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6122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电子政务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同时也是解决我国目前社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除忠实地执行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应有职能外,还应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其一,低成本。政府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需要占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总产品已定的条件下,政府占用社会总产品的比率会对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政府对社会总产品过度的占用,必然使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消费水平受到抑制;其二,高效率。政府是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2、因此,政府工作效率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进程。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形式。从发达国家政府信息化的经验来看,电子政务的推行可以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可以有效地利用政府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以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把全国的行政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知识、人力等各种资源的真正共享,提高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率;其二,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电子政务使行政工作可以在一种全新的网络状态下进行,从而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如虚拟办公、无纸化办公,以及政府

3、部门之间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交换作业、公文电子化处理等,都可以大大减少行政办公费用和公文处理的费用。另外,通过政府网上采购,又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正常发展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认识、技术和制度保证三个层面。电子政务的实质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社会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而不是仅仅以计算机技术更新现有的工作方式。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对现有的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要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走出工业社会的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式。电子政务以共享、交

4、流、协作为核心,增强了政府部门以及各机关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使政府的管理模式开始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交互式、网络化的扁平管理体系转变。实际上,电子政务推进的过程,也是我们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为适合新形势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过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以及因特网上贮存、传递和交流的各种形式的政务信息资源,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的电子信息资源。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中,“重应用系统,轻信息资源”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而网络和数据库又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信息架构

5、,能够最大限度的收集、存储、管理信息资源,将分散的、独立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到一个信息资源平台上。同时,政府必须对信息资源采用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和信息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都是以法律、法规作为对信息化进程的规范和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工作的深度和力度与客观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来看,制度保障体系的缺失,是影响到电子政务建设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解决这些问题,加速电子政务建设,才能使我们的政府工作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电子政

6、务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电子政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构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用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人们试图建立一种可期待的透明、阳光、效率的政府,这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政治权利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的一场革命,其目标是推动现有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7、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行政成本,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理念。全力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开阔的政治视野下充满政治智慧与勇气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意四大问题:一是整合社会关系,重点是整

8、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解决社会矛盾,重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三是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将对政府应对上述问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1提高能力电子政务支持各级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与参政党的合作,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欧美同学会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所以,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比国外的电子政府更加广泛的协同办公,综合决策,应急指挥系统,提出了比电子政

9、府更高的信息共享要求,更需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我国电子政务支持参政党积极参政议政,发挥重要作用。2依法行政.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运动波及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卷入改革,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行政改革潮流。这次改革打破传统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尝试用新的理论对行政管理进行根本性或方向性的调整,从传统行政模式向新的行政模式转换。1.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集中精力和资源管好政府该管的事情: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领导精力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这些为电子政

10、务建设提供了需求,指明了方向。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立法、执法、司法的各系统,各单位都珍惜人民赋予的职能,建设电子政务,作好本职工作三、电子政务功能分析.电子政务的服务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利用技术手段主动为大众提供服务,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大众能够方便地从政府索取服务。两者共同形成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双向互动。电子政府最重要的意义是从根本上改善政府与公众的联系。电子政务支持政府作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专题信息平台就是上述四类信息平台。他们运行在公用信息平台上,公用信息平台又运行在网络通讯平台和地理信息平台上。各自有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经济调节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促

11、进全面发展,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社会永续发展。电子政府市场监管系统也包括五大平台,专题信息平台涉及物价、劳动、消费、资本、服务、不动产、生产资料、质量监督和诚信等。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培育并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作用;依法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政策

12、,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健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度,简化程序,降低成本,讲求质量,提高效益。应急反应是政府的重要工作,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建设国家应急体系首先要立法,建设应急环境,制定应急预案,授权有关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可以采用的各项措施,使应急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令到必行。国家应急体系大至包括纵横两个方向。纵向包括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和县(市)级应急机制,横向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应急等方面,实施应急通讯,应急分析,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和紧急救助等。和谐社会的领导,要超越各种利益主体,以公共服务为基本职

13、能。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从市场中主动抽身,致力于公共管理和公共物品的建设,致力于救助弱势群体和扩大就业,致力于社会稳定、平安、和谐,创造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我国电子政务网站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1.电子政务网站信息更新速度不够 :据相关机构调查评估,目前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约有1/3的政府网站应用价值比较低。这些网站不仅制作粗糙,而且没有及时更新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政府网站信息更新速度不够,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网站的信任度。2.未发挥多功能的门户作用:目前大多数的电子政务网站仍然停留在发布信息的阶段,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实用的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对电子

