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1219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512197.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内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学时学习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2.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词句,理解课文,。2.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自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 (3)沉塘坳( )(4)倚杖 ( ) (5)俄顷 ( ) (6)布衾 ( ) (7)大庇 ( ) (8)突兀 ( )2.解释加点的词。(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3.翻译句子。(1)
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二、预习展示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或组内互查)。2.学生交流预习中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三、课内自习(一)整体感知。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四、交流展示: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
3、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五、反馈检测:1.默写填空。(1)茅飞渡江洒江郊, ,。(2),娇儿恶卧踏里裂。(3)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2.指出下面句子中 “为”字的不同意思。 (1)茅屋为秋风所破(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 (3)为宫室器皿人物( ) (4)为有源头活水来 ( ) (5)向为身死而不受( )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3.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1)八月秋高风怒号(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长夜沾湿何由彻(
4、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5)眼前突兀见此屋( ) 乃入见 ( )4.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学习反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过程5、(1)秋风破屋图群童抱茅图屋漏无干图遥想广厦图(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
5、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6、(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即可
6、)(2)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3)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巩固达标2、(1)被(2)当(3)雕刻(4)因为(5)为了(6)在 3、(1)形容词,深;方位名词,高度,“高者”是“高处的”意思(2)时间副词,将近,渐渐;动词,对着(3)如何;什么。都是疑问代词(4)疑问代词,怎么能;形容词,安全,安稳(5)通“现”,出现,显现;进见。都是动词4、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