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5970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保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基本问题1、 行为的类型:自然/不自然(连贯和美);好/坏(价值判断);高效率/低效率(逻辑/目的性/主观改造/遵循自然规律)2、 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1) 心里决定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行为选择 表情2) 心里决定行为的逻辑性;真实稳定的心理决定行为逻辑的稳定和真实 同样的行为不同的心理3) 语言是表达心里的最重要的行为形式;语言是心理与行为的桥梁 语言表达内心4) 行为控制是指心理倾向的建立和保持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3、 管理心理学管理目的下的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基本内容: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学的管理运用和分析基本方法:观察与实验,体验与实践与心理学

2、的区别: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互动行为(施动行为和受动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生、演变、消亡的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活动下的心理。行为是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解释是为心理引导和行为控制服务的。讲课内容:(1) 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2) 个性心理: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倾向:态度、价值观、需要(动机)(3) 群体行为和心理:群体和团队的概念和区别,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个体成功的心智模型4、 个性心理:1) 心理过程是人的共性,每个人均经过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是人的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2) 个性心理是在完成一般心理过程

3、后发展起来的。没有一般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 也可以比喻为:一般的心理过程为基础,个性心理是上层建筑3) 个性心理包括: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态度、兴趣、理想、信念等二、 心理过程1、 知觉:认知对象在头脑中的整体反映,个体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知觉是感觉的整体反映知觉包括了判断2、 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1)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整体性、综合性 感知觉(2) 知觉包括判断,包括对认识对象社会属性的认识主观性、意义赋予知觉的意义:人们的行为是以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

4、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所以,知觉和现实不具同一性。3、 知觉的特征(知觉误区):(1) 晕轮效应:单一印象导致整体印象(嫌贫爱富)要杜绝以偏概全的毛病初步印象、首因效应/典型、核心印象了解掌握知觉者的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倾向是消除晕轮效应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主要方式单纯幼稚的人容易产生晕轮效应(2) 选择性知觉:对自己感兴趣或与己相关部分产生知觉,人们认识接受他们愿意接受的刺激(3) 对比效应(面试):知觉主体的知觉判断结果相当程度上来自于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的对比效果(4)刻板印象:对知觉对象形成固定的印象和观念,世故者易犯此错误(5)心理投射:人们会把自己的需要、愿望、态度、思想、情绪等心理

5、状态反映到对知觉对象上,从而产生不同的知觉结果,即个人心理不同、感知不同(6)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对个体行为的判断取决于对个体行为的归因解释归因包括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意义:不同归因、态度不同归因取决于3个因素:一致性(不同的人同一工作)、一贯性(同一个人相同工作,与以前的的同种工作相比)、区别性(同一个人不同工作)一致性高外因 一致性低内因一贯性高内因 一贯性低外因区别性低内因 区别性高外因归因失真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 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因于客观外因内外因发生矛盾时:经验判断自我服务偏见4、 情感和情绪的联系和区别(理解)联系:都

6、是自我体验,生理变化,外部表现5、 区别:情绪是较强的情感,是过于敏感和激烈的情感情感分类:心境:微弱持久的情感状态激情:迅速猛烈短暂的情感状态热情:强烈稳定深刻的情感状态应急:因为意外产生的情感状态6、 目的和目标的区别:目的:需要、欲望的体现,内倾型和自省性 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我一定要活得快乐目标:实现目的的手段,是事先确定的意志活动的阶段性结果要求 我一定要上大学 十年内走遍世界三、 心理特征1、 能力: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2、 能力的分类:(1) 智力:个人的一般能力和天赋性性向:个人发展的潜在能力成就:通过教育训练所达到的较高水平(

7、2)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二因素结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用因素分析法提出。能力由一般因素(g)+特殊因素构成(s)。测试正相关因 为g相同,不完全相关因 为s不同。一般因素(g)最重要“群因素结构”理论:美国赛斯登理论观点:能力由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所构成,7种能力原始因素(计算,词的流畅性,词语意义。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实证结果每一种能力与其他能力都有正相关性。能力不能绝对割裂。3、 能力的影响因素:遗传、后天成长环境(教育、训练、经验、阅历)能力的四大工具性因素:智力天赋(训练);1825岁,学习期知识系统化思维抽象 多角度 灵活技巧实践 体验 反思4、 气质:心理活动的

