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解剖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解剖学笔记.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消化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术中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标志:十二指肠悬韧带。二、消化管壁的结构由内向外层次二、 胸部划线和腹部分区1、 胸部八条标志线:前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线、 后正中线。2、 腹部分区:九分法(左季肋区、右季肋区、左腹外侧区、右腹外侧区、左腹股沟区、右 腹股沟区、脐区、腹上区、耻区) 四分法(左上腹部、左下腹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第二节 消化管一、 口腔口腔分部和六壁:以牙为界(一) 唇:上唇、下唇、唇线、
2、口裂、口角、人中沟、人中穴、唇系带。(二) 颊:上颌第二磨牙平对的颊粘膜上有腮腺开口。(三) 腭 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为: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 咽峡:由腭垂、腭舌弓和舌根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线。(四) 牙1、 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1-3个根)2、 牙的构造:牙质、牙釉质、牙骨质、牙髓(位于牙髓腔内,有血管和神经)3、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4、牙的命名和排列乳牙:20颗,分左上颌、左下颌、右上颌、右下颌四个区,每个区5颗同名,由内向外排列,用罗马数字(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表示恒牙:32颗,分左上颌、左下颌、右上颌、右下颌四个区
3、,每个区8颗同名,由内向外排列,用阿拉伯数字1(中切牙)、2(侧切牙)、3(尖牙)、4(第一前磨牙)、5(第二前磨牙)、6(第一磨牙)、7(第2磨牙)、8(第三磨牙)表示第三磨牙(迟牙、智牙):出的较晚,有的17-25岁才萌出,也可能出部分,也可能终生不出。(五)舌1、舌形态:舌体(前2/3)、舌根(后1/3)、界沟、舌缘、舌尖、舌背、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2、舌肌:3、舌黏膜舌的不同部位,味觉感受程度不一样。(六)口腔腺三大唾液腺二、 咽1、咽部位2、咽分部 咽淋巴环: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在鼻腔、口腔与咽相通部的周围构成的组织环。 咽的五大交通:1、通中耳;2、通食管;3、通鼻腔;4
4、、通口腔;5、通喉腔;三、 食管1、食管位置2、食管分部(长25cm)3、食管三处狭窄 食管狭窄处:1、异物易停留;2、易损;3、易好发肿瘤;4、 食管壁微细结构四、 胃1、 胃的功能:容纳食物、分泌胃液、搅拌食物、消化食物。2、 胃的形态3、 胃的分部(四部)4、 胃的位置(中等充盈度时):大部分在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5、 胃的临床触诊部位:两侧肋弓之间,直接与腹前壁相贴的胃前壁。6、 胃壁的微细结构 胃腺分类 胃底腺细胞五、 小肠(长5-7M)1、 小肠分部2、十二指肠:“C”形,从右侧包绕胰头十二指肠分部 空肠起点识别标志: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2、 小肠壁微细结构 环
5、状皱襞:由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构成。 肠绒毛:上皮层和固有层向管腔内突起构成,内有1-2条纵形淋巴管:中央乳縻管 纹状缘: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纤毛(环状皱襞、肠绒毛、纹状缘: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六、 大肠(长1.5m)1、 盲肠和结肠的三大共同特点2、 盲肠:长6-8cm,回盲瓣: 3、 阑尾:长6-8cm,阑尾根部固定,末端游离 阑尾根部4、 结肠:5、 直肠:长10-14cm直肠的弯曲 直肠横横襞:2-3个,最大最恒定的一个位于直肠壶腹右前壁,距肛门7cm处。 直肠镜检、乙状结肠镜检时避免损伤弯曲和横襞。6、 肛管:长3-4cm肛管 齿状线意义 肛直肠环:由肛门内外括约肌
6、、直肠下段纵形肌及肛提肌的部分肌束构成。括约肛管和 控制排便。损伤会造成大使失禁。第三节 消化腺一、 肝1、 肝一般特性:最大消化腺,红褐色、质脆、易碎。2、 肝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解毒、防御、胚胎期造血。3、 肝位置:大部分在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肝4、 肝形态5、 肝微细结构6、 肝内血液循环肝固有动脉 小叶间动脉 肝血窦 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门静脉 小叶间静脉肝静脉 下腔静脉7、 胆囊a.胆囊位置:肝脏面的胆囊窝内b.胆囊功能:容纳贮存胆汁(40-60cm)和浓缩胆汁。c.胆囊分部d.胆汁产生及排泄途径肝细胞分泌胆汁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肝
