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指导.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6621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选择题解题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题解题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解题指导.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选择题解题指导,错选的主要原因:1、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做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2、粗心大意,只看表面现象,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3、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混淆不清;4、受思维定势影响,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5、考试方法和策略不对,信心不足造成心理紧张,或有畏难情绪等。,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染色体中DNA

2、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两 种雄配子之比为1:1两种雌配子之比也为1:1,但 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的数量要多得多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在Fl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 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应为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为B,本题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求学生对有关概念要清楚掌握在解题时必须对教材中的有些说法理解透彻,解题方法,一正推法 正

3、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既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考试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例】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那么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是()1/4 1/8 1/16 1/9,【例2】含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其中有6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60 80 120 180,二反推法 反推法也叫代入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既为应选答案。或是从题干中的问题开始入手,一步一步倒着推断,追根溯源

4、,一直推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从而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例3】豌豆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后代的亲本组合是()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三排除法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有五种:排谬法(排错法);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排大于或小于项,例4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

5、、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答题策略:根据中心法则和核酸结构的知识,首先排除C、D选项,因为蛋白质不能直接反映核酸的碱基组成。再根据推理,推出B选项只能确定核酸是属于DNA还是RNA,不能确定单链或者双链类型,最终确定答案为A。,四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

6、多用此法。,例5 上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 确的有 A细胞3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 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B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 D参与细胞4合成物质5的结构包括:细胞核、核 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ABC,1 找准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例6.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的是(多选)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

7、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点评:细读题干就会发现,这道题的题眼是“菠菜”,考查的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中心体.,BCD,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限定条件的种类:时间、原因、影响;限定的程度:根本、直接、最终;选择的方向:肯定、否定 常见限定条件: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性等。,找画关键字词,注意限定条件,1.一个基因型为AaBb(基因自由组合)初

8、级精母细胞在形成配子时,能形成的精子类型有多少种?,如果答案是“4种”,题目应该怎么改?题目改为“初级卵母细胞”,答案又如何?题目改为“形成精子多少个”又如何,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1 B.2 C.4 D.8,1种,生物体,4个,找画关键字词,注意限定条件,2.假设一段信使RNA上有600个碱基,其中A 150个,G 250个,此信使RNA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多少?,改为“氨基酸数目最多有多少”又如何?,氨基酸种类,A.20 B.100 C.200 D.400,200,20种,3.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有()A.高尔基体 B.核糖体 C.叶绿体 D.中

9、心体,低等植物,分裂期,AD,2 识别陷阱在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故布疑阵、巧设陷阱,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一个或数个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这就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例7 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A核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点评:多数同学选A。错误的原因在于这些同学牢记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忽视了题干中“在细胞中”这一条件限定语。命题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陷阱。,3 辨明词义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

10、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等。命题者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过程中对这些概念和名词也应格外留意。,例8 蛋白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点评:考查时很多同学选C,原因在于没有辨明“水解”和“氧化分解”这两个名词的内涵。,4 排除干扰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即干扰项。所谓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

11、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例9 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D此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点评:该题D选项是错误选项,B项和C项是干扰项。,5 克服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最大特点是不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新认知对象上,常常跳不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所以,在面对考题时,要对题目的背景和条件详加考察,进而确定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在此运用。,例10 在缺氧条件下,

12、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本细胞的光合作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A2 B4 C6 D8,点评:此题考查时,得分率极低。很多学生读完题目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立即作出“二氧化碳产生于该细胞的线粒体”这样的判断,而对“在缺氧条件下”这一条件视而不见。故误选B。,6挖掘潜在因素 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审题时,考生若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入歧途。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例11 据统计,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下列哪种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A变

13、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点评:选D者认为题目中每一种棉尾兔都分别是一个物种,因而错选。其实题目中已作了暗示,由“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可见,所有的棉尾兔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潜在因素是:东部的8种和西部的23种棉尾兔都是该物种的不同亚种。认识到这一点,答案也就不难确定了.,C,7.找简捷条件,分析:题干中的“染色单体为0”,这条件为简捷条件。着丝点分开就不存在染色单体。故答案为:D。,例12 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某细胞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为1:1:0,该细胞则处于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即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过程 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例1

14、3 豌豆种子黄对绿为显性,圆对皱为显性,甲为黄圆(YyRr),与乙豌豆杂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比是3:3:1:1,则乙的基因型为 AYYRR BYyrr CyyRR DYYRr,分析:因为后代中有双隐性个体绿皱(yyrr)出现,找到这一简捷条件便可很快得到正确答案为:B。,如果一个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思考或计算比较繁琐,则可变换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把原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新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8转换法:,例14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A14 B38 C58 D3

15、4,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有许多种情况,要一一计算出来难度相当大。我们可以转化问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即找出与两个亲本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剩下的就是与亲本不同的了,这样问题就简单了。先找出ddEeFF和DdEeff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1相同的:1/23/41=3/8,再找出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DdEeff相同的:1/23/40=0。因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l-3/8-0=5/8 答案:C,9、就熟避生法:,就熟避生法是指在选项中既有熟悉的知识又有陌生的信息时,可以从对熟悉的知识判断入手,从而达到破题的一种方法:,现在的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经常涉及我们

16、从来没有见过或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熟悉的知识,避开生疏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解析:原始的光合作用之前的生物代谢类型为 厌氧型。选项A的红色硫细菌高中教材没有提及,会感到生疏;而其它3个选项中的生物代谢类型则较为熟悉,可就熟避生用排除法来解题。选项B的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选项C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选项D的蓝藻为自养需氧型。故可排除选项B、C、D。答案:A,例15 下列哪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 生在原始的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A、红色硫细菌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蓝藻,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保障。不断积累总结,强化条件反射,好方法才会成为好习惯。,总之,解

17、选择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一道试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找出并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16、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C、甲,乙,丙 D、甲,丙,丁,解析:必须要有蛋白质才会有与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反应。甲含蛋白质;乙有迷惑性,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具有蛋白质特性;丙反应后剩下蛋白酶是蛋白质;而丁中含有隐藏条件,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会破裂,血红

18、蛋白会出来。这样一来就易选D,17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右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多选)A.图中基因位点1、2、3、4可能分别是A、b、B、bB.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该细胞分裂过程有密切关系C.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D.该细胞中2与4为同源染色体,2与4上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18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多选)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为广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为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窄 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19.人工种植的香蕉的某一性状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环境改变,解析:香蕉是三倍体,靠营养生殖,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所以选C。该题中的“香蕉是三倍体,靠营养生殖”即是隐藏条件。,20绿色植物可以消耗的物质是A葡萄糖 B ATP C CO2 D O2,ABCD,21下列细胞器中,能发生有机物合成的是核糖体 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叶绿体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