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6516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由此可见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十分重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分享行为养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自身因素和外部的一些环境因素导致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自身发展特点和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发展特点,抓住一些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因素,讨论了一些关于培养小班幼儿分享的观念和动机,以及训练小班幼儿的分享技能、规则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小班幼儿能够更好、更快的养成分享行为。关键词:小班幼儿;分享;分享技能;分享规则;培养引言分享是一种行为,而行为受观

2、念的支配,只有在思想上形成这一种观念才能在行为上有所表现,即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可分为两种,既有意识上的和实际行为上的。一般情况下,幼儿在意识上容易先形成分享,然后再到实际的行动中,但现在部分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发展只停留在意识阶段,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一、分析原因小班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发展期的初始阶段,这时的幼儿行为特点表现为:生活范围扩大,活动能力提高、更充沛;认识能力和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小班的幼儿认知大多依靠其行为动作,一般来说都是先做后再想。小班的幼儿也特别爱模仿,对成年人的依赖性极大,幼儿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关键期。它们通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巩

3、固下来的,而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也随着其模仿而形成,所以成年人的言传身教和正面教育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小的班幼儿分享观念一般是比较薄弱的,分享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分享物品的数量的影响。如果是分享食物,幼儿的产生平均分配的反应比玩具更高,对他人慷慨反应更少。二、教育对策1 .多方引导,懂得分享的意义。分享行为也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及一日常规的生活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分享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无穷的快乐,还可以让幼儿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感受到分享获得的经验。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未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

4、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分享是什么,以及他们将来形成健全人格的形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创造机会,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幼儿学会真正的分享,理解真正的分享,知道我与人分享,别人也会与我分享,让幼儿积极地与人交往,并自觉地,主动地与人分享。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尚不具备一些正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就己经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小幼儿相处的时候,往往会不知道分享是正确的行为,也没有意识到怎么做才是分享。幼儿语言和行为的不一致性时有发生。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幼儿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不开心。然而,当教师问他们这样做对不对的时候,

5、他们通常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正确,会承认说玩具是应该与其他人一起分享的,但是在教师离开以后,他们还是会忘记将玩具与他人一起分享。3 .开展家庭分享日。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都宠着一个孩子,好玩的,好吃的,都给了一个孩子,这就造成了幼儿根本没有与人分享的机会,就算大人们有时候会做出假意的向孩子索要颗糖果,但都只是在和孩子玩耍而已,长期以往,孩子明白了与大人之间的潜规则,只要假意的与大人分享一下,做个动作就可以了,大人们是不会真的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却不能建立一种正确的分享行为,这造就了幼儿的一种假分享行为。4 .榜样激励作用。小班幼儿对分享行为没有形成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

6、一个榜样来引导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的幼儿,他们正处在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默默的注视着,模仿着。所以父母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言行合一,不能只做表面工作,要身体力行地来为幼儿做一个好的榜样,让幼儿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学习成长。同父母一样,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是高大且威严的,引导着幼儿向前进。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与班级老师接触最多,因此他们也会对老师的各种行为和语言进行模仿。这样一来,树立起老师的榜样作用就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或者玩玩具的时候,主动提出自己想和他一起的想法,从

7、而使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再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模仿。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仅是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幼儿学习分享,也要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对于好坏没有界定,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要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的、对幼儿成长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尤其是要关注幼儿读物、动画片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求幼儿把看到的榜样转化成实际行动,幼儿学榜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5 .给予赞美和鼓励。赞美和鼓励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有时虽然能够与别人分享,但是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语言、目光、表情、姿态、动作等具体的行为来激励幼儿。因此,当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就及时地给以信任的目光,或奖励幼儿一朵“小红花”,给予更多的赞许和肯定,来刺激和强化他们的分享行为。这种方法使幼儿得到了自信和满足,并以此为傲,从而强化了幼儿的分享的行为。6 .开展班级分享主题。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上,理论的教导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教师经常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尤其是较为新颖的分享活动增强幼儿对于分享乐趣的体验程度。比如,鼓励家长制作一些食物让孩子带入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吃,教师会表场主动分享的孩子并让其他小朋反对分享者表示感谢,不仅可以让幼儿快速理解分享的

9、含义,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幼儿建立分享意识。小班的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分享对于他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庭的养育环境和社会因素,导致部分幼儿分享意识不强,分享行为缺乏。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那么可以说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如果一个人仅仅把分享当成换取别人报答或取悦别人的手段,那么这种分享便是一种“虚假分享”,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这种分享必须从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入手。即让孩子从他人角度出发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学会理解,学会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无外乎平等分享、共同分享、轮流分享、先主后宾分享

10、、先宾后主分享、和先宾后主分享。父母和老师们只需要为他们提供分享的机会,创造分享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在一个平等得、自由的、放松的心理环境中自主地进行分享。当然无论是在社会、家庭还是在社会中的分享教育,他们都不是独立的,他们需要紧密的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要及时表扬、鼓励,给予幼儿精神上的支持,内化其分享的意识,并且借助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分享的含义,体会分享活动的乐趣。结语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人必须有耐心的教育,反复指导、细心观察,对于幼儿哪怕再小的变化我们都要使劲地表扬,推进幼儿积极的发展。综上所述,幼儿的分享行为是一种亲近社会的行为,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需要家园的共同努力,依据幼儿的自身特点、年龄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的水平,采用多种的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习惯培养,让幼儿在体会分享的乐趣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快乐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邵秀萍-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16):159.2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5):90-93.3唐梅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J大众科技,2012(9):131-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