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21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说课稿171.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7 触摸春天说课稿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这篇课文真切地描绘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教学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在课前我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

2、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课堂伊始,我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导入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随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在安静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这一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二)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首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伸向、拢住、放飞,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

3、方在讲述着这些奇迹?并画出来,在书旁标注自己的感受,接着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学生可能会找出以下句子,如 : 句子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你感到这是一种奇迹?指导学生抓住流畅、极其准确两个词,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地在花丛中穿梭,并极其准确的把手伸向月季花,说明她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热爱之情。 句子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

4、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1 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竟然神奇的灵性的理解,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接着请学生闭上眼睛,伸出手,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到正是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使她抓住了这美好的瞬间。 句子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在理解张望时,我先质疑:安静明明是个盲童,她怎么会张望?经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一致得出尽管安静双目失明,但是我们相信她一定看到了,因为她不是用眼睛,而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接着,我马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蝴蝶飞

5、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望到了什么。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内化了语言,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她对美好世界的强烈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围绕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个话题,抓住课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或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匹配、重组,从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再用融入了自己理解和情感的语言去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呈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 (三)补充资料,扩展总结。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我补充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身边其他的人如何感受生活的乐趣,创造属于

6、自己的生活,然后通过想一想,填一填,读一读的方式升华情感,增强感悟。接着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勒的相片,随机旁白,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这些事例的所思所悟。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总结板书: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和课外人物的介绍,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健康人有,残疾人也不例外。当出示引领全文的中心句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

7、堂中。】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和背诵下来。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节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2 19生命生命(二)、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生命是什么?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

8、,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通过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

9、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 3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 3以上两处点拨,我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实现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学生的情感迁移。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

10、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1)扣紧“糟蹋”“好好使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师进一步点拨:现实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价值?学生这时能够说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将,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快活,其实他们在糟蹋生命,生命毫无价值。更多的人如司机,护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他们是“好好地使用生命”,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3)另外,还通过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体会出感情,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感情,能帮助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读确实是阅读教学中

11、的致胜法宝啊。(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创造无限的意义。

12、3让学生畅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与收获,升华情感: 学生经过与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点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浅的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交流,升华了情感。(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八、作业设计1、搜集二、三条歌颂生命的名言。2、写出学完生命生命后的感悟 21乡下人家一、说教材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南方田园风景的课文,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语言质朴,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

13、生活、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学。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因此,上课伊始,我设计一个乡下游的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乡村生活画面,使学生能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下美景独特、迷人,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了铺垫。(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我围绕“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

14、乡村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潜入文本,默读课文。(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读文想像画面(1)读一读:采取小组比赛配乐朗读的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从读中感悟。(2)说一说:开展“乡村小导游”活动,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做到读说结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2、凝练概括画面(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示范为画面取名。如:瓜藤攀檐图(2)生生互动,合作取画名。此时,课件出示的图片以绚丽的色彩、美丽的画面和课文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概括出文本的画面。3、动情欣赏画面。策略一:抓关键词欣赏画面,感悟课文。看大屏幕,这是我执教“雨后春笋图”这一环节的

15、课堂实录,我此时采用的就是抓住关键词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通过对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喜爱乡村生活之情。策略二: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体会,感悟课文。如学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通过一看、一对比,学5生很快地就理解了这句话,体会到乡村生活气息浓厚,质朴自然,无人工雕琢之感。策略三: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情境体验法”进行体会 ,感悟课文。读到“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5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我设计这样的情境:假如这时你来

16、到这里,将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而此时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这里的教学,电教媒体跨越时空,把景、物、人自然融合,再现出一幅恬静美妙的“院落晚餐图”,它消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借助课件通过“读文想象画面凝练概括画面-动情欣赏画面”,这三步骤由感到悟,由浅入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然水到渠成地陶醉于独特、迷人的乡下风景中。(四)欣赏朗读,升华主题欣赏朗读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随着优美的音乐,诗歌内容也随机出示,既适应朗读的要求,对学生的视觉也是一种冲击,学生在看课件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多媒体的应用带领学生开始走入静谧的雨后原野,我先

