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471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东阳市南马高中    申屠继法    2004年11月28日下午至11月30日,教育局组织的一行24人在陈绍龙局长的带领下赴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进行教育学习考察。在教育学习考察中,我们聆听了三位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改革的情况介绍,参观了这两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实验室、图书馆、劳技室等硬件建设,又观摩了复旦附中的2堂课等。我们处处感受到这两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所结下的累累硕果,深深感受到这样的校园才真

2、正是一块让学生成才、让学生创造、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    上海复旦附中有54年的历史,现有37个班,1600名学生,依托复旦大学而逐步形成了重基础、重能力、重创造的优良传统和求真务实、崇尚一流的风格。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管理的基本思想,以“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为培养目标,以“读书做人,服务育人”为办学途径,以“发扬传统,依托高校,全面改革,建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为发展目标,以“最象大学的一所中学”为文化特色,从而取得了辉煌的办学业绩,2004年高考就有200多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所名校。&n

3、bsp;   复旦附中的显著特点是:第一,条件优越,大都市中学,依托高校,名师支撑,办学条件好。第二,办学理念先进,教师素质高。第三,生源好,学生思想活跃,涌现出一批批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获得佳绩的英才,是向重点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的摇篮。第四,学生活动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大。复旦附中是我们理想中的完美学校。    新昌中学创办于1925年,现有42个班,2368名学生,188名教职工,占地22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一流,是一所集校园、花园、乐园于一体的教书育人的神圣殿

4、堂。“爱国、勤学、守纪、健身”的优良校风,“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弘扬特色”的办学方向,“正规正常加特色特创”的管理思路,“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的校训,使得新昌中学取得娇人的业绩。学生发明作品获省级以上奖215项次,获国家级奖46项次,国际级奖4项次,拥有17项发明国家专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造发明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近九年中,学校培养出了6名绍兴市高考状元,1名省高考状元,今年高考有411名学生上重点大学分数线,进入省前100名的有11名学生,12位

5、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    新昌中学的特点是:第一,农村城镇,社会环境好。领导重视,民风纯朴,尊师重教。第二,校长领头,班子团结奋斗。教师不下班,校长就不下班。第三,教师群体,以校为家。教师早上6时多来校,晚上9时10时回家,生活指导组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没有一位老师搞家教,全部精力花在学生身上。第四,学生勤奋刻苦守纪,学习目标明确,同时得到全面发展。新昌中学是我们见贤思齐的对象。    我觉得这次教育考察的反思是:用先进理念和务实作风创名校风范。    一、先进理

6、念指导办学    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人人都感受到学习的愉快,进而达到人人成才的目的,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同时还要做好先进教育理念与学校办学价值的整合。怎么提升教师共同认可的理念,对一个团队是太重要了。复旦附中的“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读书做人,服务育人”,新昌中学的“爱国、勤学、守纪、健身”“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等办学理念,既有时代气息,远大抱负,更是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社会现实的理念,它并不是师生员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基本价值的认同,是把理念转化成师生员工一

7、致追求的目标,进而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始终,所以他们都成功了。其实,只要理念正确就可以把个性差异极大的人们也整合起来,譬如西游记,四位不畏艰险的取经人,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理念,怎么着也不是一回事。唐僧是高僧,孙悟空根本不是佛教徒,沙和尚充其量是个蓝领,猪八戒是个可爱的悲剧人物。就怎么几个人却能够取得真经,靠的是什么?靠的当然是理念的整合,团队的整合!相反,有些团队看起来很好,比如刘备团队。刘备有纯正的血统,是仁政的化身;关羽既忠又勇,张飞很厉害,吆喝一声都能把人吓死;又有智囊人物诸葛亮;加上能文能武的赵云。那么好的团队,最后恰恰失败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教育不是一种急功

8、近利的事,端正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在21世纪的教育中,我们要结合现代教育和学校的实际,定好位,把好脉,“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我们都把“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那就必须找准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入口;要培养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智者,让教师把所有聪明才智都用在让学生愉快学习上,要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这是在抓好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要把师生员工凝聚起来,把我们的师生员工团队建设成一个有理念、有思想、有精神、有文化的团队。    

