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6166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研究,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物价水平上涨等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为此,1997年我国统一现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模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同。城镇养老保险发展时间更长,覆盖面更广,政策制定的更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是城镇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中最基本的,也是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保险。天津市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近几年经济增速全国领先,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突出。本文拟以天津市为例,研究城镇养老金替代率问题,构建相关精算模型并进行模拟测算和分析。,选题背景与意义,面对人口老龄化以

2、及物价上涨的挑战,作为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的养老保险,能否有效地发挥自身作用,实现预期的保障水平,是具有深入研究意义的。而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天津市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同样具有研究意义。,选题背景与意义,各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会有不同,继而构建的养老金替代率模型和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文献综述,国内对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定量分析,始于刘贵平(1995)的关于我国未来退休职工工资替代率水平的初步研究,总的来看,虽然研究时间不长但成绩斐然,但是,在取得各项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存在的不足:一方面,部分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虽然对养老保险替

3、代率的研究主要从定量分析出发,但这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而目前的研究还有一些理论性问题需要解决,如替代率的概念就有“目标替代率”、“平均替代率”、“交叉替代率”等等,如果没有弄清这几种替代率之间的区别,在使用过程中混淆了不同替代率的概念,将会造成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上的分歧。另一方面,应该根据我国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构建理论模型。部分研究中,忽略了通货膨胀、工资增长率等重要参数对养老金替代率理论模型的影响。,文献述评,我国总体和天津市养老保险及其替代率的现状1.全国总体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依据的是国务院2005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具体

4、规定如下:企业总缴费比例不得超过职工总工资的20%,且全部进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缴费率为个人工资的8%。在1997年发布的26号文件决定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中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按照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的演化进程,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若退休年龄到达,但是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则不发给该人员基础养老金,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个人账户的所有储存额,终止基本养老

5、保险关系。整体上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为原则实行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的演化进程,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界定替代率笼统的定义是指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与工资收入之比,它用来反映某个地区或国家养老保障程度的高低。在具体研究养老金替代率中,一般将其分为两个研究方向,分别为纵向和横向。纵向上,研究的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与该职工退休前工资收入的比率,以比较退休人员退休前后收入变化为研究目的,衡量的是退休人员的绝对收入;横向上,研究的是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与同期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的比率,以衡量同一期中,退

6、休人员养老金收入在社会收入等级层次中的水平为研究目的,比较的是退休人员的相对收入。,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和以天津市为例的模拟测算,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界定目标替代率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目标替代率是指退休后职工个人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的比率,属于纵向研究。衡量的是职工个人退休前后收入的变动情况,研究目的是使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相对于退休前一期工资收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区间内。但是由于它是以退休前一期的工资收入为衡量基准,忽略了通货膨胀,物价以及工资增长率的影响,不能准确的反映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真实水平。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目标替代率是指国家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最终预期实

7、现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本文中提到的目标替代率即为后者。,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和以天津市为例的模拟测算,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界定平均替代率是指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收入与同期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属于横向研究。交叉替代率是指退休职工的个人养老金收入与同期社会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属于横向研究。缴费替代率是指依照现行制度规定的缴费率进行缴费,所应当实现的养老金替代率;待遇替代率是指依照现行规定的待遇计发办法,所能够达到的养老金替代率。实际替代率是指在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实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替代率;潜在替代率是指依照现行制度中的参数设定,养老保险体系的理论模型模拟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最大值,即在现行

8、制度下,能够实现的最优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和以天津市为例的模拟测算,在构建养老金替代率的精算模型之前,首先列出模型构建的基本假定经济状态和人口状态保持稳定,不考虑经济周期和人口迁移的情况,且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本文研究对象为1997年后开始参加工作并同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且相同缴费年限的退休职工其统筹账户发放的养老金相同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缴费率是固定不变的,且假定在职职工自加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从未间断。工资是在职职工的唯一收入来源,而且能够真实的反映在职职工的劳动力价值。养老保险基金的全部金额都用于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发放,基金的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成本为0。,养老金替代

9、率的理论模型和以天津市为例的模拟测算,待遇替代率的精算模型我国社会统筹账户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模式。基本假定如下:职工加入养老保险计划的年龄为a,退休年龄为b,死亡年龄为e,t表示职工年龄。职工的工资增长率是均衡稳定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k。为目标职工i岁时在职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加入养老保险计划的个人初始工资为。退休人员i岁时,领取到的基础养老金为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待遇替代率的精算模型 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