7、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s括约肌)胆囊管 (进食时:Oddis括约肌舒张,胆囊内胆汁由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胆囊 (空腹时:Oddis括约肌收缩,胆总管内胆汁由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二、 胰1、 胰的位置:位置深,属腹膜后位器官,相当于第1、2腰椎水平。2、 胰的分部 胰实质内有:(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十二指肠大乳头3、胰腺微细结构第四节腹膜一、腹膜 腹膜腔二、腹膜腔:脏、壁腹膜之间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滑液。三、腹、盆腔脏器依据腹膜覆盖的程度分类:三、 腹膜构成的结构:第四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组成 呼吸系统功能:气体交换,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第一节
8、呼吸道呼吸道组成一、 鼻 上颌窦:腔大,开口位置高,不易引流,是鼻窦炎最好发的部位。二、 喉1、 喉位置:颈部正中,喉咽前方,第5-6颈椎高度,女高,男低,小儿高,成人低。随吞咽、发音上下移动。2、 喉软骨3、 喉腔分部 喉腔中结构 环甲膜(环甲正中韧带):窒息急救穿剌部位。 声门裂:喉腔中最狭窄部位。 声门下腔:喉腔中最易水肿部位。(小儿水肿易窒息)三、 气管与左右主支气管1、 部位:2、 分部3、 主支气管 气管杈:气管下端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的分叉处。第二节 肺一、 肺位置: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二、 肺的形态三、 肺分叶四、 肺叶再分段:每侧肺再分10个段五、 肺的微细结构肺 肺
9、泡壁单层上皮:包括型上皮细胞和型上皮细胞两种型上皮细胞:是肺泡上皮的主要细胞型上皮细胞: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容积 肺小叶:每条细支气管及其各级分支和其所属的肺泡构成。 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 肺泡孔:连通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 尘细胞:吞噬了灰尘的巨噬细胞。 血气屏障(呼吸屏障、呼吸膜)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一、 胸膜分部 胸膜腔:胸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构成密闭性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滑液。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是胸膜腔最低位置,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部位。二、 胸膜下界和肺下界肺膜下界 胸膜下界三、 纵隔1、 纵隔边界2、 纵隔分部(以胸骨角平
10、面为界) 纵隔: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组织器官的总称。第五章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组成第一节 肾一、 肾的形态 肾门:肾内侧缘中央凹陷,是肾盂、血管、神经、淋巴管进出肾的部位。平对第一腰椎。 肾蒂:进出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构成。 肾窦:肾门凸入肾实质内构成的腔,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二、 肾的位置1、 肾是腹膜后位器官,位于脊柱的两侧。2、 左肾比右肾高半个椎体,第12肋斜过右肾上端后方;第12肋斜过左肾中部后方。3、 肾门平对第1腰椎,距后正中线5cm。4、 肾门体表投影位于肾区。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所构成的夹角内。三、 肾实质构成 肾乳头:肾锥体的尖端圆
11、钝,朝向肾窦,称肾乳头。四、肾外被膜(由内向外)五、肾的微细结构泌尿小管髓袢 滤过屏障(血尿屏障、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裂孔膜三层结构构成。 球旁复合体第二节 输尿管道一、 输尿管1、输尿管一般特性:长25-30cm,直径0.50.7cm。2、输尿管三处狭窄二、膀胱1、膀胱功能:贮存尿液,容积成人300-500ml,最大800ml,新生儿50ml。2、膀胱分部3、膀胱位置4、膀胱微细结构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光滑无皱襞,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输尿管间襞:两输尿管之间的横行皱襞,是输尿管口的寻找标志。5、膀胱毗邻二、 尿道1、 女性尿道特点2
