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9502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姚哓喜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急性期治疗一级、二级预防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华法林使用及相关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主要内容,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急性期治疗一级、二级预防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华法林使用及相关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小血管疾病,颅内出血,卒中常见病因,心源性栓子,大动脉疾病,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时的左心房血栓,Manning WJ.N Engl J Med.1993;328:750-755.,A Left Atrium,B 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t,心房颤动(AF)使卒中的风险增加了5倍,

2、所有的卒中患者中有1/5是由AF所致。由AF所致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是其他卒中的2倍,且更容易复发。,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缺血性卒中约20%由心源性栓塞引起,其中约半数为非瓣膜性AF,1/4为瓣膜性心脏病,左心房附壁血栓约占1/3。AF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AF患者中,卒中和TIA史者发生卒中的相对风险最高。其他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新发充血性心衰、既往的栓塞事件可能增加卒中风险。左心功能不全、左房大小、二尖瓣钙化、左房栓子都是栓塞的危险因素。,2011年美国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卒中预防指南,房颤与栓塞,卒中占80,外周血栓栓塞占20

3、卒中:Framingham研究:年卒中率平均5%,50-59岁为1.5%,80-89岁为23.5%非瓣膜病房颤卒中率 普通人群的2-7倍 瓣膜病房颤卒中率 普通人群的17倍,非瓣膜病房颤的5倍 孤立性房颤:卒中率为1.3,外周栓塞:约70%外周栓塞在下肢血管,上肢占15 肾动脉加内脏血管占15,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主要内容,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急性期治疗一级、二级预防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华法林使用及相关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神经病学第6版-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主要是改善循环、减轻水肿、防止出血、减少梗死范围。在合并出血性梗死时,应停用溶栓、抗

4、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防止出血加重。房颤患者可用肝素预防再栓塞或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未说何时用,急性卒中,AF引起的卒中发生后前2周,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最高,然而急性期的抗凝治疗会引起颅内出血或梗死灶出血。在急性卒中或TIA的AF患者,如果先前未控制过高血压,应在抗栓之前给予适当的控制。急性卒中,如果没有出血,应在发病后2周开始抗凝治疗,但是如果存在出血则不宜抗凝。大面积脑梗死,应推迟初始抗凝治疗,以防止梗死后出血。,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卒中或TIA后何时抗凝?,目前尚无数据资料研究AF患者卒中或TIA发作后开始服用抗凝药物的最佳时间。EAFT试验中:约一半AF并小卒中或TIA

5、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4天开始口服抗凝药物。然而,对于大面积梗死、严重出血转化及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可适当延迟用药。,2011年美国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卒中预防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迄今关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抗栓治疗的研究尚少。急性脑卒中常作为房颤患者的首发表现,且心源性卒中后的最初2周内卒中复发的风险最高,然而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同。,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主要内容,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急性期治疗一级、二级预防口服抗

6、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华法林使用及相关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一级、二级预防,部分指南对预防的推荐;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分层处理,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1)、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2)、应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监测,决定进行何种抗栓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美国AHA推荐以CHADS2评分来确定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程度。0分为低危: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分为中危:建议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抗凝;2为高危:建议应口服抗凝药。,中国卒中一级预

7、防指南2010,(3)、无其他卒中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年龄小于60岁、没有其他心脏病或任何一种血栓栓塞危险因素(低危患者)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采用75325 mg/d阿司匹林预防卒中(I级推荐,A级证据)。(4)、除禁忌证外,有任何一种中度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可以选择阿司匹林(75325 mg/d)或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2.03.0;I级推荐,A级证据。(5)、除禁忌证外,有任何一种高危因素或2种中危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应选择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控制在2.03.0;I级推荐,A级证据)。,美国AHA推荐以CHADS2评分来确定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程度。0分为低危

8、: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分为中危:建议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抗凝;2为高危:建议应口服抗凝药。,注释:,“主要”危险素(在以前被认为高危因素):既往卒中史、TIA、血栓栓塞、高龄(75岁)。瓣膜性AF患者被列为高危患者。“临床相关次要”危险因素(在以前被认为中危因素):心力衰竭(特别是中度到重度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40%)、高血压、糖尿病。其他的“临床相关次要”危险因素(在以前被认为是很少被确认的危险因素):女性、年龄65-74岁、血管病(特别是心肌梗死、复杂的主动脉斑块、外周动脉疾病)。,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6)、置换金属瓣

9、膜的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535;级推荐,B级证据)。(7)、有口服抗凝剂治疗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患者,或就诊医院无条件进行INR监测,不应使用华法林抗凝。对中、低危卒中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50325 mgd;I级推荐,A级证据)。对卒中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级推荐,B级证据),但可增加出血风险。,2010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对于AF(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

10、法林的目标剂量量维持INR在2.0-3.0(推荐,A级证据)。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推荐,A级证据)。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优级于单用阿司匹林(推荐,A级证据)。,2011年美国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卒中预防指南,对于AF(阵发性、持续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凝治疗(INR目标值2.5;范围2.0-3.0)(类建议,A级证据)。对于不能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推荐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类建议,A级证据)。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出血风险相似,因此不推荐用于有华法林出血禁忌的患者(类建议,B级证据)。,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

