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908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17张PPT(共17张PPT).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形成的反复循环运动。,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物质: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元素。,3.循环:,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5.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2)碳在生物体内的 存在形式,(6)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无机环境,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5)碳进入大气的途

2、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能合成作用,(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CO2,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O2和碳酸盐,有机物,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7.碳循环的过程图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动物摄食,化石燃料,形成煤、石油等,燃烧,大气中的CO2库,遗体和排出物,遗体,碳的固定量=碳的返回量,【方法点拨】碳循环图解辨析,(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模型解读:,1.生产者和大气CO2库之间具有双箭号,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CO2库。,2.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剩余的成分为消费者。,(2)碳循环模型图,模型1,E为生产者;F、

3、D、B都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模型2,模型3,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典型例题,(2015海南卷.28)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生物成分E表示。生物成分F表示,表示初级消费者。,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方法点拨】,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

4、,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变式训练,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提示: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A,(1)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碳循环 的平衡,大气中CO2含量 增加,温室效应,二、碳循环和温室效应,(2)CO2

5、增多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3)温室效应的危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沿海城市被淹没,农田减少,粮食减产,(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开发新能源;,增大绿化面积,201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主要是凸显绿色经济,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右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典型例题,A碳循环的过程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而减少大气CO2含量C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提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CO2不

6、携带能量,因此过程不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以无机物(元素)形式循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往复循环、全球性,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示意图,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典型例题,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C.如果

7、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变式训练,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课堂小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进入生物群落碳出入生物 把CO2合成有机物 群落的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物质循环特点:全球性,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关系,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