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17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比的意义 汇编.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比的意义教学片段分析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惠农小学 王娟我校寇强老师上比的意义一课的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谈话引入新课,出示课题(电子白板出示课件1)同桌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汇报比赛结果。读课题。评析: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寇强老师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二、探究新知,掌握知识。 (一)教学比的意义。1教学同类量的比。A.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2),这是谁?关于杨利伟,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师:你们知道的真多!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出示课件3)

2、,杨利伟叔叔就是乘坐“神州”五号飞上太空的,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出示课件4)这就是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向人们展示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时的情景。杨叔叔能干吗?(出示课件5)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算式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板书:1510 1015)B.师: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师: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师板书:15比10 )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师板书:10比15 )我们来看一看,长与宽的比,宽与

3、长的比一样吗?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师: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比是有顺序的。D.师: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例如:我们班有男生22人,女生24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呢?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A.师(课件5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怎样用算式表示?(生说师板书:4225290)B.师: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

4、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师板书: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不同类的两个量相比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时间 = 速度 总价数量 = 单价3归纳比的意义。A师:刚才的两个例子,都是通过两个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什么是比?聪明的你能说说吗?(学生试说,教师总结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的意义(师板书课题)B学生读比的意义。 (二)教学比的读写法和比的各部分名称。1师:关于比,我们课本第44页还有很多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出示课件6)自学,并概括相关知识点,看看谁

5、最能干。(1)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怎样求比值?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2学生代表汇报,师补充板书。(1510 1015 42252 90)师质疑:比号和冒号有区别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3学生代表汇报,教师用(课件7)逐一出示: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1510 = 1510=比值=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即时练习: 32 = 32 =或1.5 81 = 81 = 8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大家想一想:比与比值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活动,反馈交流。情境教学效果

6、分析:本节课寇老师借助富有教育意义的“神五”飞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运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寇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交流探讨,并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自学、猜想等学习方法,在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并能掌握新知,构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自信心,从中感受到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小学

7、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阶段总结来源: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作者:郭玉莲时间:2014-10-24 11:54:55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阶段总结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 郭玉莲 通过第二阶段课题的研究,我组参与研究的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深化开展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创设探究发现应用创新”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课题组的教师逐步转变了教育理念,把课题研究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注

8、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操作情境等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使广大学生从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学会探究,学会猜想,学会转化,学会应用,并引导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9、、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立开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情境设计说明书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

10、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撰写了有关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制作了精美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在学校上了公开课,郭东玲老师的圆锥的体积,冯淑慧的分数的基本性质,郭玉莲的鸡兔同笼,寇彦的百分数的认识,寇强的乘法估算,王娟的质数和合数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课后我们和学校所有的数学老师及其主管教学的李冬梅副校长通过自我反思和集体评议的方式共同探讨课中的得失,收获颇丰。 二、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本次小课题活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长黄志

11、平、副校长李冬梅为课题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每周一下午利用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在实施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协作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惠农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根

12、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前期的课题研究阶段中,我们首先从教育意识上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李冬梅副校长带领课题组成员到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尾闸中学,向有经验的王耀兵主任取经,王主任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解了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研究的方法、策略以及从哪些方面积累研究素材等,为我们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支持。同时还邀请了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

13、,并在听课活动中指导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体验、感悟、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完成。 为了检验课题中期研究的效果,课题组成员王娟老师在5月份上了公开课质数和合数。上课伊始王老师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借助小正方形进行拼摆;有的用笔在纸上画;也有的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在纸上写着长方形的长和宽;还有的不由自主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起来这样的情境教学,将质数固有的特性巧妙地隐含于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中

14、,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验证了有效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课题组成员信心倍增地投入到新一轮课题研究中。 存在困难: 1.课题组成员首次尝试课题的集体研究,教学设计阐述中比较注重过程讲述,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我校数学老师都带两个班,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带来困难。 3.不善于积累书面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及时不到位。 4.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情境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5.通过研究探讨,

15、总结出“在有效的情境教学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策略,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解决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电子白板在本课题中的使用,使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现代化手段为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关闭活动

16、情境教学案例分析来源: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作者:郭玉莲时间:2014-10-21 15:03:06活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活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创设活动情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惠农小学 郭玉莲 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例如,王娟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课前每个小组发三套学具,分别装在三个信封里。信封1里装有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信封2里装有两个完

17、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信封3里装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 上课后,在复习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然后让每组学生只能打开一个信封,通过动手操作利用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亲临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同时验证了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问题情境教学案例分析来源: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作者:郭玉莲时间:2014

