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578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V30.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邻区、频点、扰码参数取值及操作指南专题手册版 本:V2.0专题手册版本说明:版本日期作者审核修改记录V1.02008-12-23沈姗姗邹广玲无V2.02009-01-5沈姗姗邹广玲增加扰码、邻区检查功能V3.02009-06-19沈姗姗贾晓龙新版本发布,修改相应功能关键字:频点、扰码、邻区摘要:本文主要描述频点、扰码、邻区操作的关键参数、取值以及规划结果合理性检查操作。缩略语:TSCP:频点扰码邻区规划工具参考资料:频点扰码邻区规划指导书目 录1概述12邻区规划22.1邻区规划参数含义22.2邻区检查52.3邻区规划结果清空63频率规划84扰码规划94.1扰码规划参数含义94.2扰码规划类型1

2、24.2.1全网规划124.2.2分簇规划124.2.3局部规划144.3扰码检查145具体案例分析175.1全网邻区、频点和扰码统一规划175.2根据现网数据进行规划扰码186TSCP操作流程226.1邻区规划226.2频率规划306.2.1概述306.2.2主频点规划326.2.3辅频点规划336.3扰码规划34-38- 1 概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邻小区、频点、扰码规划成为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重要环节,它们对网络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网络整体规划时,邻小区规划得不好,会造成小区切换问题,而频点和扰码规划得不好,则会造成整个网络建成或扩容后某些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如相邻小区分配相同

3、载频或相关性比较差的扰码,用户在其中一个小区内通话时就可能会受到相邻小区在同一载频上的干扰,造成接收电平较好,但接收质量却较差的情况,甚至引起掉话。本文档以外场实际数据为例,讨论邻区、频点、扰码规划中各个参数取值对规划结果的影响,给出较为合理的参数设置,以减少后期工作量。2 邻区规划邻区规划的目的在于保证在小区服务边界的手机能及时切换到信号最佳的邻小区,以保证通话质量和整网的性能。在采用TSCP软件进行自动规划以后,需要通过邻区检查进行配置或者手工配置漏配的邻区。2.1 邻区规划参数含义3G邻区规划参数设置图 21 邻区参数配置表1 邻区最大距离:候选小区筛选的最大距离,候选小区的筛选距离范围

4、在候选小区初始筛选距离与该参数范围内。推荐设置3000-4000。2 候选小区初始筛选距离:搜索候选邻区的初始距离,候选小区的筛选距离范围在该参数和邻区最大距离范围内。这个值只是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性,由于邻区个数门限默认值的存在,这个参数只要不太大(以至于一开始,候选小区数就远远大于邻区个数门限)就可以。如果范围内小区数量太少,就增加这个距离,每次加5公里,直到范围内小区数达到邻区个数门限要求,推荐取值1000。3 必须配置为邻区距离:该范围内的小区必须配为邻区,推荐取值500,同邻区检查中参数设置。4 同层小区距离指标:与第一层遮挡角度及第二层遮挡角度相关,认为在该距离范围内,其中一个基站没有

5、被另外一个基站遮挡,默认取值300。5 覆盖范围水平半角:共站同频小区之间偏差角度的最小值,表示如果共站小区中和主小区有相同频率,则考虑该值的修改,为在最大覆盖范围水平半角上增加该角度作为候选小区的搜索范围,推荐取值20。6 第一层遮挡角度:判断一层邻区之间相互遮挡时的角度,主要用在候选小区中两个距离较近的小区之间,表示在该角度范围内,认为远处小区被近处小区遮挡,此时被遮挡住的小区不被计算为邻区。推荐取值15。同层小区距离和第一层遮蔽角是这样的关系:在计算第一层小区的相互遮挡的时候,假如A小区和B小区的遮挡角度,但是A小区和B小区的距离小于同层小区的距离那么就不认为他们有遮挡关系。7 同向角度

