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81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09年 7年医学微生态学概论医院感染PPT文档.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30,1,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微生态学:细胞或分子水平 微生物与宿主(环境),2023/4/30,2,寄居在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人体,微生物、人体外界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内容: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调整研究对象: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医学微生态学:,2023/4/30,3,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一、概念与分类(一)正常微生物群(部位、作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微生物。正常菌群 n

2、ormal flora,2023/4/30,4,(二)分类 1.按生境:原籍菌、外籍菌 2.生物种群间的关系:共生菌、寄生菌 二、正常微生物群及其分布,2023/4/30,5,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2023/4/30,6,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肽葡萄球菌

3、、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2023/4/30,7,三、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 5.抑瘤作用,2023/4/30,8,四、人体各部位微生态系 口腔微生态系 食管与胃微生态系 阴道微生态系 呼吸道微生态系 皮肤微生态系,2023/4/30,9,肠道微生态系 庞大:人体微生物总量78.68%;粪便重量1/3 1/5 部位:小肠、大肠 类型:致病性 数量少 共生性 生理作用 中间性 生理、病理、潜在危害,2023/4

4、/30,10,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一、微生态平衡(一)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统一状态 动态平衡:动态变化、相对的平衡与稳定、自我调节,2023/4/30,11,(二)微生态平衡影响因素,2、微生物因素:(1)定位:原籍菌、外籍菌(2)定性:微生物种类(3)定量:总菌数、活菌数、优势菌3、外界环境,1、宿主因素:生理功能、病理状态,2023/4/30,12,二、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一)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生理性组合,病理性组合,2023/4/30,1

5、3,(二)分类1.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在组成、数量上的变化)一度失调 可逆 轻 二度失调 不可逆 慢性疾病 三度失调 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二重感染。,2023/4/30,14,二重感染:新致病菌主要是末受抑制原处于劣势的少数菌群或外来耐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和白念珠菌。临床表现为 假膜性肠炎、鹅口疮、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等。停用原来抗生素;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对检材培养中过多存在的菌类需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合适药物。,2023/4/30,15,1.菌群失调 2.定位转移 横向转移;表及深纵向转移;血行转移;易位病灶(三)诱因 射线、抗生素、手术、其他,2023/4/30,16

6、,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2023/4/30,17,一、机会性感染、机会性致病菌及其致病条件,致病条件,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1、寄居部位的改变2、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2023/4/30,18,二、常见机会性致病菌 机会性致病菌种类:细菌:G-: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厌氧菌等G+:葡萄球菌 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2023/4/30,19,第4节 医院感染一、概念及特点(一)概念 医院感染、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 时间、地点、人物(二)特点,2023/4/30,20,二、医院感染的分类(按感染源)(一)内源性医院感染(自身感

7、染)由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引起 1.寄居部位的改变 大肠杆菌 2.免疫功能下降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产生了另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潜伏感染,2023/4/30,21,(二)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感染源 病人、带菌者、环境感染储源、动物感染源 按传播方式分为 交叉感染:直接传播、间接传播 环境感染:(三)母婴感染(四)医源性感染:,2023/4/30,22,三、微生态特征(一)微生物特点 1.机会致病菌 2.耐药菌 3.新病菌(种类变迁)4.适应性强(二)常见微生物 表7-5 114,2023/4/30,23,四、流行

8、病学特征(一)感染源:病人、带菌者、环境感染储源、动物感染源(二)传播途径:接触;空气;水、食物血制品等媒介物;昆虫(三)易感者,2023/4/30,24,五、危险因素(一)易感对象因素 年龄、基础疾病(二)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治疗(三)损害免疫功能因素(四)其他因素,2023/4/30,25,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最有力最有效措施控制院感危险因素(一)消毒灭菌原则(二)隔离预防(三)合理使用抗生素(四)其他医院管理制度及措施,2023/4/30,26,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消毒灭菌 1994年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灭菌原则(二)隔离预防 针对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同时考虑病原体和宿主因素的特点,2023/4/30,27,(二)隔离预防,1、严格隔离2、接触隔离3、呼吸道隔离4、结核病隔离5、肠道隔离6、引流物分泌物隔离预防7、血液体液隔离,2023/4/30,28,(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抗生素使用原则2、抗生素的管理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议,2023/4/30,29,生物拮抗机制,(1)生物屏障:竞争黏附(占位性保护作用),(2)化学屏障:产生有害代谢产物,(3)营养竞争作用,2023/4/30,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