14、政务网站要求的提高,可以预见,政务网站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3普遍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 :这不仅体现在一些政府门户网站的站名、域名不规范更重要的是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设计也是五花八门,缺乏最起码的规范,导致一些政府网站的主页形象与政府形象有较大差距。而且在政府网站的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的规划,1999年政府上网几乎都成了一时的热闹,而两三年后再看这些网站,却仍然是当时的架构。4电子政务网站建设所需的两大转变 :要解决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以上三个问题,主要是要从理论上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西方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来看,电子政务需要经历从简单的

15、信息发布到功能较为完善,再到业务流程改造后,成为功能齐全,服务设施个性化的整合站点的过程。如何完成这两大转变,将是建设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网站的关键。5由信息发布走向多功能的CRM门户:政府网站单纯的只是发布相关信息是不够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广泛的服务,政府需要向用户提供定制政务网站相关内容的权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引入CRM技术,通过收集有关用户的特性数据来提供适应他们服务偏好的网站功能。CRM即顾客关系管理,原来是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他的基本含义是顾客是业务的核心,公司的成功取决于有效的管理其与顾客的关系。应该说引入CRM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观念。因此在CRM的实施过程中

16、,首先要寻求的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官员的支持,克服他们对于变革的排斥感。只有这些政府官员真正接受了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公众服务的观念,他们才能将一个CRM的项目很好的实施下去政府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就必须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真正实现向信息化政府的转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加快、公共管理问题日趋复杂,传统行政组织部门化、等级化、形式化工作流程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只有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为核心,才能实现以权力体制、政府职能、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为内容的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任务的完成,最终达到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具体来说,1。首先要将以往的“上级任务为中心”改变为“客户服务为中心”,对公众负责。只有这样,电子

17、政务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而不是应付上级命令的花架子。同时,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民参与,增强行政组织对社会需求的感知与回应能力,让政务网站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交流的平台。2。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简化或重组,缩短流程链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实现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的目的。在进行业务流程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进行与之相配套的改革。特别是要发送政府原有的信息传递模式,废除不必要的规章制度,简化办事手续,尽可能的对现有部门所提供服务进行集成化,提高整个政府的动作效率。3。最后,在政府的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性化的管理。流程再造使得原有的上级绝对领导的管理模式变成了各个

18、任务小组的模式。政府的基层人员将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行动自主权。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将更多的重视于给予他们的指导性的辅助工作,而行政人员本身是否能完成好工作,则是与他们的工作绩效息息相关。这样政府人员就不再是以往按时上下班就能够拿到工资,也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新流程下更容易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并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型行政人员,从而提升行政体系的人力资源的质量。通过这些年来对中国政务信息化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越来越把聚焦点放在3个方面:一是影响电子政务建设的体制、法制和政策环境;二是信息网络技术和政府管理过程的结合,以及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三是在中国这样的体制、管理架构下,如何找到

19、一条最好的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我们要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建设之路,对管理者来说,应从2个视角思考问题:首先,必须关注政府自身的发展;其次,要关注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府管理结合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管理总体上已经由一个全能型政府转变到今天这样一个大体能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政府。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转型的使命已经完成,而是仍然处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之中。与此相联系,中国的社会转型、体制改革,最终必然会引起政府自身的转型。按照笔者的理解,未来我国的政府管理有可能朝以下3个方向转变:由“管制型”、“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由过去“单一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

20、,由过去主要靠手工作业的政府向靠信息网络技术主导的信息化政府转变。就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府管理过程结合来看,为什么有些地方结合得好,有的地方结合得不好?我们如何才能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道路?我认为,有4个关键点是至关重要的。1、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道路。这些年来,不少部门都构建了很多“条条”系统,但是也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需要互联互通时不能互通,需要资源共享时难以共享,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电子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理念,就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同。笔者看来,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那些关系全局的,如网络平台、安全平台、数据库、交换中心等共性的东西,必

