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培训稿二四(上)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建议一、从一次调查说起:(一)、学生喜欢的单元主题内容前面的四个单元主题教学中,你比较喜欢的主题有:(1)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 有24人,占 48.9%。(2)第二单元的“观察与发现” 有35人,占71.4 %。(3)第三单元的“中外的童话” 有46人,占 93.8%。(4)第四单元的“作家笔下的动物” 有47人,占 95.9%。可见,学生比较喜欢的单元主题是第三、四单元,因为他们喜欢童话,喜欢动物。这些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二)、学生所喜欢的课文及其原因对前面所学习过的四单元的课文进行了调查,学生喜欢的课文前
2、5篇课文是:(15)猫48 占97.9% (12)小木偶的故事48占97.9%(9)巨人的花园46 占93.8%(11)去年的树42 占85.7%(4)火烧云40 占81.6%认为对所学过的课文比较喜欢的主要原因是:(1)课文内容生动吸引人。47 占95.9%(2)课文的插图精美。 48 占97.9%(3)思考练习题设计得好。 36 占73.4%(4)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48 占97.9%说明学生对童话、动物为主以及有趣的写景物的文章比较喜欢,这一些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觉亲切。(三)、学生不喜欢的课文以及原因学生比较不喜欢的课文是:(14)白公鹅 45 占91.8%(2)雅鲁藏布大峡
3、谷31占63.2%(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36 占71.6%(6)爬山虎的脚44 占89.7%(7)蟋蟀的住宅46占93.8%学生不大喜欢这些课文,主要的原因有:(1)课文内容不够生动吸引人。32 占65.3%(2)课文的语言不够生动,优美。30 占61.2%(3)课文的内容比较难懂,不好理解。29占59.1%比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离学生的生活远,文章中涉及了比较多的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如九个垂直自然带、固态、河床、海拔、峡谷、地形、生物的多样性、赤道、热带雨林等地理词语多,学生在科学的课程中,还没有接触,所以比较难理解。再比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学生对世界地理方面的知识还很少
4、接触,要理解其中的一些的词语,尤其是术语和地名,难度大,有:各洲的名称,海岸线、几内亚湾、漂移等。其他的课文如白鹅,文章中夹杂着不少的文言词语,如:厉声呵斥、凡有生客、狂吠、倘若、譬如、远近无定等。二、各单元备课建议:第一单元:自然奇观精读:观潮 鸟的天堂 略读: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一、总体教学设想、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课前收集课文中出现的自然景观的相关资料,最好能有一些直观感受,对课文中所出现的美景有一定的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其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从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以精带略的学法迁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
5、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在学习过程中点拨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特点。二、本单元教学参考:结合本册课文每组按专题组织教材整合教材的特点,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建议采用:1、单元总体感知2、分课具体学习3、单元总体感悟 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具体如下:)1、单元总体感知:?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明确关于学习本组教材而将进行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总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能力。?3.情感目标:对本组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
6、.播放观潮、雅鲁藏布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等相关片断和图片并配上解说词。?2.教师相机引读单元导语: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 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创设情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总体感知?1.相机导入课文:多媒体逐一出示课文插图,略知内容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秀丽神奇。?2.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听配乐录音、随读、自由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组课文,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一篇多读几遍。?3.相机提出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围绕自然景观专题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文字介绍等)以补充课内学习;做与本单元生字相关的词卡,句条(多少不限);准备展示台所需要展示
7、的课外学习成果(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古诗、短文、图画、谚语、日记、标本等)(巩固识字,积累运用语言)。?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在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当孩子情感被调动起来后,趁机提出课外学习要求-情之所动,力之必至。3、单元总体感悟?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回顾单元学习内容,巩固识字、写字、背诵、词句、积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简述学习本单元之后的收获,交流课外语文实践活动(观察、搜集、积累)的方法、途径,积极参加展示活动。?3情感目标:培养自我表现的欲望、胆量,持续学习兴趣;升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学习过程:?1总体回顾交流?(1)
8、引导学生分读全组课文: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把你读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回顾全组课文,再次训练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朗读等诸多才能的机会,并复习全单元学习内容及主要知识点,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2围绕自然景观专题,分组进行课外阅读的文章或书目或搜集资料的途径等交流,并汇报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通过交流合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掌握课外语文学习的途径、方法。?3组织参观班级热爱大自然专题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
