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8394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精练一、人物传记篇 (一)王充市肆博览 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注释】受业太学,在太学里学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里的最高学府。师事扶风班彪:拜扶风人班彪为师。章旬:章节与句子。 肆:店铺。忆:记住。屏居:隐居。教授:从事教学。【阅读提示】从上面一则史实中,至少可以借鉴到两点。一是要博览群书。广泛阅读,能用前人的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眼界,奠定厚实的基础。诸子百家的著作浩如烟海,王充没有条件买书,便到

2、书摊上去读,他的志气与毅力实在一般人之上。二是读书不能泥古。所谓泥古,就是死守章句,不敢越前人雷池半步。王充对前人的学说,有吸收、有批判,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因为王充既有渊博的知识,又不泥古,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独树一帜。他的许多著作有真知灼见,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字。 (1)乡里称孝 ( ) (2)师事扶风班虎 ( ) (3)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4)一见辄能诵忆 ( )2.选出与“博道众流百家之言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甚矣,汝之不惠 C水陆草木之花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 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道众

3、流百家之言。 4.根据本文的介绍,王充读书的最大特点是(用文章原句回答) 5.从王充读书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杨震拒贿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一选自后汉书【注释】 杨震:东汉人,博学多才。东莱,汉郡名。昌邑:汉县名。 茂才:即秀才。遗(wi):赠送。【阅读提示】本文选自后汉书杨震传。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所作,是现存记载东汉一朝史实的最重要的著作。文中对史料的处理,人物的评论,均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活泼,如

4、本文中对杨震和王密的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地赞扬了杨震廉洁过人,刚直不贪,拒收重金的高尚品德。 【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字。 (1)当之郡 ( ) (2)谒见 ( ) (3)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 ( ) (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 )2.选出与“密愧而出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委而去之 B国险而民附 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3.翻译句子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4.“杨震拒贿”的故事表现了杨震 的高尚品德,至今仍是当权者学习的楷模。(三)圣谕广训节录生人不能一日无用,即不可一日无财。然必留有余之财而后可供不时之用,故节俭尚焉。夫财犹水也,节俭犹水之蓄也。水之流

5、不蓄,则一泻无余而水立涸矣;财之流不节,则用之无度而财立匮矣。我圣祖仁皇帝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休养生息,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示训。 选自雍正帝【阅读提示】雍正帝(16781735),即清世宗,姓爱新觉罗,名胤稹,康熙帝第四子。在位13年,励精图治,勇于革新。在家教问题上也较重视,曾将康熙帝在世时制定的有关齐家治国的上谕十六条,进行注释、演绎和整理,共得万言,定名圣谕广训。本文是节录,文中教诲子孙及臣下认识节约勤俭的道理,并用通俗的例子进行说教。特别以其父康熙皇帝为榜样,指出:“海内,殷富,犹兢兢以惜财用示训。”相互的哲理,含义深远。 【仿真训练】1.为下列加点字解释 (1)生人不能一日无用

6、( ) (2)故节俭尚焉 ( ) (3)则一泻无余而水立涸矣 ( )(4)我圣祖仁皇帝躬行节俭为天下先 ( )2.选出与“然必留有余之财而后可供不时之用”句中“然”含义和用法相同的项 ( ) A吴广以为然 B然则北通巫峡 C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D秦王怫然怒3.翻译句子。 我圣祖仁皇帝躬行节俭为天下先。 4.雍正帝认为,即使是国富民强的时候,节俭也是很重要的。可当今社会,政府通过种种措施来刺激消费、促进消费,这样做是否有悖于古训,试谈谈你的看法。 (四)纪昀妙对乾隆纪文达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每出,至值庐,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

7、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又短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坐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因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日:“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日:“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纪日:“运来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纪从容免冠,顿首谢日:“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悦。 选自清稗类钞【注释】纪文达:即纪昀,字晓岚,谥号文达 入值南书房:在宫内南书房当值 值庐:值班的书房 仓皇:急忙 短视:近视 亟(j):急 说:解释

8、衣:穿衣。【阅读提示】 本文选自徐珂清稗类钞。纪昀,生于1724年,清著名的文学家,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宰相助手)。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主要写了纪昀妙对乾隆之问,巧释“老头子”含义,表现了他的机敏。【仿真训练】1.加中字解释。(1)夏日汗出浃背 ( ) (2)会纪与同僚数人 ( ) (3)方皆赤身谈笑 ( ) (4)诸人皆笑 ( ) (5)顿首谢日 ( )2.指出句中文言虚词的用法或意义。 (1)久之而后出 ( ) (2)知其如此 ( ) (3)纪以酷热不能耐 ( ) (4)匍匐于地 ( )3.翻译句子。(1)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

