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435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的本质和特征4.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一、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含义科举格致 格致之学science“今近一切西法,无不从格致中出。制造机器,皆由格致为之根柢,非格致无以发现真理。”(王韬:格致书院丙午年课艺序),康有为说:“西人自希腊昔贤即讲穷理,积至近世愈益昌明,究其致用有二大端:一曰定宪法以出政治,二曰明格致以兴艺学。”(万木草堂小学学记),Science在17世纪出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日本学者把science翻译成科学,严复在天演论中使

2、用。英语中的science指的是静观的知识,与实践知识相对立,诸公应知学术二者之异。学者,即物而穷理,即前所谓知物者也。术者,设事而知方,即前所谓问宜如何也。然不知术之不良,皆由学之不明之故;而学之既明之后,将术之良者自呈。此一切科学所以大裨人事也”(政治讲义,严复集第页);,年,严复在论世变之亟这篇引起重大反响的论文中指出:“今之称西人者,曰彼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机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西人富强的真谛,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科学,

3、而是黜伪崇真的科学认识方法和屈私为公的政治原则。这里,已经分明把科学认识方法作为科学的深层结构看待了。,西方科学家对科学的描述,康德对科学的定义,“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话,皆可被称为科学。”(1)科学与知识有关,作为知识系统,科学的陈述必须是有根据的,是真的陈述。(2)科学中的陈述必须构成一个系统,科学可以被理解为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而达到某种结果,程序决定了陈述与陈述之间必须相互联系,此联系构成一个整体。(3)这一系统必须具有说理性和论证性。,注意:没给出“科学”一个有完备的定义。如贝尔纳所言:科学不能用定义诠释.,按照康德对科学的定义,思考讨论

4、:中国古代到底有无科学?,“西方科学的发展基于两个伟大的成就,古希腊哲学家们发明的形式逻辑系统,和发现由系统的实验中寻找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在我看来,中国贤人没有达到这一步是不足为奇的,可惊奇的是这些发现已经全然做到了。”爱因斯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从秦汉以来到明清时,已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和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虽然在以原理、定律表现理论性自然知识方面或许不及古希腊,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却在实用科学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什么创造了古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的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这些伟大发明、发现传到欧洲就成为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并使科学技术的

5、发展达到了一个世界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科学技术却逐渐开始衰落,到近代则落在西方的后面呢?这是近年来中外许多学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并且各自都做出了自己的解答。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对这一问题做了集中概括,史称“李约瑟难题”。拓展阅读: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其他原因,2.科学家,1834年,英国哲学家惠威尔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成立大会上首先提出了“科学家”一词,以区别于“太广泛太崇高”的哲学家这个传统的词汇。至此,近代科学家群体的社会角色真正诞生了最初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科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

6、职业的人。,无论是科学还是科学家,都是16、17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包含对事物的特定看法,处理问题的特定方法,知识制造的特定机制。,二、现代科学的本质特征,1.科学是自然的数学化语言2.科学是实验性的知识3.科学是科学家们的活动,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辨对科学的内涵的一种理解,几个案例、几个问题唐雨与耳朵认字(1979-1983)钱学森与人体科学(1983-1989):气功、“特异功能”

7、与“大师”严新、张宏堡、张香玉、沈昌王洪成与“水变油”(1984-1995),典型的几种非科学:艺术宗教迷信哲学魔术,什么是伪科学(pseudoscience)?,古老的有争议“科学”:星占学美国:灵学研究(18481996):超心理学实验室及其杂志;美国“星门计划”终止(1995)维生素C包治百病神创论外星人和UFO前苏联:李森科事件日本:“血型学”血型决定性格,又几个著名案例,于光远老先生反伪科学司马南与反特异功能刘华杰、方舟子与反伪科学柯云路与胡万林案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伪科学史太值得研究了。这段历史刚刚过去,人们就显出惊人的健忘性。,伪科学的类型分析,“江湖型”伪

8、科学“学院型”伪科学“权贵沙龙型”伪科学:有中国特色的新类型,它体现的是一种制度性思想腐败。,如何识别“伪科学”?,不要用常识的概念框架理解科学“眼见为实”之批判:科学实验“官大学问大”之批判:科学家,伪科学的危害,首先,伪科学冒充科学,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争夺极为有限的科技投入。伪科学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相当多行为已触犯刑法。伪科学宣传混淆视听,故意模糊真与假、理性与非理性等界限,干扰正常的新闻舆论宣传和大、中、小学文化教育。伪科学与科学争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危害:严重影响科教兴国之大计,中国“伪科学”之猖獗及“反伪存真”之艰难原因剖析,

