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773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传染病报告PPT文档.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内容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要求,一、医疗机构 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内容,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其他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知识培训。建立传染病诊断和报告登记。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2、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一)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

2、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二)报告病种,1、甲、乙、丙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3、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2、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其他)。,2、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3、监测传染病,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开展监测的传染病(如:手足口、流感等)。,(三)报告内容,1、甲、乙、丙类传染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4、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传染病病例报告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对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 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和未分期六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分急性和慢性报告。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

5、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2、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中 按照制定的监测方案进行报告。,3、传染病专项监测、专项调查信息的报告,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重要传染病专项调查,其信息应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输入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开展专项报告的传染病(如性病、结核、艾滋病及HIV感染者),除专病报告机构外,其余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只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对于卫生部开展哨点监测的传染病,承担哨点监测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除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外,还应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监测方案填写

6、传染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并录入信息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接到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报告后,立即调查核实。,(四)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疫情暴发现场调查的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卡由属地疾控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由疾控机构进行报告。,1、乡(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有条件的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的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7、构。2、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网络直报。3、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按照属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进行报告。,4、部队、武警等部门的医疗卫生机构接诊地方居民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报告。5、有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疫情报告管理有关规定(略),(五)报告时限,1、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

8、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2、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部分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六)数据管理,(一)审核1、核对 录入前核对:传染病报告卡

9、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录入后核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上网对辖区内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2、确认脊髓灰质炎、全国第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国家确认后,由病例报告单位所在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后,由病例报告单位所在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对于其它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二

10、)订 正,对疑似病例确诊后,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时,或发现因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病种。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重新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注明死亡日期)。收到订正报告卡,按照传染病报告规定的时限修改或订正。实行专病例报告管理的传染病,应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访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三)补报,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的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时,应及时补报。,(四)查 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责任报告单位

11、每日对当天报告卡进行查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对本年度报告卡进行网络查重。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做出删除标记。,(七)资料保存与安全管理,(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及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的保存由收卡单位保存,但本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备案。(二)每年由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下级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资料按期交档案部门保管。,(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帐户安全管理。(四)信息报告

12、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五)卫生系统外的有关部门查询传染病信息资料,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系统内其他单位查询传染病信息资料,应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本单位有关科室查询和利用传染病信息资料,应经单位领导或传染病信息管理所在科室领导批准。传染病信息管理科室要建立传染病信息查询记录制度。,(八)监督与评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报告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卫生部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执法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各体开业医生开

13、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执法监督检查。,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1、对传染病报告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个体开业医生的传染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调查处理。2、对传染病信息报告存在问题的责任报告单位,责令其限期改进。3、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责任疫情报告人和责任单位不报、漏报、谎报、迟报、瞒报传染病信息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九)传染病信息报告中的注意事项,1、避免漏报和迟报,提高报卡及时率和报告率

14、2、严格按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传染病诊断和报告3、严格按传染病报告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4、报告卡(包括网络)填写要尽量完整,特别是病人现住址等填写要详细,5、网络报告卡与传染病登记本及医生所填报告卡内容必须相符6、减少和避免医院传染病网络误报及错报情况,如病名、诊断依据等7、对重报卡要及时进行查重删除8、专报管理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淋病、梅毒等填了专报卡后应再填写传报卡9、疑似报卡要及时订正,二、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 工作要求,(一)、建立、调整、健全组织和制度,1、原先未建立的立即建立2、已经建立的,则根据新的法规和网络报告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3、组织机构应分工明确,责权清晰4、制度包括疫

15、情报告制度、奖惩制度、报卡审核查重制度等;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档案(如上网记录、网络维护记录等)。(初始密码必须更改),(二)、使用新的传报卡后相关规定,1、对于菌痢、肝炎、淋病、梅毒需 填写诊断标准,同时应将诊断依 据填写在网络报告卡备注栏内;2、网络直报的单位传报卡要求保存 三年,按照病种、时间顺序装订 成册备查3、报告的传染病仍需登记,传染病 登记本也要保存三年时间;,(三)、肝炎报告若干规定,1、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2、慢性乙肝暂时不报3、急性肝炎报告要求不变4、丁肝报告:选择未分型 同时在备注中注明丁肝5、按照国标诊断报告,(四)、肺结核报告若干规定,1、结核病专报的有关规定不变2、诊断

16、肺结核后必须同时填写 传报卡和专报卡并进行网络报告;3、非定点医院除涂阳病人外,只 报疑似肺结核4、非定点医院报告的肺结核,需 在备注中写明转诊情况5、肺外结核不作法定传染病报告6、非定点医院报告的疑似肺结核 由病人现住地的区、县疾控中 心订正、查重。,(五)、性病专报,1、性病专报的规定暂时不变2、淋病、梅毒除填写专报卡外 必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六)、加强感染性腹泻报告工作,1、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外的感染性腹泻是法定传染病,必须依法报告。2、腹泻患者除消化不良、结肠炎等 以外的,诸如急性胃肠炎、急性 肠胃炎等都属于感染性腹泻的范畴,(七)、提高报告及时率、准确率,1、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时限报告2、必须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及网络 卡与登记本、传报卡的一致性(备注栏内诊断依据的填写),诊断,(八)、流动人口疫情信息报告要求,1、本地暂住人口:现住址填本地2、外地到本地就诊、旅游、临时探亲访友等:现住址填外地,(九)、加强对院内医务人员的培训,1、提高传染病报告的法制观念2、提高报告的质量和效率,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