9、二、学校形象无价之宝    在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论校际间竞争还是区域性竞争,都表现为师资和生源的争夺,面对这样的背景和现实,迫使学校不能仅仅满足于“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校长不仅要善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还要善于调动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历届校友、新闻媒体以及社区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以拓宽优化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我们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新昌中学办学的社会环境好,得到领导的重视,群众的满意,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等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学校形象是指社会各界人士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它表现在学生形象、教工形象

10、、领导形象、设施形象、环境形象、社会公益形象等几个方面。它是学校的基本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客观反映,是学校同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基础和纽带。学校形象的目标,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上上下下都应自觉地认真地严肃地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以高质量影响人,以高质量吸引人,以高质量鼓舞人。学校形象重点是教职工和学生的形象,特别是校长和学校领导要注重平时的个人形象,充分认识领导的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每位领导必须牢固确立学校形象意识,像珍惜无价宝一样珍惜学校形象,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维护学校形象。同时必须注重培养每个师生员工明确的、一致的学校形象意识,因为任何一个人的一个不当言行,都有可能严重损害学校

11、形象。行动来源于意识,只有树立好学校的形象意识,才能把学校形象管理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并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三、“教师第一”支撑发展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靠名师的支撑。教师的知名度、教学水准和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有几位学术上造诣深厚、师德高尚、科研能力强,使师生员工倍感自豪的名师或学科带头人,那么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起着榜样的作用,更起着指导和辐射作用。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构建一个具有奉献精神、凝聚力强的名师群体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12、首先,学校要树立“教师第一”的观念。新昌中学的教师敬业奉献,一心扑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和学生同吃同住,就是“教师第一”的例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能显得真切、动人。学生是靠教师去关爱、去培养、去塑造、去熏陶的,只有教师第一才有学生的第一,教师不愉快,他们的学生肯定不快乐。现在的高中教师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虽说压力是动力,但仅有压力是不够的,如果教师的动力不是来源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我们不能保证给教师一个优厚的待遇,但要保证给教师一个宽松的适宜的发展空间,多一点人文关怀,让教师在学校搭建的发展舞台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

13、想名师、骨干教师。其次,教师要终身学习,做有专业素养、文化素养的智者。教师从教是“用粉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的开始。”如果教师缺乏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往往会碰到一些尴尬:视野不宽教书乏招,搬教参,对答案,化不开,教不活,死记硬背;底蕴不厚创新乏力,学生要质疑,一问三不知,学生想探究,总是和稀泥,无法面对互动生成的课堂;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艺术性差,反思能力不足;情趣不多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流沟通 克服这些危机和困难,培养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

14、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作为教师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内行的人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要把整个的人生,所有的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学习的人生,学习的人生也是发展的人生,同时会产生一种创造性的结果。作为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养,营造教师的学习氛围,创造教师的学习机会,关怀教师的心灵世界。让教师有时间学,有场地学,有资料学,有经费学;使教师想学、愿学、能学、会学。学有所长,学有所思,学有所写,学有所成。给予教师爱的滋润、行的疏导、性的感动、理的启迪,共同创造学校辉煌的明天。    这次学习考察结束了,但是

15、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就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结合本校实际,研究落实具体措施,让南马高中真正成为新世纪强校。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为借鉴赣北和皖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水平,我市乡村游考察团于2006年6月17日至2006年6月23日赴江西和安徽考察有关乡村景点和古村落景区。由于行程紧张,代表团重点参观考察了婺源的严田古樟民俗园、宋代廊桥彩虹桥、明清古建筑群思溪延村、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江湾景区,黟县的古村落西递宏村,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徽园、渔梁古埠、新安碑园及太白楼。行程所及,三地上下齐心协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和自信精神及其

16、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团每到一处通过调研访谈、分析比较,获得了不少新的开发建设理念。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大法宝(一)政府主导婺源、黟县和歙县属于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可行性的地区,其乡村旅游是一种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措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乡村节庆活动等手段,有意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1、形成共识为了奠定旅游业在黟县的支柱产业地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黟县建成“工强农富、旅兴贸活、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强县”、“合力构筑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等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扶持,抢先发展;同时资金扶持全力向

