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81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学10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节 小麦病害概况,一、小麦生产概况小麦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4.5亿亩次,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面积大、分布广、产量高、以冬麦为主(80%)。小麦病害问题严重,且此起彼伏。,2,第一节 小麦病害概况,二、小麦上的主要病害种类1、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种类我国常见小麦病害39种,其中真菌病害27种,病毒病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1种。叶部病害:小麦锈病(三锈):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一类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条锈病危害最大,秆锈和叶锈次之。,3,第一节 小麦病害概况,小麦白粉病:过去在长江流域,近年除江苏、浙江、湖北较重外,华北、川贵、西北也加重。90年

2、大部冬麦区中等偏重发生,损失64.62亿斤。小麦霜霉病:长江中下游、山东、河北等地发生,矮缩、条纹状花叶、皱缩扭曲,穗畸形,弯曲成龙头状。小麦叶枯:危害叶、叶鞘,叶脉间有黄或褐色纺锤形斑,以后联合成不规则黄褐色大病斑,病斑上有小黑点。,4,第一节 小麦病害概况,穗部病害: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东北三江平原、河南、陕西关中。小麦黑穗病:腥黑穗病(光腥、网腥)和散黑穗病小麦线虫病:小麦颖枯病:,5,第一节 小麦病害概况,根部病害: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雪腐病小麦病毒病:黄矮、丛矮、红矮小麦细菌性病害小麦黑颖病小麦蜜穗病,6,第一节 小麦病害概况,2、我国小麦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病害种类的

3、演变 小麦条锈病解放后多次大流行小麦赤霉病:跨长江过黄河,向北向西挺进,河南、陕西关中、宁夏引黄灌区均有发生。小麦白粉病向北几进中原,目前已成华北麦区主要病害,北京、山东、河南等常发生小麦全蚀病、病毒病有起有落小麦纹枯、雪腐、叶枯病,近年上升小麦黑穗病局部地区起死回升。东北、河北、山东等小麦线虫病极个别地区也有回升。总之,我国小麦病害呈现北病南移、南病北进,次要病害上升,主要病害危害加重的大趋势。加上现在的TCK威胁,我们任重而道远。,7,第一节 小麦病害概况,三、小麦主要病害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1、耕作制度改变2、品种更换3、栽培管理方法变化4、气候变化5、人为传播和活动影响:TCK,8,第二

4、节 小麦锈病,9,第二节 小麦锈病,一、小麦锈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点1、分布:(1)三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亚洲东部:三锈并重。,10,第二节 小麦锈病,(2)三种锈病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条锈:主要在西北、华北、淮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发生危害。20世纪50-60年代,发生频率高,损失大,导致饥荒。秆锈:主要在东北、内蒙春麦区和华东沿海冬麦区危害。叶锈:主要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和四川、贵州发生多,近年华北、东北麦区也有上升趋势。,11,

5、第二节 小麦锈病,12,第二节 小麦锈病,2、危害:我国每年不同程度流行。流行年份减产20-30%,大流行年,可造成绝收。3、病害特点:典型的气传病害,可以远距离传播,具有大区流行的特点;病害发展速度快、流行性强,再侵染次数多,属于典型的单年流行病害;危害大,损失重。,13,第二节 小麦锈病,二、三种锈病的症状比较共同特点:夏孢子堆夏孢子铁锈状,冬孢子堆黑色。区别:“条锈成行、叶锈散,秆锈是个大红斑。”浓盐酸处理,条锈菌吓孢子原生质浓缩成多个小团,叶锈菌则浓缩成一团。,14,第二节 小麦锈病,三、三种锈病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1、病原菌学名:条锈 Puccinia striiformis 叶锈

