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45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六腑奇恒之府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六 腑,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腑”,古称府,有库府的意思。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六腑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即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 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六腑的生理特性:“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若六腑通和降的太过或不及,都会 影响饮食水谷的受盛和传化。,六腑-胆,胆 胆既为六腑之首,又是奇恒之府之一。胆附于肝之短叶,与肝相连 互为表里;呈中空的囊状器官。其主要功能为:1.贮存和排泄胆汁 味苦,呈黄绿色,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贮存于胆,故称胆为“中精之府”、“

2、清净之府”。胆汁的排泄 必须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和控制。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2.主决断 决断属于思维的范畴。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作用。胆的这一功能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胆相互依附,互为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若胆怯、胆气不足会出现易惊善恐,遇事不决,忧柔寡断等。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常见的消化道表现:若肝的疏泄太过,胆气上逆(若生气),则见胸胁胀满、腹胀、食欲不振、口苦,呕吐黄绿苦水;若湿热蕴结肝胆,

3、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见黄疸;胆汁排泄不畅,日久则 导致砂石淤积。,2023/4/30,六腑-小肠,小肠 小肠主液,与“心”相表里 功能:1.受盛化物 受盛:接受,以器盛物 化物:消化、化生精微 2.泌别清浊 泌,分泌;别,分别。清,水谷精微;浊,食物残渣、糟粕。即小肠消化、吸收的功能,水谷精微吸收利用;食物残渣及糟粕排出体外。,六腑-胃,胃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 幽门,胃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上脘、中脘、下脘,因此 胃又称胃脘。与脾脏相表里,共称“后天之本”,喜润恶燥。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和容纳;腐熟,是胃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 糜的过

4、程;是指胃能够容纳食物,并将食物从食管下传,进行 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的功能,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的称 呼。2.胃主通降 通,即通畅;降,即下降。胃气“以通为和”,“以降为顺”。胃的受纳、腐熟作用为脾的运化 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体生存提供了营养,是人体生存之 本,所以把脾胃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把脾胃的 功能概括为“胃气”。,2023/4/30,5,六腑-大肠,大肠 为“传导之官”。与“肺”相表里(肺的肃降),肾主二便(肾 的气化功能),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 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功能:主传化糟粕病

5、理表现: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出现大便秘结、梗阻或泄泻;当热蕴结大肠时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6,六腑-膀胱,膀胱 俗称“脲fei脬pao,与“肾”相表里。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1、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代谢后的部分则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加以贮存。2、排泄尿液 尿液贮存于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有度,则尿液可以及时地从溺窍排出体外。临床上常见排尿淋漓不尽(男性前列腺炎,女性泌尿系感染)通常壮肾补阳、或清热

6、利湿治疗效果显著。,7,六腑-三焦,三焦 即上焦、中焦、下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最大的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 最大,无与匹配,故称为孤腑;上焦 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头、面部)。灵枢.营卫生会 概括为“上焦如雾”功能:主宣发卫气,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犹如“雾露之溉”,营养滋润全身。中焦 膈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灵枢.营卫生会 概括为“中焦如沤”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犹如 酿酒。下焦 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和女子胞。功能:主泌别清浊,排泄废物,犹如水浊不断地向下流、向外排 泄,故灵枢.营卫生会概括为“下焦如渎dou”.

7、,分清泌浊,六腑-三焦,三焦的功能,通行元气 元气以三焦作为通路。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 气。它根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激发和推动 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称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运行水液 人体津液输布运行与排泄的道路称为 水道。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脏腑的 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津液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 能正常地升降出入。三焦通行元气和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是相互 关联的。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 动了传化功能,小结:腑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贮存、疏泄胆汁

8、,助胃消化油脂食物;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对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2023/4/30,奇恒之府,奇恒之府:奇、异也,恒、常也,异于常脏常腑的一类脏器;其形 态似腑,功能似脏,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统称为奇恒之府。其中脉、胆又归属于六腑。共同功能特点: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主静、属阴。脑:在头部,头者,精明之府”,“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海 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现代医学还认为有