9、信。 (2)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 4.纪昀妙对乾隆,以其聪明才智化解“危机”,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有,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五)田忌赛马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日:“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10、。”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一-选自史记 【注释】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庞涓:战国时将领。黥(qng):在脸上刺字并涂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如:往,到去。梁:魏国的都城。驰逐重射:赛马赌博。重射,赌注很大。第:只管。临质:临场比赛。【阅读提示】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换一种思维,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出奇制胜,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创新,有些事情,换一个想法,会有另一番天地! 【仿真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2)庞涓既事魏 (3) 田忌信然之 (4)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2.庞涓为

11、什么要加害孙膑,又是怎样加害孙膑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3.翻译文中划线句。 (1) (2) 4.请从文中任选一个字仿照示例,运用批注的方式,作简要赏析。 批注示例:“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的“阴”是偷偷的、暗地里的意思。一个“阴”字可以看出庞涓的卑鄙无耻和心狠手辣。 请你批注: 5.田忌运用孙膑的办法,最后赢得赛马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二、托物寓意篇(一)临江之麇临江之人畋得麇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

12、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八戒【注释】畋(tin):打猎。魔(n):幼鹿。良:真。偃:仰倒。啖:舔。【阅读提示】本则寓言出自柳宗元的三戒。通过讲述一只倚势恃宠,忘乎所以的临江之麋最终被狗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企图扭曲、改变事物的本性,越想改变,麻烦就越大;顺势而为才是根本。【仿真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自是日抱就犬 ( ) (2)稍使与之戏 ( ) (3)抵触偃仆益狎 ( ) (4)然时啖其舌 ( ) (5)麋至死不悟 ( )2.翻译句子。 (1)临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 (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3.上文说“

13、麇至死不悟”,麇不悟什么? 4.作者通过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二)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日:“云从龙。”既日龙,云从之矣。【注释】本文是韩昌黎集中四篇杂说的第一篇。“杂说”是一种随感性的议论文,内容、形式都较为活泼。茫洋:云雾腾腾、浩渺无际的样子。玄间:天空。 薄:迫近。伏:掩蔽。景:同“影”。水:降雨。下土:土地。汩(g):水奔流的样子。易:易经,中国古代一

14、部占筮用的书。【阅读提示】本文以云龙作比喻,寓意深刻。清人李光地认为“此篇取类至深,寄托至”。其主旨是借龙能创造出自己所凭借依赖的东西,勉励有志之士要努力为自己创造出可以施展抱负才能的良好条件。【仿真训练】1用“”线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固弗灵于龙也(本来,当然) B然龙乘是气(这) C神变化(神灵) D云从龙(跟从,随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穷”字与“茫洋穷乎玄间”中的穷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欲穷其林 B君子固穷 C穷冬烈风 D日暮途穷 E乐亦无穷 F理屈辞穷4本文借“龙”和“云”的相互关系,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这种写法是:口

15、口口口。5本文以“龙”喻 ,以“云”喻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慨。(三) 狂泉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日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欣然。 -宋书袁粲传【注释】 穿井而汲:打井取水。无恙:即无疾病之意。执:捉住。火艾针药:火,火罐。艾,即炙以艾草。将艾蒿晒干制成艾绒,点燃薰烤穴位以治病。针药,指针灸和服药。【阅读提示】 在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里,在势不可挡的浊流中,清醒者往往成了疯子,苏格拉底、哥白尼、彭德怀等许多人都属于这类

16、“疯子”。一切不正常反而成了正常。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疯子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与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仿真训练】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有一国。(昔:过去) B唯国君穿井而汲。(唯:只) C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谓:对说) D众乃欣然。(乃:才)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不能损魁父之丘 C怅恨久之 D辍耕之耕上3对下面语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 A回来对国君说不狂的人才是真正的狂人。 B回来对国君说不是所有的人都

17、是狂人。 C反而说国君的不狂才是真狂。 D反而说不狂的人才是真正的狂人。4用原文语句填空。 (1)国君“独得无恙”的原因是 。 (2)“众人欣然”的原因是 。5对本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人皆狂是因为国人都饮了“狂泉”之水。 B在国人的眼中国主是一个真正清醒的人。 C众人“执国主”是因为在他们眼中国主才是狂人。 D众人皆大欢喜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治好了国主的狂病。(四)象粤中有猎兽者,挟矢如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呜,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

18、意何所存。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栗,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猎者会意,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随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无算。猎人下,束治置象背。象乃复送出山,始返。 -聊斋志异【注释】 狻猊(sunn):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战栗:颤抖。殪(y):死。【阅读提示】 也许你很富有,也许你很发达,不管怎样,请别忘记困境中给予你的鼓励的眼神、危难中伸向你的温暖的手臂。【仿真训练】1给文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挟( )A倚仗 B带着 C拥有 D挟制 (2)摄( )A卷起 B吸引

