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920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5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考苑《专题七之诗歌的表达技巧》.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13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第四节表达技巧,(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应首先从修辞的角度考虑,如没有较为明显的修辞手法,则从诗歌写作构思的角度考虑。本诗中描写的重点是梅花,但对梅花的描写是侧面进行的,

2、环境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是诗歌的主体,所以应从这两个角度去分析。,(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诗中“惆怅”“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独自”等词语以及“雪”“寒鸦”等意象,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分析这种心情,应结合诗中所表现的诗人的行动踪迹来进行。,2(2012全国大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

3、,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解析:回答第一问,先得把握这三联的诗句内容:第一联直叙秋叶经过雨袭而辞枝飘落的情形,第三联从水面、空中两方面描述落叶乱舞于空中、陨落于水面的悲惨景象;第二联则写落叶在那春光明媚的时候,怎会想到被秋风扫落。再由此发现二者之间的不同:一是内容(一写当时落叶的心理,一写如今落叶的情态),一是手法(一用从旁描述,一用拟人手法

4、)。诗人这样处理,前后诗句突出不同,就会显得摇曳多变,跌宕生姿。,(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解答本题,先应了解尾联所写的“松”的特点(自立),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突出“不与君同”)。再抓住对比手法的运用,从“松”“叶”两个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作用。,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也是整个诗歌鉴赏中的难点。对诗歌技巧的考查,试题常常体现为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5、在回答诗歌鉴赏题时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第一,“表达技巧”是一个大而泛的概念,从高考诗歌鉴赏题干及其表达来看,它常被别的概念替代。,如2012年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中的“表现手法”,实际上就是从全方位角度而说的“表达技巧”。这是值得我们考生注意的。第二,从高考诗歌鉴赏题干及其表达来看,“表现手法”有时是“抒情手法”或“修辞手法”的意思,如2011年江苏卷“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中的“表现手法”;有时是“描写手法”的意思,如2012年湖北卷“写景上的表现手法”中的“表现手法”。因此碰到试题中出现这类的“表现手法”时,考生也要考虑从多角度答题。,1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6、,是用来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在高考中考查频率很高。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抒情和描写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2描写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例1.(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

7、: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典型例题,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案: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明确了范围是“上片”,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借景抒情”,答题时应注意:思路清晰,有条理;三个方面必须答出,即借什么景(意象),用什么方法,抒什么情。,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答案: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虽然那不

8、是家乡苏堤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及写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诗歌类型,确定主旨情感,然后根据词中的形象及形象构筑的画面分析概括。本词下片侧重抒情,表现的是故园之思。,例2.(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

9、下句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描写了余杭道上四月的生机勃勃,首联点题,颔联写景,颈联、尾联写人事,顺次而下,条理井然,描绘生动,如在目前。颔联写景,运用了大量表色彩的词语,而且是典型的名词组合,只要抓住其中一种即

10、可。,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答案:“一晴生意繁”的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晴生意繁”体现在: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解析:抓住诗歌的整体内容来理解具体诗句的意思与作用。首联提纲挈领的作用不难理解。“生意”是“生机”的意思,与今天的用法不一样。第38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把诗句内容用散文化的语言精练地概述出来,分条作答即可。,答题步骤:第一,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或描写手法。第二,结合诗句分析怎样运用

11、了这种手法。第三,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答题建模:指出手法具体分析简析作用。,1(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解析:抓住首联两句深入分析,首句写桃李之笑,次句写荒垅生愁。二者形成对比,互为

12、反衬,应抓住这一特点。同时“桃李笑”也是拟人手法。,(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解析:高中教材中有齐人有一妻一妾,学生容易答出。回答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抓住关键词语“贤愚”“谁是”“共一丘”,并联系注释,进行深入思考。,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烟孟洋湘流落日外,沙迥暮生烟。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暗里猿声起,愁深夜不眠。,(1)诗中的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写了湘江流水、迷蒙烟雾、似乎消失

13、了的群峰、云雾下的深谷,描绘了一幅幽静迷蒙的湘江烟雨图。解析:本题要求对前两联描写的景物进行列举,并概括出这些景物所组合的画面,所以,既要概括出有关的景物,同时还要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整个画面。,(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对其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答案:动静结合。如前两联写了江水流动、浓雾升起和在烟雾笼罩下的群峰以及连成一片的深谷的景象,由动入静,动静相衬,营造了幽静迷蒙的氛围,触动了作者深深的忧愁。解析:要求就全诗某一种表现手法从艺术效果的角度加以赏析。这样,回答时就要首先写出自己要赏析的表现手法,然后举例分析,最后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除参考答案外,如果从“缘景生情”“