9、示栏(包括学生的课外识字、阅读书目、搜集的图片资料、知识画报、书画作品、写话等诸多方面的成果。)?以精美的展示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分课具体学习加强语文实践,引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专题性、探究性、综合性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观潮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
10、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设问: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都被人称为天下奇观,究竟有哪些人称赞过它?2、既然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又因为本文的写作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要让学生认识掌握这种写作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
11、、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如设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找,思考,或与同学的讨论去学习课文。另外注意两种资源的利用,1、引导实践的资源:我要去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再和大家交流。2、语言体验的资源: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再抄下来。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应由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要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并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内容。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
1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不理解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如:(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容置疑的含义)(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含有从.到.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大峡谷中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的范围之广,形态之多样;引导学生想象大峡谷是怎样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还可以相机理解千姿百态人迹罕至等词语)鸟的天堂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
13、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鸟的天堂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也是本课所属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如在感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在扑翅膀。”一句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逗号换成顿号,启发学生对比阅读体味。使学生在体会中得出:逗号给了他想象的余地,读起来抑扬顿挫,也更能表达出喜爱之情。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手法之精妙。进而探讨起“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引号的使用学
14、问以及前面所说的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从不断的体会与感悟中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出示幻灯)“一会儿红通通,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一会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等,还有叫不出名的颜色;之后是写火烧云形状之“变”:一匹头南尾西跪着的马只两三秒钟便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这段话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写的词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叠词
15、(金灿灿),二是对半式(半紫半黄),三是实物形容词(梨黄),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可让学生找一找描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的词。学生在理解完书中几种颜色后,可及时的进行扩展词汇的练习。“想想天空中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能被激活,学生也能相互启发,说出多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又能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在“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几个短句全用“了”字作降调尾音,似乎是故事老人孙敬修爷爷在平静地、娓娓动听地讲述,语气十分到位。所以可指导学生富有情趣的朗读。 语
16、文园地一课标的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本单元语文园地可进行如下综合: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习作口语交际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要突出景观的奇特之处。通过学生的找、交流、及体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扩大知识面,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体会进一步明确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并达到知识的综合。我的发现他们的对话只是提起一个
17、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教学中可设问:1、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2、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日积月累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提示学生:1、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2、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3、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4、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综合上面的教学,再进行习作,既为学生的写作作了充分的铺垫,又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得到了有效地综合。在趣味语文中,通过理