6、 P.recondita 秆锈 P.graminis2、生物学特性:条锈病菌喜凉怕热,叶锈菌温度适应范围大,秆锈菌高低温都敏感;生活史复杂,具有转主寄生现象和多型性;专性寄生菌;寄生专化性强,有明显的生理小种分化;三种锈菌在我国都以夏孢子的逐代侵染完成周年循环;夏孢子的萌发、侵入主要决定露温、露时。,15,第二节 小麦锈病,四、病害发生规律1、侵染过程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气孔和直接侵入。需水滴。潜育,不同温度下潜育期不同。影响的环境:主要是温度、湿度的影响。比如,条锈菌需要较低的温度(适温为9-11),夏孢子才能萌发。菌丝发育最适温度为13-16。,16,第二节 小麦锈病,2、病害循环(以条锈病

7、为例)越夏:越夏条件:(1)温度:夏季最热月份(7-8月)旬均温低于20,能安全越夏,20-22越夏困难,大于23不能越夏;(2)越夏寄主:晚熟的冬春麦或自生麦苗。越夏基地:(1)陇南陇东、青海的东部、川西北部、宁夏的南部晚熟冬春麦区;(2)晋北高原、内蒙古乌盟、河北坝上晚熟春麦区;(3)新疆,17,第二节 小麦锈病,秋苗发病:离越夏基地越近、小麦播种越早发病越重、发病越早;相反则病轻、病晚。越冬:状态:以潜育菌丝在麦叶组织中越冬;温度条件:冬季最冷月份(1月份)月均温-6-7(若有积雪覆盖低于-10)可安全越冬;,18,第二节 小麦锈病,越冬基地:华北石德线到山西介休、陕西黄陵一线以南(常年

8、气候而言)。春季流行:主要决定于春季降雨或结露。(1)当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普发,病早病重;(2)外地菌源为主的流行特点:中后期的爆发式流行;大面积同时发生,发展速度快;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多在上部。,19,第二节 小麦锈病,五、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和流行区系1、大区流行和流行区系的概念大区流行: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锈病流行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现象称大区流行。对于这类病害,必须把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作为一个研究的整体,才能研究它的全貌。流行区系:由若干个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的相临地区组成的,每个地区在大区流行中担负着不同作用,这样一组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的地区,组成了病害流

9、行的地区系统,称流行区系。2、流行区系的划分:西北、华北流行区系;西南流行区系;新疆伊犁盆地流行区系,20,第二节 小麦锈病,六、品种抗性和生理小种1、品种抗病性小麦不同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明显,但机制复杂。2、锈菌生理小种国际上已鉴定的条锈菌小种100多个,叶锈200多个,秆锈325个小种。我国:条锈31个,叶锈200多个小种一个洛10小种群,秆锈12个小种3、小种组成的变异和品种抗病性丧失,21,第二节 小麦锈病,七、预测预报1、预测预报的依据当地大面积秋苗严重发病(菌源)气象冬季温度偏高,春季降雨感病品种的面积及其布局外地菌源多少2、主要方法(三种锈病各有不同,以条锈为例)全国性中长期或

10、长期预测秋苗病情、越冬温度、降雪、早春降雨春季中、短期预报由 公式预测 根据初始菌量和气象计算机模型,22,第二节 小麦锈病,八、防治1、防治策略:以菌源基地治理和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2、防治方法(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并合理布局(2)加强栽培管理:调节播期、合理水肥、消灭自生麦苗(3)药剂防治重点是越冬、越夏区及早期菌源,封锁和消灭发病中心;主要用粉锈宁拌种或喷雾。,23,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禾白粉菌),24,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25,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一、症状和危害二、病原:Erysiphe graminis 1、形态

11、:无性,串生分生孢子,有性,闭囊壳,附属丝,内含多个子囊。2、生物学特性 体表寄生。专化性强,有小种分化。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不严格,不能在水滴中萌发。适温10-18,31 不萌发。日光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三、病害的发生规律 1、侵染过程:侵入 潜育 发病病原菌潜育期很短,在适宜条件下,如21-25 下,仅3天。病菌繁殖一代只需6天。,26,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2、病害循环越夏:分生孢子越夏的条件:最热月份旬均温23.5以下分生孢子可顺利越夏;24-26隐蔽处勉强越夏;越夏寄主为自生麦苗;越夏地区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偏北麦区。闭囊壳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不能越夏;低湿干燥地区有可能越夏。越冬