9、“主感觉运动”。髓:充脑养骨化血。有脊髓、骨髓之分。骨:身体支架,为髓之府。脉:为血之府。既血管。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女子胞(子宫):主月经,养育胎儿。,脏-腑的表里关系,脏-腑表里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2023/4/30,脏-腑表里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 表里关系:

10、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经心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俗称小肠火,即泌尿系感染。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

11、。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呃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中气下陷,久泄、脱肛、子宫下垂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 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2023/4/30,脏腑的表里关系,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 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

12、的气机。5肾与膀胱: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胱,膀胱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胱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胱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频、尿痛、尿急、尿血等。,2023/4/30,脏腑的表里关系,脏腑表里关系是: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 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高热、昏迷、谵语等症。这会在以后的“卫气营血辩证中提到。,2023/

13、4/30,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内脏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筋骨、精髓和气血津液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既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例: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为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了胃为主,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心血的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亦参予油脂的消化。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使得各种生理功能更为和谐、平衡,这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脏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机能活动的主要器官。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的。因而脏

14、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2023/4/30,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脏间的关系 1心与肺:气与血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的循环输送养料的,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宰,但必须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的宗气,要贯注到心脉,才能畅通全身。心肺功能协调,则气血运行正常。若肺气虚则会胸闷气喘;心气不足则咳嗽气促。2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上的相对平衡,称为“心肾相交”;如果肾阴不足,心火过盛,失去协调,称为“心肾不交”而出现健忘、失眠、心悸、遗精等症状。心与肾还有另一种生理病理关系?就是心阳和肾阳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15、。心的阳气足,表现着血液循环旺盛,如果肾的元阳衰微(命门火衰)导致心阳不足,则心阳无力鼓动血行,导致肾更不足。,2023/4/30,脏之间的关系,3心与肝:心行血,肝藏血。所以心血旺盛,肝血也就贮藏充盈,就可以营养筋脉,促进人体及四肢屈伸活功。如果血液不足,损耗过度,以致血亏肝虚,血不养筋,则出现手足痉挛、抽搐等症状,这说明心血过耗,肝失所养造成的病理变化。4心与脾: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推动,而心血的生成,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相转输的水谷精微。另一方面,心主血而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很好的统摄血液;若脾阳虚衰,就要导致血不循经等疾病,出现紫癜、紫斑,鼻出血,月经淋漓不净等。,2023/

16、4/30,脏之间的关系,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营养,化生血液。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则肝血不足,在临床上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爪失所养,筋脉抽搐等。肝胆帮助脾胃消化运输,另一方面,肝气不调,也可导致肝脾不和,出现胁痛、腹胀、满闷不舒、厌食吞酸等症状。如肝气横逆,肝气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泄等症状,特别是脾虚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所以有“见肝之病,知肝伶肿,当先实脾”的说法。,2023/4/30,脏腑之间的关系,6脾与肺:肺气的强弱有赖于水谷的供给,水谷之气与脾的运化是密切相关,故脾虚影响到肺时,常出现面色苍白、懒言、少食、消瘦、咳嗽等症状。治疗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又如慢性咳嗽

17、的痰多而稀白,身倦气促,食欲不振等症状,病变虽在肺而病本在于脾,必须用健脾化痰的方法,才能奏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由此就可以体现脾与肺的关系。7脾与肾:肾阳为一身之本。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致脾阳虚弱,运化失职,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大便溏薄、泻泄或浮肿、腹水等肾虚症状,治疗必须用健脾补肾的方法。,2023/4/30,脏之间的关系,8肺与肝:肝火盛时可以灼肺,出现干咳或痰血、胸胁痛、易怒等症状,肝气上逆又可影响肺气失降,而见胸部胀满不舒等。9 肾与肝:肾藏精,肝得肾精的滋养,可维持肝脏的功能正常。如老年人,肾阴不足,肝失所养,引起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肝

