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415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j.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主要内容,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四、教师常见心理问题五、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一、心理健康概述,(一)健康新概念 1.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达到完满的状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2.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刺激与主观反映保持一个平衡的、恰当的状态,能够做到内外协调统一,并且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人,体能,耐力灵活速度力量,体态,体形,无病无残,身高体重,信仰公德 道德法纪

2、,兴趣性格 性情气质情绪,潜能 智能实能(知识、技能),(二)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一词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过去一般都称之为心理疾病、心理病态或病态心理。都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发生某种障碍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一旦出现,如不及时排除或疏解,就会酿成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这种心理障碍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可以从人的思想、行为中反映出来,并且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与人际交往等等。,(三)心理障碍程度划分,心理障碍也象我们平时感冒一样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的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一下(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自我调整、找朋友倾诉等)中度的可能需要吃点药调理一下才能好;(专业咨询人员咨询)重度

3、的就需要心理医师的治疗了。,(四)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狭隘.抑郁.怯懦.虚狂.恐惧.多疑.神经过敏.神经衰弱.过度激动10.无动于衷11.报复情绪,二、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才能胜任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责难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争斗虐待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伤害别人支配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依赖干涉中长大的孩子,被动和胆怯娇宠中长大

4、的孩子,学会了任性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僻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民主中长大的孩子,领导能力强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公平中长大的孩子,抱有正义感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教师以爱心、欣赏、尊重、鼓励、勤勉和纪律营造一个促进学生成长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丰盛的人生。教师的尊贵使命是:帮助学生确定自我价值,发展潜质,培育他们的优良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引导他们向往公义、追求真理。,教师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

5、境与氛围,(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2.工作任务的繁重性3.工作成就的间接性4.自我发展与责任的压力,各阶段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小学强迫性习癖孤独胆怯缄默症多动症学习困扰厌学异常行为自闭症智能问题,初中孤独胆怯厌学拒绝上学犯罪校内暴力吸毒不当性关系身心症学习低成就,各阶段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高中自暴自弃厌学拒绝上学交友问题自伤与自杀犯罪校内暴力吸毒精神病性格异常身心症不当性关系,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的观点: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6、,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

7、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

8、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需要调查表,四、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国内一项“关爱教师”的调查显示,63.2%的教师需要心理减压,51.8%的教师认为平时

9、工作“疲于奔命”,88.6%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呈上升趋势,52.84%的教师希望自己得到心理健康咨询。可看出非个别现象。,(一)职业倦怠,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对东北三省一千多名教师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1.主要表现 情感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2.倦怠比例 经常性(高度)倦怠的占22.6,中度倦怠的占60以上 确定苦恼感(低度)占27.4,3.各级表现 一级(轻度)表现:烦躁、担忧,有挫折感。是轻度的,暂时的,时过境迁的。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改变的。二级(中度)表现:疲劳,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出现。玩世不恭,情绪起伏不定。比较固定、持久,不易克服。大约占60 三级(重度)表现:自尊降低,

10、退却,低成就感,扩散弥漫,无法自控。导致生病住院,想改行、退休,(二)心因性生理疾病,躯体疾病增多: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30靠吃安眠药入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三)由于压力造成的心理障碍,几组调查数据:1.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2.2002年在广州市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检测的结果,即:被测试的教师中31.

1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并有较高的嫉妒情绪、焦虑情绪。,3.2003年教师节前夕,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为该市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表明,有40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的人已出现了明显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焦虑、不安全感、睡眠障碍、内心冲突、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等,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强迫、抑郁等症状。有睡眠障碍的5.39%。,4.2005年杭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布,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有四分之三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33%的教师为升学压力犯愁。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

12、压力。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在所有问题中居首位;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教师压力来源,来自学生:学习意愿低落,难以矫治的偏差行为等来自家长:不关心孩子,不配合老师,过度干涉、批评等来自学校及管理政策:班级人数太多,难以兼顾教学之外的行政负担和杂务,与学校行政人员沟通不足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教师压力来源,社会因素,社会变化,教育改革

13、社会过高的期望低待遇,社会取向对教师职业的描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工作量大学生品行、学习情况学校的人际关系,工作量普遍较大,按有关规定,每周课时分为较轻(每周7节以下)、适度(每周817)、较重(每周1824节)和很重(每周24节以上)。调查显示,478的中学教师每周授课在1824节之间;另有174的在24节以上。,个人因素,过高的自我期望教师能力素质的束缚教师的人格特征和感受力(高、底、适应),适应不良,新课程改革各种培训、考试经济负担重男教师成家难、养家糊口难、买房难。,(一)社会对教师的理解与支持(二)学校与同事的

14、协助(三)教师自我的调节,五、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1.合理认知 认识决定心态、行为。认知的ABC理论:A事件、B认识、C反应。,教师自我的调节,2.积极适应客观环境 压力来自适应不良:适应人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各种适应问题(48个适应问题)。出生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工作退休等。,教师自我的调节,3.正确调整自己“三自”:一是积极的自我意象二是增强自信:自卑自信自负三是正面的自我暗示,教师自我的调节,4.良好的情绪状态 5.恰当、合理地宣泄 6.避免期待性焦虑7.自言自语8.适当的运动、娱乐和幽默9.采用分解法10.抑怒训练自己不生气,教师自我的调节,你不能决定长度,但你可以决定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颜,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教师自我的调节,祝大家身心健康快乐幸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