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49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医三院病理科朱翔血液循环障碍1文档资料.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局部血量的异常充血 Hyperemia/淤血 Congestion缺血 Ischemia血液成分的异常血栓形成 Thrombosis栓塞 Embolism梗死 Infarction-各种原因所致局部血流的阻断血液分布的异常水肿 Edema 出血 Hemorrhage,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Section A,充血 Hyperemia淤血 Congestion,局部血量的异常,充血 Hyperemia,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内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主动过程原因:神经、体液因素类型:生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 炎症性充血 减压后充血表现:热,红,肿 小动脉和毛

2、细血管扩张影响:通常无不良后果,阑尾充血,淤血 Congestion,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滞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被动过程原因:静脉受压,局部静脉阻塞,心力衰竭等。类型:系统性淤血:心力衰竭 局部性淤血:外压、内塞-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表现:紫绀、肿胀、温度低(局部代谢功能低,体表散热增加)。影响:短期:影响不大 慢性:后果严重,肠淤血,组织学改变,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盈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漏出性出血)含铁血黄素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碎片(血红蛋白-胆红素-含铁血黄素)细胞萎缩、变性,淤血性纤维化,水肿出血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肺淤血,Left

3、heart failure,肺淤血,急性肺淤血,慢性肺淤血,慢性肺淤血心衰细胞,肝淤血,萎缩小叶中央性坏死 脂肪变性槟榔肝心源性肝硬化,Right heart failure,急性肝淤血,慢性肝淤血,槟榔肝,血栓形成 Thrombosis血栓 Thrombus,Section B,血液成分的异常,正常的凝血机制,血液凝固过程的级联反应,正常的纤维蛋白溶解过程,Thrombosis(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Thrombus(血栓)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所形成的固体质块成为血栓。,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Virchow tr

4、iad in thrombosis),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血栓形成最重要及最常见的原因。导致内皮细胞下的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酶,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常见于心脏与动脉循环中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如心梗、风湿性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创伤性或炎症性动静脉损伤,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DIC。,静脉炎伴血栓形成,DIC 伴肺透明血栓形成,血流状态的改变,涡流 导致动脉系统及心脏血栓的形成 二尖瓣狭窄、动脉瘤、血管分叉处、房颤血流淤滞 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静脉内、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性贫血破坏正常的血液层流

5、,使血小板得以由轴流进入边流,增加血小板与内膜的接触机会和粘附内膜的可能性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不易被血流稀释,而达到凝血所需的浓度阻止抗凝血因子的流入血流缓慢导致缺氧,破坏内皮细胞,暴露内皮下胶原,触发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肝海绵状血管瘤伴血栓形成,血液凝固性增加,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 原发性(遗传性)高凝状态凝血因子V 突变凝血酶原突变抗凝血酶 III缺乏蛋白C或蛋白S缺乏继发性(获得性)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或制动心肌梗死 组织坏死(手术、骨折、烧伤)恶性肿瘤晚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妊娠高血压、口服避孕药、高雌状态吸烟、肥胖,游走

6、性血栓性脉管炎,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瓣膜血栓,心脏、瓣膜、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均可发生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纤维素性血栓、微血栓),血栓的类型,静脉延续性血栓形成示意图,血栓头: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素。血栓体:纤维素网络红细胞、血小板。血栓尾:血液凝固后形成。,白色血栓,又称血小板血栓、析出性血栓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组成部位:血流较快的瓣膜、心腔、动脉内、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粘着紧密,不易脱落,白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又称层状血栓灰白色(血小板小梁)与红褐色(红细胞、纤维蛋白网)层状交替附壁血栓心脏、动脉瘤、粥样板块溃疡处球状血栓左心房内与死后凝血的鉴别,髂动脉血栓,静

7、脉血栓,Mural thrombus,附壁血栓,红色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尾部与血管外凝血过程相同红细胞及呈均匀分布的少量白细胞新鲜湿润,与血管壁无粘连,干燥后质脆易碎,可引起栓塞,红色血栓,透明血栓,又称纤维素性血栓、微血栓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常见于DIC,肾透明血栓,肺透明血栓,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蛋白酶 较大血栓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易形成碎片或脱落引起栓塞 机化、再通:(Organization and Recanalization)机化:使血栓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再脱落 再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 钙化:若血栓

8、未能软化又未完全机化,可发生钙盐沉着。静脉石(phlebolith),动脉石(arteriolith),血栓机化,新鲜血栓,机化与再通,blood vessel wall,new capillary,血栓对机体的影响,静脉血栓淤血、水肿、出血、坏死(未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时)栓塞(肺栓塞)动脉血栓缺血、梗死栓塞:尤见于心室、心瓣膜上的血栓(脑、肾、脾栓塞)瓣膜血栓:机化引起心瓣膜变形,致狭窄或关闭不全DIC:引起广泛出血,心瓣膜病,栓塞 Embolism栓子 Embolus,Section C,血液成分的异常,Embolism(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Embolus(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可为固体、液体、气体。脱落的血栓碎片或节段最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