12、、 男性尿道既是泌尿器官,又是生殖器官。在男性生殖系统学习。第六章 生殖系统1、生殖系统分类2、生殖系统功能: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沁性激素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一、构成二、睾丸1、位置:位于阴囊内2、形态:上下两端、前后两缘、内外两面3、结构鞘膜腔:脏壁鞘膜在睾丸后缘处相互移行,构成的密闭性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滑液。精液(2-5ml/次)二、附睾1、位置:位于睾丸上端和后缘2、分部: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三、输精管(长50cm)分部精索:由输精管的精索部和腹股沟管部、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外包三层被膜构成。(蔓状静脉丛曲张会引起不育)四、阴囊阴囊壁四、 阴茎1、 分部2、构成
13、五、 男性尿道1、 长约:16-22cm2、 直径:0.5-0.7cm3、 分部 4、4、 狭窄:第一狭窄位于尿道内口;第二狭窄位于膜部;第三狭窄位于尿道外口(最狭窄)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一、 构成二、 卵巢1、 卵巢部位:子宫两侧,盆腔侧壁,髂总动脉分叉处。2、 卵巢形态:3、 卵巢结构: 原始卵泡 生长卵泡 成熟卵泡 排卵(15-20个) (1个) 闭锁卵泡 排卵:成熟卵泡壁破裂,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卵泡液、放射冠、透明带排入腹膜腔的过程。 黄体:排卵后,卵泡壁和卵泡膜塌陷,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形成外观黄色的内细胞团。 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卵泡细胞也可分泌雌激素。三、 输卵管(10-
14、12cm)1、 分部 2、 输卵管两口 四、 子宫1、 形态:倒置梨形2、 分部: 子宫内腔 子宫峡:子宫颈和子宫体连接处。3、子宫位置:a.位于骨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b.呈前倾前屈位。4、子宫固定装置:子宫位置主要依赖盆底肌承托和子宫韧带的牵引。4、 子宫壁结构由内向外 月经:从青春期到绝经期(除妊娠期)平均每28天一次子宫内膜功能层坏死脱落和血液一起从阴道排出体外形成月经。 月经周期:月经的周期性变化为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六、 阴道1、 位置:骨盆腔中央,前壁毗邻膀胱和尿道,后壁毗邻直肠2、 形态:a.上端包绕阴道构成阴道穹窿 (后穹窿毗邻子宫直肠陷凹,穿刺和引流部位)b.下端开口阴
15、道前庭,周围附处女膜。3、结构七、 女性外阴:第三节乳房和会阴一、 乳房1、 乳房位置形态:2、 乳房内部结构:放射状切口 乳房检查:手指掌面平行触膜,不易触及,指摄可及,不要误为肿块。 乳房癌细胞侵及悬韧带表现为:酒窝症 癌细胞阻塞输乳管表现为:桔皮样二、 会阴广义会阴:封闭小骨盆下口所有组织总称。狭义会阴: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狭小区域。产科会阴:女性狭义会阴称为产科会阴,分娩时易撕裂损伤,注意保护。第七章 脉管系统第一节 概述一、心血管系统二、淋巴系统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中沿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淋巴循环:淋巴经淋巴管汇入血液的过程。大循环(体循环):从左心室到右心房之间的血液循环
16、过程。(物质交换功能)小循环(肺循环):从右心室到左心房之间的血液循环过程。(气体交换功能)血液循环路径:左心室 主动脉 主动脉各级分支 体毛细血管 腔静脉各级属支 左心房 上、下腔静脉肺静脉 肺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右心房第二节 心一、心位置:位于中纵隔心包内,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二、心的形态:心表面的沟(内有营养心的血管)二、心腔内的结构1、右心房2、右心室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腱索、乳头肌三者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构成三尖瓣复合体,阻止右心室内血液逆流到右心房内。肺动脉瓣:三个半月形瓣膜,阻止肺动脉内血液逆流到右心室内。3、左心房4、左心室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