6、误差值:同向角度允许的误差值,在勾选模糊距离计算时起作用,表示两个候选小区距离很近且方位角的差值在一定范围之内时,可提升较低优先级小区,详见模糊距离计算说明,默认取值50。8 第二层遮挡角度:判断二层邻区之间相互遮挡时的角度,同第一层遮挡角度含义。9 全向站遮挡角度:含义和第一层遮挡角度含义相同,在规划全向站邻区时使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遮挡角度。默认取值15。10 最大覆盖范围水平半角:如果主小区A没有共站的同频小区,那么以主小区A为起始点画两条射线,两条射线将圆分为两部分,与方向角同向的部分内包含的小区就是候选小区。推荐取值90。11 邻区个数门限默认值:主小区选配邻区的门限值,允许配置的

7、邻区的最大值,超过门限的邻区将成为候选邻区,邻区配置并不是越多越好,邻区数过多会导致出现测量不准确等问题。过少,可能会因为缺少邻区导致不必要的掉话和切换失败。推荐取值15。12 最小候选小区数目:主小区选配候选小区的门限值,候选小区数量必须满足一定数量。如果太少,就加大选择范围(直到筛选距离达到参数),如果候选小区数太少,就没有足够的挑选余地,推荐取值32个。13 二层邻区规划:勾选此项时,考虑一二层邻区的规划,否则只考虑一层邻区的规划,此处的二层邻区是指地理位置上的二层邻区。根据实际情况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二层邻区规划勾选。14 模糊距离计算:此值为计算邻区优先级时需要,主小区的两个候选邻

8、区距离很近时,可能存在其中一个候选邻区优先级较低,另外一个优先级较高的情况,此时优先级较高的小区配置了邻区,优先级较低的小区没有配置邻区,若勾选了此选项,则用来提升优先级较低的候选邻区优先级,也将其配置为邻区。23G邻区规划参数设置同3G邻区规划参数说明见上文,其余参数说明如下:1. 配置室内共站邻区:有室内室外站站点需要共同规划邻区时勾选。2. 共站误差值:在此距离范围内的两个基站被认为是共站小区,互配邻区,默认取值80。3. 邻区个数门限默认值:配置23G邻区时,考虑到目前TD终端的检测能力,对每个3G小区配置的2G邻区一般在6个以下,最多不超过9个。推荐取值9,4. 2G配3G邻区数量:

9、给2G小区配置3G小区的个数,推荐取值32。5. GSM900/1800选项:可选择给3G小区配置2G小区的种类。按实际要求选择配置。2.2 邻区检查图 22 邻区检查参数设置1.最大邻区个数:允许配置的邻区的最大值。推荐取值15。2.最远邻区距离:允许规划邻区的最大距离值。建议在做邻区合法性检查时分区域进行检查,该值根据各个区域的站间距取值,推荐取值为不同区域内站间距的3倍以内。3.必须配为邻区距离:该值表示在此距离范围内的小区必须规划为邻区,推荐取值为500。下面给出邻区合法性检查例子:TSCP邻区规划后要检查邻区的合理性:点击“邻区规划”,选择“邻区合法性检查”,选择需要检查的选项,如下

10、图所示。图 23 邻区检查类型设置点击“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找到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2.3 邻区规划结果清空若邻区规划结果不满意,可以选择清空邻区规划结果,如下图所示,或重新进行邻区规划,将自动覆盖原有邻区结果,若只勾选部分小区进行邻区重新规划,那么将只替换相应的小区的邻区,其他的邻区结果不变。小结:邻区适当原则。邻区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应该遵循适当原则。太多,可能会加重手机终端测量负担。太少,可能会因为缺少邻区导致不必要的掉话和切换失败。做完邻区看一下平均的小区个数,维持在平均10个左右比较合理,也要视实际的网络来进行。3 频率规划图 31 频点规划界面1.频点被非同站邻

11、区使用次数:“当频点被非同站邻区使用次数=2次,优先考虑不使用”,即:假如主小区A有4个邻区(分别为B、C、D、E),共有F1、F2、F3三个频点。F1为B和C小区使用;F2为D小区使用;F3为E小区使用,那么在对主小区分配频点时,由于F1被B和C小区使用了2次,因此优先不考虑使用F1频点。2.频点个数:此值为有多少个频点可以选用, HSDPA单独占用频点,具体频点使用原则参加5.1节。3.紧邻小区门限:此值表示小区间的优先级,表示如果有小于该值的小区的频点, 尽量不予选用。该参数默认值为5000,为根据外场城市厦门邻区信息统计而来,70%以上的小区优先级达到5000以上,故选用5000。该参

