象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解析】“诗仙”指李白。郭沫若赞扬的是杜甫。【答案】DB数据型材料题(包括选择题与解析题)(1)特点:数据型材料题是以数字(柱状图、坐标图、数字表格等)作为试题的情境而创设的题型,这种题型是通过数字或数字的变化来反映史实和历史现象。(2)方法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时间、地点等);看尾(材料的出处、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察:察变化(找出数字的变化),并把数字的变化译成文字信息;联:联教材(译成的文字
7、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把数据的变化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答:仔细审问题,据问而答。例5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殖民霸权的确立C垄断组织的出现D工业革命的发展【点拨】 材料反映的是17601825年申请专利数变化的情况,而这段时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故D正确。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是在17世纪以限制王权法案的颁布为标志;殖民霸权的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而申请专利数变化反映的是技术革新,与工业革命开展有关,故B不正确;垄断组织
8、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 【答案】D例6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点拨】根据材料19501970年这一信息,B项“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说法错误,两极格局1955年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现今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正成为多极国
9、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ACD三项符合所学知识。【答案】B例7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十年探索中经济建设。1960年冬,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通过调整,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到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根据所学,1960-196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从开始纠正大跃进错误到经济逐渐恢复发展的一个时期,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工业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题中1
10、960年工业总产值达1650亿元是由大跃进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据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的变化,选A项。C表格型材料题(包括选择题与解析题)解题方法(1)判读表格标题所表达的变化内容(标题是该图表材料的中心思想,对理解图表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2)判读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关系(通过图表横向和纵向内在联系的判读与分析,归纳出其所反映的现象及规律)。(3)判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选项要求,通过对各图表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挖掘其内在联系。例8下表是明代科举考试进士、状元前五名的地域分
11、布。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进士状元名次省份数量名次省份数量1浙江省36971浙江省202江西省31142江西省183江苏省29773江苏省174福建省23744福建省105山东省17635安徽省6A经济重心南移牵引文化重心南移B明代科举政策向南方倾斜C历史上,南方文化一直比北方发达D北方士子不屑于考科举【点拨】表格仅是明朝时期的数据统计,因此,C项错误,BD项材料没有体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进士与状元前五名的地域分布的前五名中的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福建省、安徽省都在南方。经济是基础,答案为A。(二)组合式选择题1.题型特点:(1)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的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
12、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2)考察角度: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纳组合,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比较能力。例9既是一战的战胜国,又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未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A.B.C.D.【点拨】因为凡尔赛和约侵害了中国权益,国内爆发了人民的反帝斗争;美国是因为称霸世界的图谋遭到英法的抵制,中美两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答案:A2.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题干,抓准时空限定及特殊的解题要求。(2)主要方法:筛选法肯定筛选法: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题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题肢,然后逐个筛
13、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排除法):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3)对原因类组合选择题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4)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一般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分析相应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例10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周王室已经衰
14、弱ABCD【点拨】“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说明,“观兵于周郊”说明,“足以为九鼎”说明和。解答本题时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即可。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后,诸侯有义务随同周天子作战;当楚王“观兵于周郊”时,可看出当时周王室的衰弱。本题以材料的形式切入,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由“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伐陆浑戎”“ 观兵于周郊”“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可知。例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恬状况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
15、济的特点之一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B.C.D.例12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唐朝后期扬州更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促使扬州繁盛的原因有交通枢纽地位江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有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A.B.C.D.【点拨】京杭运河经过扬州;手工业发达,盛产铜镜;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成为江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答案:D(5)“四选三型”考察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另一类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解题方法:宜用排除法(对备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错误的或者与
16、题干无关的)。例13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亚非拉国家力量的发展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了尊重ABCD【点拨】考查建国后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中国外交的成果,反映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而题干问题是外交最高峰,由图可知是在70年代,因此,答案为A。例14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孔子的“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宗法制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BCD【点拨】本题中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
17、贵贱的礼仪制度,用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宗法制是西周初确立的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据此本题李世民杀兄逼父违反了项所述礼仪制度。第项“民贵君轻”思想与本题无联系。(三)排列式选择题1.题型特点: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顺序(时间先后)加以排列。2.解题方法:(1)时间确定法:首先确定每个事件的时间,然后进行排序。(2)内在联系确定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然后确定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例15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