17、腱索、乳头肌三者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构成二尖瓣复合体,阻止左心室内血液逆流到左心房内。主动脉瓣:三个半月形瓣膜,阻止主动脉内血液逆流到左心室内。三、心壁结构室间隔:2/3为肌部,1/3膜部,是室间隔缺损好发处。四、心的传导系统五、心的血管六、心包心包腔:浆膜性心包两层在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构成的密闭性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八、 心的体表投影四点连线表示第三节 血管一、血管分类血管之间有丰富的侧支吻合,保证正常供血。二、血管壁的结构1、动脉动脉壁厚,腔小,弹性较大,随心跳而有较明显的搏动。2、静脉 三层之间层次不清静脉壁薄,腔大,弹性较小,腔中有静脉瓣,阻止静脉血逆流。3、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腔
18、小,管壁最薄,分布广泛。三、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构成: 2、三条通路四、肺循环肺循环:从右心室到左心房之间的血液循环。肺循环血管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分叉处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出生后6个月还未闭锁,为动脉导管未闭)五、体循环体循环:从左心室到右心房之间的血液循环过程。(一)、体循环动脉特点1、对称性分布;2、分布于胸、腹、盆部的动脉有脏支和壁支支两种;3、动脉行走在较安全的屈侧和深部;4、动脉与静脉、神经伴行;5、分布依据就近原则;6、动脉的配布与器官的功能、形态相关;7、体循环的主干是主动脉。(二)、主动脉(最粗大的动脉)1、
19、起点:左心室。2、终点:第四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3、行程:从左心室出发后,斜向右上方,再弯向左后,沿脊柱前下行,穿过膈的主动脉裂孔,至第四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4、分部和分支以胸骨角平面为界1、主动脉小球(在主动脉弓下缘处),是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氧、二氧化碳、氢的变化。 2、主动脉弓壁:是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的变化。(三)颈总动脉1、左颈总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2、沿气管、喉、食管两侧上行。3、在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A和颈外A;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有颈总动脉搏动点:位于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夹角内。面动脉搏动点:咬肌前缘与下颌连接处颞浅动脉搏
20、动点:耳屏稍前方(四)锁骨下动脉1、锁骨下A (在第一肋外侧缘处移行为)2、腋动脉 (在大圆肌下缘处移行为)3、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缘处下行至肘窝分为掌浅弓(构成) 指掌侧固有动脉,行走在手指两侧缘(压迫止血)掌深弓(构成)肱动脉搏动点: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缘稍上方(血压测量听诊部、前臂压迫止血部)桡动脉搏动点:腕关节掌面稍上方桡侧腕屈肌腱外侧(五)胸部的A(主干是胸主A)(六) 腹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七)盆部动脉(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髂总动脉(八)下肢动脉1、髂外动脉2、股动脉3、腘动脉(分支)股动脉搏动点: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足背动脉搏动点:内外踝连线中点
21、处(九)体循环的静脉1、体循环静脉的特点:(1)、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右心房。(2)、数量多、腔大、壁薄、弹性小。(3)静脉腔中有静脉瓣,阻止血液逆流。(大静脉、门静脉和头颈部静脉无静脉瓣)(4)静脉有浅静脉(皮下静脉)和深静脉(与动脉伴行,同名)两种。(5)静脉之间(浅静脉之间、深静脉之间、浅静脉和深静脉之间)通过静脉丛和网相吻合。(6)体循环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冠状窦注入右心房)。2、上腔静脉系(1)由左右头臂静脉(无名静脉)合成。(2)回流上半身(脐和膈以上除心以外)的静脉血。(3)注入右心房。(4)注入右心房前接纳属支奇静脉。(5)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合成
22、。(6)颈外静脉直接注入锁骨下静脉。(7)颈内静脉来源于颅内乙状窦,有重要属支面静脉。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左静脉角有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有右淋巴导管注入。危险三角:鼻根与两口角之间的三角区,因面静脉无静脉瓣,三角区内发生感染时,若处理不当,细菌可经面静脉逆流到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化脓性海绵窦炎)上肢浅静脉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途径3、下腔静脉系(1)人体最大的静脉。(2)回流人体下半身(脐和膈以下)静脉血。(3)在第5腰椎右前方由左右髂总静脉合成。(4)注入右心房。(5)注入右心房前接纳属支肾上腺静脉、肾静脉、睾丸静脉(卵巢静脉)和肝静脉。下肢浅静脉左睾丸静脉以直角注入左肾