18、解两个“好”字读音相同,意思不同,以及杯盖上五个汉字有趣的读法,重在让学生从中体会汉语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精读: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略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总体教学设想:、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地或图象的实际观察,通过直观感受,达到对课文的认知。、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理清文章顺序,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兴趣。古诗两首教学时,1、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写诗背景,2、注重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句所蕴含哲理
19、的体会。题西林壁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20、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教学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领悟道理时由看山到看事,由正面到反面,层层深入,体现层次感。游山西村陆游,南宋伟大诗人。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
21、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游山西村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
22、”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在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的教学中建议:1、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2、注重文本资源的利用1、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爬山虎的脚一文在教学中可让学生;(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
23、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又如蟋蟀的住宅一文,也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
24、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蟋蟀的习性的了解,可引导学生去找文中特别能体现其生活习性的一个词。(随遇而安)找出后让学生再从文中去找能体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比较,加深理解。2、注重文本资源的利用(1)、引导实践的资源:爬山虎的脚(p27)泡泡题:我想泡点豆子,每天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这个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25、活动的资源,通过学生去开展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能在课外也能培养认真、细致地观察能力。(2)、语言转换的资源:(p26)泡泡题: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画,从中培养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3)、延伸阅读的资源: 资料袋 和“阅读链接”起了这个作用。蟋蟀的住宅(p31)“资料袋”: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4)、语言体验的资源。 蟋蟀的住宅(p31)课后题: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人来写,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26、,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学后,可以通过检查朗读和提出疑难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
27、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学习园地二口语交际我的发现习作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三幅图画。1、独立看图,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2、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3、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4、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在我的发现中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读“小林”“小东”的话。习作指导1、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
28、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写一写。第 三 单 元第三单元:中外童话 精读: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 略读: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一、对第三组教材的认识1. 第三组教材特点整体情况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中外童话”。一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两篇课文为精读课文: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巨人的花园、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去年的树;另外两篇是略读课文:保加利亚作家埃林 彼林写的幸福是什么、中国作家吕丽娜写的小木偶的故事。 除了去年的树这则童话之外,本组课文整体上篇幅都比较长,
29、内容形象生动,适合孩子阅读。2.学生基础分析 “不是零起点”童话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之前他们已经接触过很多课内外的童话,积累了大量对童话这种文体的感性认识,所以这样的学习“不是零起点”。童话语言生动,故事浅显,读懂童话、理解主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点。也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对童话这种文学题材的认识。3.单元学习目标 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教材简析:略二、 常见问题 问题1:本组课文人文气息浓郁,受此影响,教学重点容易忽略语文本体目标,一味地停留在对童话主题的感悟上;教学