18、-10-21 14:56:32问题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问题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惠农小学 寇彥 在教学中创设有质量的问题情境,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活力。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远比教师的单纯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我校王娟老师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一上课便提出这样的问题:“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借助小正方形进行拼摆;有的用笔在纸上画;也有的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在纸上写着长方形的长和宽;还有的不由自主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起来 这样的情境教学,将质数固

19、有的特性巧妙地隐含于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参与意识来源:惠农区惠农小学作者:郭玉莲时间:2013-12-12 00:00:00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参与意识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参与意识惠农小学 王娟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配合课题组“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课题的研究,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课题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20、一、创设情境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提问 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并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在学习除法的验算课始,我通过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同时课件屏幕出示情境题):(听说

21、同学们很爱读书)为丰富大家的课外阅读,老师打算在班里创办读书角。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两位班长聪聪和明明。他们每人都拿了100元钱到商店去,明明买的是寓言故事,每本5元;聪聪买的是童话,每本7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当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并通过口算和笔算得出结果时,我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结果对不对?,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够吗?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要求结合情境题叙述说明)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再次提出来作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愿望,整个过程,教师只做了引题和适当的点拨。新知的获得,方法的总结,都

22、是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也应由学生解决。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暂时的困难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师也不用过于着急地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注重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阅读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越来越多地实际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在每年的试卷分析中,我们所有的老师似乎都有一个相同的观点,好多题目出错,除了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基础太差,无能为力分析,其他同学概是不认真审题造成。不审题,就是没有好好 “阅读”。如果不培养

23、一定的阅读能力,那么,类似的错误还会再次出现。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结合课型特点,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或指导要点,发现重点,解惑释疑。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在认识单位“1”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分一分,再填空。师:“现在我们每张桌上都有一张苹果卡片,却请同桌交流讨论,将卡片上的苹果按要求分一分,并完成填空。(同桌互动,阅读分析并填空)(2)反馈活动情况:强调分时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及时板书)(3)质疑:为什么同是/ ,而苹果的个数却不同?生:苹果的总数量不同,也就是整体数量不同。所以,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所得苹果个数就不同

24、。(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4)再次明确分子,分母,分数线的含义结合板书,教师追问:“由此,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师生小结:也就是说不管总量有多少,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设计说明:结合活动,紧承课前旧知回顾,进一步引导、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5)练一练:(课件出示熊猫图)(6)师生小结由此看来,一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教师手势指向课件中的多个物体)一些物体(板书)。许多的物体通过平均分,也能得到分数。(7)学习课本(61页)看看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25、,思考这里的“1”为什么要加引号指名读书中的文字段落,认识单位“1”。(设计意图:经过一定的引导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去找知识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概括性,且具有高度的概念留给学生总结,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和自我思考的能力。)数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时机,适时引导学生阅读,给学生一点自主探究与思考的空间。对于有难度,不好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自学提示帮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拔高认识;而对于相对简单地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行自学,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也认识到自学过程中自己忽略的要点和思考方法的不足,以促进以后的学习与分析和解

26、决实际问题时能全面分析与深入思考,达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真正提升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在谈话中创设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注,而是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其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也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儿童具有强烈的表现的欲望,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把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点设计导入。教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谈话:

27、师:“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天?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时)师:“你今年几岁?一共过了几个生日?”师:“咱们同学基本是几岁就过几个生日,如9岁就过9个生日,10岁时就过了十个生日。可是有一个12岁的同学到今年为止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知道他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有的学生很疑惑,有的学生试图猜出这个日子) 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学会以后你就能很快猜出他的生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过去几年的年历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答案。”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从多份年历中寻找答案。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就会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8、,从而积极地观察,热烈的讨论乃至辩论,渐渐获得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又如:学习除法的验算,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判断):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正在积极参与练习的学生,被这道题难住了。而这种验算方法,课堂中也曾有一位同学提出来,当时我只对他的方法给予了肯定,并没有让学生展开讨论,好多同学对这种方法并没有理解透。因此,过了半天,只有两位同学举起了手。而此时下课的铃声也响了,怎么办,没时间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分析,我便灵机一动:“这道题其实刚才有位同学已经提出来了,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一下,看看他的说法是否正确,可以吗?”刚才还一脸迷惑的学生,此时又精神振奋,齐说:“可以!”课堂僵局被打破