17、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之后全体朗诵,让学生在柔美的音乐与生动的文字中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五)布置作业,拓展应用:为了让学生真正解读、领悟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落实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乡下的冬天又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试着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乡下人家的冬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带着对乡村生活的憧憬,自己去亲身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的独特与迷人吧!”就此结束我的说课。一、【教材27鱼游到了纸上一、说教材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

18、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教学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鱼游到了纸上”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目标确立】1、知识目标:抓住描写聋哑青年画鱼和观鱼的句子进行训练。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3

19、、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设计与教学特色】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一)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二)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鲜活

20、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内进行交流。3、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四)美读课文。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四个特色:1、结构清晰。整个环

21、节紧紧围绕着“鱼游到了纸上”这一主线展开了两个问题,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鱼游到了纸上?”2、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语言文字训练还体现在:我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围观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当时议论的情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22、3、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青年画鱼、看鱼的图画和有关句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把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呆呆地、静静地”用鲜明的颜色突出,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意。4、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关联词语“之所以因为”和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三、拓展延伸。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交流课前搜集到有关勤奋刻苦、专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7(拓展延伸环节以故事感染学生,使学生学习勤奋、专注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四、鼓励学生学习青年和

23、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全文。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四上 3鸟的天堂说课稿一、说教材小学九年义务教育浙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语文第11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1933年文学家巴金到这里游览后,就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鸟的天堂” 还写下了这篇散文。巴金运用了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南国图画,抒发了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 文章特点: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一、准确传神,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妙不可

24、言。二、节奏明快,情深意厚,自然流畅,琅琅上口。三、欲扬先抑,气韵贯通,技巧娴熟,波澜起伏 课文中心: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四、教学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五、教学设想:( 一)、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如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

25、。(二)、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内容理解中,以读促讲,重品味和感悟在难点问题解决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如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理解。(三)、在教学模式上,构建“主体、和谐、发展” 的个性化学习课堂。如以小组生生互动,集体师生互动;积极探讨中提高学习能力,自然渗透中培养人文素养。六、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1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26、?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二、深究课文,重点感悟。(一)学习“大榕树”部分(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对语文材 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节,用-划出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2、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美。3、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1)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点。(2)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联系本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3)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

27、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4)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学生自读自悟师生评价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4、学生交流“大榕树”的资料,拓宽知识渠道。 (二)、学习“群鸟纷飞”部分(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鼓励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伙伴)2、指名学生在榕树上添画各种各样的鸟:让他们体会“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学科间的融合,恰当利用美术课的资源)3默读课文,思考:

28、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4学生汇报、交流。5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6教师追问: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1)(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7再读课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对这一情景的描写。(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8、教师引导

29、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三、交代任务,拓展延伸(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播放“小画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有些什么感受?)表达感受的方式如下: 10(1) 说些什么?说一说。(2) 写一段文字(小诗,顺口溜),读一读。(3) 编写歌词,唱一唱。(4) 看到些什么?画一画。2、写一份倡议书。(针对小鸟天堂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3、写一份解说词。(向他人介绍“小鸟天堂”的景色。)4、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鸟的天堂更美丽,你会

30、怎样做?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5、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6爬山虎的脚四、教学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是用问题设置情境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课文第二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化,无论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以美的享受,那对于它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默读课文3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

31、山虎的脚。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认定目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第二环节,读文感悟。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第六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等学生读完后,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生答,在关键句下画出横线。再请学生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脚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

32、,在下面打上点。屏幕显示这段文字和画线、打点,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让学生一块把这3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老师板书。用这幅图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感悟体会。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

33、显示出关键句、词。屏幕显示关键句和在关键词下画上三角形,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课件演示:(师解说)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个动态画面的演示,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了解向上爬的过程,启发学生明白“弯”“拉”“紧”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这部分教学要引导学生品词解句,体会作者用词之妙,重点体会三个动词的作用,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如果把“触”换成“贴”不行,“触”表示速度快。把“触”换成“贴