18、风内动,如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肌肉跳动、肢体麻木、下肢无力等。临床上常见的中风、高血压都与肝阳上扰有关(分虚和实证);治疗上常是肝肾同治,采用滋肾养肝、滋肝潜阳、养肝息风等方法而获得疗效。,2023/4/30,脏之间的关系,10 肾与肺:(1)从水液代谢方面来说,肾的经脉上连于肺,管理三焦,上靠肺的通调,下靠肾的开合,中靠脾的运化,故肺、脾、肾三脏对全身水液代谢都有密切关系,一脏功能失职,均会使水液滞留而发生水肿。如临床上常见到肺水肿,咳喘不卧;肾病综合征出现咳嗽、气喘等。(2)从气的关系来说,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气肃降,利于肾的纳气;肾气充足,摄纳有权,有利于肺的肃降。二脏有协同维持人体气

19、机出入升降的功能。,2023/4/30,问答题 1-水液的代谢,肝、脾、肺、三焦、小肠如何参与水液代谢?(1)肝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水液代谢的调节和肝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水的运行亦有赖于气的推动。肝调节水液代谢,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一是调畅三焦气机,使三焦水道通利;二是促进肺、脾、肾等脏腑气机的升降,从而发挥它们主持水液代谢的作用;三是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水利,气血运行通利,水液运行也就正常。若肝有病变,疏泄不利,气机不调,则影响气、血、水的运行;血瘀水阻,气滞水停,从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临床可见臌胀、腹水等病症。,2023/4/30,脏腑之间的关系,肝、脾、肺、三焦、小肠如何参

20、与水液代谢?(2)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脾主运化,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化水液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包括“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及水液在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转输、布散、排泄等升降出入过程。脾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水液在体内由肺而下降于肾,或由肾蒸腾气化而上升于肺,均需靠脾的转输作用,方能维持正常。脾气充足,运化水液功能健旺,人体水液代谢才能协调平衡;若脾虚失运,则水液难于转输排泄,导致水湿内停,产生多种病症。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是强调了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23/4/30,脏腑之间的关系,肝、脾、肺、三焦、小肠如何参与水液

21、代谢?(3)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液有清有浊,其中之清者,经肺的宣发布散作用,分布到体表和脏腑,以滋养濡润脏腑、肌肤、皮毛;而其中之浊者,则通过肺的肃降作用,经过三焦水道下降于肾。所以,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排汗和通调三焦水道来实现的,故“肺为水之上源”。肺病,则水液代谢失常,可形成水肿、小便不利等。,2023/4/30,脏腑之间的关系,肝、脾、肺、三焦、小肠如何参与水液代谢?(4)三焦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三焦属六腑之一,为气机、水液升降之通路,是参与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腑之一。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是对三焦通行水液功能的

22、很好说明。因此,三焦有病,往往影响水液代谢。从临床实践看,三焦病变多属实证,常见尿闭、水肿等症。三焦壅塞,水液受阻,不但可以见到皮肤、肌肉等全身性水肿,同时,还可见到腹水、悬饮等病症。,2023/4/30,脏腑之间的关系,肝、脾、肺、三焦、小肠如何参与水液代谢?(5)小肠对水液代谢的调节 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吸收水谷精微;(2)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3)吸收水液参与水液代谢。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水液,下行膀胱为尿,故又称“小肠主液”。若小肠有病,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则可见腹泻、小便短少等症。,2023/4/30,问答题 2 消化系统相关的脏腑,中医认为与消化系统相关的脏腑有哪些?答:肝、胆、脾、胃、肾、肺、小肠、大肠 在消化过程中,需要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胆汁帮助消化油脂,化生全身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肝的疏泄,肾阳的温煦,肺气的宣发肃降,输布到全身。同时,小肠的分泌清浊,大肠的传化糟粕也是很重要的。脏腑间这种相互关系,化生了精气血津液,促进新陈代谢,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维持机体健康,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2023/4/30,小 结,六腑-三焦,35,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比较,36,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