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310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气候基本特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汇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二节 气候的基本特征大河镇第一中学 赵琼莲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知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重点、难点) 2.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干湿地区的分布。 3.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 4.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紧密结合生活素材,设置问题情景,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对各种图表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获

2、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的环境观。【教材分析】 气候的复杂多样这一部分内容编写上采用了“分-总”的写法,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他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从而得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特征。【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七年级世界气候的基础上来认识我国的气候特征,这样对学生知道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同时了解了气候的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温的

3、1月、7月的分布规律,根据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根据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干湿地区,从而组成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以及大陆性气候强,沿着这条主线学习,学生进而对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有了深刻的了解。【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读图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哈尔滨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这反映出我国气候的什么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发表各自见解。生答:气候要素中气温的差异,形

4、成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以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强调地理知识的应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衔接与过渡那么我国的气温具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定标展示目标1.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知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重点、难点)2.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干湿地区的分布。3.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4.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默读学习目标整体感知合

5、作探究目标一:季风气候显著学生自学:读课本P30P31内容;合作完成知识卡片表格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学生读图完成表格后填空得出:1. 夏季由太平洋、印度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气流温暖湿润洪涝、干旱东南沿海地区。2. 冬季由西伯利亚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气流寒冷干燥寒潮西北内陆地区。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让学生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衔接过渡我国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为典型的季风区,在这里也就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由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所以说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影响我国的东

6、南大部分地区,致使我国的降水在时空上会出现怎样的分布?自主探究目标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干湿地区的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得知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中国年降水量分布生读图回答:1.降水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2.时间(季节)分布不均: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3.空间(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通过学习结合我们当地实际认知降水的时空分布。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根据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学生读图得出:湿润区800毫米半死润区400毫米半干旱区200毫米干旱区认知秦岭淮河的意义:湿

7、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衔接过渡决定气候的因素有降水和气温,我们已经学习了降水,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国的气温在1月和7月又会出现怎样的分布?自主探究(目标三)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学生自学:读课本P33P34内容;自主完成助学P32“学习过程1-2题”中国1月(代表冬季)平均气温分布中国7月(代表夏季)平均气温分布教师归纳总结气温分布特点:生读图得出:1、指出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2、通过找16、8、0、8、16、24等温线得出: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影响因素:纬度位置3、通过计算海口市与漠河县的温差得出:南北气温差别大。 影响因素

8、:纬度位置,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4、夏季最低:青藏高原原因:地势高(海拔高)影响因素:地形地势让学生充分对“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的分析,归纳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衔接与过渡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别很大,造就了南北热量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也有深刻的影响。展示一组水果图片。教师点评小结,这些水果的分布需要有适宜自己生长的热量、水源和土壤,因而呈现出南北的差异性。根据各地的热量差异划分不同的温度带。 定义解读4下列各项关于资产期末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题解 FPA和FPB是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时放出的两种短肽。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为一些可溶的多肽碎片,

9、包括D和E片段及它们的中间产物X和Y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150万元抵销分录:15() 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三角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由于该细胞碎片脆性高,极易破裂溶解,发生溶血。X=800 Y=0(目标四)休克晚期由于微循环衰竭,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变慢,加重酸中毒,易于形成血栓;败血症休克时病原微生物与毒素均可损伤内皮,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严重的创伤性休克,组织因子入血,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异型输血引起溶血,容易诱发DIC。1、课件展示积温的定义:

10、一年中 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200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3600-3600/10*2-307.83=2572.17(万元)2、附图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了我国的温度带,课件展示我国的温度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阅读图例,观察并说出我国的温度带。A4 710万元中国温度带分布5.FDP(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找出五带一区,说出名称: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小结一、 我国的气候特征 夏季风西伯利亚蒙古吹向海洋偏南风气流温暖湿润(洪涝、 干旱) 1、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陆地偏北风气流寒冷干燥(寒潮)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空分布不均 降水分布不均 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1月(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南北气温差大 气温的季节变化 ( 纬度位置、冬季风)2、 气候复杂多样 7月(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地势高) 五个温度带的分布3、 大陆性气候强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课后作业】本节优化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