17、旅游业倾斜,加大旅游促销资金、旅游商品开发资金、旅游资源保护资金、旅游人才培训资金等专项投入,以奖代补。同时多方争取贷款、国债等专项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婺源县委、县政府以婺源整体环境作依托,全方位凸显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和魅力,作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20012005)以及8个景区规划,制订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门票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形成

18、了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2、政策倾斜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婺源县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拿出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李坑、灵岩洞等最好的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同时,政府舍得”让利于民”,尤其在税收上,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外商、民资投资企业,引来了外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盘活了旅游建设资金。民营企业三清集团出资2亿余元用于开发思溪延村等,江西立天唐人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方式,以3830万元的标价取得了4A旅游景区江湾景区的经营权,“茶博府”、“婺源风情”旅游购物街也是民间投资。县财政

19、以用于规划编制和市场开发的区区60万元导向性投入,引来了4亿元的民资和外资投入,撬动了累计综合收入达3.8亿元的旅游大产业的快速形成。3、强化培训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当地政府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服务质量、卫生要求、旅游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黟县旅游工艺品开发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有关部门组织民间艺人到各乡村旅游区挖掘、研制、开发古黟的砖、木、石、竹雕旅游工艺品,县职业高中及时增设旅游、工艺品制作等专业。几地还注意在农村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完善和规范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如聘请专业旅游管理公司对农

20、户实行“旅游接待许可证制度”,定期评定考核;对接待服务人员推行“上岗证”制度,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建立乡村旅游景点等级评定指标体系、挂“星级牌”等,以推动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又一快速通道。4、完善配套便捷、完善、快速的交通网络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纵观整个赣北和皖南乡村之行,乡村旅游的大交通格局已基本完善。近五年来,婺源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86亿元,改造路基480公里,改善路面458公里,改善、硬化景区公路25条171公里,所有通乡村的景区点都铺设油路。(二)科学开发1、资源整合我们所到之处的乡村旅游景区都是优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

21、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优势互补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其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农业资源有农事活动、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和农业收获物等;自然景观资源不仅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景观,还有乡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具个性和魅力的成分,包括地方历史人物、传统建筑、有特色的农村聚落、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技艺、当地传统特色产品等。调研中我们也体会到,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向体验式度假发展的大趋势下,乡村中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风味风谣等,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我们需要寻找特色资源并加以放大

22、以形成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利用现存的景观基质,确定当地独特的意境特色,以主题贯穿整个旅游过程,暗示和引导游客进入特定的角色并沉浸其中,从而完成体验和旅游活动。婺源县严田古樟民俗园堪称整合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集“客栈、餐饮、古迹、景观、休闲、度假、民俗、博览”于一身的经典之作,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水口(村口)文化遗址和一个都市人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园区位于公路旁的村口,粉色外墙上有着精美图片和景点的游览介绍。进入园内,满目青色,沿着鹅卵石铺就的田间小路蜿蜒而行,两旁的修竹古树和绿色作物间有蝴蝶起舞;拐弯进入一徽派民居大院,院内有古井水池、农家厨房和棚式大餐厅,旁有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院子近里头是7套外观

23、古朴的复式客房,每套客房的客厅装饰布置各不相同,但都有现代必备的卫生设施。傍晚时分,尝着极鲜的农家大菜,看着河里的竹筏和戏水的老牛,望着村口暮色笼罩中的拱桥和千年古樟,远眺烟雾中的稻田和青山,真有人间仙境的感觉。2006年4月,歙县通过成立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形成“一家”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一城”徽州古城景区、“一江”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一系列”古徽州文化乡村休闲游(农家乐文化生态旅游)系列,旅游四大版块的整合构建,有利于歙县徽文化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和品牌推介,避免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在黟县,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该县及时把握旅游发展态势,走发展生态型与

