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5726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启发:欣赏风光,走进文本,了解作者。1、谈话导入: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起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今天是我们此次旅游的第一站德国。播放幻灯片,背景音乐蓝色多瑙河展示德国蓝色多瑙河、莱茵湖畔的迷人风光,街上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独特风景,那哥廷根大学令人向往的学府,让学生在一片惊叹声中走进文本,并认识了作者,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老师介绍: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

2、7万平方公里。德国的首都是柏林。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我们现在听到的乐曲就是维也纳的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蓝色多瑙河),德国还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德国的城市哥廷根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一载,1945年才回国。德国不仅自然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造就了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1980年,四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德国作者的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

3、学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读课题,指导朗读: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花展时花是让大家看的,那自己的花为什么让别人看?季老先生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1、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德国美丽的风光,感知德国深厚的文化魅力。2、齐读课题。3、带着问题读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德国是个陌生的国度,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在一片惊叹声中走进文本,并认识了者,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2、想一想:45年后作者又一次来到德国,发出怎样的赞叹?(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3、播

4、放幻灯片,检查字词。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1、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2、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大声读出来。3、指名认读字词。正音后开火车读。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全员参与的意识,让每个孩子都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一员。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及时反馈给老师。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细读课文,寻找“奇丽”,感悟“奇特”,内化“美丽”。抓住中心句,展开教学。哪些语句写了作者看到的奇丽的景色?为什么说这是个奇特的民族?1、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 根据学生所画语句,重点理解。(1) 学习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多媒体课件展示德国人“家家户户”养花的图片

5、,直观感受他们养花的独特方式。调查:你们家养花吗?没有养花的请示意。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A、(比较)哪种更好看?自己却不能完全欣赏到,那自己岂不是白忙吗?可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明白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到更多更美的花。B、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他们为什么要把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吃惊,不理解。)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爱花如此真切的德

6、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2) 第三自然段“正是这样”是怎样?、让我们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吧!(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出示幻灯片,指导朗读,带着表情读。、你还有哪些成语是描写花多、花美的?(注意积累词语)屏幕出示六个成语百花争艳、色彩斑斓、花繁叶茂、五彩缤纷、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分成三组替换文中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有感情地读一

7、读,学生再次感受德国人这一独特的养花模式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师:真是一种美的景色,美的享受,老师也被这美丽的异国风光吸引了,也想来读读这一段,可以吗?谁愿意像老师这样也来读读呢?谁还想读,想读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能背下来的同学试着背一背。、学生谈感受:师提示:假如你背着书包,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假如,你是一位刚抢救了一位病人生命的医生,此刻,你迎着晚霞,走过这条姹紫嫣红的街道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此时此刻,你觉得花养在哪里更让人陶醉其中?美丽的仅仅是花吗?这就是一种颇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8、。(学生齐读,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还会不会,为你刚才在屋内没有看到自己种的美丽的花儿而遗憾呢?。师: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在家时,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们在为人人;我们走在街上时,看到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花,这是人人在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民族。B、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师总结:“我为人人

9、”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自发地先为别人着想,那么就会时时有温情,处处有精彩。带着这种体会把这段话再齐读一遍吧!(3)小结二、三自然段,升华主题,情感共鸣!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播放阳光三叠的曲子)走在德国,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这多么奇丽的景色!走在德国,感受到的是,“人人为我,

10、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这多么奇特的民族!走在德国,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留德十一年的求学足迹!这怎能不令他思绪万千?(引导情境朗读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德国或德国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街道景色奇丽;德国人懂得为他人无私付出。)2、学习第四自然段段,内化“美丽”。(1)、45年后1980年,当作者带领学术团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时,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谈谈你的理解。(2)、效果评价四十五年后,我又回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是的,()始终没有变。(3)、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

11、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并没有改变 ”是说什么没有改变?师:正是有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的一种境界,才让季先生把这儿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5)、想象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1、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课后第2题)。(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寻找“奇丽”,感悟“奇特”。)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小组

12、合作学习)3、交流学习情况。4、养花的同学你们把花放在哪?(阳台、窗台、客厅)为什么养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陶冶情操、赏心悦目)一般给谁看?(给自己、家人、客人)5、学生讨论回答:“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叶子,并不美观,而花最美丽的部分花朵。6、学生在文中找出“莞尔一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莞尔一笑”。7、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

13、的享受,真香真美。生:8、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9、学生交流自己知道描写花多、花美的成语。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赛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11、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明白人人都把自己美丽的花奉献给大家,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奇特的风景。A、学生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B、结合生活,学生谈感受。12、学生感情朗读。13、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理解: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

14、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14、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15、生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16、学生大胆想象,答案是多元的1、教学围绕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展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把握课文的主线,感悟文章的精神内涵。2、让学生自由去发现,目的是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懂得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并尽量让学生能通过探讨和老师的引导,进一步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抓住细节体会美”。3、个性积累的目的是希望让孩子能多角度、多维度充分用自己的方式来积累、理解词语,进而总结“同类词的对比、图片区别、联系上下文”来理

15、解词语,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同时理解词语为诗意朗读做铺垫。4、学生谈感受往往不够具体,老师的提示很好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思考的深度。5、抓关键句读到听读想象诗意朗读到入情入境诗意朗诵,这是要让学生体悟朗读的一个过程,也是朗读所要掌握的方法,四、交流谈话,推荐阅读。作业布置。过渡:这里的故乡究竟指的哪里呢?正如人们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书推荐:他梦里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就请大家到他的文集德国印象中去寻找答案吧。同时,老师想再向大家推荐季先生的两本著作故乡明月和另一种回忆录,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对他的思乡梦有了更深的了解。、生向师推荐好书。、回归主题:你们看,这

16、种境界就是 4、布置作业。(1)查找并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2)背诵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的句子。(3)请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以梦见了续写一段话 。请从中任选两项来完成。17、(生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18、学生自选作业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的作业布置必须有所选择,在精选的基础上做到适量、适度,体现出学科特点五、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么绮丽的景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