18、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行省制州郡县制郡县制道州县制ABCD【点拨】根据所学,元代实行行省制;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秦代西汉时实行郡县制;道州县制在唐代时实行。按照时序排列,本题选B项。例16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ABCD【点拨】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上林赋是西汉武帝时期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作品。本题正确排序应是D。(四)评价型选择题1.题型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2.解题方法(1)背景法:适用于与所学知识联系比较
19、紧密的题目。(2)理论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3)史学法:按历史学中常用的方法(一分为二、阶段评价法、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4)史论结合法: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例1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点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例18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
20、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点拨】帖子中所述科举制和八股取士自秦开始的说法错误,科举制开创于隋代,而八股取士是明代开始的。网友对科举制的评价也较片面,只看到了消极的一面,据此本题选C。例1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是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A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点拨】唯物
21、史观也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从材料的“以阶级斗争为灵魂”即可判断选择A项。例20“90年前的7月23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BC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是历史史实,是历史评价。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属于叙述回忆史实;和属于历史评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题型特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有两种表现
22、形式:(1)由结果推出原因,其题干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目的”、“根本目的”等。(2)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2.解题思路:(1)判断题干与选项之间谁因谁果,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2)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3)注意区别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3.方法(1)背景切入法:根据对教材知识背景的准确掌握和对题干的准确理解,直接选择合适答案。(2)限定词法:根据题干的限定词(“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目的”、“根本
23、目的”等),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3)逻辑推理法: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4)理论引导法:根据相关的历史理论指导(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解答。例21“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点拨】从题干中“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可知该现象发生在中国计划经
24、济时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实行的政策(19181921年),排除A;B项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C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C项。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导致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经济困难,因此出现了题目中的情景。例22粱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C由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海外殖民【点拨】中国的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衰落,
25、远洋航行难以有足够的物力、财力为继。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国家日益加以对外扩张,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故远洋航行的动力十足。故正确答案为C。例23有人评述苏联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答案C【点拨】考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难度小,根据所学知识,两者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即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注意题干中的限制:经济改革失
26、败的原因、实质。例24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总结道,“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B.苏维埃政权受到内外敌人的围攻C.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存在科学性问题D.建设社会主义缺乏必要的经验答案D【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对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和平建设时期继续使用该政策并不适用,并出现严重社会问题。它显示布尔什维克党错误使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未能及时废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见其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经验。(六)程度式选择题1.题型特点:
27、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和辩证思维能力,此类题目的题干中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重要”、“最突出”、“较为全面”、“较为准确”、“根本”、“主导”等程度限定词。(1)就历史原因而言,所选的选项应对历史事件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其它选项或由这一选项而存在,或只是对事件发展起到加速、延缓的作用。(2)就历史内容而言,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或表述更全面、更确切,或对历史事件的最终结局有决定性作用。(3)就历史影响而言,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是主要影响,或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其他影响或从属于主要影响,或处于相对次要的层面。2.方法(1)史论结合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
28、理及方法来判断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程度关系。(2)逻辑推理法:根据选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来推断题干与选项之间程度关系的方法。(3)特征分析法:根据题干所界定的特定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来分析判断题干与选项之间程度关系的解题方法。例25中国政府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最先去的是欧美等国家,但到了1898年,清军机处传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面奉谕旨“现在讲求新学,风气大开,惟百闻不如一见,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造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败对中国的震动B中日关系改善,好于中欧关系C留学日本有着路近、省费的客观条件D日本政治、经济发展赶超了欧美国家【点拨】
29、本题为材料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的正误。本题考查1898年清朝派遣留学生重点从欧美转移到日本的最主要原因,中日刚刚进行了甲午战争,此时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不久,政治、经济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均未赶超了欧美国家,所以B、D项错误;A、C项均为变化的原因,但比较起来。A项显然比C项更重要。日本曾经为中国的藩属国,近代以来也一直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经过明治维新后其国力大增,不得不让清廷刮目相看;同时由于日本在近代化成功后对中国的野心和虎视,使中国自近代以来所产生的民族危机感日益加剧,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及青年急欲至日本探究日本速强的原因,而朝廷中的一些大员