24、文化型旅游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建设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作为重点,把培育旅游景点和生态建设、高效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壮大旅游经济。目前已建立“宏村塔川生态科技示范观光园”、“西递村生态观光科技示范园”、“龙江百亩蒙阳红石榴示范观光园”、“余家山无公害蔬菜花卉示范园”、“五里生态旅游示范园”等五个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塑造真正意义的“世外桃源”,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升级换代。2、产品创新乡村旅游不是博物馆式的陈列,而是在开放空间内与来自城市的游客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以及乡村社区日常生活模式和特定情境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为游客设计多种活动产品,创造各式情境体验,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不

25、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需要,还能激发游客的深深眷恋,从而延长逗留时间、增加花费,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规划设置乡村旅游产品时,游览观赏、农事参与、民俗体验、农家生活四大活动体系必不可少。歙县旅游局对乡村游览组织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使游客在自然、轻松的心境下经历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完整的乡村旅游感受。游览组织设计以功能区块为基础、以各式活动及项目为核心,串联成主题分明、动静结合、冷热有序的五条线路: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乡村文化休闲游、徽州古城修学胜地休闲游、徽州古城牌坊之乡宰相故里文化游、歙县古徽州乡村伊甸园林休闲游、新安江山水画廊乡村休闲游,每条线路都是多功能复合型的活动体系,既有

26、吸收关于当地特色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趣闻轶事等各种信息为主的游览观赏,又有包括农耕作业、采摘作业、野味品尝活动、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休闲和教育活动内容,从而满足了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文化性、特色化的高要求。黟县在2006“五一”前夕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特征推出三种类型的乡村游产品:一是古黟乡村骑车游,借助“国际山地车节”在黟举办的影响力,以西递、宏村两处景点为中心,周边旅游乡村景点为支撑,设计乡村骑车游主线路,制定有趣的、可操作性强的比赛规则和奖励办法,通过活动充分调动游客积极性,使更多的游客在骑车过程中充分享受古黟文化风韵,享受野外运动的刺激与休闲;二是古黟乡村度假游,以生态环境优美

27、、基础设施齐全的宏村镇木坑村、岭下株村和西递镇鸳鸯谷为依托,开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乡村生活为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三是古黟徽韵乡村游,以住百年徽州民居,尝徽州风味小吃,观小桥流水人家,品徽州民俗风情,感受徽州文化韵味为主线,整合推出既有生态、绿色、健康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又有人文、民俗、寻古特色的乡村游产品,让游客贴进百姓生活、体验乡村旅游,从而在黄金周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生态保护1、优先保护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客源对环境承受力是一个挑战,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是当地政府必须重视的内容。乡村旅游开发中,当地政府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制,为乡村

28、旅游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有效防止了旅游开发中为获取经济效益而破坏乡村生态环境或其他损害乡村可持续发展行为的发生。婺源县在全国率先建立191个自然保护小区,规划保护了150万亩旅游生态公益林,名木古树全部挂牌建档保护;城乡建立沼气池5000余座,“双改”率达96%以上;对公路沿线4000多个坟墓进行了搬迁改造;对公路沿线43家矿山企业实行关停或搬迁,并对被破坏山体进行绿化。启动“婺源千村”的调查,对全县辖区内1100多个自然村的建村历史、文化历史、民间风俗进行调查摸底,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年久失修的建筑如彩虹桥、经义堂、阳春古戏台等景点进行抢修。为进一步彰显地方建筑特色,婺源县制定

29、下发了公路沿线景点非徽派建筑改造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7900万元对三条旅游精品沿线村庄和旅游景点2900户非徽派建筑进行全面改造,对主要公路沿线宣传广告牌进行综合整治。由此形成了良好的旅游生态效应,推进了环境资源的保护。黟县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又将二村申报为“国保”单位,纳入到文物法管理范畴。2005年又将南屏、关麓、屏山捆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扩展项目预备清单。相继制定了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古村落保护规划,并纳入到县城总体规划中加以实施。以宏村为例,为了更好地保护明、清民居建筑群,制定了宏村古村落保护规划,明确了宏村