23、静脉,易发生静脉曲张。右睾丸静脉注入下腔静脉。肝门静脉1、无静脉,血液可发生逆流。2、回流腹腔中除肝以外的成单器官的静脉血。2、起点是毛细血管,终点也是毛细血管(肝血窦)3、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合成。4、有7大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下静脉、附脐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和胆囊静脉。5、与上下腔静脉之间有三大侧支循环肝硬化 肝血窦狭窄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血液经侧支循环逆流到上下腔静脉。引起食管静脉丛曲张(呕血)直肠静脉丛曲张(便血)脐周静脉网曲张(海蛇头征)第四节 淋巴系统一、淋巴系统组成二、淋巴系统特点1起于组织,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2终止于静脉,淋巴液汇入血液.3.途经淋巴组织和淋
24、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液、参与免疫应答)三、淋巴管道 胸导管1起点:乳糜池2注入:左静脉角3行程:起于乳糜池,向上穿过膈的主动脉裂孔,沿脊柱前方上行,转向左侧,注入左静脉角。4属支:(6条)左右腰干、肠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5回流淋巴液范围:回流人体下半身和左上半身3/4的淋巴液。右淋巴导管1注入:右静脉角2属支:(3条)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3回流淋巴液范围:回流人体右上半身1/4的淋巴液。乳糜池: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一腰椎前方汇合成的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处。四、淋巴器官1、淋巴结形态2、淋巴结功能3、重要淋巴结群(1)头颈部: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
25、腮腺淋巴结、乳突淋巴结、枕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颈深淋巴结(2)上肢:肘淋巴结、腋淋巴结(乳癌易转易到此淋巴)(3)乳房: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外侧淋巴结、尖淋巴结(4)胸部:肋间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5)下肢:腘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6)盆部: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7)腹部:腹腔淋巴结、腰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在器官周围有淋巴结,恶性肿瘤手术时,进行淋巴根除。4、脾(1)位置:位于左季肋区,与9-11肋对应,长轴与10肋一致。(2)形态:红褐色、质脆、易碎(脾破裂)(3
26、)功能:造血、过滤血液、储血、参与免疫应答。5、胸腺(1)位于胸骨柄后方,上纵隔前方。幼儿和青春期大,成人萎缩。(2)微细结构和功能第八章 感觉器第一节 视器 视器(眼)二、眼球内容物虹膜角膜角:虹膜拜与角膜之间的夹角。视神经盘:在眼底(视网膜后部)有一圆形隆起,是视神经起点,有血管进出视网膜,无视椎、视杆C,是生理盲点。黄斑:在眼底(视网膜后部)视神经盘颞侧3。5mm处有一黄色小班。中央凹:黄斑中央凹称为中央凹,聚集了大量的视锥C,最感光最敏锐的部位。房水的产生及循环:睫状体产生房水,到后房,经瞳孔流到前房,到虹膜角膜角,到巩膜静脉窦,流到眼静脉。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折光功能可
27、调节)、玻璃体三、眼副器泪液产生及排泄路径:泪腺分泌泪液(清洁和湿润角膜)到泪囊,经上、下泪点到泪小管,经泪囊、鼻泪管到下鼻道。第二节 前庭蜗器前庭蜗器(耳、位听器)一、外耳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有:外淋巴液 膜迷路中有:内淋巴液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直线变速运动感受器 膜壶腹嵴:旋转运动感受器螺旋器:听觉感受器四、电波传导路径1、空气传导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外淋巴液 内淋巴液 螺旋器 听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蜗窗2、骨传导声波 颅骨 骨迷路 外淋巴液 内淋巴液 螺旋器 听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二、中耳三、内耳(迷路)第九章 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组成三、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在中枢