12、数取值可根据各个外场实际数据更改确定。4 扰码规划4.1 扰码规划参数含义图 41 参数界面1、 相邻小区扰码相关性门限:表 41 扰码相关性相关值XX0.50.6X0.80.8X0.9含义可用扰码对2时延重码1时延重码0时延重码推荐取值0.5,考虑邻区不适用2时延以内重码。2、 边界规划扰码删除方式在分簇进行扰码规划时要选择两种方式之一,推荐选择“删除簇边界小区及其一层邻区扰码”。全网扰码规划时是从一个小区开始,先给该小区分配扰码,再给该小区的邻区分配扰码,再给邻区的邻区分配扰码.,这种分配方法与现实网络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现实网络中往往会有多个话务密集中心,当算法只是从一个中心开始分码,对

13、于其他中心来讲,就会先分配外围小区的扰码,再分配中心小区的扰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的原则是首先应尽量满足话务密集中心的小区得到好的扰码,在不得不牺牲的情况下,尽量将稍差的码留在话务量偏低的外围小区。为此,提出了小区分簇的规划方法。该方法包含两个步骤:簇内规划和边界规划。其步骤如下:1、 先给小区按区域进行分簇,用工程参数模版中的GROUPID标识;2、 对每簇内的小区进行全网规划,全网规划前删除簇间邻接关系;3、 删除边界地区小区的扰码,选项有如下两种方式:(1)删除簇边界小区扰码;(2)删除簇边界小区及其一层邻区的扰码。4、 对所有小区进行一次局部规划,完成整网规划。图 42 分簇示

14、例如上图所示,假设将所有小区分成小区组1和小区组2,系统先对小区组1进行全网规划,再对小区组2进行全网规划,在进行全网规划时,不考虑组间的邻区关系,每簇全网规划时采用所有未屏蔽码字,对簇内所有小区分码。在进行局部规划时,因为小区A和小区C有跨簇的邻区关系,小区B和小区D有跨簇的邻区关系,此时处理方式有两种可选:(1)删除簇边界小区扰码,即先删除小区A、小区B、小区C、小区D的扰码后,再对边界处的所有小区进行一次局部规划;(2)删除簇边界小区及其一层邻区的扰码,即除了删除A、B、C、D之外,还应删除X、Y的扰码,再对边界处的所有小区进行一次局部规划。正常进行小区扰码分簇规划的前提是:(1)小区的

15、分簇是根据地理位置进行有效划分的;(2)每个小区都应分到一个簇里。3、 扰码屏蔽:根据工程现场实际要求屏蔽扰码, 为室外预留的扰码共网络优化调整、微蜂窝、加站使用,预留27个扰码分别对应7个扰码组。SYNC_DLSCRAMBLE416171819624252627832333435124849505114565758592510010110231124125126127在屏蔽扰码当中,不允许屏蔽0号扰码。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码,实际中几乎都会用到,所以采取了保护措施。其他的扰码都允许屏蔽,但是要指出的,无限制的屏蔽扰码。常常是无法分配或者分配很早高的结果的根源之一。是否需要屏蔽,具体屏蔽哪些扰码

16、,需要根据实际扰码情况或者扰码规划通知单来决定。4.2 扰码规划类型 图 43 扰码规划类型4.2.1 全网规划输出所有小区的扰码,如果部分小区已有扰码,不能进行全网规划,需手动删除。4.2.1.1 同频全网规划全网同频规划时不考虑频点因素,所有小区扰码间的相关性均是参考同频的相关性值,这种规划的限制最严格,但是对后期优化工程中,网络频点的调整有较好的适应能力,频点调整后不需要重新规划扰码。4.2.1.2 异频全网规划异频规划时将考虑实际频点配置,这样分配扰码时,候选扰码的个数会增多,这样在频点确定的情况下,会使得全网扰码相关性更小。全网规划中推荐“同频全网规划”;在扰码个数有限制的情况下,可