30、古村落的保护性质、保护对象,划分了古建筑的保护层次,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规划明确宏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保护重点:一是以“水建筑环境”构成的风水村落形态;二是典型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特色;三是古水系和私家园林布局;四是宏村独特的村落和空间环境景观。县政府成立了保护规划领导组,相关乡镇、村成立了古村落保护组织及民间保护组织,县政府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实施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将县境内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保护规章、村规民约,在保护管理具体操作中有章可循,依法保护。为缓解遗产的接待压力,除保护开发好周边的屏山、南屏、关麓古村落外,还在宏村周边开发了塔川、木坑生态观光景区

31、,雉山木雕楼景区,龙池湾农耕园,赛金花故居等。2、护旧创新护旧创新是在充分尊重乡村历史、民族风俗,充分尊重当地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游客在物质消费和卫生习惯的要求下,对乡村的作适当的改良。对于城市人而言,乡村是他们精神消费和享受之地,而非生存寄托之所。这里的“旧”是指乡野环境、乡风民俗、乡村生活、乡土特色及农耕文化,在规划中要尽量用本土资源强化意境特色,而淘汰消极印象,避免低水平、庸俗化。一是坚持农村聚落的风格统一,错落有致。作为乡村旅游景观一大要素实体的农村聚落因地形地貌特征、当地人生活习惯、人口、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其选址、形态、分布特点、建筑布局、单体建筑特点都形成了独

32、特而又相对稳定的风格,能给游客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思溪延村、李坑等地的传统农村聚落还保存的比较完好,当地政府对幸存的农村聚落加强保护、严格控制,防止其原生态风貌的丧失;对新建建筑的体量规格、色彩搭配、建筑风格、材质、方位等做出严格规定,对现有建筑也要提出协调方案,尽量统一风格、色彩,错落有致,形成赏心悦目的聚落整体形象。二是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当地工艺,采用生态建筑。在婺源的彩虹桥景区,开发者尽量选择原有或当地生产的木材竹料,使其与当地乡村环境充分融和。并采用生态工程法,尽量维护原有生态或创造优良生态环境,游步道的设置和建设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山路和田埂等。三是环境整治。城市游客希

33、望享受到的是“开门大自然,闭门现代化”的生活,对卫生、安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必须通过规划确立准入条件,规定设施和服务要求,保证基本清洁卫生设施的齐全和干净整洁,如厕所、淋浴设备等必需完备,并定点、定期清洗、消毒;要想办法改善农家卫生条件,处理好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并要有防蚊虫、防盗等安全措施;对服务人员健康、卫生情况进行控制;引进较规范的卫生操作程序等。西递的家庭旅馆极具代表性,聚秀园饭店是黄山市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户,外观是浓郁的地方徽派乡村特色,而卧房等起居生活配置是现代化的。旷古斋是西递一座古韵犹存的徽商古居,一楼是接待和餐饮、二楼是各式客房(有标间和大床间)、三楼是古色古香

34、的酒吧和茶座,整栋楼的布置极具古朴典雅但又不失现代生活的温馨之感。四是防止城市化倾向。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发的深入,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会受到削弱,从而使其发展面临挑战。如果乡村地区大兴土木,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痕迹明显,就会丧失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在李坑,开发重点是乡村旅游的设施组合和景点优化、不搞实体再建设,我们看到的是原生的乡土建筑、自然的生态景观以及村前清溪潺潺、枝头鸟语花香的“活”的田园风光,乡村的管理者和村民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民旅游致富的宝贵资源。李坑的“山里人客楼”

35、家庭旅馆有着游客与村民共同生活的和谐乡土氛围,在参观访谈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村民的淳朴厚实及其对旅游致富的自信和自豪。(四)多元营销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游客选择乡村出游目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享受大自然、有益健康、娱乐休闲、体验乡村生活、增长知识。城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差异越大,其吸引游客的可能性越大。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最忌讳过多的人工痕迹,而要给予游客真正的自然、清新体验。人文环境中,要注意是否与城市环境形成较强的反差,要么古朴、具有亲情味和乡土味,以满足游客对心灵深处乡村意象的追寻、对传统文化的真诚留恋;要么新奇、充满“乡土味”,有非常鲜明的、独特的农村物质遗存和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旅游的客源一般来