14、情景交融”“远近结合”等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亦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答案: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散发光如药的香味。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解析:本诗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较多,答题时可从诗歌比较突出的手法入手,要先写出手法并作简要分析。,(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

15、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解析:本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标题和诗歌的内容来看不难概括,分析“好处”主要是分析这两句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闲愁清张绍龄白日随愁尽,闲愁不了闲。江声一床雨,秋色半房山。客路鲸波外,乡园蝶梦间。何当化鹏鸟,万里片帆还。,(1)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答案:主要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乡盼归之情。“客路”点明作者身在异乡,“乡园蝶梦”写作者梦中回到家乡。“化鹏鸟”与“片帆还”写出作者希望早日归乡的急切之情。解析:把握住诗题“闲愁”,及诗歌中“客路”“乡园”“片

16、帆”可知诗人抒发的情感。,(2)请赏析“江声一床雨,秋色半房山”一联的妙处。答案:对仗工整,分别从视觉与听觉出发,写出了一幅生动形象、意境清冷的江畔秋雨图,绘声绘色,显出灵动之美。“一床雨”与“半房山”用语新奇,用“一床”修饰“雨”,写出了秋雨的缠绵与抑郁,作者闲卧听雨,醒后看山,青山入户,占据“半房”,烘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愁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借眼前景抒心中情,答题时应把“景”与“情”结合起来分析表达技巧的效果。,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例1.(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

17、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一脉相承。解析:抓住题目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两个要点加以考虑。再结合诗句“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都是通过对比展示贫富的巨大差距,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赏

18、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解析: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这首诗,明确对比的部分,应该是贫富差距的对比;再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除了开头的两句,其余的句子都属于对比,前面着重强调了达官贵人们奢侈的生活图景,与最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例2.(2013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

19、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解析:阅读辛词时最大的障碍应是词中多而杂的意象。但为了便于准确解读,出题人有意给出注释降低了理

20、解的难度,利用注释提供的信息可以联想到屈原惯用“兰”“蕙”“菊”等香花香草来比喻(象征)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词人正是借用屈原的高尚情趣和志节自况在困苦处境中坚定地持其“内美”,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品格和光明磊落的精神。,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析:阅读辛词时的障碍还有辛词“好用书卷”。运用典故曲折地表明心志,这原是辛词的一大特点,但有时过于晦

21、涩。“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词人借接舆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虽有满腔“长恨”却无人理解的悲愤,“狂”字更突出作者不肯苟合的磊落情怀。“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借陶渊明的“质性自然”“不慕荣利”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也不想在那里久留,因为“帝乡不可期”啊!先从反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结句“归与白鸥盟”再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步,诗(词、曲)中怎样运用这种手法?(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第三步,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书友人屋壁

22、魏野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注】达人:通达知命之人,这里指友人俞太中。,(1)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颔联中“吞”和“避”字用得生动传神。友人到流泉洗砚,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墨水;点火煎茶,熏得炉边的鹤急忙避开。这两个动词极富画面感,既写出了友人生活的闲散自由,又表现了心境的闲逸安宁。解析:古诗中讲究炼字,在分析本句时要体会动词极富画面感及所寄寓的情感,要结合诗句分析。“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写幽居之趣。这位逸人到流泉洗砚,就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着黑黑的墨水。他点火煎茶,熏得

23、那站在炉边的鹤急忙避开。生活闲散自由,心境也闲逸安宁,令人忘了尘世的烦忧。而“吞”与“避”就很好地把这样的意境描绘出来了。,(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答案:尾联从对面落笔,替友人设想,将自己引入诗中。表达了自己不好名利、心境偏远、脱离尘俗的志趣,更借此传达了和友人一致的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若答和首联“达人轻禄位”相呼应也可)解析:此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及诗歌主旨。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结合整首诗来理解。颔联、颈联中,诗人把友人的隐逸生活勾画得如此细致生动,闲情逸致临摹得如此精微真切,其原因在于,他与这位友人是同道,也是隐士。所以末联便把诗人自己也拉入诗中,他从

24、自身措笔,代为友人设想道:静着时,想想那些有闲情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偏。偏,指心境偏僻,即指不好名利、不喜俗人、好静喜幽等等不合世俗常情的心理。这样分析,本首诗的情感就好理解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注】莫:莫非。,(1)上片描写了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

