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771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种新的幼儿教育评价方式,理解与认识:,1、什么是“小红花”式评价?2、“小红花”式评价的弊端。3、成人的评价为什么要科学?4、成人评价常见的特点。5、建立一种科学评价方式是当务之急,一、什么是“小红花”式评价,“小红花”代表的是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评价。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好孩子;而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就是不太听话的孩子。于是,小红花在孩子和家长心目中就成了好孩子的象征,成了孩子每日表现的重要标志,为此受到了“密切关注”。很多家长甚至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小 红花而与 老师发生矛盾,责备老师不够公正可见,这种教育评价方式早已被人们接受并且经常使用的,那么它是否存在问题呢?“小红花”奖励

2、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可追溯到行为主义理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鼻祖华生曾强调,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当孩子表现出一种积极的行为时,马上就给孩子一个正性强化物(如小红花之类)来强化出现的行为,这样就会巩固这个行为。相反,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消极的,就给另一种负性强化物,即批评或不给小红花之类。其目的是使不良行为消退。但这种在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幼儿评价方式是否有些机械与刻板?是否缺少对幼儿行为的有意指导?是否因为它长期被使用就合理了?,二、“小红花”式评价的弊端,行为主义理论下的小红花评价方式属于一种“二元论”,也就是非此即彼的教育评价方式:要么好,要么坏。对幼儿来说,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两个严

3、重的问题:一是绝对化:它很容易使孩子的自我评价僵化抑或极端,即当某种表现好时就是全好(好孩子),某种表现不好时就是全不好(坏孩子)。这种不准确的好或坏的概念在儿童早期一旦形成,就会很容易给孩子的思维带来凝固、刻板及僵化等不良影响。而且这种不良影响会波及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及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乃至影响到他们一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积极评价与完整人格的形成。比如现在有些大学生,当他们找工作受到挫折时,对自己评价就比较极端,有的认为自己就是个“丑小鸭”,有的认为自己是个“低能儿”,等等。这样评价自己的大学生很容易出现自我效能感下降、自卑感增高、无助感上升等不良心理现象,严重者会出现抑郁或自杀等问题。追溯这

4、些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方式,不能不说与他们从幼年时受到的“要么好、要么坏”的教育评价有关。,二是抽象化:它不符合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它过于抽象与含糊。有人会问:小红花既为孩子喜欢,也为孩子熟悉,怎么会抽象呢?从形式上说,小红花是具体的、形象的,容易被孩子接受;但从小红花所代表的意义来说,是抽象的,很难被孩子理解、明白,更不容易起到真实评价的作用。比如,孩子得到小红花就意味着做得“好”、表现得“好”,没得到就是表现“不好”。也就是说,幼儿对得与不得小红花的理解仅仅在于“好”与“不好”之分。那么,孩子能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吗?能知道究竟是哪些方面表现好,哪些方面表现不好吗?如果孩子对这种评价(包括表

5、扬与批评)的内在含义都模糊不清,那么我们的教育反馈还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呢?如果孩子连对事物的抽象能力都没有,怎么让他们产生关于道德的“好”与“坏”的判断呢?,三、成人的评价为什么要科学?,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外控性,即成人(包括教师与家长等)对孩子的评价具有绝对权威性。正因为如此,教师们对孩子的评价就要更准确,让他们理解,不出现偏差。如果出现偏差,就容易使他们变得片面、极端。又因为儿童早期的思维本来就具有“全”或“无”的特点,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容易出现绝对化倾向。如果我们的教育再不给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的指导,他们就更容易对自我评价绝对化,要么好,要么坏。经常认为自己好的孩子容易养

6、成自高、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点。而经常认为自己是坏孩子的则容易形成自信心不足、不被喜欢和接纳等人格特点。这两种极端的人格特点都不利于儿童将来发展成为积极健康向上的人。准确地讲,幼儿的自我概念反映了他人的评价,心理学家 将这种评价称为反映性自我评价。,成人评价的缺点,第一,评价常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第二,评价泛化,易走极端,要么积极肯定,要么消极否定。我们成人的评价方式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呢?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由“关注点”所致。现实生活世界中,多数成人都喜欢关注孩子做事情的结果是否达到成人社会的要求,是否得到他人的表扬,是否得到奖品等,而不太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自我感受、自我尊严、自我价值等

7、属于人的自身问题,即人的自我问题。进言之,很多成人缺少关于人的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知识,成人头脑中的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因此,他们也常常不在意幼儿自我形成的问题,更想不到自我形成会对日后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他们对幼儿的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产生结果的主体自我本身。但不经意间,这种评价已经走进幼儿的心田,并影响了幼儿对自我的最初看法与自我定势。,人的自我一出生就像“猎人”将“猎枪”交给了别人一样,赤手空拳地无法保护自己与防御他人,但人又要生存下去,还得适应这个社会,还得向前走,向前发展。也就是说,当幼儿面对成人这个带“猎枪”的“猎人”时,他们只好乖乖地听

8、成人的话、只好任凭成人的褒奖与惩罚等。客观地讲,如果成人的“猎枪”的枪膛里装得都是合理与科学的评价方式,自然对幼儿自我认识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事实上,成人的“猎枪”里装了许多上面提到的那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正是由于这些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反复作用于幼儿的记忆、思维与想象等心理过程,而且也反复影响幼儿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等自我情感体验,最终影响幼儿对自我的合理认识。综上所述,由于成人评价之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决定性作用,及其不合理性与不科学性,使得改变成人的评价方式成为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建立一种科学评价方式是当务之急,科学地说,任何评价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幼儿阶段,孩子的特

9、点是感觉先于思维,这是世界著名教育家卢梭对儿童教育的主张。正如其在爱弥儿中提到的:“在我们身上首先成熟的官能是感觉,因此,首先应该锻炼的是感官要通过它们学习正确的判断,学会怎样去感受,因为他们(孩子)只有经过学习之后,才懂得应该怎样摸、怎样看和怎样听”虽然这个主张已经有 300 多年的历史了,但时至今日依然适用。此外,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学前阶段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具有明显的动作性与形象性,一方面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出符号性特征,能够通过表象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因此,根据卢梭与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论述总结

10、两点:,1、充分调动与发挥他们的感官和动作的作用。2、选取生动活泼与形象的对象作为评价载体。,自我意识是人类进化的突破性成果,是人社会化过程的最重要心理内容之一,更是衡量人格完善与心理健康的核心尺度。当德尔菲神庙刻下“人,认识你自己”的时候,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自我认识的路上,我们还有漫长的征程。我们用绘画人物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认识自己是一种符合个体心理健康、完整人格与身心和谐发展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通过评价自己感官来学会具体地、清楚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与改善自我。作为一种教育过程,孩子们对自己的认识随着发展会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成熟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们实现由认识身体自我、物质自我发展到了解心理自我与精神自我的一个过程,更是他们社会性由起步到发展再到走向成熟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