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80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规范说及限差.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绘规范及限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3-26发布,1993-08-01实施,适用范围: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内容: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发布与实施时间:1993-06-25发布,1993-12-01实施适用范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内容:控制测量、放样的准备与方法、开挖工程测量、立模与填筑放样、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测量、地下洞

2、室测量、辅助工程测量、施工场地地形测量、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竣工测量、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8年6月1日施行适用范围: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的各种沉降(包括上升)测量和位移测量。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发布与实施时间:1999-02-10发布,1999-07-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发布与实施时间:1997-04-25发布,1997-10-01施行适用范围:城市各

3、等级控制网测量,城市地籍控制网测量和工程控制网测量。当进行城市地形形变监测控制网测量时,可参照本规范执行。全站仪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2C变动、I角变动)的测定(高、低两点间水平角的测定)仪器: GTS701 观测者: 马宝峰 记录者: 黄祥雄 检查者:日期: 2004-6-3 天 气: 晴 成 象: 清 晰 度 盘位 置照准点读 数2C (LR180)-1/2L+(R180)角 度盘 左 (L)盘 右 (R)0(顺)1高点0 0000 0000180 00 06 0706-6 0 00 03 12低点359 59 59 5959180 00 05 0606-7 0 00 04301高点2

4、9 59 59 5959210 00 06 0707-8 0 00 04 02低点30 00 01 0101210 00 08 0708-7 0 00 04601高点60 00 00 0000240 00 08 0708-8 0 00 04 02低点 60 00 01 0101240 00 07 0808-7 0 00 0490(逆)1高点90 00 01 0101270 00 06 0708-7 0 00 04 -12低点90 00 02 0101270 00 06 0708-6 0 00 031201高点120 00 00 0000300 00 06 0506-6 0 00 03 02低点

5、120 00 01 0101300 00 07 0607-6 0 00 031501高点150 00 00 0100330 00 07 0707-7 0 00 04 -12低点150 00 01 0101330 00 07 0707-6 0 00 03C高=(LR)高)/2n=(-6-8-8-7-6-7)/2*6=-3.5 C低=(LR)低)/2n=(-7-7-7-6-6-6)/2*6=-3.25全站仪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2C变动、I角变动)的测定(高、低点垂直角的测定)仪器: GTS701 观测者: 马宝峰 记录者:黄祥雄 检查者:日期: 2004-6-3 天 气: 晴 成 象: 清

6、晰 照准点测回读 数指 标 差垂 直 角盘 左盘 右 高点 186 48 1011 10273 12 07 06 06 8 3 11 58286 48 10 10 10273 12 08 07 08 9 3 11 59386 48 12 1112273 12 09 101011 3 11 59 中数 3 11 59 低 点193 14 39 3939266 45 32 31 32 63 14 33293 14 39 39 39266 45 30 31 30 43 14 35393 14 40 3940266 45 29 303053 14 35中数3 14 34 31159+|31434|31

7、316.5 最后计算结果: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i=(c高c低)ctg/2=-2.3 视准轴误差C=(c高c低)cos/2=3.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表1 光电测距附合(闭合)导线技术要求等级附合(闭合)导线总长(km)平均边长(m)测 角中误差( )测 距中误差(mm)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 )测距要求测距仪等 级测回数三3.23.55.04006008001.85521:550001:600001:700003.6n221222四1.83.03.53005007002.57551:350001:450001:500005n322222五2.02.43.02003

8、005005101071:180001:200001:2500010n34343222注:表中所列的技术要求,符合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三、四等)和20mm(五等)1. 当导线网作为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结点网,各导线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1中规定总长的0.7倍。2. 加密导线,宜以直伸形状布设,附合于首级网点上。各导线点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等级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两次照准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中2c较差( )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二、三、四DJ114696DJ2368139五DJ2368139DJ6121824注:当

9、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时,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差值仍应符合上表规定。一、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位置上进行重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 上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超限,该测回应立即重测,但不计重测测回数。(2) 同测回2c较差或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超限,可重测超限方向(应联测原零方向)。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战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3) 因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一格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挡,均可随时进行重测。二、观测手簿的记录、检查和观测数据的划改,应遵守下列规定: (1)、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

10、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 (2)、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不得连环更改。 (3)、距离测量中,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尾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三、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 (1)、按左、右角闭合差计算: (1-1) (2 )、按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 (1-2)其中:-左、右角之和360与之差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向角闭合差; n-三角形个数或计算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表3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等