30、方法以引导学生感悟为主,朗读、练笔等语文实践活动安排太少。“新语文”倡导者,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指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语文课上过于强调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教育。” 具体问题表现为: 从文本的感悟、口语交际到小练笔、习作,过多地对童话主题含义进行感悟;对文本的人文内涵挖掘过深、过细;朗读活动安排太少,过于强调感悟和讨论;练笔等语文实践活动量太小,有的成了点缀或者调整课堂教学时间的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 例如:去年的树一课,很多老师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对文章所蕴涵着的主题的感悟,学生的感悟结果丰富多彩:诚信;友谊;环保;无私奉献 巨人的花园:把重点定位在对巨人那句话的感悟上:“唤来寒冬的,是
31、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这样的目标,学生经过简单的几遍朗读就能够做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度不大。 问题2: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比较宽泛,操作余地大,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造成教师对目标难以把握,各自的理解差别比较大,不够集中;目标的多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过多,没有重点,教学方法多样,不容易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益。 以本组习作练习为例: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学会自编童话或者续编童话,重点是能根据几种动物和几个物体展开想象。 建议一:引导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比如在设计巨人的花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主人公巨人有个清晰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给巨人的语言
32、加上自己的语言。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1)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斥责,请把巨人斥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巨人说的三句斥责的话。 (2)听老师读巨人说的第一处斥责的话。引导学生认真听,准备进行评价。 师读:他看见孩子在花园里玩,于是他瞪着一双可怕的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他双手叉腰,心理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他很生气地吼道: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比较:老师读的比书中的要具体,加进来许多的话,有巨人的动作、神情、语气、心理活动等,这样加进来更能感受到巨人的特点。 (3)练习给其它的两句话加上自己的话,把巨人的表现描绘得更具体。
33、(4)学生相互品评、补充、竞赛读。我的思考是:教师的大声思维示范,旨在给学生提供模仿和总结的作用。学生在懂得如何加上自己的语言以后,给学生提供练习口头作文的平台,给巨人其它的两句话加自己的话。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在结合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去思考,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时学生的想象思维不受任何束缚,思维创新的火花在想象中闪现;学生加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程,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诸如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质疑能力,批判精神,再造想象的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表演能力等。建议二: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文本体目标 以第9课巨人的花园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文本中以下几个语文本
34、体目标: 课文中对比的写法:景色描写的对比;巨人对待孩子们态度、情感上的对比等。语言的口语化特点:联系作家王尔德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其他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口才极佳、善于演讲的作家。联系本篇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表达流畅,讲述性和口语化特点非常明显,读来非常上口。(快乐王子等作品) 另外语言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体会:相信学生读了这些句子后,能在头脑中马上产生一幅幅的画面。此时学生读的仿佛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而是在欣赏不同的风景画。 建议三:加强朗读和积累,感受作
35、品的形象,寻找合适的切入口 四年级学生的主导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学习童话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朗读,从而感受文本丰富的形象,进而品味作品的表达方式,积累精彩的语段,或者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等。 巨人的花园关于景色描写的相关段落语言非常精彩,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到的画面,通过朗读来感受由于巨人的态度不同而造成的前后景象的不同,背诵积累精彩的语段。 建议四:适当进行背景知识渗透。 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相关的背景知识有:童话的特点、类型和常用手法等,还有作家的生平事迹、写作风格以及其他
36、的作品。例如: 常用的写作手法:夸张、拟人、象征等 基本特征:幻想 童话的类型: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 几种类型并不是泾渭分明,有时互相联系 建议五:制定合适的习作目标,构建有效的习作形式 第三组习作目标: 根据教材中的目标,结合文体特点和学生特点,可制定以下几个目标: (1)做到语言通顺、连贯,在编写的过程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童话语言(拟人、夸张、象征,低年级从模仿起步),会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写角色之间的对话。 (2)大胆想象,注意续编故事前后联系。 (3)能够通过童话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比较积极的事物。(本组课文的主题的共同点) 习作形式:运用“小组作
37、文”形式,合作作文。所谓“小组作文”,就是将班级中的学生根据小组整体作文能力均衡的原则分成以45个人为一组的若干个异质小组(定期流动),然后以一周为单位时间进行自由轮流作文和互动评改,围绕一定的习作能力主题进行自主交流与评改,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奖励依据的一种作文教学形式。第 四 单 元作家笔下的动物 精读:白鹅、猫 略读:白公鹅、 母鸡 语文园地四第四组教材:别具特色的比较阅读一、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中外作家笔下的动物”编排别具特色: (1)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的比较阅读: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 俄国作家叶索诺夫的白公鹅。 (2)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之间的比较:老舍