17、以考虑使用异频全网规划。4.2.2 分簇规划分簇规划的思想是首先应尽量满足话务密集中心的小区得到好的扰码,在不得不牺牲的情况下,尽量将稍差的码留在话务量偏低的外围小区。同频和异频解释同上,推荐“同频分簇规划”。注:分簇规划时,既可以对全网中的所有簇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全网规划;也可以对全网中的部分簇进行规划,实现对全网中的部分站点规划。具体见下:图 44 簇内规划注:分簇规划的前提是对规划区域的站点进行分簇,具体为:在工程参数导入模板GROUPID中标识每个小区所属的簇,具体见下:图 45 分簇示例4.2.3 局部规划局部规划一般用于扰码优化和规划时对不合理的扰码进行再规划。全网规划的工作量较大

18、,实际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常对扰码进行小范围调整,局部扰码规划就是针对这类需求而设计的。实际上局部规划可以看成是全网规划的一个中间状态,不同点在于全网规划需要在分配第一个小区扰码的时候尝试所有的可能,然后选择一个最优的,而局部规划时不需要加入这一步骤,除去这点,两者的在同频或者异频规划时的扰码分配策略是完全一样的。注:进行局部规划时,要把需要进行规划的站点的扰码空出来,然后进行局部规划,软件只对没有分配扰码的站点进行规划。删除同站零时延扰码:可以根据扰码规划的严格性进行“删除同站0时延扰码”和“允许与1,2层邻区业务异频但同扰码”设置。4.3 扰码检查1、 需要对分配结果进行检测,检测条件如

19、下:(1)检测相邻小区有没有使用相同的同频码字;(2)检测相邻小区有没有使用相同的同频码组,即下行同步码Dw相同;(3)检测邻区的邻区有没有采用同一个扰码和同码组;(4)检测扰码的复用距离和码组的复用距离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同时输出扰码的最小复用距离;(5)检测所有的相邻小区的码字相关值是否低于门限,输出高于门限的小区号和对应的码字对。初始规划条件设置较为严格,对于规划结果检测进行分析,判断这个输出的次优码能否被接受,如果这个次优码的性能太差,可以采用删除这些码字再重新分配的方法来优化分配结果。图 46 扰码检测条件通过选中需要删除的扰码进行扰码删除,达到优化的目的。2、 对各个时延扰码进

20、行异频现网扰码优化图 47 时延选择3、 导出扰码检查报表,可以查看扰码分配的检查结果表 42 扰码检查结果Site448Cell1227Neighber(对)3015大于相关程度码对1830时延重码小区对111时延重码小区对272时延重码小区对145主载波同频的一层邻区相同下行同步码小区对0主载波同频的二层邻区相同下行同步码小区对0三层邻区相同扰码小区对85四层邻区相同扰码小区对112全网扰码平均相关程度优当0时延码较多的时候(如上表有11对0时延码),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1、 门限可由0.5放宽至0.60.82、 在做异频现网扰码优化时候,只勾上0时延5 具体案例分析5.1 全网邻区、频点

21、和扰码统一规划对于前方只提供工程参数信息的情况,进行邻区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工程参数表是否符合TSCP导入要求,包括每个小区是否都有经纬度、方位角等,是否包含室内站点信息,是否有经纬度相同,但小区ID不同的情况等。(2) 在进行邻区规划时,保证平均邻区个数不少于10个。邻区规划完成后,需要用TSCP的邻区检查工具进行检查是否有过近、过远和单配邻区。完成邻区规划后,频点规划建议按以下规划来进行:室外部分:(1) 3载波频率规划:使用F5F6F7F8F9组网,F7F8F9为主载波。优化时,可以根据需要引入F4作为主载波。为避免室外HSDPA对室内同频R4的干扰,以及尽可能减少室外

