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5743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案例.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设计案例(3)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 127更新时间:2006-6-15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设计案例(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5中学秋实分校 吴建利一、教学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素材设计学习专题,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2、学生的学习已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地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教学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设计的不在是教师的教,而是设计让学生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会学习。设计中主要尝试做到以下几点:1、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探究实验的支持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践制取二氧化碳三部分内容,设计教学时采用启发质疑实验探索总结实践三个环节进行。做到

3、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发展教育。学习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他人的观点,学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赢得对方的支持,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2、改变评价方式、内容。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注意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既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强调评价的激励、发展作用。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地、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人的表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程度。3、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

4、,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监督者。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做到有效地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二、教案课 题授 课 人吴 建 利学 校哈尔滨市35中学秋实分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一起名称及操作要点;初步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过程与

5、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学习。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仪器药品仪器:注射器、

6、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单孔)带直导管(弯导管)的导管、水槽、酒精灯、铁架台。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炭、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新课导入】设计了图声并茂的“地球与空气的对话”。适时发问:你们知道“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 哪些因素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呢?这节课就来探究一下。从而引出课题。【问题讨论】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过渡语】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制取。看影视材料。思考:由材料想到了什么?要做什么?汇报想法。思考、回答。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温室效应。回忆、思考。归纳后汇报、倾听。倾听

7、。通过对话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使学生大脑神经很快进入亢奋的状态,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引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引起学生的期待和注意。复习旧知识。指导分析方法。为新课作铺垫。引入新课。确定探究的课题。【知识再现】请大家思考,我们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写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自主、自由地到前面书写化学方程式。【提供材料】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动画讲述以上事实),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问题】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么?【提供材料】指导学生看选择化学反应原理的依据、反应物易找且价廉、反应条件易控

8、制、有利于环保。【各抒己见】其中哪一个化学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大家先提出假设,再实验验证,最后小结结论。指导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小结为了便于控制、易于收集。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问题讨论】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装置,请大家思考实验时选择实验装置的依据是什么?回忆、思考。归纳后汇报。倾听。学生主动展示、到黑板上板演化学方程式。看影像和材料、思考。分析、思考。书写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识记、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的信息。讨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动手实验探究。归纳、小结结论。思考、讨论、回答。1、 反应

9、物的状态。2、 反应条件。3、 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复习旧知识。指导分析方法。为解决新知做铺垫。让学生学会主动评价他人的观点。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的获得,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探究课题。培养比较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比较法等。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学会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小结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

10、力。【问题讨论】请大家用提供的实验仪器,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设计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连接实验装置。如没有仪器选择,画出简图即可。补充、释解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如果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你如何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气体呢?【体验实践】请大家用你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收集、验证二氧化碳【说实话】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你有何收获呢?学生讨论后提出设计方案,连接装置,展示成果。并简要说明装置连接的理由。回忆旧知识,讨论方法。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成功。小结、汇报自己的收获。提出探究课题。培养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动手画图能力。复习旧知识,解决实

11、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反馈教学效果。【作业】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写出探究活动报告。【板书设计】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设计案例(1) 作者: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学 谭 斌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4340次 评论:0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创建者,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转变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应该是教学的责任人、课堂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知识的类比,通过复习氧气的制取,通过灵活的仪器选择,

12、创设了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和技能,又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 二、教案 课 题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授课人 谭 斌学 校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习探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对获得CO2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捕捉化学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养成进行实证的科学行为习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探究,主动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善

13、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运用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方法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归纳和应用。 情感目标 通过对怎样获得氧气的广泛探究及成果的展示,获得科学探究的愉悦和兴奋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乐于参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仪器、药品 仪器:铁架台、试管、集气瓶、橡胶管、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长颈漏斗、带双孔塞的导管、漏斗、带单孔塞的导管、酒精灯、注射器、破试管、铜网、分液漏斗、广口瓶药品: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鸡蛋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4、引言我们前面已经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原料的条件是什么?引导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小组代表简述从一些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如: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回忆氧气的有关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对多种制二氧化碳途径进行筛选,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污染的角度、操作的困难,各抒己见,排除明显不适合的原料、方法。

15、活动探究:实验现象: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盐酸有许多气泡,反应速度适中。 鸡蛋壳+稀盐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一会,反应停止。 鸡蛋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1)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操作简便。(2)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让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且善于提炼表达。培养获取信息、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间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善

16、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原料选定的印象。设置问题情景 同学们,我们已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及原料,下面我们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呢?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知识,你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什么吗?收集装置取决于什么吗?提出问题 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下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思考、回答:实验装置回忆、思考、总结: 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反应型。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和溶解性有紧密联系。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17、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通过知识的类比,达到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 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引导交流 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继续引导交流 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18、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培养学生动

19、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 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作业 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操作步骤:(1)

20、检查装置气密性。(2)放药品,连接仪器。(3)收集。(4)验满。(5)检验。回忆、比较、归纳。积极响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我们前面已经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提出问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原料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

21、好原料。 小组代表简述从一些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如: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回忆氧气的有关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对多种制二氧化碳途径进行筛选,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污染的角度、操作的困难,各抒己见,排除明显不适合的原料、方法。 活动探究: 实验现象: 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盐酸有许多气泡,反应速度适中。 鸡蛋壳+稀盐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

22、集。 石灰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一会,反应停止。 鸡蛋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1)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操作简便。 (2)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 让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且善于提炼表达。 培养获取信息、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间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原料选定的印象。 设置问题情景 同学们,我们已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及原料,下面我们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呢? 通过学习

23、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知识,你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什么吗?收集装置取决于什么吗? 提出问题 请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下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 思考、回答:实验装置 回忆、思考、总结: 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主要有固固加热型和固液反应型。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和溶解性有紧密联系。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和溶解性有紧密联系。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 通过知识的类比,达到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

24、的思维得以发散, 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引导交流 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 继续引导交流 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成败的原因 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

25、,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时,要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 (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 (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 (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既培

26、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 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 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气体是否与水反应、制气体的收集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作业 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 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放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回忆、比较、归纳。 积极响应。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81920下一页 更新:2006-3-6 20:50:12 编辑:luyao 关于 设计 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