28、神经系统中,由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 纤维束 白质 髓质神经元胞体 神经核(灰质) 皮 质(灰质)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1、脊髓位置(位于椎管内)为了安全,腰穿要在第3腰椎以下进行。2、脊髓形态马尾:腰、骶、尾神经围绕终丝在椎管内下行,外观似马尾。3、脊髓的内部结构上行纤维束:传导感觉 下行纤维束:传导运动3、 脊髓功能二、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四部1、脑干分部由上而下2、脑干外形3、十二对颅神经及其连接 嗅神经 端脑 十二对颅神经口决 视神经 间脑 嗅 视 动眼, 滑 叉 外展。 动眼神经 面 庭 舌咽,中脑 迷 副 舌下。 滑车
29、神经(唯一从脑干背面发出的颅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脑桥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延髓 副神经 舌下神经4、脑干内部结构5、脑干功能三、小脑1、小脑位置: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后上方。2、小脑分部及功能3、小脑分部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颅内压升高时,小脑扁桃体进入枕骨大孔,对前方的延髓产生压迫。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后经正中孔和外侧也通蛛网膜下隙。四、间脑1、位置: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上方、两侧和后方大部分被端脑覆盖,腹部有小部分暴露。 2、分部3、第三脑室:位于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向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向两侧经室间孔通侧
30、脑室。五、端脑1、分部:左右大脑半球通过小脑蚓相连。大脑纵裂:位于左右大脑半球之间,成前后方向。大脑横裂: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成左右方向。2、大脑半球的三面:外侧面,内侧面,下面三沟和五叶(叶中的沟和回)三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五叶(外侧面)内侧面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三者构成 边缘系统:边缘叶、下丘脑、杏仁体、丘脑前核群构成,与内脏调节、学习、记忆、情绪及性生活有关。3、基底核:豆状核、尾状核、杏仁体纹状体:由豆状核和尾状核构成,调节躯体运动。4、大脑髓质(1)内囊:位置:位于背侧丘脑、豆状核与尾状核三者之间。形态:“”和“”分部:构成:由投射纤维构成。损伤后表现:三偏症(2)
31、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由联合纤维构成。5、侧脑室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借室间孔通第三脑室。六、脊髓和脑的被膜和血管(一)脊髓和脑的被膜(由外向内)硬脑膜窦种类和静脉血流经路径: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 海绵窦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 直窦硬膜外隙:位于硬脊膜和椎骨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脊神经根通过,呈负压,是硬膜外麻醉(节段性麻醉)药物注射部位。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脑脊液。蛛网膜下池:膨大的蛛网膜下隙(二)脑的动脉供应大脑前2/3血液。来源于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位于脑内侧面):供应大脑后1/3血液。来源于椎动脉。七、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脑室壁上脉络丛分沁脑脊液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31对脊N) 颈丛构成:颈14脊神经前支构成。臂丛构成:腰丛构成: 骶丛构成: (一)、颈丛神经(二)臂丛肱骨骨折(三)胸神经(12对)1、行走在肋沟中。2、上11对称为肋间神经,第12对称为肋下神经。胸神经分布平面(四)腰丛神经分支(五)骶丛神经分支 坐骨神经1、人体最粗大的神经。2、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3、经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处下行。4、行走在大腿后部正中。5、在腘窝处分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