30、也欲借鉴日本的经验,使中国的变法取得速效。例26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点拨】根据所学,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比如都江堰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3、整体观计算方法先进,观测记录精确。4、受到重政轻技
31、,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5、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统治阶级还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据此ADC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B项。例27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A是否出身王室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D是否立有军功【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周天子分封制中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结合题意,ABD三项说法都不完整,C项“是否对周王室效忠”是分封的主要依据。(七)比较型选择题1.题型特点:考查分析、比较和辨别等能力,将具有史学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可比较的同类史实放在一起,提出相同
32、点或不同点的要求。2.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1)排除法:找准比较角度,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逐个肯定或否定。(2)正误判断法:注意各备选项表述的正误,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和鉴别,得出正确答案。例28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A文化传承不同B政治体制不同C经济模式不同D生活方式不同答案B3.材料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特点:材料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2)方法:正确解
33、读题目材料的含义;明确比较项中肯定、否定的内容;结合史学理论及教材知识进行判断确定。例29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对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点拨】考查科举制度知识。此题表格类型选择题,关键要读懂表格、分析并获取信息,考查分析、归纳等能
34、力。从表格中可知比较项为初试、二试和三试,比较分析明经与进士的异同点,选出正确选项。从初试比较项反映明经与进士两科内容要求是相同的,即儒家著作;二试两科就存在差异,明经为口答诸经大义十条,而进士则写文章,但都是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三试两科同是一答一写,但数量上不同,都是考查考生处理时务的能力。从以上分析可知,A说法错误,因三试中要求答时务策与作对务策;从初试中了解到两科都是强调要求研读儒家著作,所以B项错误,而D项材料并不能反映,排除;两科从初试的记忆到二试的作诗赋再到三试的时务策说明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C项正确。(八)否定式选择题1.题型特点:是一种以表述错误的选项为正确
35、选项的选择题,题干中常用“错误”、“不正确”、“无关”、“不包括”等词语来作为限制语。2.方法:重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找出与题干史实相符的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例30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B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C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D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点拨】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规定地方的独立性。而美国的每一个州都相当于一个独立国家,拥有自己的议会法院政府和警察,州长州议员州法官由本州居民选出任免,与总统联邦政府联邦议会及法院没有任何上下级隶属关系
36、。答案A例31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点拨】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只适合新文化运动而不适合戊戌变法。答案C(九)探究型选择题1.题型特点: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有关问题。2方法:要善于从材料和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1)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2)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37、。例32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答案A.(十)单选肯定选择题1.题型特点:要求按照题意从四个选项中选出肯定的一项。2.解题思路:单选肯定选择题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单项形式,可根据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方法(直接选择法、排除法、综合分析法等)。例33下表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项目1970年1992年32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79美元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
38、2185美元A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起主导作用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起来D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发展中国家要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点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发达国家,从表格数据可看出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增加但相对发达国家则差距越来越大,选择B项。例3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是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A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点拨】唯物史观也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
39、阶级的历史观。从材料的“以阶级斗争为灵魂”即可判断选择A项。(十一)填充型选择题1.题型特点:在句式上表述上是不完整的,他的求答指向不明确,给审题带来难度,考查的范围和备选项中相似易混的知识点多。2.解题思路:(1)审明题意,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求答项和限定语等要素。(2)对题干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作较为全面的分析,结合选项中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逐项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例35历史学家往往会用特定词汇来表示历史运动和历史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填
40、上的词应该是()A圈地运动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点拨】考查分析理解、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抓住题干中所描述的特征: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结合。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三者都与题干的特征不符,答案为D。例36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A遵义会议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土地革命【点拨】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反映的是长征,而且是对中共的转
41、折点,所以应该是遵义会议,正确选项是A。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十二)漫画型选择题1.题型特点:将一些重大事件、历史现象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漫画有
42、夸张的成分,能直接反映特定时期的历史现状,表达了特定历史主体之间的关系。2.方法:(1)最大限度地从漫画中获取历史信息。(2)找出其显著特点和教材中知识延伸的内容。(3)结合相关知识,将图画转化成文字。例37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答案B.例38这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下有一行文字:“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从漫画中可以得知()A.农业科学研究与应用出现重大突破B.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期望与信心C.农民从土地改革运动中获得丰硕成果D.农业战线的大跃进取得巨大的成就答案B.【点拨】漫画只是表达心愿。文化现象实际上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的产物。这是“大跃进”时期人们对实现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充满信心,但他们盲目乐观、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漫画就是这种情形的体现。三利用地理元素,巧解历史问题人类社会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