22、HSDPA对室内HSDPA的同频干扰,推荐将HSDPA业务配置于辅载频上,最多可配置2个HSDPA载波,使用F6、F5作为HSDPA载波。推荐城区、热点环境配置2个HSDPA载波,郊区、其他环境配置1个HSDPA载波。(2) 6载波频率规划:使用F4F5F6F7F8F9组网,F4F7F8F9为主载波,将HSDPA业务配置于辅载频上,使用F6、F5作为HSDPA载波。在室外小区周围没有室内小区的情况下,需要配置大于2个载波HSDPA时,可以引入F3F2F1作为HSDPA载波。(3) 9载波频率规划:使用F1F2F3F4F5F6F7F8F9组网,F4F7F8F9为主载波,将HSDPA业务配置于辅载

23、频上,使用F6、F5作为HSDPA载波。在室外小区周围没有室内小区的情况下,需要配置大于2个载波HSDPA时,可以引入F3F2F1作为HSDPA载波。室内部分:原则上室内与室外HSDPA异频组网,确保室内覆盖HSDPA业务达到较好的性能。室内覆盖HSDPA频点规划建议如下:(1) 3载波配置的室内小区,引入F4,使用F1F2F3F4组网,主频点F1 F2复用,将HSDPA业务配置于辅载频上,最多可配置2个HSDPA载波,使用F3 F4作为HSDPA载波。(2) 6载波配置的室内小区,使用F1F2F3F4F7F8F9组网,使用F1F2F3主频点3复用,优先将HSDPA配置于F4F7F8F9频点上

24、。(3) 9载波配置的室内小区,使用F1F2F3F4F5F6F7F8F9组网,使用F1F2F3主频点3复用,将HSDPA业务配置于辅载频上,优先配置于F4F7F8F9频点上,随着扩容增加HSDPA载波数,再将HSDPA配置于F5F6。(4) 复杂的多小区室内站点、特殊场景下的室内站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原则上隔离度小于低于10+logN的小区,R4业务和HSDPA业务尽量异频组网。(5) 与室外存在交界的低层室内小区,HSDPA业务尽量配置在F4和与其交界的室外小区辅载波上,控制室内HSDPA业务对R4业务的影响。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各个外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HSDPA业务频点的配置。在初

25、期的网络规划中,一般选择全网规划,进行所有站点的扰码规划。选择确定,进行扰码规划。(320个站,用了40分钟做扰码规划)5.2 根据现网数据进行规划扰码对于前方提供邻区数据的情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数据是否完整,邻区个数是否合理,是否有邻区重复现象,邻区表中的小区和工程参数表中的小区是否一致。(2) 所提供数据中是否包含与室内站点的邻接关系,室内站点是否需要规划。此时该如何规划,是导入与室内站点的邻接关系还是不导入。(3) 用TSCP检查过近、过远和单配等邻区。对于前方提供的工程参数数据的情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检查每个小区是否都有经纬度,方位角和主频点信息,是否有经纬度相

26、同,但是小区ID不同的情况等。(2) 与邻区信息表中的小区是否一致。对于已做过扰码规划,但部分扰码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可使用局部规划方式,对部分站点扰码进行重新规划。小窍门:对于邻区数多,用全网规划耗时长的情况,可在工程参数表中手工加入一个相关性最小的扰码,如51、58、102和127,然后使用局部规划方式,这样可大大缩短一次规划的时间。例如:700多个站,3万多邻区用全网规划需要2-3小时才能完成,而用局部规划方式,只需5-10分钟,即可完成,且用两种规划方式得到的结果性能差不多。扰码规划完成后,可用TSCP检查扰码全网性能;并可使用以下工具进行同频同扰码检查:(1)其导入格式如图下所示:注意

27、:导入数据必须是在sheet2里,该工具只能读取该sheet里的数据;标题名称如上图所示。(2) 导出后的结果显示如下:对检查出来的同频同扰码,可在工程参数表中进行删除,重新导入TSCP中进行局部规划,或者分簇规划,对于使用局部规划或分簇规划后还是无法避免的少量同频同扰码,可进行手工分配。6 TSCP操作流程以下操作界面适用于ZXPOS CNO1(TSCP)V5.00.010b版本。6.1 邻区规划新建工程(1)新建(2)工程命名(3) 工程打开:选中工程,点击打开按键(4) 工程界面如下图所示:(5) 数据输入输入:工程基本参数信息 (可分别导入23G工参信息)点击数据管理标签,选择数据导入