34、”不行,那把“巴”和“贴”换一换行吗?不行,“巴”说明牢固、有力以体会作者写这段话的时候,用词相当的准确。正因为如此爬山虎才会“紧贴”墙壁。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每个字的深刻内涵。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这个重难点要突破,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从网上找了几段视频,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这样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我们仔细思考,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来源于视觉,我们语文教学的本真应是文字,因此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的。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教学步骤:首先,以生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描写的距离。本课描写的植

35、物,却用了动物性质的词语,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用爬山虎的脚和动物的脚或者我们人类的脚进行联系比较,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人类的脚通过抬腿、迈步带动身体前行,那么爬山虎的脚是否也像我们人类的脚一样带动身体前行呢?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提出“触”、“巴”、“拉”等词语,使学生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向上爬的,那么我们人类的脚,向前迈进后面留下的是一串脚印,爬山虎留下的又是什么呢?学生不难发现,爬山虎每前进一步都有“一脚”牢牢的带动身体,并紧贴在墙上,此刻可以顺势理解了“一脚一脚”的含义,巩固一下,可以做个比较:“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或“一脚脚”的异同。进而体会出,“一步

36、一步”地往上爬是指脚交替着往上爬,而且跨度很大,而爬山虎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地长出脚来,所以,作者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叶圣陶老先生用词多么准确呀,令我们好像看到了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过程,也正是因为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向上爬,扎扎实实、稳稳当当,才使得它的叶子铺的那么均匀,把全部的美展示给我们看。经过这样的点拨,自然而然地引导着学生进一步体会爬山虎“叶子”与“脚”的关系。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独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

37、。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触着墙与没有触着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意图: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其次,前后联系,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教师让学生把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与“爬”的两部分内容相比较,联系前面的质疑,看看你从中都读出了什么,这应是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使学生明确叶子和脚之间的联系:爬山虎的茎上有许多叶子,每片叶子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是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它生命

38、力极强,哪里有空的地方,就会努力往那里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整个墙,显得均匀;爬山虎的脚用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因而反面的叶尖肯定都全部朝下,从而体会上面的句子。此处,学生可能对叶子一顺儿向下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可以用实物演示一下,学生自然可以理解,没必要深究。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这些图片和播放音乐的作用是: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

39、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请你在“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诗”指朗诵简短的诗文,也可以背诵本文2至4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

40、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学生创作完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所以结束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说的: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这课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所学得的观察方法去实践,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6爬山虎的脚说课稿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

41、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

42、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11去年的树一、教材简说去年

43、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44、统一,因此设定这篇课文的重点:领悟小鸟的四次对,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二、学法和教法1、学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读,品,悟,议,辩,入。2、教法: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准备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跃入学生脑间。三、教学流程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重温旧知,夯实基础;媒体激趣,体会深情;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体悟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一)、重温旧知,夯实基础直接检查学生对词语掌握情况。因为在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怎样课改,语文教学目的只有一个: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45、这篇童话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学生会通过回忆说出小鸟是一只诚信、信守诺言、可爱的小鸟。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对小鸟有了更深入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合理想像(二)、媒体激趣,体会深情。(媒体出示画面),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第1节指名读再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大树和鸟儿在一起很快乐,然后引读第二节(媒体出示第2节)。读后同桌合演鸟儿和大树道别的场面。在表演和评议过程中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最后利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分组对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我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读演读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深情厚谊。(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我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组对话,然后指名3个学生交流(媒体出示3组对话)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汇报点评。而后让学生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练习朗读。(出示课件加提示语)熟读对话后,鼓励学生表演,师适时进行角色采访。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这种演绎朗读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于学生体验小鸟当时的心情,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为了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我设计了换位体验的角色采访,把学生带入课文,达到了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四)、体悟中心,升华情感教师引读最后1节。齐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