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6517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摘要: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劳动者推动的。我国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富强,就是由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手实践、出泪流汗的劳动教育,能让学生获得劳动技能,体会劳动艰辛,收获劳动快乐,意志得到磨练、精神得到锤炼,进而体会到自理、自立、自主的价值,一生受益。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意识,重要性,方法一、小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原因小学生劳动意识的缺失,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富裕了,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他们长期在父母的呵护和宠爱下成长,父母什么

2、都舍不得孩子去做,孩子的一切日常生活都被父母操办了,大到穿衣吃饭,小到背包鞋带,父母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做家务就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孩子学习。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们认为劳动是一种负担,和学习相矛盾,只要好好学习,就不用劳动了,孩子们劳动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另一方面,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学校关于劳动实践课程安排不足,劳动课可上可不上,在课堂上也只是单纯的讲解劳动理论,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和实践。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认为劳动实践会有危险,不敢把学生带出课堂,只是让学生做一

3、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擦黑板、打扫教室卫生等,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二、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性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劳动。通过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一)劳动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教人干活,其深层目的是人格的培养,锻炼不惧劳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毅力,这恰恰是很多成功人士具备的优秀品质。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懂得劳苦,感受工作中的自我价值,激励学生形成勤奋乐观的性格。虽然劳动的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努力勤奋都是一样的。(二

4、)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如果孩子从不劳动,平时什么活也不干,长期下去,他会觉得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不会心疼父母,容易变得自私。只有当孩子参加了劳动,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他才有可能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才会感激父母为这个家庭所做的辛勤努力,感恩父母的付出。这种孩子亲身经历的教育胜过任何纸上谈兵的单薄说教,在家里,勤快的孩子才会为父母分担,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劳动的孩子更有担当,更富有责任心。()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孩子从事劳动的时间与孩子的独立性有显著的关系,即劳动时间较长的孩子,其独立性就较强。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能减少他们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

5、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独立意识的形成,只有拥有独立的能力的孩子才能收获他们想要的人生。孩子从小主动劳动,是一种探索求知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劳动技巧的提升,也是收获成就感的机会。所以说,劳动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创造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四)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节俭、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每天吃的粮食,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孩子只有参与了劳动,才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知道劳动成果的得来是不容易的,才会珍惜劳动所得,有利于学生养成节俭的好品质。三、培养小学生的劳

6、动意识的方法(一)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的氛围。如班级黑板报、手抄报都可以是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张贴教育学生要劳动的名人名言。班级里还可以开展一些劳动技能的比赛,如开展“我的桌子最干净”、“养出最漂亮的花”等活动,评选“班级劳动之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主题班队会开展“劳动教育”,在班会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下载科学家袁隆平、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事例让学生观看,让学生明白,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付出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智慧,劳动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牢牢的树立“热爱劳动、劳动光

7、荣”的思想意识。(二)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影响,其力量比有声的说教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如果只说不做就会显得很苍白,因此,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让学生受到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比如,教师每次进入教室,看到地上学生扔的纸片,都要弯腰拾起放入垃圾桶;看到地面有脏的地方,主动拿起拖把拖干净;看到窗户上面有脏东西,马上拿纸擦干净。教师适当地加以实践,亲自为学生示范如何去进行劳动,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劳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三)深入挖掘教材,渗透劳动意识教材的编排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再

8、联系实际,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劳动教育。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含有劳动教育。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小蜜蜂在行动一文中,通过“了解城市劳动者”、“您辛苦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三个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劳动者是如何工作的,知道劳动成果的得来是很艰难的,学生才会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学习自我服务和服务集体的基本劳动技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物、整理床铺、擦桌子,为班级、校园公共环境清洁等等。体验劳动的快乐,养成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四)在节假日中融入劳

9、动教育每年的节假日,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最佳时机。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尘打扫,辞旧迎新。春节期间,可以让学生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劳动,学生们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掌握洗衣做饭、除尘扫地等必要劳动技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事情帮着做,强化劳动意识,让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的道理,同时体会父母的辛苦。植树节可以让学生拿着小铲子,在校园内参与花草种植活动,让学生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植物的种子或者枝丫,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学习与他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劳动节可以加强劳动卫生习惯教育,开展“班级大扫除”活动,号召学生清理班级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

10、净,物品摆放整齐。做到人人参与,互相监督,积极参与班级、校园劳动实践活动,保持教室、校园清洁美丽。母亲节可以教育学生用劳动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手工入手,利用美术课时间,一起亲手制作花朵,表达对母亲的真挚感情和美好祝愿,也可以教育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妈妈,孝敬妈妈。通过身体力行,在洗、涮、抹、扫、拖等劳动体验中,感受妈妈平时做家务的不容易,更懂得爱干净、保持卫生的重要。(五)对学生的劳动及时进行鼓励许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今天你对一个学生捡垃圾的行为进行表扬,明天就会有很多同学拿起扫把扫地,这说明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都想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对学生的劳动,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及时鼓励他们,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你得知学生擦了黑板之后,赞许地说:哇,这黑板谁擦的啊,擦得这么干净,学生听了,比奖励他一颗糖都甜。鼓励更容易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和兴趣。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开创新时代的未来力量。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的习惯,才能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整体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王晓玲: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劳动意识教育N.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0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