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2778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必考内容,一、现代世界,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考向分析,网络构建,知识重构,热点素养,专题训练,考 向 分 析,网 络 构 建,知 识 重 构,关键词: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热战1两个原因(1)直接原因美苏_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_不同带来的国家利益的不同。,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战时同盟,意识形态,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_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948年,_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2)经济上_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3)

2、军事上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_的签订,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杜鲁门主义,柏林危机,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3影响: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在亚洲,“冷战”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跟踪训练1(2018福州三模)右图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苏联的一幅漫画,画上右下方文字是“欧洲”,该漫画的主旨是()A抨击杜鲁门主义的冷战叫嚣B阻止柏林危机

3、的扩大漫延C揭露马歇尔计划的阴谋实质D反对北约集团的战争政策,C,【解析】从漫画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导弹”、“美元”标志、“欧洲”等信息可以看出,漫画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就是要控制欧洲、遏制苏联,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没有体现出杜鲁门主义、柏林危机和北约,故A、B、D三项排除。,2(2018高考押题卷一)二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体现出解决战后欧洲的经济问题也是美国对欧洲国家所期待的。”乔治凯南的这一表态()A出于美国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B对欧共体的

4、作用估计过高C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D侵害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乔治凯南鼓励欧洲通过联合解决战后欧洲的经济问题,主要是想借助欧洲的联合防范苏联,是出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故A项正确。,A,关键词: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1欧共体(1)背景:二战后,_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2)过程:签订_,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_,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67年)。(3)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考点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巴黎条约,罗马条约,2日本崛起(1

5、)原因:推行_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_的机遇。(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开始谋求_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民主化,朝鲜战争,政治大国,3不结盟运动(1)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合作。(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_会议举行。(3)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崛起:_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

6、国际政治力量。,政府首脑,1971,跟踪训练3(2018株洲二模)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D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A,【解析】“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说明第三世

7、界国家的主权意识提高,在本质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A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没有建立,B项错误;C项中动摇错误;D项中联合国不符合材料主旨。,关键词: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一超多强”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实质:东欧与苏联_发生根本性变化。(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_最终瓦解。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两极格局,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暂时形成“_”

8、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美国之外的_、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一超多强,欧盟,(2)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_。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日本加快谋求_地位的步伐。俄罗斯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_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_,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单极世界,政治大国,霸权主义,政治经济新秩

9、序,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归纳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面形成。(2)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3)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4)从中国

10、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

11、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跟踪训练4(2018汕头二模)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联合国。这实际上反映了()A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B第三世界力量逐步壮大C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D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解析】据材

12、料“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联合国”可以得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联合国采取了相应措施,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新兴力量的崛起,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新加入的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D项不正确。,C,5(2018滨州二模)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B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C恐怖主义延缓了政治多极化进程D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解析】该漫画为山姆大叔的饭桌,即美国的饭桌,饭桌上盛放着伊拉克、伊朗、巴以冲突等

13、“饭菜”,寓意这些地方都是美国的“菜”,都受美国的控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干涉着别国内政,甚至挑起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因此选B项;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符合史实,但漫画寓意强调的是美国操控下的世界,故排除D项;A、C两项漫画没有反映,排除。,B,关键词:货币体系、贸易体系、体系化、制度化1过程(1)以美元为中心的_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_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3)世界银行、_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考点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影响(1)确立了美国

14、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_,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3)顺应了_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_方向发展。,世界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制度化,跟踪训练6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A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C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C,【解析】材料提及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都是强调本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可见两国在

15、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故C项正确;战后经济新秩序是通过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贸总协定建立的,两个计划的提出并未阻碍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A项错误;战后英国经济实力衰退,不及美国,故B项错误;材料中两个计划都捍卫自由贸易,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关键词:区域集团化、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考点五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1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经济政治,发达国家,2世界经济全球化(1)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基本的技术手段。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_体制普遍被认可。(2)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16、。(3)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_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市场经济,资本,(4)评价利:能够有效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世界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3世界贸易组织(1)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_统一市场。(2)目标: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_。,世界性,自由化,4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1)加入: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2)影响是中国融入_

17、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_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有力地推动了_的繁荣与发展。,世界经济,世界大市场,全球经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第一阶段,即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阶段。美国正是凭借经济上的巨大实力和强大优势,一步一步地夺取世界经济霸权之基本步骤:第一,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建立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原则的贸易体制,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提供“两个安全网”(“军

18、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加强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控制;推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国际金融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1971年12月、1973年3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第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第三,美国逐渐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和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的困境,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比美国

19、快,美、日、欧各国的经济实力消长明显。,伴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两大新的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美国一国独霸的局面开始向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过渡。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实力也有很大的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个时期,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20、跟踪训练7(2018青岛5月模拟)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ISGA)成立于1960年,由来自巴西、美国等国的种植者以及行业代表组成,是世界大豆生产与销售的主要组织。1971年成立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由国家、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并让所有人共享。这表明()A经济外交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C单边贸易主义已退出历史舞台D发达国家主导农业生产消费,B,【解析】从材料“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由种植者以及行业代表组成,是世界大豆生产与销售的主要组织”到“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由国家、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并让

21、所有人共享”中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家间的合作,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已退出”;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8(2018泉州二模)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美国的1000项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A贸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B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D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设置关税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

22、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本身不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局势紧张的信息,D项不正确。,B,热 点 素 养,一、二战后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及其发展对联合国的影响。,(2018全国卷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A,【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2

23、0世纪90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018北京卷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时间上与1956年相隔太远,且印度、埃及、南斯拉夫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

24、首脑宣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相符,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排除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成立于1945年,排除D项。故选B。,二、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及其影响,(2018全国卷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B,【解析】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

25、机械化,这里涉及到的三个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6070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B项;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到的是货币体系问题,这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2018江苏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

26、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D,【解析】材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A项错误;此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故B项错误;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故C项错

27、误。,三、经济全球化的深入,(2017全国卷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结合题意可知,20世纪末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世界旧的经济秩序受到冲击,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或区

28、域经济集团的发展并非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排除B、D两项;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已经加入世界体系,C项错误,排除。,(2018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

29、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30、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类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

31、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

32、”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再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可以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再结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大豆推广到美洲,在美国广泛种植和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这一具体的事例,以及“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可以想到物种交流是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中美都对大豆的种植和用途开发做出了贡献,可以得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