21、须统一建设,各个部门不能各自为政。部门可以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但这个系统必须在统一的平台上来对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体现出“低成本、集约化”。2、无缝对接的协同电子政务。这是全世界的难题。“跨部门、无缝隙”在网上对接,成为各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特别是在“网上办事”过程中最困难的问题。关键要解决3个环节:一是IT人员必须和行政管理人员结合,构建一个应用系统的模型;二是在业务模型基础上,要有业务逻辑的“抽象”;三是底层要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保证顶层的互联互通。以上这3个环节就是实现“一体化政府”以及部门无缝对接的重要条件。3、突出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

22、政务。为人民服务,就要确定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要整合各种各样的电子服务工具和手段,如网络、呼叫中心、信息亭、市民卡、手机短信等各种信息工具,甚至包括电视频道,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4、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门户网站。这是电子政务管理与技术结合的关键点。政府的门户网站,是向全世界公开的,而这个门户网站又是连接公众、企业、社会最主要的窗口,它的功能、服务都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的成效。商务部的门户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网站目前每天的访问量超过了2000万人次,超过美国、英国等国的商务部门门户网站,成为全世界商务系统的第一门户网站。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衡量公共服务的指标主要有三个:第一,谁

23、来对公共服务的范围、群体、项目等做出选择;第二,谁来提供资金;第三,谁来生产或者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就是公共服务的逻辑结构,根据这个逻辑结构可以分析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公共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年代,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主要是在公共部门内部进行,也就是国家包揽公共服务,具体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政府“自拉自唱”模式,很多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自己做出选择,自己拿钱,政府自己提供的;第二种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合作模式,就是由政府做出选择,政府拿钱让国有企业提供;第三种是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合作模式,比如医疗、教育等。可以看出,这三种模式不管怎么变化,公共服务的选择、公共服务的资金、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都是在公

24、共部门范围之内,基本上是不计成本的提供,或者是福利性的。 通过市场化改革,中国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公共部门内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最显著的一点是政府大大缩小了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第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在改变。因为国有企业也在改革,也要走向市场化,事业单位同样也在改革。第三,除了在公共部门内部提供公共服务以外,出现了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比如各种各样的协会、社团组织等,这些非营利组织是民间办的,但又不是企业,不追求利益最大化。此外,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模式也已经出现在公共服务当中。上述几种模式的出现是跟国际接轨的,比如允许民间资本进

25、入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就是用市场化的机制,解决公共服务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就是借助市场的力量改善公共服务。可以看出,现在提供的多种公共服务模式,已经在向国际社会逐步靠拢。假设这种转型能够成立,我们再来探讨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模式跟公共服务转型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可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不够宽,很多公共服务尚不能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比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较,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国家财政拨款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是结构上的不平等。而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模式就可以利用网络,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还可以

26、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过去我们的许多服务都是暗箱操作,也由此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通过电子政务,可以大大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从而也能够大大提高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过去老百姓不能跟政府沟通,但现在有了网络之后,这个沟通就能够非常方便的实现。由此,政府可以跟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公共服务管理的提供过程进行监控。而对过程的监控也就是对行使公共权力的监控。我国网上银行内部发展中的问题:一、网上银行的业务品种匮乏,没有发挥对银行业务的重组和再造功能。目前网上银行提供的产品,无论是帐务查询、转帐服务、代理交费、银证转帐,还是为企业销售网络办理结算、为集团客户进

27、行内部资金调拨,除业务品种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外,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这些产品只是传统业务在网上银行的实现,也就是说目前网上银行只起到了一个传统银行业务服务渠道的作用,在产品上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业务功能的限制,没有推出利用网上银行直接面对客户的特性重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的新产品和新应用;在操作界面上没有体现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只是传统业务处理系统界面的简单模仿,没有体现INTERNENT的根本属性靠变化和新颖吸引客户。二、网上支付功能急待突破和完善。针对B to C的小额网上交易,如代理交纳手机费、电话费和小额购物等,各商业银行一般利用信用卡、储蓄卡作为支付工具,为本行的签约客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基本

28、满足了签约客户的网上支付需求;但针对B to B的大额支付,目前还维持着“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局面,而B to B交易一般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90左右,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完善网上支付手段。 三、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资金安全对于客户、商家和银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安全问题是网上银行的核心问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端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端只是普通的浏览器用户,则存在着客户端被模仿的可能性;二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传统的支付方式,支付信息是在银行的内部网络上传输的,内部网与外部网采取了相当的安全隔离措施,因此内部网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网上支付正相

