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考试] 初级经济基础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考试] 初级经济基础笔记.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笔记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1、 人的劳动,既劳动力的支出。(生产最基本的要素)2、 劳动资料,既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生产工具最重要。3、 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一类是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树木、煤层、矿石;一类是经过人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生产力的构成:人、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起决定作用的
2、环节: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分配和交换最终目的和动力是:消费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社会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1、生产资料私有制 2、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原始社会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原始的互
3、相合作关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奴隶社会制度: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奴隶在奴隶主或监工的暴力手段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封建社会制度: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资本主义社制度: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是形态自然经济: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目的: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 、发达
5、商品经济阶段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市场是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经济联系功能 3、利益调整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社会评价功能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
6、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市场经济是相对计划经济而言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须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市场方
7、式和计划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体制的两种基本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 和 价值 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活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
8、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有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9、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两种表示方法: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
10、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的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3、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世界货币的职能:1、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商品 2、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
11、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商品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的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纸币流通的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特点: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由市
12、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经济生产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1、 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产生2、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 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5、 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
13、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主要有:1、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等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一部分财富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三种形式:1、 通过国家直接掌握的国家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2、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形成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3、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国家采取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各种干预和调节措施,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包
14、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计划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1、 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3、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主要表现:选举制度不断完善、法制化程度提高、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大大加强)4、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措施有: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1、 股份制经济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2、 工人阶级生产和
15、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3、 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并没有改变,经济上仍然处于无权和受剥削的地位,在政治上也无法与资产阶级分享平等的政治权利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的质变进行着量的积累,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准备着充分的物质条件: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着坚实的物质基础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显示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一个充满复杂矛
16、盾和斗争的历史过程: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4、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长期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1、没收官僚资本 2、改造民族资本 3、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17、:消灭剥削和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以下几方面决定:1、 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2、 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 3、 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4、 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
18、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只要控股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具有明显的公平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三资企业是指:外商独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1、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2、增加就业 3、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按劳分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形式有:工资、奖金、津贴、劳动分红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
19、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的贡献进行分配。(形式:利息和利润是资本的收入、租金是土地的收入、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力的收入等)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有两个方面原因:1、社会分工 2、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1、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市场实现,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2、 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 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4、 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5、 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计划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市
20、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1、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家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 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
21、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主要特征:1、统一性 2、开放性 3、竞争性 4、规范性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1、 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2、 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3、 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4、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为: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指为满足消费者包括居民个人和社会集团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供应消费品的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指为满足社会再生产的需要而提供物质生产资料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包括:资
22、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要素市场主要有: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市场规则:指国家制定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法规和准则的总称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1、市场进入规则 2、市场交易规则 3、市场竞争规则市场秩序包括:市场进入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市场交易秩序市场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市场管理的内容:1、对市场主体的管理 2、对市场客体的管理 3、对市场经营活动和竞争方式的管理 4、对价格的管理和监督市场中介组织分类:1、 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如:经纪人、信息咨询)2、 对市场运行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如:会
23、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资产和资信评级机构)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一般包括: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自律管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农户、居民企业:许多劳动者被置于同一资本的支配下,进行共同劳动,从事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单位。企业的两重属性: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分类:1、全国所有制(国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 3、私营企业 4、混合所有制企业 5、外商投资企业 6、个体工商户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分类:1、公司制企业 2、个人独资企业 3、合伙企业 4、个体工商户现代企业
24、制度的特征: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产权清晰的两个层面:1、 出资人的所有权要清晰,企业要有明确的投资者即出资人,企业的出资人即可以是国家或其授权的投资机构,也可以是法人和自然人,出资人享有财产收益、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聘选经营管理者和依法转让股权等权利2、 企业法人财产权要清晰,企业对其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具有占有、使用、支配和依法处置等权利,企业作为独立法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财产关系包括:财产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关系。财产所有权:指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权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即:财产的归属权)法人财产权:指企业
25、法人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实际拥有的财产的直接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即:财产运营权)。 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法人财产权没有改变财产的归属,财产所有权确保了所有者的权益。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的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前提。法人财产权确立的意义:1、 为清晰产权奠定了理论基础,找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2、 法人财产权使法人企业找到了存在的基础,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3、 为企业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开辟了道路4、 为国有资产的重组和流动、保值、增值创造了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
26、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指由两人以上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适合于:中小型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优点:设立程序简单,股东比较稳定、经营状况不公开、内部机构设置灵活有限责任公司缺点:不能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范围和规模有限,这种形式适合于中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指由五名以上的发起人通过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的方式所设立,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有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适合于:大中型企业)