38、先生的猫和母鸡。 二、体会 1、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是难点 以白鹅为例 (1)生活阅历上的距离 白鹅一文,丰子恺先生写于1946年夏天,当时正值战争年代。“那只白鹅是那段生活中难得的美好记忆”,如何让生活在现代城市里的孩子感受在苦难中逃避战祸的作者对一只白鹅的美好感情,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2)语言上的距离 丰子恺先生的语言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阶段,其中夹杂着很多文言词汇。文言词汇:譬如、三板一眼专业名词:净角等(3)情感、认识上的差距生活的背景和阅历决定一个人的认识和情感。白鹅的背后,是丰子恺先生一颗热爱动物、博爱的心。学生缺少这样的经历,达不到这样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这种没有的
39、情感。2.比较阅读:比什么、怎么比 以白鹅和白公鹅为例: 相同之处:(1)在结构上,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2)都善于运用拟人的描写手法。(3)善于运用反语(正话反说)的手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4)语言都比较风趣幽默。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轻松的调侃和善意的揶揄等,白鹅一文对比的写法。 练写:(1)改写片断 母鸡前半部分的改写: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 母鸡是个乐观主义者,不管烦恼还是忧愁,它都是一天到晚唱个不停。听吧 (2)段落结构运用 猫一文中关联词的仿写和运用(3)写作手法的模仿 白鹅一文中的对比写法:拿鹅与鸭、狗等动物对比,使鹅高傲的
40、特点更加突出。 拟人的手法: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语言在新的语境中运用 选择课文中新出现的精彩的词汇,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选择写一种小动物。这也就是积累运用的过程。 语言形式的转换第 五 单 元我国的世界遗产 精读:长城、颐和园 略读:秦兵马佣 学习园地五备课建议:一切从学生的起点出发一、抓重点词句,精打细敲二、顺学而导,灵活点拨三、立足起点,互动交际(一)、抓重点词句,精打细敲案例1:长城片段教学“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是文章临近结尾的一句话,教学中可抓住其中的“才”字展开教学, 如设问:这样的长城被建成,容易
41、吗?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找一找,划一划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让学生通过对这句话中“才”字的理解,并引导去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想一想,然后交流的教学,使学生能通过这句话的学习在心中感悟到长城之长,并能明白修建长城的不易。从而真正能体会长城确实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案例2:颐和园片段教学“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是体现昆明湖美的一个句子,教学中可抓住“滑”来教学,体会昆明湖之美。如设问:滑是什么意思?用划而不用滑,行吗?(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了解到“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
42、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昆明湖的美。)(二)、顺学而导,灵活点拨案例:秦兵马俑的教学1、师生交流资料导入 2、抓过渡段,整体感知 3、顺学而导,灵活点拨 4、配乐朗诵,深化情感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导入课文,并通过过渡段“兵马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当学生说到“一号坑有六千多兵马俑,从六千多这个数字我感受到兵马俑很多,站在一起很有气势。”时,教师顺学而导,师:我们学校三千多名师生,六千多尊兵马俑就相当于全校同学的两倍多,(出示一号坑全景图)在你眼里,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43、生:这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生:这是一支气势磅礴的军队。 生:这支军队奔跑起来作战,有排山倒海的气势,所向无敌。 师: 让我们想着这一支庞大的军队,一起来读好这段话。接下去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能顺着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并通过比较来深化感受。另外在本文的教学中,可结合利用教材的训练资源编对联:因为文中排列句式用得很多,词汇也较丰富,所以可进行对联训练。将军俑 披铠甲,握宝剑 久经沙场 重任在肩武士俑 穿战袍 登毡靴 手持兵器 整装待发骑兵俑 执缰绳 持弓箭 随时准备 上马冲杀(三)、立足起点,互动交际案例:口语交际保护文物教学1、畅谈文物知识,打好基础
44、 让学生通过说祖国的文物古迹,加深对文物古迹的了解。2、交流破坏事实,激发情感 用图片展示长城受到破坏的画面。通过让学生说看到的长城被破坏的地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3、生生互动交际,内化行动 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内化学生,让保护文物古迹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如在交流中,围绕学生保护长城的建议,可书面总结成:?到长城游览,自带垃圾袋,不让任何垃圾留在长城上。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看到在城墙上乱涂乱刻的人,要大胆地劝阻。?设点收费、摆摊的行为请政府部门出面禁止。?设立保护文物基金会,捐出一些钱放在基金会里,派一些人经常修护长城。?举办保护长城志愿者活动,为保护长城做
45、工作。比如劝阻乱涂乱刻的行为,清除脏的痕迹。?设置一些保护长城的标语牌,提醒大家保护长城。?参观长城人多拥挤,对长城很不利,能不能在入口处,让游客分量分批游览长城。第 六 单 元人间真情精读:古诗两首、搭石 略读: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第六单元备课建议内外整合、扬起自主学习的风帆 1、重视初读,打好基础 2、专题引领,潜心文本 3、单元重组,拓展运用一、重视初读 打好基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初读课文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的过程,通过初读,学生能大致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在初读时,注重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难读的长句、难句,提出对课文的疑问,同时对课文的写作格式也有大致的了解,为后面学习课文提供铺垫。如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通过初读,明白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同时,通过初读明白部分诗中文字的意思,如“之、故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