36、自当地或周边的城市居民。从目前的情况看,潜在的旅游者仍在徘徊,一方面由于对乡村旅游了解不多,或虽然了解,但担心乡村旅游卫生条件太差或特色不突出,对他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还没有形成规模,或由于交通不便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因此,除了在突出主题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卫生等方面做出努力外,打造品牌、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和实施多元化的市场促销等手段是不可或缺的。1、品牌打造乡村旅游要形成对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必须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通过统一规划和品牌的营造,强化景区资源特色和文化的挖掘与包装,各具特色、各成规模。如婺源的“伟人故里江湾”、“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徽商第一村思溪延村

37、”,黟县的“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西递宏村”、“中国明清影视城神秘南屏”、“神奇的连体古民居关麓”,歙县的“徽商古埠渔梁”、“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都属于具有高品味、有创意的乡村旅游类型,体现了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挖掘、乡村环境的真实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以特色提升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依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和创立品牌,从而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歙县在规划“山水画廊新安江”中,突出“生态游”的主题,体现出“徽文化、自然风光、古村落”的品牌效应,两岸呈

38、现“高山林、中山茶、低水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期间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图画。旅游业属于“眼球”经济,要吸引游客目光,就必须千方百计创造轰动效应。2001年,婺源赶乘国家旅游局评审A级景区的头班车,创评成为全国首批3A级旅游区。紧接着又抓住江泽民主席视察婺源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成功地开发了江湾景区,迅速扩大了婺源旅游的知名度。近年来,在“五一”、“国庆”黄金周相继举办了“民俗风情展示周”、“民间灯彩巡演”、“婺源风情篝火晚会”等节庆活动,吸引八方宾客聚焦婺源,在媒体上不断地掀起一阵阵婺源热。从2003年开始,又相继成功举办国际旅游文化节、茶文化节、乡村文化节

39、,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生财,极大地扩张了知名度,有力地塑造了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黟县则注重品牌的抢先塑造,1998年黟县适时作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决策,1999年举全县之力将西递、宏村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继而又成功申报了两村的“国保”单位、4A级景区、全国旅游名镇、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迅速在全国、全球提高了黟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区域联合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在起步阶段时往往将此类产品纳入到大型景区或相对成熟景区的观光旅游产品中去,在市场营销方面依托大型景区的知名度,以展示特色、提供初级服务启动乡村旅游,成为景区观光旅游的配角。目前,三县的乡村旅游已处于

40、发展阶段,随着产品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区域联合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婺源凭借“中国最美乡村”的实力,是周边黄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千岛湖旅游黄金线路之上的主导产品,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精品旅游线路上的明珠”。2003年婺源与深圳的几家大旅行社合作,组织策划了港、粤、澳旅游专列“寻梦婺源”活动,开展了“浙婺手拉手”、“婺源乡村过大年”、“自驾车游婺源”等大规模旅游促销活动,组织参与了苏浙沪闽皖赣六省市旅游合作活动,建立起各主要客源地市场的营销网络,初步实现了旅游产业与“长珠闽”的对接,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推广长江中下游旅游产品的联合声明,与安徽绩溪、旌德

41、、黄山等市县共同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新品牌。黟县旅游依托“世界遗产”、“世外桃源”两大品牌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化结构,从单一的古村落徽文化游向休闲度假、乡村生态、名人故居游等多元化方向转变,走出了一条众星拱月的“世界遗产”游带动“世外桃源”生态观光游,联动自驾车旅游和徒步观光游的新路子。目前环“黄山西递宏村”的内环线已通车,黟县正在加强拓宽改造连接九华山、牯牛降、太平湖的西部旅游通道,积极融入“两山一湖”的区域旅游格局,带动黟县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3、主导市场旅游产品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游客只能通过交通位移到旅游目的地才能亲身感受和体会到旅游产品的魅力。在乡村旅游的