8、动力特征气质的动力特征:速度(知觉速度、思维灵活度)强度(情感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倾向性(自我归因)1) 古希腊希波克拉特四气质学说:人体内存在四种体液。多血、粘液、胆汁、抑郁多血质动作灵敏,性情活跃粘液质动作迟缓,性情沉静胆汁质(黄胆汁多)动作迅猛,性情急躁抑郁质(黑胆汁多)动作迟钝,性情脆弱2) 巴甫洛夫神经活动四基本类型说: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类型强不平衡不可抑制(兴奋型)平衡灵活活泼型不灵活安静型弱不平衡弱型(抑制型)5、 性格:奥尔波特的定义: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罗宾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行为方式和性格的统一体特征:行为动力

9、 行为方式、反应方式 复杂性 独特的综合整体 可变性决定因素性格是怎样形成的:生理因素(遗传)、环境、情境6、 性格对行为的影响:1) 控制聚焦:内控者: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命运外控者:自己被外界的力量左右2) 马基雅维利主义:(高度内控)强者更愿意操纵别人,很难被别人说服3) 自尊: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4) 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5) 冒险性:高冒险的人决策快,行为果断迅速;低冒险的人决策慢,行为迟缓6) A/B型人格:A型人格:总是不断驱使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事进行攻击。被北美文化所推崇。该种性格的人运动、走路和吃饭节奏快,试图同时做

10、两件以上的事情,该类性格的人常处于中度或高度焦虑中,爱为自己制定最后期限。 B型人格: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要无休止的提高工作效率而焦虑。不会有时间上的紧迫感,认为没有必要表现自己的成就或者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目标。四、 心理倾向1、 两种行为模式1) 目的导向行为:以目的的为行为方向、围绕目的选择行为方式,不关注行为结果评价,但关注行为方式评估。2) 结果导向行为:以行为评价结果为行动约束原则,围绕评价结果选择行动方式,不关注行为目的。2、 两种行为模式比较(论述)1) 目的导向行为是主动行为,目的在前,行动在后;结果导向行为时被动反应

11、行为,行为在前,行动在后2) 目的导向行为中,人们关注具体行为作为手段与目的关系,目的是实质,行为是变化的;结果导向行为中,人们关注评价结果,行为是实质,目的变得虚幻了。3) 目的导向行为的行为指向是目的,人更倾向于作为;结果导向行为的行为指向是结果评价,而结果评价总存在负面评价,人更倾向于不作为。4) 两种行为方式可以相互转化5) 目的导向行为的心理倾向来源于需要和价值观,而结果导向行为的心理倾向来源于态度。3、 态度:关于客观事物、人、事件等的评价性陈述 “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歧视少数民族”认知成分:歧视是错误的情感成分:我不喜欢(最重要)行为成分:躲避4、 态度的特点:1) 态度有明确对象

12、,态度是具体的,态度是一种情境判断(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营造气氛;特定的人,特定的情感,特定的事件,特定的评价)2) 态度不稳定3) 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中有价值判断,但不是价值观,且主要是道德价值(认知成分是态度的理由)4) 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并没有必然联系,认知成分并不是情感成分的直接原因5) 情感成分决定行为6) 早期态度认知成分少,主要是自然判断;后期认知成分增强,主要是社会价值判断,但不成熟7) 态度的评价主要是情感评价,而情感评价的实质是“趋利避害”8) 态度根本来源于需要5、 价值观:一个人对事物优劣、对错、是非、善恶的评价和重要性排序。观念:对事实的认识和评价(基于事实判断)价值观

13、的特征:1) 价值观是对事物一般评价, 不受具体情境影响。价值观行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2) 价值观是系统认识,系统是排序的基础。系统认识建立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体验和阅历。3) 价值观是一种主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是一种明确主观倾向,有很强的宣示作用。6、 价值观和观念的区别1) 观念较价值观更宽泛一些,即既可以针对抽象事物,也可以针对具体事物2) 观念是事实判断,价值观是价值判断。观念的个体主观倾向较弱实事求是7、 需要:不满足的心理状态,及对可满足对象的表述动机:引起具体行为的念头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依据先后顺序、重要性,可以将需要分为5-7个层次。生理需要 衣食住行性安全需要 人身安