9、土壤:愚昧之群众:大众化阳光:无知之官员:政治化帮凶:无耻之媒体:信息化本质:缺乏科学精神的土壤太过于肥沃,舶来的赛先生仍然未入我心,仍然水土不服!,反伪科学的基本对策,对中国伪科学的定性分析:社会问题+学术问题依法去伪治乱。从理论上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民主监督领导干部介人伪科学活动状况。加强媒体管理。定期召开反对伪科学的全国性会议。加强彰显科学精神的全民科学教育,科学已经战胜迷信了吗?为什么?与时俱进的迷信披着科学外衣、打着科学的名义的迷信如何用科学战胜迷信?最好用理论思维与迷信战斗何谓“理论思维”?经验的局限性,科学在何处终结?,“诚信”与科学精神“傻瓜精神”:为真理而真理 怀疑精神实证精神

10、理性精神宽容精神诚实守信自知自己无知自觉规定自己的界限局限于对经验世界的探询对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的揭示提供推翻自己的可能经验证据,什么是反科学(antiscience)?,反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20世纪下半叶的典型风景,前身是反技术,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法兰克福学派、新时代运动、环境保护主义者、女性主义者和原教旨主义者等等反科学没有伪科学那么多虚假成份,持反科学见解的学者没必要与科学套近乎,他们的动机就是要反思科学、批判科学无论细节如何,反科学比伪科学都要强百倍,伪科学更多地造就伪君子和人格分裂患者,而反科学可能造就一批有独立人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真正学者。,“科学地”对待科学、非科学和反科学之

11、间的关系,非科学:科学并非万能,人生需要其他学问反科学:科学也有毛病,需要批评力戒学术问题行政化和政治化解决:拔苗助长。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第二节 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划界就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及伪科学之间的界限。科学划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科学哲学的各大流派所关心的重要论题。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证实标准)、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的观点、科学实在论的观点(精致证伪标准)、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范式标准

12、)。,一、证实标准,二、证伪标准,实证主义强调科学始于观察,波普尔则强调科学始于问题。“设法去了解人们现在在科学上讨论些什么,找出困难所在,把兴趣放在不一致的地方,这些就是你应该从事研究的问题。”波普尔(K.Popper),三、精致证伪标准,证伪标准也是太宽又太窄无论实证主义还是否证主义,都是关注于零散的科学知识,而事实上科学知识常表现为一个理论的整体。,拉卡托斯之研究纲领,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1、科学研究纲领由四个部分构成:硬核、保护带(本轮之增加)、反面启示法(禁止性规定)、正面启示法(研究之方向)。2、整体主义 科学理论是一个整体之网,经过适当调整总可以化解反例。要允许理

13、论有成长的过程,而不能一有反例就即时证伪放弃,科学是有连续性的。科学评价的基本单位是理论整体而不是单个的命题。,硬核是由科学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构成。保护带是由科学理论的一些辅助性假说构成,保护硬核不受反驳。反面启示法是禁止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科学研究纲领的内核,而是转向保护带。正面启示法是改善和发展理论的正面启示规则,提倡科学家发展整个科学研究纲领。,四、范式标准,库恩认为,所谓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他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与解答。是有形成了范式才能称得上是科学。,思考:根据库恩范式理论,社会科学是否是科学?,也就是说,范式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一个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

14、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共同的研究范围。,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实质上是指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家群体,并且提出了“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范式的缺陷在于,一定程度上他认为范式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反应,而是科学共同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理信念。范式的更替有时候不是认识的深化,二是心理上的变化,或者说是心理学上的格式塔的转换。,另一派以费耶阿本德为代表,否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

15、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界限。,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动力,科学划界问题是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一个主导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提出不同的理论。在这些不同的化解标准的基础上,哲学家们也提出科学发展的不同结构和动力理论,其中:,一、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应经历一下四个阶段:(1)问题,(2)假设形成各种科学理论(3)这些猜测或理论竞争批判接受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发展证伪,又出现新问题。,二、科学发展范式理论,三、科学发展的社会观 科学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动力问题,除了可以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也可以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卡尔.马克思认为:社会的需求是推进科学的主要动力。,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默顿命题”,也就是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为什么那么多产?他受到马克思以及韦伯观点的影响,认为社会和经济因素是推到科学发展的动力。,参考文献,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