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word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470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word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word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word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word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word文档资料.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课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学目标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2、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

3、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知识与技能】“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

4、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掌握纯碱的化学

5、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2)掌握碳酸根离子(CO)的检验方法。(3)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4)记住一些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性。【过程与方法】通过纯碱性质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重点】纯碱的化学性质。【难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纯碱的化学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84,然后完成下列填空:纯碱的化学性质:性质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1)与酸碱指示

6、剂作用石蕊试液溶液变蓝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溶液变红(2)与酸反应稀盐酸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CO2H2O稀硫酸Na2CO3H2SO4=Na2SO4CO2H2O(3)与某些碱(如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OH)2= CaCO32NaOH(4)与某些盐(如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Na2CO3BaCl2=BaCO32NaC l【教师点拨】碳酸根离子(CO)的检验方法: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跟进训练】1. 下图所示记录正确的是(B)实验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记录A无色无变化无色溶液白色沉淀B蓝色产

7、生气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C红色产生气泡白色沉淀白色沉淀D蓝色产生气泡白色沉淀无色溶液2.如图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向该装置中慢慢加入X,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再慢慢加入Y,又看到气球逐渐变小,则X、Y分别为(C)A盐酸、硫酸铜溶液 B盐酸、氯化钙溶液 C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氯化镁溶液3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A)ANaCl BH2SO4 C稀盐酸 DMnO2知识点二复

8、分解反应的实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一般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例如,HCl=HCl,Na2CO3= 2NaCO 。当Na2CO3溶液和HCl溶液混合时,CO会与H结合成不稳定的H2CO3, H2CO3分解成H2O和CO2。【合作探究】NaCl溶液和KNO3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请说明理由。答:不能,因为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师点拨】1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首先看

9、反应物,反应物必须满足“有酸酸必溶,无酸两相溶”;然后再考虑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酸除硅酸(H2SiO3)都易溶;碱除钾、钠、钡、氨都难溶;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盐酸盐中除去银,硫酸盐中钡不溶;碳酸盐很简单,溶解只有钾、钠、铵。3复分解反应的考查方式之一是水溶液中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离子之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即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则不能共存;反之,则能共存。【跟进训练】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D)ACa(OH)2、HNO3、BaCl2 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 DH2SO4、NaCl、Cu(NO3)22下列物质的溶液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AKNO3 BNaClCCu(OH)2 DMgSO4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AH、Ba2、NO、SO BH、NO、Cl、Ca2 CK、Mg2、NO、Cl DK、Na、Mg2、SO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