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920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考苑《专题五之准确鲜明生动》.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准确、鲜明、生动,1.(2013重庆)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答:_,答案示例:(1)跟时间赛跑,不差闯红灯这几秒。(2)亲,大家都看着你呢?请别闯红灯!(3)闯红灯,其险不亚于闯鬼门关!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的拟写。拟写宣传语要明确宣传的目的和针对的对象,本题要拟写的是劝阻行人闯红灯的标语,语言要简明生动,幽默警醒,字数在1020之间。,2(2012广东)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华南七中学生会举办了一个“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请你为作品展写一段前

2、言,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答案:示例1:“四季花卉”摄影作品展是由华南七中学生会主办的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活动,这些展出的作品着重表现岁月流转而美人依旧的自然美,它们凝聚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相信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叹为观止的艺术感受。(比喻和借代)示例2:如果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伙伴,花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群。在这个光、影和色彩汇集的花园里,我们将观赏到桃花的娇艳、荷花的清纯、菊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排比、拟人)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要求写前言,做题时注意要

3、开门见山,直接提示作品展的基本信息;言简意赅,围绕标题介绍作品展功能、目的及意义。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3(2012广东)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答

4、案:(示例)本公司系合资公司,即将开业,现拟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会操作办公软件和粤语,英语口语流畅,有驾照,本科,性别不限,待遇面谈,有意者请拨打16816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有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设置为一则招聘启事,那么在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招聘启事的正确写法。招聘启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的单位、部门、业务、目的、对象、条件、待遇、询问事宜、联系办法、联系时间等项内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介绍本单位情况和应聘待遇等事项,不要言过其实。一般为表示诚意,待遇最好写清楚,以便应聘者自我衡量。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于

5、明显。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因为材料未涉及待遇问题且有字数限制,所以,做题时仅需将口语改为书面语并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即可。,“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准确,(2011山东)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

6、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个字。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典型例题,答案:一条小河哗哗地流着,水中的石子看上去清清楚楚。河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瘦长的脸,眼睛像放着光一样。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应把比较书面的表达换为适合儿童听的较为口语的表达。找出需要改动的词语如“潺潺”“长髯”“面容”等,把它们换成适当的词语即可,注意不得改变原意。,1符合情境例: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解析:如果在白天,与

7、李关系亲则“推”,关系疏则“敲”,而当时是半夜里(连鸟都在树上的窝里睡着了),李凝住的又是幽居,因此“敲”门很符合情境。再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其中“扶”“失”两字用得相当准确。“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照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用一个“失”字,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2符合事理例:今日洞庭,诗意盎然,彩笔难绘,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砌成的崭新世界。解析:其中的“砌”用得不准确。“砌”是层层垒起之意,用颗粒状的珍珠来“砌成”,不大可能。可把“砌”换作“缀”,它有连缀组合

8、和装扮的意思,能形象地描绘出洞庭的新气象。3符合心理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解析:“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4符合程度例:陶醉、沉醉、迷醉,醉的程度是不同的。5符合对象例: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解析:“收集”用得不准确。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用“搜集”才准确。“用词准确”与“同义词辨析”有交叉,比如都要注意程度、对象、范围等。,1(2012天津)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9、。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与岑参同赏“梨花”与柳永泛舟钱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修辞运用,仿写句式,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的能力。注意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2(2012江苏)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

10、草木的叹息!”,答案:(示例)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或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解析:这一道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意思对即可。,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鲜明,(2013四川)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语意连

11、贯,内容充实;60100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典型例题,答案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

12、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解析:题目给出的实际是一个论点,接下来就要举例论证,但所举例子只能是题目指定人物的,而且还必须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同时,例证的展开和分析也都要必须围绕论点“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来进行。,1恰当选用词语(1)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支持)”“完全错误(正确)”“决不能这样(一定要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2)表达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选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3)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

13、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刺激,同时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例如:太阳出山了。小溪边的那座竹楼,窗子打开了。绿茵茵的窗口,闪出一点红,火苗似的。哦,是个小女孩,红领巾在晨风里,微微地飘。解析:作者着意渲染“红”“绿”两种颜色,色彩鲜明,把“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象,集中而概括地描绘出来,把读者引入诗一般的境界中。,2恰当选用句式 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或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可以使自己观点的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另外,要注意整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对比、反复

14、等修辞能使语言独具特色,因此,借助修辞格来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结合情境,比较下面一组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表达得更加鲜明,为什么?情境:“焦点访谈”节目针对当前所发生的死亡惨重的矿难进行评论。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特大恶性安全事故,让人震惊,让人心痛,更让人对那些失职的领导深恶痛绝,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到底有没有得到落实?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重特大恶性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震动,人们指责那些失职的领导,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答案:比好。运用了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深恶痛绝”,双重否定“不得不”,使态度更加明确。解析:这里的

15、表达鲜明主要指感情色彩鲜明;想让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就要注意恰当使用词语,注意语意的轻重。国有大煤矿发生死亡惨重的矿难,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所以语意要重才能表达出人们的鲜明态度。句运用的词语“深恶痛绝”,感情色彩鲜明;双重否定句“不得不反思”,使语气更为强烈,态度更加明确。,生动,就是指形象具体,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往往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有时做到了准确、鲜明也就做到了生动感人,而离开了准确、鲜明去片面追求生动,就会给人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生动要求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生动,(2013辽宁)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