42、市场开发中,必须随时注意游客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推陈出新、出奇制胜,主动引导游客的消费需求。2005年10月份黟县旅游局针对城里人到乡村过年就是来释放压力、体会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的需求心理,主动出击,组织各旅游景点到大城市促销“桃花源里过大年”的春节旅游项目。县旅游局组织各景点在春节期间安排可供游人参与的打食桃、裹粽子、写春联、辞岁、扎灯笼、拜祖宗、拜大年等系列民俗活动,组织地方民间艺人表演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唱、民间歌舞、民俗婚礼等。为了让来过年的城里人充分享受农家乐趣,县旅游局还指导农家客栈让游人尽量吃无污染、纯正的农家菜肴土鸡、刀板香、腊八豆腐和新鲜蔬菜。除农家客栈自行接待的客人外,一些大城

43、市的自驾车俱乐部和黟县的旅行社、旅游景点主动联系以来“桃花源里过大年”。被香港摄影大师简庆福称作“六星级酒店”的安徽黟县宏村居善堂客栈,在春节将至的时段里每天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大城市的客人打电话订房间来过年。春节期间有几千名城里人来黟县农村过年,还有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客人,农家客栈十分走俏,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二、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一)资金不足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三地旅游交通设施、卫生、环保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一些景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深度开发不够的缺陷,从而导致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内涵丰富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很少,制约了乡村旅游的

44、可持续发展。(二)古村落保护和农民生活现代化的矛盾乡村旅游的兴起给一部分农民带来了致富的路子。农民有了钱,就想在村中的空闲地上建房或是拆掉老房建新房。由于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愿在村外安家落户,导致了古村落完整性保护和村民追求物质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三)人才匮乏目前,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多为当地人,文化程度偏低,多数从业人员缺乏服务、管理、投资的基本知识,经营和服务都带着极大的盲目性。县乡难以引进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奇缺,难以适应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三、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如果我们把旅游目的地按地域差异分为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的话,那么乡村旅游就将是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因

45、此,注重乡村旅游从而带来的乡村发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其前景将是难以估量的。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时应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加强项目论证和专业规划,选择在可进入性好、资源有吸引力、客源有保证的农村开展。开发乡村旅游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周边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四是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拓宽融资渠道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

46、加与环境协调的吃住行游购娱的设施。扬州市赴赣、皖乡村旅游考察团(扬州大学旅游管理系  孙萍执笔) 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报告应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邀请,由巴市人民政府组织,委托巴市旅游局牵头承办,具体由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主办,赴蒙古国南戈壁省罕博格德县旅游考察团于4月15日至18日进行了考察。此次旅游考察由巴市旅游局副局长菅江左为旅游考察团团长,各旗县旅游局局(副局)长为成员,乌中旗人民政府及乌中旗旅游局作了出境跨国旅游考察大量细致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为期三天的旅游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旅游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罕博格德县隶属蒙古国南戈壁省

47、,人口3000多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人们大部分居住蒙古包,轻工业和商业不发达。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很高,以此来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该县地形地貌与中旗、后旗荒漠草原没有两样,草原植被的稀疏程度、植物的种类也基本相同。沙尘暴频发,丘陵起伏不断。二、旅游业发展形状罕博格德县主要依靠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如发财洞、蛤蟆石、成吉思汗拴马桩等奇山大石发展旅游业。2005年7月12日开通的中国蒙古跨国旅游线路,主要是三个重要旅游景点。一是发财洞。传说是一位叫柴乌嘎喇嘛在位于发财洞的这座山修行,后来修行成活佛,直至圆寂。人们对他苦心修佛,普度众生的毅力和精神非常敬佩。来发财洞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有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蓝色的哈达挂满了发财,各种钱币摆满了发财洞。二是蛤蟆石。传说是造水的使者,是蒙古民族心中的“龙王”,是千年的风蚀景观,极目远眺酷似朝天哇哇喊叫的蛤蟆。三是成吉思汗栓马桩。传说成吉思汗远征欧亚大陆,驰骋沙场,来到这里将套马杆用力一戳,足足在大石头上戳下三米多深的石洞。人们来这里观赏成吉思汗的力大无比。同时,开发挖掘人文旅游资源。蒙古国1921年建国,是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1937年爆发了类似我国文化大革命的一场蒙古革命,导致大量藏传佛教寺庙被毁,僧人被杀,只留下了残垣断壁的遗址。从分布广大的遗址可窥见一斑当年寺庙的香火缭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