28、,或点击图标导入数据工程参数的信息模板在C:Program FilesZTETSCPTemplate目录下(默认路径)下图为数据导入后界面。注:如果导入后看到的是表格信息,而不是地图,说明工程参数出现错误,无法进行邻区规划。RNC1为3G小区,上图中右侧紫色边界小区BSC1为2G小区,上图中右侧黑色边界小区(6) 邻区规划参数设置点击图标 进行邻区规划参数设置3G邻区规划参数设置界面23G邻区规划参数设置界面相关参数设置参照前面章节(7) 邻区自动规划工参小区都为3G小区,邻区规划方法如下:u 3G小区距离计算-3G邻区自动规划-3G邻区规划结果生效-邻区合法性检查。工参小区包括2,3G小区,

29、邻区规划方法如下:u 3G小区距离计算-3G邻区自动规划-3G邻区规划结果生效-2G小区距离 计算-2/3G邻区自动规划-2/3G邻区规划结果生效-邻区合法性检查。注:(a)邻区规划结果生效: 可以在上图工具条上点击,也可在邻区自动规划完成后直接点击生效。(b)上图工具条中2/3G邻区自动规划只对系统间进行邻区规划,不对3G内进行邻区规划,所以需要首先进行3G邻区规划,再进行23G邻区规划。如不先进行3G的邻区规划直接进行2G小区距离计算-2/3G邻区自动规划,则会出现如下图示错误(8) 邻区规划结果点击确定,规划结果生效,也可点击取消,查看规划结果,确认无误后点击工具条上生效选项生效邻区规划

30、。注:上图信息只有在邻区规划完成时可以看见,即使重新导入邻区结果,也只能看见地图格式,新版本中取消了表格的显示功能。(9) 邻区合法性检查A、 邻区合法性检查参数设置相关参数说明见2.2节B、 邻区合法性检查C、 邻区合法性检查选项设置合法性检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检查完成后点击 修正检查结果 6.2 频率规划6.2.1 概述(1) 新建工程步骤同前。(也可直接进行频点规划,不需新建工程,邻区自动规划结果应用到数据库)(2) 数据输入输入:工程参数信息(SCARRIERNUM为必填字段)、邻区信息 (3) 参数设置注:频点个数有9个可选,其中图中后4个频点需要修改中心频点表格(可查阅TD网规网优技

31、术要求通知单2007-005_中心频点调整)6.2.2 主频点规划上图适用全网主频点规划,如需进行局部主频点规划,点击上图中局部主频点规划工具条。主频点规划结果6.2.3 辅频点规划进行完主频点规划后,可直接进行辅频点规划。全网辅频点规划点击辅频点规划工具条,若为局部规划则点击局部辅频点规划。注:在不做主频点,只做辅频点的情况下,须先检查主频点信息是否完整,否则TSCP将重新规划主频点。6.3 扰码规划下面对全网规划进行简单介绍:1、新建工程同前。可以直接进行扰码规划,不需新建工程2、数据输入输入:工程参数信息 (带频点规划结果)、邻区信息3、扰码规划参数设置说明:(1)相邻小区扰码相关性门限

32、默认值为 0.5;站点数过多时,可设置为0.8。(2)边界规划扰码删除方式:删除簇边界小区及其一层邻区扰码。(3)在接受扰码屏蔽的编辑框里。接受以逗号进行分割的屏蔽扰码。从而避免使得它们出现在规划的扰码过程中。4、扰码规划说明:(1)同频全网规划:不考虑频点因素,使用该种规划方式,有利于后续的优化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扰码分配不够的限制,推荐使用该种规划方式。(2)异频全网规划:考虑频点因素,站点基本开通、单站优化完成和大于500站点等情况下,推荐使用该种规划方式。(3)可以根据扰码规划的严格性进行“删除同站0时延扰码”和“允许与1,2层邻区业务异频但同扰码”。选择一种规划方式进行扰码规划,出现以下界面,点击确定进行扰码规划扰码规划需要较长时间,规划完毕后,会有“规划已完成”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