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71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教案苏教版0512125.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人生中“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此时的作品是由本身的苦难,黎民的苦难,社会的苦难共同酝酿的,鲜明地体现着诗歌记史的特点。此诗叙述了草屋被狂风吹破的事,在疾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亲身体验着困窘难熬的苦楚,脑海却翻腾的是战乱给天下寒士带来的不幸和荼毒,“古仁人”情怀的表露鲜明而强烈。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深读探究诗歌中描绘的“安史之乱”之下,天下人的生活场景(即对“诗史”的研读),在此基础上升华出“穷年忧黎元”的诗中圣哲形象(即对“诗圣”的研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和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事里藏乾坤的“诗家之

2、史”特点,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会。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深读文本,体会事里藏乾坤的“诗家之史”特点,感受心忧天下的“诗中圣人”形象。【教学难点】 能通过诵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独特体会。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因为杜甫

3、的大多数诗歌传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二、资料链接 1.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2.知背景。“茅屋”-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

4、,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三、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的注音。 怒号(ho)三重(chng)布衾(qn) 大庇(b) 突兀(w)见此屋 2字词的义。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洒(散落)冒(挂)忍能(这样) 俄顷(一会儿)漠漠(灰

5、蒙蒙的) 向昏黑(渐近,将近) 衾(被子)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寒士(贫寒) 突兀(高耸的样子)见(同“现”)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赏析第一诗节。 (1)设计问题:作者是哪些词语描述秋风的威力?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设计问题:“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设计问题: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设计问

6、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讨论明确:“秋风破屋”。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设计问题:你能想象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诗人站在茅屋面前的神态动作吗?请描述一下。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焦灼和怨愤使他不住的颤栗着。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2. 赏析第二诗节。

7、设计问题: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设计问题:群童为何抱茅?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铺床。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设计问题:“归来倚杖自叹息”,请发挥联想说说诗人叹息什么?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

8、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讨论明确:“群童抱茅”。 3赏析第三诗节。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结果秋雨还是不请自来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设计问题: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讨论明确:“夜雨湿屋” (长夜沾湿、屋漏难眠) 4赏析第四诗节。设计问题:面对这重重的不幸,诗人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点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9、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讨论明确:“祈求广厦”。5品评鉴赏。(1)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明确)诗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有: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模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渲染烘托诗人凄惨暗淡的心境。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抒情,如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叙事兼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2)并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阔大胸襟,此句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画龙点睛,水到渠成。五、课后作业搜集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略。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