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53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精选文档.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1、细菌简介2、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共识,细菌形态:球形 杆形 螺形,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链球菌,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 芽胞 鞭毛 菌毛,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复红复染,G+菌,G-菌,革兰染色:,革兰染色后:,革兰染色阳性菌(葡萄球菌)革兰染色阴性菌(大肠杆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细菌耐药机制示意图:,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共识,有药敏结果,如何选药?,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ESBLs是-内酰胺酶家族

2、中的一类,可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三、四代头孢)及氨曲南,且能被-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一、什么是超广谱-内酰胺酶?,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有哪些?,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 产酸克雷伯菌,(1)碳青霉烯类:对产 ESBLs 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是重症感染(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首选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及帕尼培南剂量: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0.5g,q8h或q6h,静脉滴注 比阿培南0.3-0.6g,q8h,静脉滴注,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2)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目前对产 ESBLs 菌株感染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

3、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用于轻中度感染患者的主要选择,常需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和次数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1.5g(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3.0g,q8h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g,q8h,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3)头霉素类:可用于产 ESBLs 敏感菌株所致的轻中度感染的选择或用于降阶梯治疗,头霉素类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强药物: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和头孢米诺剂量:2.0g,q12h,静脉滴注,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头孢西丁结构,头孢菌素类结构,(4)氧头孢烯类:体外敏感,但体内抗菌活性不如碳青霉烯类或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4、,目前推荐用于产ESBLs菌株导致的轻度感染或降阶梯治疗药物:拉氧头孢和氟氧头孢剂量:1.0-2.0g,q12h,静脉滴注,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5)氟喹诺酮类:不适用于产ESBLs菌株的经验治疗但可用于产ESBLs菌株的尿路感染治疗,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6)氨基糖苷类:临床上这类药物仅作为产ESBLs重症感染患者治疗的联合用药这类药物具有耳、肾毒性,而且体内分布并不理想,不推荐轻、中度感染的单独使用,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6)头孢菌素类:对于是否可用头孢菌素治疗体外药敏实验显示为敏感的产ESBLs细菌感染,目前临床证据

5、很少对于产ESBLs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不应使用头孢类,三、如何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四、产ESBLs菌株感染治疗药物,治疗药物 碳青霉烯类 复合制剂 头霉素类 拉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也可取得临床疗效,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有药敏结果,如何选药?,对于产 ESBLs 肠杆菌科细菌所致感染,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抗菌药物:对于重症感染的患者(主要指感染继发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宜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轻中度感染(包括尿路感染、肝脓肿、胆道感染、腹膜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局部感染)可结合药敏结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霉素类等,疗效不佳时可改为碳青霉烯类抗

6、生素仅少数严重感染患者尤其存在合并非发酵菌感染危险因素者可联合用药如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联合喹诺酮或氨基糖苷等抗菌药物,小结,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体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感染的诊断: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该先明确细菌感染的存在,因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细菌感染的诊断需要鉴别一系列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并明确感染的部位和感染的严重程度2感染病原学和耐药性的判断:需要根据患者的各种信息判断引起感染的可能病原体,并结合高危因素、抗生素暴露史和当地耐药监测结果评估可能病原体的耐药性;尽可能获得合格的标本、合理解读培养结果,努力区分污染、定植和感染的病原菌,总 结,3选择合适的抗菌治疗方案:结合病原菌及耐药性、患者个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并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在感染部位能够达到符合PK/PD要求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4监测抗感染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抗菌药物疗程应合适,避免过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总 结,谢 谢 聆 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