29、反,支付信息是在INTERNENT上公开传递的,因此存在着支付信息被篡改和窃取的可能性;三是银行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尽管目前各家网站均采取了防火墙和网络检测等安全措施,但对于超级“黑客来说,仍存在着防不胜防的问题。有调查表明,进行网上交易,用户最担心的也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及安全体系的完善所谓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即与供应商、顾客、银行、分销商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日常联系。从通讯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是利用电话线、电脑网络来传输资讯、产品和服务;从企业流程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是商业交易及工作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从服务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是企业管理阶层想要

30、降低成本,同时又要提高产品品质及加速服务传递速度的一种工具;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提供了网络上的采购与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买卖双方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打破了旧有的工作经营模式,它通过网络使企业面对整个世界,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文中更进一步探讨相应的对策。一、电子商务的安全控制要求概述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31、。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主要交易类型有企业与个人的交易(B to C方式)和企业之间的交易(B to B方式)两种。 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一般来讲有四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企业集团)、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电子商务是Internet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

32、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现阶段推动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安全性,交易的安全是网上贸易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电子商务技术的难点。近年来,国际上已实施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来解决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交易的安全性。由于Internet本身的开放性,使网上交易面临了种种危险,也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控制要求。1信息保密性交易中的商务信息有保密的要求。如信用卡的帐号和用户名被人知悉,就可能被盗用,订货和付款的信息被竞争对手获悉,就可能丧失商机。因此在电子商务的信息

33、传播中一般均有加密的要求。2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网上交易的双方很可能素昧平生,相隔千里。要使交易成功,首先要能确认对方的身份,对商家而言要考虑客户端不能是骗子,而客户也会担心网上的商店不是一个弄虚作假的黑店。因此能方便而可靠地确认对方身份是交易的前提。3不可否认性由于商情的千变万化,交易一旦达成是不能被否认的。否则必然会损害一方的利益。4不可修改性交易的文件是不可被修改的,如其能改动文件内容,那么交易本身便是不可靠的,客户或商家可能会因此而蒙受损失。因此电子交易文件也要能做到不可修改,以保障交易的严肃和公正。二、目前电子商务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1.电子商务的出现对消费者、销售商和银行的利益更不易保

34、护。电子商务领域为欺诈提供了保护伞。它特殊的运行模式可以使欺诈行为人将其欺诈行为掩盖得惟天衣无缝,而被侵害者却无可奈何。他可以直接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因为消费者是根本看不到自己所要购买商品的实物,只能在网站上浏览销售商为该商品所做的信息数据。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隐私权也提出了新的考验。因特网技术使得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和销售有着前所未有的能力和规模,在线消费者的信息随时都有被收集和扩散的危险,只要在网上用个人信箱发信,你的信箱就基本上是公开的了,个人资料也就很容易被窃取,使得消费者购非所需。2.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安全因素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保障电子商

35、务活动的安全,一直是电子商务研究的核心领域。作为一个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网络产品本身就隐藏着不安全隐患,加之受技术、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安全因素更显突出。比如: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病毒与恶意攻击、线路窃听等。若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将对整个电子商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3.电子商务的支付结算问题。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沟通和交流,交易双方通过Internet进行交流,洽谈确认,最后才能发生交易,进行支付结算,一般都要求先汇款

36、再送货。但从整个电子商务网络的发展来看,将来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就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我国各个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业务的互联、互通和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另外,各行信用卡标准不一样,不能通用,目前在我国尚不能用信用卡实现网上支付,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4.电子商务商家信誉的问题。电子商务依其特有的经营模式对商家的信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电子商务的基石就是诚信、信誉。他不象传统的交易方式,消费者可到实地观察、挑选自己的商品,其完全凭借的是商家的信誉度,有