14、全 生活安全归属与爱 社会需要:友情 爱情 亲情尊重需要 自信 尊重别人求知 自我实现的基础需要求美 自我实现的基础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需要的评价:(1)工作能力兴趣的结合 (2)潜力充分发挥 (3)巨大的成就感 (4)持久的快乐感2)需要满足是有次序的 基础需要满足了,才能出现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层次越高,需要满足的可能性越小 某一时期存在优势需要 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有激励作用3)评价: 人本主义的局限性:自我实现是否可以脱离社会实践 需要发展模式的质疑:高级需要建立在低级需要之上需要的重叠性和复杂性:优势需要、低级需要满足后才是高级需要运用最广泛的需要理论8、 麦克里兰的基本需要理论:1) 人

15、的基本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情谊需要2) 高度成就需要可后天通过教育培养。高成就需要的人对国家、企业有有利作用。3) 评价。主要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存在性需要。五、 群体行为与心理1、 群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2、 团队:通过成员共同努力,产生积极协同作用,使群体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3、 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之间,成员与群体之间相互吸引的程度,以及长远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4、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1) 一般而言,高凝聚力,高生产率2) 高凝聚力群体比低凝聚力群体更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下,高凝聚力生产更高在消极诱导下,

16、高凝聚力生产更低3) 高凝聚力群体更易遵守规范和群体目标5、 团队建设的基本步骤:(1) 心理矫正:建立统一的心理倾向,实现团队行为的一致性1) 社群归属感的建立:对人群环境稳定的自在感受和维护保障自在感受的主动意识,它是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理解,认同,反应2) 共同利益意志的建立(2) 信任建立:1) 信任的概念:对他人承诺的真实性的确认和肯定 他人,行为承诺(明确的宣告,具体的行为证明)2) 信任的功能简化功能:节约与人交往成本约束功能协调功能3) 信任的特征预期:信任是一种判断期望脆弱性合作4) 信任的建立责任明确安全机制地位公平(对等)共同目标社群归属感(3) 团队能力的培育1) 宏观

17、角度:为什么有些群体比另外一些群体更容易成功2) 微观角度:决策能力 激励能力 沟通能力 领导能力6、 角色:在给定社会关系中,人们对他人所期望的一系列的行为模式7、 规范:群体成员在群体的层次与位置8、 激励的心理过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1) 保健因素(工作不满意的因素)与激励因素(工作满意的因素)2)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不满意消除后不意味着满意3) 提出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区别弗罗姆的期望理论:1) 弗洛姆认为,人们能否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行为的积极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动机=效价*期望*关联度2) 效价指员工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3)

18、期望指员工通过努力是否能完成任务的估计4) 关联度是员工对完成任务是否能获得报酬的估计9、 沟通:二人或二人以上彼此间讯息传递与接受之互动过程。 意义的互动过程(表达+理解)10、 人际沟通的特殊性:教材P1931941) 人际沟通中任何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符号的形式,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 符号性2) 人际沟通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彼此交换内心心态,表达各自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思想情感。 社会性3) 信息的发送者必须正确的选择传递的内容、通道、方式、时机、归宿(接收者)等,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选择性4) 沟通的参与者都是积极的主体,沟通双方具有积极性。 主动性5) 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过程,其影响是沟通中的一方为了改变对方的行为而对对方的心理发生作用 。 互动性6) 一般而言,仅有一次沟通不能顺利完全实现沟通双方的最初意愿,因为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多干扰。 干扰性11、领导:一种影响力,能带领群体去实现目标。管理者正确地做事 制定计划 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方格理论(不会画图)横轴:关心生产 分9个坐标纵轴:关心人 分9个坐标1-1 贫乏性1-9 一团和气(乡村俱乐部)9-1 任务导向9-9 集体精神5-5 中庸情境理论(赫赛、布兰查德)参与型R3高关心任务高关心人(推销型)R2授权型R4高关心任务低关心人(指示型)R1能力高 高高高工作意愿低低低低员工: R4 R3 R2 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