19、 C帮助 D保养 (3)顿( )A稍停B(头)叩地C处理D舍弃 (4)会( )A理解 B时机 C聚集 D通晓,熟悉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复送出山 猎者乃下B被象鼻摄而去 仰视树而俯视人 C.以鼻牵衣 以蹄穴地 D.若有所求 意若拜舞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2) 4本文通过 、 、 三个动作的描写,活现了头象的聪明和良苦用心。5故事中“象”的身上汇集了哪些品质? (五)日 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之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箭,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

20、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箭,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选自经进苏东坡文集事略日喻)【注释】眇(mio):盲,瞎。或:有人。之:这里指盘。(chui):量度,这里是摸的意思。龠(yu):古乐器。样子像笛管。【阅读提示】作者苏轼(103711O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州)人。卒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极大。日喻主要

21、阐明“道可致而不可求”、“学以致其道”的论点。指出“道”必须通过认真学习、循序渐进,方可获得。作者用“盲人识日的例子说明获得真理不能依靠向别人索求。【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 (1)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2)扪烛而得其形 (3)遭之难见也甚于日 (4)而人之未达也 (5)无以异于眇 2.翻译文中划线句。 (1) (2) 3.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4.在两小儿辩日中有两个形容太阳的比喻句,分别是 、 5.“扣盘扪烛”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你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议论说理篇(一)明日歌后生家每临事,辄日:“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又,做一事,辄日:“且

22、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选自履园丛话【注释】后生家:年轻人。 蹉跎:(读cu tu),光阴白白地过去,即空虚。【阅读提示】本文选自履园丛话。文章从年轻人惧怕做事和做事拖拉的现象入手,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明日歌作论据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告诉我们:要珍惜光阴,凡事要做则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仿真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后生家每临事 ( ) (2)辄日:“吾不会做

23、。 ( ) (3)此亦大谬也 ( ) (4)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 A仿佛若有光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世人若被明日累 D若脱笼之鹄3.翻译下列句子。 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 4.请找出文中的一句骈句: 5.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事一议的议论文。文章针对后生家遇事则退缩及拖拉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然后用明日歌作 论证(填论证方法)。你觉得文章要告诫我们什么呢? (二)博 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

24、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选自礼记中庸)【注释】 博学:多方面地学。博:宽广。之:代词,指学的对象。后面几个“之”,都是指动作的对象。审问:详细地问。慎思:慎重地思考。【阅读提示】礼记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内容讲述哲理及礼仪法度,其性质为先秦儒家言礼之丛书。这篇短文给人们指明了一个从学习到工作的基本原理,并鼓励人们坚韧不拔地做下去,必会取得良好的结果。 【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1)明辨之 (2)笃行之 (3)有弗学 (4)弗措也 (5)果能此道矣 2.翻译文中划线句。(1) (2) 3.本文指出人们学习、工作的五个环节,即

25、 、 、 、 、 。并且还要对每个环节下一番功夫,以达到“ 、 ”的境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文中指出的这五个环节,对每个人迈向未来的既定目标将起到什么作用? 5.文章中最能启发你的是哪句话?写出来,并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迪。 (三)子思论才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日:“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日:“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日:“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日:“谨受教矣!”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注释】苟变:战国时卫国人。子思:孔

26、丘的孙子,名仅,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五百乘(sh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圣人:指英明的君主。杞梓(qz):都是树木名称。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阅读提示】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又寸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 (2)然变也尝为吏 (3)故弗用 (4)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5)犹匠之用木也 2.翻译文中划线句。 (1) (2) (

27、3) 3.简述苟变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旨。 5.读完此文,我们赞赏卫侯察纳良言,叹服子思的劝说艺术。请你具体分析子思的语言技巧。 (四)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顷岁:近年。 孙莘(xn)老:孙觉,字莘老。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北宋大文学家。乘间:乘机。 工:好,巧妙。 患:弊病。 疵(c):小毛病,引申为缺点。 指摘:批评,挑剔。【阅读提示】 本文选自东坡志林,这段文字记述了欧阳修论作文,

28、告诫人们别无他法,只有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这样自然而然会好的。这一点正是每个人能做到,但又很难做到的。【仿真训练】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字。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 (2)即求过人 ( ) (3)如此少有至者 ( ) (4)多作自能见之 ( )2.翻译句子。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3.选出与“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忍能对面为盗贼。4.欧阳修是宋代的文学家,我们学过他写的哪篇文章?并写出其中的两个成语。 5.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作文的看法。 (五

29、)敝帚千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日:“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里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选自典论【注释】 轻:轻视,看轻。 班固:汉朝史学家,著有汉书。【阅读提示】本文选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开头提出观点:“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接着运用事例和道理来证明这个观点,文章短小精悍,立论鲜明。【仿真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自古而然 ( ) (2)而固小之 ( )(3)与弟超书日 ( ) (4)鲜能备善 ( ) (5)斯不自见之患( ) 2.选出“以”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B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翻译句子。 (1)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