25、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回到哪里去。词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解析:描写了怎样的形象,所以更应从其特点上加以概括。分析时可以根据词句进行。,(2)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借物抒情(或“侧面烘托”“想象”)。前两句词人不直接写自己为春归而愁,却想象说即使无情的杜宇也因人的愁苦而发出愁啼之声,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愁思之深。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最后一句词人通过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解析:除了要求分析表达的感情外,还要分析这样表达的好处,也就是分析其表达效果。,3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26、问题。点绛唇县斋愁坐作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注】公元1108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1)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答案:羁臣远谪的忧愁;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痛苦。解析:从题目和正文第三句来看,诗歌主要表现“愁绪”,但表现了哪些愁绪呢?这从“云外哀鸿”和注释中分析。,(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景语作结(或融情于景)。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出词人愁苦

27、哀伤的心情。解析:从字面看,这两句写景,而全词是写愁绪的,所以这两句很显然是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题目虽然只问表现手法,但在具体的分析中不能只分析语句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还要分析其作用及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草杨基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1)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_,(七言)律诗,(2)本诗首联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首联描绘了春草的生机勃勃,照应了诗题,引出了颔联的“恨”“愁”之情并形成反衬(以乐景衬哀情)。(3)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28、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尾联通过平川十里、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诗人先前的“旧恨”“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难以全部散去。,解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南京写的。首联从实处着笔,春天来了,到处是嫩绿的芳草,散发出阵阵幽香,极目远眺,春草马上便引发了诗人的无尽情思:“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他愁的是什么呢?原来是六朝旧恨与南浦新愁,一句吊古,一句伤别,愁不同而缘由一也。颈联写诗人又回到眼前的春景,在迷离的草色中,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尾联写六朝旧

29、梦已完全逝去,代之以一幅“渔舟唱晚”般的田园风光:十里平川,暮归的牛羊,悠闲的牧人,悠扬的笛声。各种旧恨新愁也都随之烟消云散。春草是报春的使者,更是诗人寄托羁旅乡愁、离情别绪的代表,本诗纯以状物取胜,即便是诗中略有抒情,所抒发的也是一缕淡淡的闲愁。,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度大庾岭清朱彝尊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注】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交界处。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徂:消逝。,(1)写出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鸿雁:鹧鸪:解析: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往往因其历史

30、承传而有着一些基本的因素,只要我们平时稍加注意,这里的“鸿雁”“鹧鸪”两个意象的寓意就不难写出。,书信,比喻乡音。,喻指思乡。,(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答案:运用了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事业功名都随岁月流逝,表达了思乡伤怀之情。解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白描、象征、衬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等。本诗尾联上句直接抒情议论,下句写景,于是可断定其表现手法是直抒胸臆和寓情于景。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赏析,要结合全诗来分析。诗人为何“不堪重伫望”?又为何满眼所见是“乱山落日”?结合诗歌所用典故,寓

31、意推测,即可分析出尾联所表达的情感。,例1.(2013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修辞手法,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解析:这里的

32、“心境”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该题是对两位诗人在不同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异同进行比较,而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诗,解答时要具体分析诗歌所选用的意象以及它们所构成的意境的同与异,这样就较容易进行比较分析,如韦诗中虽然表现了孤独,但更多的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出恬淡自适的情怀。一般是先找出“同”,后分析“异”。,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解析:考查表达技巧的鉴赏。韦诗第一句中有一个“如”字,比喻的手法明显不过了

33、;赵诗的第一句有一个“晕”字,本是“月晕”,这里是代指月光,因为后面是“侵残烛”,用的是借代的手法。难点是要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例2.(2011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答案:答题要点: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切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要注

34、意抓住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本诗中的“人意静”,其他如“伤”“悲”“愁”等词。二要注意景物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与人物有关的事及人物的言谈举止,借此判断人物的感情,如本诗中的“临水”“见初日”“学野凫”等。当然,还要注意某些诗句中隐含的情感信息,如“安得学野凫”一句就隐含着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答案:答题要点: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

35、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记忆一些常见手法,如对比、对偶、比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还要注意写景状物的角度,如动静角度、视听角度等。分析原诗,对号入座,答案务必准确、全面。对偶是古诗中常见技巧,考生往往视而不见,要注意。,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

36、行人。【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改火:年度的更替。筠:竹。,(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_(修辞)的手法,赞扬了友人_、_的品格。解析:题目限定是回答修辞手法,既要从每一句看,也要从整体来看,以免漏掉“对偶”(对仗)。“品格”要从诗句中的形象和关键词来推测。由“无波”想到淡薄的品质,由“有节”想到气节。,比喻和对偶,淡泊,坚贞,(2)你认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虽然“惆怅孤帆连夜发”,送别友人不免感伤,但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过客,无需计较眼前聚散,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

