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9283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参考翻译,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

2、哭湿佩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里行间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古代送别诗的主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望”字,将相隔千里的和蜀川联系起来。“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运用借代的修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

3、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颈联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 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 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 男女一样别泪沾巾。,【评 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别离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