16、式与示例相同。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典型例题,答案示例: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你展现天空的高远;枫叶抹起火红的胭脂,向你绽放山峰的亮丽;菊花露出芬芳的笑脸,向你传递秋天的精彩。解析: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手法的要求。本题例句以“春天”为话题,每句写一个春天的典型意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句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春天的画面。自选话题,可以写“春天”,也可以写其他季节或者别的内容,句式要与例句相同。,1恰当选用词语(1)使用表现力强的词

17、语。使用的词语要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解析:“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2)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例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屈原的侍女婵娟有一段痛斥宋玉投靠南后背叛老师的话。台词本来是:“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演出后有人建议郭老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拍手叫好。好在哪里?原稿是不带感情的判断句,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后便

18、带上了婵娟强烈的感情色彩,骂得痛快淋漓。,2恰当选用句式 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句、短句、排比句、对偶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穿插交错,注意语句的整散、错综变化、语气、倒装等。如:是他们,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出动,协助地方抗震救灾,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解析:这是一个倒装句,通过倒装,既强调了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又使句式生动而不呆板。,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生动就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词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

19、如: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费洛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解析:语段中把“枯叶”比作“名片”,生动新颖;把冬天拟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正好体现出苏比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冬季寓所而并不畏惧冬天的心情。,4恰当运用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如: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以为开几晚上夜车就可以把成绩弄上去,简直是白日做梦。解析:与一般的表述相比,运用俗语“临时抱佛脚”和惯用语“开夜车”,显得格外生动。,1结合情境,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表达得更加生动,为什么?情境:在月色下,泛舟江面,欣赏如画夜景。淡黑的起

20、伏的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凉风习习。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月亮挂在天边,凉风习习。答案:比好。“淡黑”“皎洁”描写色彩,使景色更鲜明生动。解析:这是一段景物描写,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还要注意把握色调的鲜明。,2请你为下面句子中抽象的概念“美丽”补充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起来。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答案: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秋霜枫独红、冬雪梅独傲的美丽,一种真金百炼色不回的美丽。解析:两句话

21、虽都表现了自信所带来的“美丽”,但原句只是一般的概念,“美丽”是抽象而模糊的。修改后的句子用“枫树”“梅花”和“真金”的意象来演绎“无所畏惧”“永不退缩”就具体可感,有了一种盎然的诗意。可见,鲜活的意象有着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文采也随之而来。,技巧归纳1选词准确,契合语境。在选词方面应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都带有一定的目的。3适应场合,巧妙用语。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

22、、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注意说话、作文的场合,即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4态度明确,观点鲜明。表达时感情色彩分明,观点旗帜鲜明不含糊。观点鲜明要求不含蓄,不暗示,直接清楚,拒绝模棱两可,尽量不要用一些如“可能”“也许”“左右”等词。还要注意句式的选择。,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2比

23、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

24、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 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4使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要准确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例如:a.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要采访她,涨得满脸通红。b.机器隆隆响着/合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这两个比喻不恰当。,(2)要合理创

25、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例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情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喻不伦不类,弄巧成拙。例如:a.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b.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事物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3)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

26、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a.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b.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c.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1)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2)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3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强了语言的生

27、动性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4使用比拟应注意的问题(1)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例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感情相悖。(2)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例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合星星的特征。,(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2借代的种类(1)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般地吼叫着。(2)

28、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4)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5)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6)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7)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8)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使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1)借代的借体必须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例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

29、“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符合“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2)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四)夸张1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2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3)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3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

30、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4使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例如:平原上整天都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人们就在这六风中刨地耕地风既然那么大,人们怎么还刨地种田?自相矛盾。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话的夸张有失真实。(2)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例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五)对偶1对偶的特点 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2对偶的种类(1)按内容可分为正

31、对、反对、串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符合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3)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承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

32、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3对偶的作用(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2)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使用对偶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无论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意义相同还是相反,其传达出的主题应是集中的,只不过有的从正面谈,有的从反面谈,有的从正反两方面谈。(2)上下句之间要有明确的关系。对偶的上下两句不是孤立的,应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常用的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3)上

33、下句不要出现重字。,(六)排比1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2)句子排比。例如: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3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4使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排比时,要注意用来构成排比的内容不要重复,不能互相包含。例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这句中几个词语意义相

34、同,生硬地排列,显得重复。,(七)反复1反复的特点 为了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情感,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2反复的种类(1)连续反复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间隔反复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3反复的作用(1)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2)抒情写景,感染力强。(3)承上启下,划段分层。(4)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4使用反复应注意的问题 反复不是某些语句的简单重复,必须根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抓住关键性词语,突出表达一个中心或感情。层次要清晰,节奏感要强。,(八)设问1设问的特点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

35、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2设问的种类(1)自问自答。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2)问而不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设问的作用 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它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修辞手法。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标题,这种标题能够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索,更好地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设问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种修辞格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于在长一点的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可见,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

36、章有变化,起波澜,是设问的突出作用。,4使用设问应注意的问题 设问要用在必要的地方,用在必要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用得恰到好处;误用或滥用设问,非但不能增加文采,相反,还会削弱语言的表达效果。(九)反问1反问的特点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属于“无疑而问”,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2反问的种类(1)问而不答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我难道没有应该受到责备的地方吗?(2)问而有答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3反问的作用 加强语气,增加表达效果,使语句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使用反问应注意的问题不是任何句子都可以用反问,应该是表达强烈感情时用,其表达的感情必须浓烈、观点必须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