37、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旷达情怀。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惆怅孤帆连夜发”中“惆怅”二字为送别友人奠定感伤基调,虽然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过客,无需计较眼前聚散,自当随遇而安,但在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他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这道题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结合自己对人生的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感受可以作出不同的回答。对前一句的比喻,可以看作是对人生的达观的理解,也可以看作是伤感的感悟,当然也可以是杂味俱全的融合,有了前一句的方向定位,后一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题。奉使行高邮道中(

38、之一)金党怀英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蹚跲船鸣浪,联翩路牵泥。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注】高邮: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党怀英: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蹚跲:拟声词,船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1)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首联_与尾联_,两词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转迷,夜半,(2)简析颔联的修辞手法及思想情感。答案:“吞”“抱”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描摹出潮水吞没高邮湖、南方天空云合天低的壮观场景,气魄宏大。诗人以淮泽为

39、“小”,以楚天为“低”,显示了身为大金重臣雄视江南的豪迈气度;此联境界阔大,也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胸襟。解析:写出修辞手法,还要有具体的分析,如果只答出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不给分;可答从视觉的角度描摹,与颈联的听觉描摹,形成描写角度上的变化有致。写出全景勾勒淮水风急浪涌和楚地(南方)云笼四野的壮阔气势。,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点绛唇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

40、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答“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亦可)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总领全篇,呼应下片,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感情。,(2)请概括“征鸿”这一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案: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对于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作者十分爱恋,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世无知音的感喟。,赏析:本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作者壮年时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首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

41、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在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美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了作者对“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于是他恨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作者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闻筝明康海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秋风孤鹤唳,落日百

42、泉洄。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注】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因罪落职,遂放荡不羁,郁愤终生。,(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答案: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筝声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意思对即可),(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答案: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

43、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赏析:康海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为“前七子”之一。他本抱负宏大,但因刘瑾案获罪,坐党落职,还乡后放荡不羁,郁愤终生。闻筝是康海“比物陈兴”的讽托之作。首联写了一个面容俊秀的西邻少女,正依傍玉台拨弦弹筝。颔联运用通感手法,从听觉、视觉和触觉诸方面,写出了筝声的委婉动人,描绘了西邻少女筝声弹奏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孤高凄清的音乐境界。颈联写筝声引起的强烈反响,写出了筝声弹奏所造成的音乐效果,从侧面烘托了筝声的神妙。尾联抒发诗人的感叹,从“清”到“哀”是诗人听筝时的音

44、乐感受,是“乐人合一”的共鸣。“哀”字,不仅是指筝声的哀婉,更是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以及当时黑暗的社会而发出的感慨。,古代诗歌的行文结构,包括诗眼与诗题的结合,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即一起二承三转四合)等等。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抑扬、开门见山、逐层拓展、卒章显志、起承转合、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等。,行文结构,常见的构思技巧及其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

45、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注】古从军行:“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葡萄和苜蓿的种子。,典型例题,1“野云万里无城郭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泪”等意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写尽

46、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为下文抒情作铺垫。解析:分析诗句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诗句的内容和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前后文的联系,也就是说,要从诗歌的结构、内容以及表情达意等方面分析诗句的作用。,2“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年年”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讽刺了当朝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解析: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要通过理解把握住诗歌(诗句)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

47、分析鉴赏这种手法的作用。,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运用了怎样的行文结构。第二步,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第三步,概述运用这种行文结构的作用。,1(2011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蒙 蒙 细 雨,(2)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

48、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解析:题干中已点出它们都是“相对静止”的画面,而且明确要求让说的是在“结构中”的作用。谈结构中的作用,就要谈与前后诗句的关系;题干中“静”的说明,也是在提示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谈诗句间的关系。,(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答案:刘诗以“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解析:答题时要分别举出体现优美和壮美的诗句

49、,对诗句分析时要讲出其所用的表现手法。既有举例,又有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快活三叹四美无名氏 良辰媚景换今古,赏心乐事暗乘除,人生四事岂能无?不可教轻辜负。唤取,伴侣,正好向西湖路,花前沉醉倒玉壶,香滃雾,红飞雨。九十韶华,人间客寓,把三分分数数,一分是流水,二分是尘土,不觉的春将暮。西园杖屦,望眼无穷恨有余,飘残香絮,歌残白苎,海棠花底鹧鸪,杨柳梢头杜宇,都唤取春归去。【注】滃:飞散。,(1)“人生四事岂能无?”一句中,“四事”是指_、_、_、_。(2)“望眼无穷恨有余”一句有什么作用?其中“恨”的原因有哪些方面?答案:作用:呼应上文,收束全曲;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原

50、因:韶华飞逝,人生苦短;壮志未酬,怀才不遇;春景虽美却无法挽留。,良辰,媚景,赏心,乐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答案: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运用比喻修辞,将“羁绪”比作“纷乱的头发”;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解析: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