11、级观测方向值( )改正数边长坐标值(mm)方位角值( )方向( )长度(mm)二0.010.010.10.10.01三四0.10.11.01.00.1五111.01.01.0表4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二三四五()13510()261020仪器型号DS05,DS1DS1,DS3DS3DS3水准尺因瓦因瓦、双面双面双面、单面观测方法光学测微法光学测微法中丝读数法中丝读数法中丝读数法观测顺序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后前前后后后前前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往返往返往返环线或附合往返往返往往往返较差、环线或附合线路闭合差()平丘地4122030山 地3510注:n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

12、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表5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技术要求等级二三四五仪器型号DS05DS1DS1DS3DS3DS3视线长度(m)60501007580100前后视距差(m)1.02.03.0大致相等前后视距差累积差(m)3.05.010.0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下丝0.3三丝能读数三丝能读数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较差(mm)0.5光学测微法1.0中丝读数法2.03.0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较差(mm)0.6光学测微法1.0中丝读数法3.05.0注:当采用单面标尺四等水准测量时,变动仪器高度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与

13、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表6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经纬仪型号最大边长(m)天顶距观测仪高丈量精度(mm)对向高差较差mm附、闭合差( )单向对向隔点设站测回数指标较差测回差中丝三丝三DJ1DJ25003004299150D12四DJ23008005003299270D20五DJ210005002110102-30注:D为平距,以公里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993-03-26发布,1993-08-01实施)表7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差DJ1DJ

14、2DJ6三等143201.81/1500006103.61/55000四等91.5182.51/800004651/35000一级40.51551/3000024101/15000二级2.40.251581/1400013161/10000三级1.20.115121/700012241/5000注:1 表中n为测站数;2 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3 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5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5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

15、于13cm。4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51中规定长度的0.7倍。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表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等级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中2c较差( )同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四等及以上DJ11696DJ238139一级及以下DJ212189DJ61824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 表9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等级观

16、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函数位数边长与坐标(m)方位角值( )二等0.010.000180.0010.01三、四等0.10.00170.0010.1一级及以下10.00170.0011表10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路线长度(Km)5016()261015仪器型号DS1DS1DS3DS3DS3视线长度(m)5010075100100前后视较差(m)135大致相等前后视累积差(m)3610视线离地面高度(m)0.50.30.2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0.51.02.03.0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0.71.53.05.0水准尺因

17、瓦因瓦、双面双面单面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往返往返往返环线或附合往返往返往往往返较差、环线或附合线路闭合差()平丘地4122030山 地46注:n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表1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差()对向高差较差(mm)附、闭合差( )中丝法三丝法四等DJ23774020五等DJ22110106030 注:D为平距,以公里记。 地形测量:表13 测图比例尺的选用比例尺 用 途1:5000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

18、、初步设计等1:2000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山总图管理、城镇详细规划1:10001:500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矿总图管理;竣工验收及工业普查等。注: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可按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的规定进行测绘或利用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放大成图。地形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a)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平坦地:a3丘陵地:3a10山 地:10a25高山地: a25表14-1 一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测图比例尺图幅尺寸(cm)解析控制点(个数)1:5005050 81:10005050121:20005050151:5000404030表14-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地形

19、类别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平坦地0.50.512丘陵地0.5125山地1125高山地1225注: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此时不同地形类别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2、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表15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长度(m)边长DJ6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差( )一般首级控制一般首级控制M1.5H1302060401/2000 注: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H为测图最大视距,n为测站数;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

20、000。表16 图根支导线(极坐标)平均边长及边数测图比例尺平均边长(m)导线边数 极坐标边长(m)1:50010023001:100015025001:200025037001:500035041000表17 图根经纬仪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KmDJ6测回数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闭合差( m)0.51400S0.1注:S为边长,n为边数,为等高距(m)边长大于400m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1999-7-01实施)表18-1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

21、对闭合差三等153000181.51/60000四等101600182.51/40000一级3.63001551/14000二级2.42001581/10000三级1.512015121/6000表182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DJ1DJ2DJ6三等1.58123四等2.5465一级52410二级81316三级121224注:n为测站数表183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较差同方向各测回较差 DJ1 1 6 9 6DJ2 38139DJ6 -18-24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时,该方向