29、,我圆满的和学生说了声:“下课!”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灵活机动的处理课堂的生成问题,对于课堂中有争议的问题,如果没有时间处理,可有意识地进行留白,启发学生课下自主或小组继续探究,形成课堂的拓展探究和练习。由上述案例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四、创设情境教学的拓展空间,让探究走进生活 学完面积和面积单位,我结合学校正在实施的绿化工程,及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练习

30、:下图是校园的一块绿化区,其间有一道弯弯的小路。这段小路的两边是圆弧,圆心分别是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和一边的中心。在这块地区里,路面的面积和草坪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你能比较出来吗? (结论是:路面的面积和草坪的面积相等。)这道题就地取材与校园生活,当看到非常熟悉的校园花池、小径经过加工变成一道如此有趣的数学练习,相信学生的感受是激动的,也是深刻的。他们会在课下继续寻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些课外拓展活动,使学生不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个个真正地成了自主学习的探究者,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我们可以想像,孩子兴致勃勃的去探究、去获

31、取新知识的过程,那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事情。老师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心中悟出始知深”,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创设恰当的教学模式,能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

32、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让数学学习离学生的生活更近一点。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惠农小学 郭玉莲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基础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精神,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探索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途径。一、抓住学生的心理

33、特征,创设相应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

34、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例如,在教学“逆向求和”的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要进行优秀作业展,请同学们布置一个展板。我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些准备工作,有的剪灯笼,有的做花,做了几分钟后,教师叫停,让学生数一数,做了多少个灯笼,还有多少个没做;做了多少朵花,还有多少朵没做,再说说一共要做多少个灯笼,多少朵花。这样形象地把两部分分放在一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再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做的:我知道学生都喜欢

35、画画,上课初,我和学生进行画小红花比赛,学生都特别有兴趣地画了起来,几分钟后,我说“停”,然后让一个学生说他画了几朵,他说16朵,我说,老师比你多画了3朵,请你和大家一起算一算,老师画了多少朵,学生马上就算出了19朵。紧接着我又问,你们怎样算出来的?他们一起答说:“在的朵数上再加上3就可以了。”我又请同学举了少画几朵的例子,同学之间又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三、寻找素材时机,搭设素材情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

36、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

37、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4.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本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四、在数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这样可以集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使的生动、活泼有趣又帮助抽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

38、作形式,更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认识2的时候,首先让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观察时,都能正确地摆出来,我都给予肯定。随后,我又循循善诱地进行点拨:能不能摆出其它形式的2呢?”们一听,一只只小手都积极的行动起来。于是,我让到黑板上摆一摆,结果竟然摆出了十几种:“=、T、+、”在这一操作中,使理解了2的含义,突破了的重点、难点,从学具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探究性得到充分发挥。从操作活动中吸取经验,思维活动起来,有利于开发的创新潜能。五、创设相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生成和提高。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能够使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39、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1.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传递给,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地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2.教师要尽可能发现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3.教师对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整个课堂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着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在数学

40、教学中,积极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惠农小学 寇彦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包含以下要求:教学情境要为学生所熟悉;教学情境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情境要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始有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便于教师的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要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

41、为,又要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一般说来,教学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数学教学达到生动、互动、主动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的心理状态,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契机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

42、善于提炼生活素材,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可让学生先观察国旗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接着去比较长与宽的关系。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或分数的意义,说出长是宽的几倍或者长是宽的几分之几等等,帮助学生提升了知识水平,建立了清晰的知识联系。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每时每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43、动手剪拼探究如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各组通过操作,汇报出四种不同的转化方法:(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2)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长(正)方形;(3)剪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4)剪一个梯形,沿两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图形转化后,我问:“通过所拼成的图形能算出原梯形的面积吗?”最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到了答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建构对数学的理解。 三、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

44、理特点,把握学生生疑发问的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画出示一只青蛙的画面,旁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再依次出示两只青蛙,旁白“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下去,此时学生情绪高昂。我适时设疑:“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呢?”有的学生说用图形表示,有的学生说用字母表示。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方法获得了新知识,不仅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认知冲突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在

45、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已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5整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数111、234、456、229问:“它们能否被3整除?”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如456。”有学生立即反驳:“229却不能被3整除。111、234,个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而它们却能被3整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

46、不平衡状态,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真正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精巧的提问、幽默的语言,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学生有的用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去铺方格;有的用透明方格直接测量,然后一个一个数方格;还有的用直尺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在上面画方格我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创设这样的情境,就好比在抽象知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形象的桥梁。试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惠农小学 冯淑惠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