37、信誉就有顾客这是对电子商务的真实写照。当传统的购物方式引发的各种纠分还在“3.15”消费者权益日频频曝光的环境下,消费者如何信任互不照面的网上交易?这个问题不解决电子商务就很难做大做强,这对我们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三、保障电子商务安全的措施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努力。电子商务安全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来综合考虑,即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法律措施。1管理上的安全措施在管理方面,首先在高层管理要引起对电子商务安全的足够重视,促成管理人员同相关的技术人员一起制定企业内部、外部网络安全规划和标准,在规划中应该指出企业信息安全在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什么级别和标准,预备投入的资源等。其次

38、在规划和标准的指导下要制定详细的安全行为规范,包括各种硬软件设备使用和维护权限和管理办法,网络系统登录和使用的安全保障管理办法,数据维护和备份的管理规定等。最后要特别注意安全条例的执行保障,即有了规定就一定要按照规定去执行。只有在管理上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技术人员才能更好地为其提供安全上的技术支持。2法律上的安全保障在法律上,最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商务在纸面上完成交易,有据可查的特点,电子交易如何认证,电子欺诈如何避免和惩治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要涉及到法律领域,电子商务就像在现实世界之外又建立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更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维持秩序。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行动制定电

39、子商务法律法规。安全的电子商务仅靠单一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是不会奏效的,必须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来最终保护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利益。这就需要在企业和企业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政府和政府之间明确各自需要遵守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其主要涉及的法律要素有:1)有关电子商务交易各方合法身份证的法律。电子身份认证中心是电子商务中的核心角色,它担负着保证电子商务公正、安全进行的任务。因而必须由国家法律来规定CA中心的设立程序和资格以及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同时要由法律规定对CA中心进行监管的部门、监管方法以及违规后的处罚措施。2)有关保护交易者介人及交易数据的法律。本着最

40、小限度收集个人数据、最大限度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来制定法律,以消除人们对泄露个人隐私以及重要个人信息的担扰,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上网参与电子商务。3)有关电子商务中电子合同合法性及如何进行认证的法律。需要制定有关法律对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数字签名、电子商务凭证的合法性予以确认;需要对电子商务作证、电子支付数据的伪造、变更、涂销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4)有关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网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研究技术保护措施时,还必须建立适当的法律框架,以便侦测仿冒或欺诈行为,并在上述行为以生时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3技术上的安全保障:在技术上,电子商务中涉及到的安全技术很多,其中一些已经获

41、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对于维护企业内部网安全的技术包括用户密码和权限管理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私人网(VPN)技术,网络杀毒技术等;维护交易数据在Internet上安全舆的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其中为了识别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身份还要涉及到CA认证中心;另外为了维护电子交易中最为关键的资金流动特别是信用卡支付的安全,还要涉及到两个应用广泛的协议:SSL和SET协议。4加大电子商务安全系数:电子商务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新领域,这种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可使用的安全技术的信赖。在开放的网络(如Internet)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确

42、定通信中的贸易伙伴的真实性、保证电子单证的秘密性、证被传输的业务单证不会丢失,或者发送方可以察觉所发单证的丢失、确定电子单证的内容未被篡改、保证存储信息的安全性、解决或者仲裁收发双方对交换的单证所产生的争议,包括发方或收方可能的否认或抵赖,通常要求引入认证中心进行管理,由CA发放密钥,传输的单证及其签名的备份发至CA保存,作为可能争议的仲裁依据。目前,电子商务的安全主要是通过使用加密手段来达到的。5支付体系的建立:电子商务需要有与现实世界中使用的各种支付手段相对应的电子支付工具。目前主要有三种支付工具:卡、电子支票、电子货币(电子现金、电子硬币)。若支付解决不了电子商务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而支

43、付问题不能离开银行的介入。各银行应建立一种可以通用的网上支付银行卡,使电子商务用户可以借助银行的系统网络来查询对方用户的支付能力。具体为银行掌握各个用户的资金状况,并且每一用户在银行拥有一个识别代码,当对方用户想要查询该用户的支付能力时,只要将该代码输入到银行的有关网站上,其支付能力就可一目了然了。6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的正常运行的监督机构:象什么工商局,打假办,证监会,银监会一样,行使监督职能,规范相应的市场。该机构也是行业自律的性质,其职能包括:定期纰漏电子商务用户的不良记录,违规行为;对商家的信誉评定等级进行公布;受理电子商务的侵权纠纷并进行制裁,使电子商务在宏观上有个监管机构,以保证电子商务的服务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