22、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手簿中注明。表184 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与限差 平面等级 项目 二、三等四等,一、二级小三角一、二、三级导线DJ1DJ2DJ2DJ6DJ2DJ6测回中丝42412三丝212-1垂直角测回差101515251525指标差较差表19 水准测量计算小数位的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0.010.10.010.010.10.1三等0.010.10.11.01.01.0四等0.010.10.11.01.01.0表20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23、基本等高距 比例尺地 形 类 别1:5001:10001:2000平 地0.50.50.5、1丘 陵 地0.50.5、11山 地0.5、112高 山 地11、22注:1、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此时不同地形类别的等高线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2、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表21-1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比例尺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 线 相 对闭合差()测回数DJ6方 位 角闭 合 差测 距仪器类型方法与测回数1:500900801/4000140(n为测站数)级单 程 观 测11:100018

24、001501:20003000250表21-2 图根三角高程技术要求仪器测回垂直角、指标差较差() 对相观测高差、单向两次高差较差(m)多方向推算的高程较差(m)附、闭合差( m)DJ61250.4S(Km)0.2等高距40表2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二等三等四等路线长度(Km)4004515()135()2610观测顺序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后前前后DS1仪器因瓦标尺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准尺类型 因瓦双面 因瓦双面单面因瓦仪器型号DS1DS05DS1/DS05DS3DS3DS1视线长度(m)5060806580100前后视较差(m)13

25、5前后视累积差(m)3610视线离地面高度(m)下丝读数0.3三丝能读数三丝能读数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差(mm)5mm刻划标尺1.510mm刻划标尺3.0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0.4光学1.0中丝2.03.0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0.6光学1.5中丝3.05.0单程双转点观测左右路线转点差(mm)1.54.0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mm)1.03.05.0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往返往返环线或附合往返往返往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41220测段左右高差不符值mm814往返较差、环线或附合线路闭合差()平丘地41215山 地1525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62030注:

26、1、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公里记;2、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米的地区;3、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根为限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长度小于1公里时,按1公里计算;4、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1998年6月1日施行表23 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及其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 用 范 围观测点测站高

27、差中误差(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特级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一级0.15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二级0.50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重要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三级1.50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变形观测;一般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注:1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几何水准测量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力水准测量相邻观测点相对高差中误差;2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观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坐标差中误差以及等价的观测点相对基准线的偏差值中误差、建筑物(或构件)相对底部定点的水

28、平位移分量中误差。表24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特级100.30.50.5一级300.71.00.3二级502.03.00.2三级755.08.0三丝能读数各等级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表25中的规定: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检验后应符合下列要求:表25 水准观测的限差(mm)等 级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特 级0.150.20.10.070.15一 级0.30.50.30.20.45二

29、 级0.50.71.00.71.5三级光学测微法1.01.53.02.04.5中丝读数法2.03.0注:表中n为测站数。表26 测边控制网技术要求等级测距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距相对中误差一级1.02001:200000二级3.03001:100000三级10.05001:50000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宜按本规定采用:1测距中误差不同于表列规定时;2实际平均边长与表列数值相差较大时。表27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m)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测边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1.4750C11500.6C21.01:100000二级4.2

30、1000C12002.0C22.01:45000三级14.01250C12506.0C25.01:17000注:1 C1、C2为导线类别系数。对附合导线,C1C21;对独立单一导线,C11.2,C2;对导线网,导线长度系指附合点与结点或结点间的导线长度,取C10.7、C21; 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宜按本规定采用:1) 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同于表列规定时;2) 际平均边长与导线长度对比表列规定数值相差较大时。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1997-04-25发布,1997-10-01施行表28 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项 目地 球 椭 球参 考 椭 球 坐标系名参

31、考名称WGS-84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长半轴a(m)637813763781406378245短半轴b(m)6356752.31426356755.28826356863.0188扁率1/298.2572235631/298.2571/298.3第一偏心率平方0.006694379990130.006694384999590.006693421622966第二偏心率平方0.0067394967422270.006739501819470.006738525414683表29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12

32、0000三等51051/80000四等210101/45000一级110101/20000二级115201/10000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表30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闭合环或附合线路的边数(条)68101010表31 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等级观测方法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卫星高度角()静 态快速静态1515151515有效观测卫星数静 态快速静态445454545平均重复设站数静 态快速静态2221.61.61.61.61.61.6时段长度(min)静 态快速静态906020451545154515数据采样间隔(S)静 态快速静态10601060106010601060注:当采用双频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时,时间长度可缩短为10min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GPS测量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城市GPS测量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