12、:越冬方式: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冬麦苗上越冬;影响越冬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湿度;秋苗被侵染发病后都可越冬。河南报道,可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传播:典型的气传病害,可远距离传播,27,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四、流行因素分析1、气象条件:发病适温15-20,温度影响发病始期,潜育期和终止期;湿度和降水对病害的影响较为复杂。2、栽培管理:水肥密度高,病重;水肥不足病也重;播期早病重。3、菌量和生理小种变异4、品种抗病性:差别较大,但很少有高度抗病的。,28,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五、防治1、防治策略:以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治理。2、具体方法(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

13、种,并合理布局(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水肥密度;灭茬翻耕,消灭自生麦苗(3)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和喷雾。粉锈宁,托布津,硫磺胶悬剂等。,29,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禾谷镰刀菌),30,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31,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一、分布和危害1、分布:气候湿润多雨地区: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皖、鄂、闽、粤等)和东北三江平原为病害常发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扩展蔓延之势2、危害:减产 霉垛 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32,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二、症状:穗枯、苗枯、茎腐、种子霉烂三、病原及生物学特性1、病原及形态: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

14、aminearum有性世代: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 zeae(见病原形态图)2、生物学特性:弱寄生菌,寄主范围广,菌丝体适温24-28,RH80-100%。分生孢子适温25。分生孢子必须有水滴下才能萌发。,33,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四、病害循环1、中部和南部稻麦轮作区越夏:带菌种子(菌丝体);小麦病残体(子囊壳);继续侵染水稻、棉花、玉米、高粱等,但自然发病率低(与稻桩带菌无关),34,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越冬:带菌种子(菌丝体);多种作物病残体(子囊壳)初侵染:苗枯病种子穗枯以稻桩上形成的子囊壳为主侵染时期:抽穗至扬花末期,以开花至盛花期为侵染高峰期,乳熟以后侵入大大降低再侵染传播,

15、35,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2、北方麦区(一年一熟的东北春麦区和华北、西北冬麦区)以菌丝体、子囊壳在土表麦株病残体、带菌种子和其他植物如稗草残体上越冬,尤其以小麦颖壳、麦秆的病苗为主要越冬场所。,36,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五、发病条件和流行因素1、气候:温度、湿度和降雨影响子囊壳的发育进度,孢子的侵入,病害发生的早晚和流行程度。2、品种抗性3、寄主生育期:不同阶段感病性明显不同4、菌量5、栽培管理菌源适宜的气候易感生育期相吻合病害流行,其中菌源是基础,气候是流行的决定因素(高温高湿)(厄尔尼诺现象),37,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六、预测预报1、中期预测气象:小麦抽穗开花期湿度、雨日如:雨日占扬花至

16、灌浆总日长的75%以上,则大流行(发病率大于50%);50-70%,中流行(发病率30-40%);40%,不流行(发病率小于10%)。菌量:以空中孢子,稻桩带菌量等如,带菌量大于20%,大流行。小于3%,不流行。寄主抗病性2、短期预测以气象为依据。,38,第四节 小麦赤霉病,七、防治1、防治策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抗病品种,清除初侵染源,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化学防治。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农业栽培措施:清除初侵染来源(3)化学防治(多菌灵)(4)其他农业防治措施:合理排灌,39,第五节 小麦其他病害,小麦黑穗病,40,第五节 小麦其他病害,小麦叶枯病,小麦颖枯病,41,第五节 小麦其他病害,小麦黄矮病(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蚜传病毒病),42,43,第五节 小麦其他病害,自然衰退(take-all decline,TAD)现象:小麦连作数年,全蚀病达到高峰后会出现衰退。发生自然衰退的土壤,称抑制性土壤。,TAD机理:土壤颉颃性微生物的增多所致。,小麦全蚀病 Gaeumannomyces graminis,44,第五节 小麦其他病害,小麦条纹花叶病,45,第五节 小麦其他病害,小麦纹枯病,46,第五节 小麦其他病害,小麦线虫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