27、股分有限公司的特点:其资本总额均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根据股票数量计算股东权益;股票可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经批准可以上市交易,股票可以转让,但不能退股;股东人数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定期向社会公开其资产负责、经营损益等财务状况。股份有限公司优点:有大规划筹资功能、股份转让灵活、组织机构严密股份有限公司缺点:设立程序复杂、保密性差、股东不稳定、有可能被收购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的管理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样一个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进行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1、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2、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 3、监理会是公司监督机
28、构 4、经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任免公司总经理,并对他们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农村经济体制改期是以实行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标志。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则依据人口或劳动力的多少划分给农户承包经营。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重点考点)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
29、活水平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产业结构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资料生产、消费资料生产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第二次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和煤汽第三次产业为服务业:流通部门(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和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
30、、公用事业、旅游业、技术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资源结构、投资结构、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因素和数量、产业间关联方式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经济技术资源自然资源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比例关系不合理和低级现象,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次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有关系不协调,产业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短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的运行均衡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长期目标: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1、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31、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2、 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我国目前可考虑的主导产业:建筑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战略产业:指反映世界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产业。包括: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基础产业是指:整个产业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包括:农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及交通、通讯、服务、科技、教育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GNP),又称国民总收入。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计算物质生产
32、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总产出减中间投入)、收入法(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项之和)、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项之和)。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指本国企业和本国公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
3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所有企业和所有人员(包括本国和外国的企业及成员)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世界各国更加普遍地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指标,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或利润形式按国家规定上缴国家 2、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给企业 3、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社会主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1、税金形式上缴国家 2、以合作事业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 3、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 4、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
34、,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之所以进行再次分配的原因:1、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治安等部门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 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3、设立社会保障基础 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1、国家财政收支 2、银行信贷(存贷款活动本身、差别利率) 3、劳务费用的支付 4、价格体系 积累金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三部构成消费基金:社会消费基
35、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分部构成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遵循的原则是:1、 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3、 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4、 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
36、)、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标内容:1、 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2、 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扩大社会保障对象3、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4、 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5、 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1、 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2、 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3、 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4、 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包括两层含义:1、商品和劳务的总供量是增加的 2、人均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经济增长的三种
37、基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经济制度经济方式分为:粗放型、集约型粗放型增长: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为: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加速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 5、通过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充分利用有关经济杠杆,以及健全法制等途径经济战略的特征: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
38、区域发展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 转变政府职能 2、 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能力3、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 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1、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职能(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检查)2、 对国
39、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 3、 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调控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4、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5、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直接调控:就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对每个微观经济单位而不通过市场机制来
40、进行的宏观调控间接调控:是国家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宏观调控两种宏观调控的方式区别的主要标志: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1、计划手段(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2、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 3、法律调控手段 4、行政调控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财政政策的手段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类型:平衡财政政策、盈余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又称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 通过直接参与分配,对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进行调节,使之趋于平衡,促进经济增长2、 通过财
41、政收支流向的控制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高社会经济效益3、 通过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控制,调节初次分配的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货币政策分为: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1、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3、 通过对利率的调节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进而调节消费与储蓄的比重4、 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5、 通
42、过干预汇率、利用外贸等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状况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机理: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于向流通中投放货币,由此银根松动、市场利率下降,资金需求增加,信贷规模扩大;反之,中央银行出售有价证券,等于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综合协调体制要求:目标统一、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态势:以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市场经济体制
43、的拓展和完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经济全球化分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影响:1、促进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2、加速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3、使生产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始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4、引导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便利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1、 贸易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优化和规模经济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 生产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通过跨国公司产生的“溢出效应”促进本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3、 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
44、家更便捷地获取外资以弥补经济发展中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借鉴经济发达国的金融管理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开放型经济的两种含义:1、 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经济相对的概念2、 开放型经济还指一国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倾向一般意义上的开放型经济,是指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深度较大,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跨国界流动较为自由的一种经济。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不同: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总体上是一种政策性开放;而开放型经济则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制度的意义:1、 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2、 是建立和完善
4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3、 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重视和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意义:1、 通过正确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国家利益2、 及时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目标和政策,制定对外经济活动的战备和计划,促进涉外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3、 正确处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实现开放经济中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2、 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商品总
46、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3、 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4、 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5、 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6、 必须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第二部分 财政第八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公共物品: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公共物品的供给包含两层含义:1、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 2、指由谁负责、如何将
47、公共物品的投入要素转化为公共物品的产出,这被称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公共物品的融资:1、政府融资(强制融资) 2、私人融资(自愿融资) 3、联合融资政府融资:政府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缺点: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私人融资的缺点: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生产、合同外包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目的:建立一个多元的、竞争性的、有效率的、均衡发展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公共财政:是一种与高层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 社会公共需要是就整个社会来讲,为维持社会经济生活、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而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共同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2、 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