10、模型建立 年标准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退休时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乘积。即,则退休后t岁()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 为,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模型建立基本假定a.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b.职工加入养老保险计划的年龄为a,退休年龄为b,死亡年龄为e,t表示职工年龄。职工的工资增长率是均衡稳定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为k。为目标职工i岁时在职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加入养老保险计划的个人初始工资为。参保职工个人工资为同期社会平均工资的h倍,即收

11、入系数为h。账户资金年收益率为r,计发数为d,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缴费率为c。退休当年,个人养老账户的金额终值为S。,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模型建立根据我国新政策,参保职工应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则该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的金额终值S为 退休后t岁时,得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则退休后t岁()时,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为:,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实际替代率的计算模型待遇替代率中d参照的是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提供的退休年龄与计发办法表。而实际替代率在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时,计发数为职工的平均可预期寿命。实际替代率表示的是退休人员能够拿到的真

12、实替代率,能够更加准确真实的反映对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程度。则实际养老金替代率为,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潜在替代率的精算模型(1)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模型萨缪尔森的代际交叠模型,是将每一代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工作期(t-1)和退休期(t)。由于养老保险执行的是现收现付制,所以每一代人t-1退休时的养老金都是由下一代人t工作时所缴付的社会统筹费用,且退休者可以从基础养老金体系中获得的养老金为。其中,t期处于工作期的人数为,同期处于退休期的人数为,人口增长率u。表示t时期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基础养老金的缴费率,则养老金收支平衡式为。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成本的现值为V。均衡经济下按最优的增长路径

13、,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替代率 为:,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潜在替代率的精算模型(2)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模型假设退休后的预期寿命为e,记账利率为固定值r,固定缴费率为。工作开始的工资为,社会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为k。则职工在退休该年的养老基金积累的年末终值F为:参保职工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成本的现值V为:,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模型,根据养老金收支平衡理论,F=V,则个人账户潜在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潜在替代率,“标准人”的待遇替代率为38.86%,实际替代率的为36.66%,潜在替代率为64.62%。由此可以看出,“标准人”的待遇替代率和实际替代率相差不多,均低于目标替代率

14、和替代率的适度水平,且潜在替代率远远高于其他替代率。测算结果说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为退休者提供的养老保障水平有限,并没有达到政府制定的目标水平。实际替代率和待遇替代率都与理想化的最优值有一定的差距,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二者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可以通过改革养老保险结构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方式实现实际和待遇替代率的提高。,以天津市为例的模拟测算,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养老金替代率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以天津为例,对以上五个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女性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低于男性职工,我国养老保险设计存在性别不公平;个人账户收益率的增加会使养老金替代率随之增加,且当收益率大于工资增长率时,其增加幅

15、度更加明显;职工养老保险缴满35年,退休时其养老金替代率仍不能达到国家制定的目标替代率,缴费年数的增加能够使养老金替代率增加;高收入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低收入职工,表明高收入阶层领取的养老金绝对额高于低收入阶层。,养老金替代率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以天津为例,1.提高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在对个人账户的实际管理中,包括天津市在内的全国各地主要都是将其投资于银行和国债这类收益率低、近乎零风险的市场。加之目前社会工资增长率远远高于市场利率,意味着存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增值速度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从而降低了在职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参考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将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基

16、金用于股票等资本市场的投资。但是,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未发展成熟,股票市场也仍需进一步完善。选择其中稳定性较高的进行投资。,实现目标替代率的政策建议,2.延长退休年龄职工的退休年龄直接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依照天津现行退休制度的规定,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5岁,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女性工人为50岁,平均缴费年数为35年。在参加工作年龄既定不变时,养老金替代率随着缴费年数的增加而增长。所以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对天津市养老保险造成的支付压力。同时可以根据参保职工的性别不同,制定不同的延长退休年龄政策。由于退休后女性的平均余命长于男性,所以可以将女性的

17、退休年龄延长的更多些,这样还有助于拉平男、女性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实现目标替代率的政策建议,3.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由“三个支柱”组成,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需要加快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健全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丰富商业保险的运营模式。通过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发展,天津市基础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可以随之降低,继而缓解个人账户的空帐运行情况。可以降低高收入阶层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鼓励高收入阶层参加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等商业保险,进而促进三大支柱的平衡发展。扶持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发展和扩大,使“三大支柱”同时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而达到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比例。,实现目标替代率的政策建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