11、,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 评分 2 分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若房颤患者CHADS2 评分为1分,可应用阿司匹林(100mg-300mg,gd)治疗,部分患者也可考虑应用口服抗凝药治疗。CHADS2评分为0分时一般无需抗凝治疗。,2012年ESC房颤指南,抗凝治疗推荐于全部房颤患者,除非患者卒中风险极低(如年龄小于65岁的孤立房颤,不分性别),或者合并可能的禁忌症(I.A).对于CHA2DS2-VASc=0的患者(年龄小于65岁的孤立房颤),卒中风险低,无需抗凝治疗(I.B)女性患者,年龄65岁,罹患孤立房颤(CHA2DS2-VASc=1,由于性别之故),卒中风险低,无需可

12、能治疗(IIa,B).,一级、二级预防,部分指南对预防的推荐;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分层处理,中国房颤患者抗凝现状,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应用抗凝药物。而在应用华法林的患者中,多数未系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或INR 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1.3-1.5)。原因:临床医生对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以及对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所伴随的出血风险增加的过度担忧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实际上,只要遵照相关指南原则正确掌握适应证并按要求监测凝血功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远超过其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卒中预防中的分层处理,Framingham 卒中风险评

13、估(FSP)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分层处理他汀类预防卒中的分层处理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选择卒中预防中降压药物的选择,近期心衰史 CHF高血压病史 HP 75岁 AGE糖尿病 DM脑卒中/TIA Stroke,CHADS2 评分-房颤患者卒中危险分层,Gage et al.JAMA,2001,285:28642870,11112,危险因素 记分,CHADS 2 计分,年卒中率(%),CHADS2 1 华法令,注释:美国AHA推荐以CHADS2评分来确定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的危险程度。0分为低危: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分为中危:建议口服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抗凝;2为高危:建议应口服抗凝药。,制定卒中风险分层时CH

14、ADS2 应作为一个初期、快速、易记的方法来评估卒中风险。尤其适合初级保健医生及非专业人员。CHADS2评分分类:0分为低危、1分为中危、2为高危。但目前不再强调使用“低危”、“中危”、“高危”的危险分类。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除非有禁忌,都推荐长期口服抗凝药-维生素K拮抗剂。,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CHADS2评分没有包括许多卒中风险因素,在一全面的卒中风险评估中应当使用其他的调整卒中危险因素的评估方法CHA2DS2-VASc。,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危险分层-CHADS2评分新拓展,老,新,2分口服抗凝治疗,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

15、指南,有一些患者,例如65岁,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女性,如果CHA2DS2 VASc评分为1分,则更推荐服用阿司匹林而不是OAC。,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预防卒中的非药物治疗,左心耳(LAA)是心房血栓形成的主要位置,LAA 堵闭术可AF患者心房栓子的形成和卒中的发生。但不完全堵闭的发生率高达40%,这种不完全堵闭被认为是卒中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对有长期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LAA堵闭术。,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长期口服OAC有禁忌的高危血栓栓塞房颤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性左心耳封堵术(IIb,B).对于需要施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的同时

16、切除左心耳(IIb,C).,2012年ESC房颤指南,房颤病人的卒中:抗血小板药物,即使是中危的患者(CHADS2 评分为1分)口服抗凝比阿司匹林仍能得到显著受益,而且有较低的出血发生率。更重要的是,抗血小板药物与较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关。对于出血风险低,拒绝OAC治疗或有明确OAC禁忌证者,可以考虑阿司匹林75-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d。IIa,B 但是不能作为高出血风险患者VKA治疗的替代药物。当服用处方抗栓药时应该评估出血风险(无论是VKA或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与VKA相似,尤其是老年患者。IIa,A,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房颤病人的卒中:抗血小板药

17、物,关于阿司匹林在房颤患者血栓事件预防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房颤病人的卒中:抗血小板药物,指出ASA预防卒中的作用有限,并且有潜在危害,其主要出血的发生率于OAC没有差别,尤其在老年患者。不再推荐卒中低危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ASA、氯吡格雷单用或联合)仅限于拒绝应用OAC的患者(IIa.B),2012年ESC房颤指南,病因不明确型合并AF时如何二级预防?,约1/4表现为AF和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存在其他潜在因素引起卒中,例如颈动脉狭窄,对此类患者,治疗决策应着眼于推测最可能引起卒中病因。在许多病例中,因AF而启动的抗凝治疗,也是对其他情况

18、的辅助治疗(例如CEA)。,2011年美国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卒中预防指南,STAF-心房颤动鉴别诊断评分,血管原因:定义为1、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50%;2、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闭塞;3、症状性动脉夹层;4、腔隙综合征。,注释:用于鉴别心源性卒中和非心源性卒中,当STAF评分5分时,心源性卒中的可能性很大。,主要内容,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急性期治疗一级、二级预防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华法林使用及相关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主要指华法林治疗引起的脑出血,较其他脑出血量多,且不易停止,死亡率超过50%。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研究发现:INR在2.

19、0-3.0时,脑出血风险并未增加,而控制在3.0-4.5时,脑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在75岁患者中,出血年发生率为1.7%,而在更大年龄的患者中,出血年发生率为4.2%。,HAS-BLED-房颤抗凝出血风险评估量表,注释:1、积分3分时提示出血风险“高危”。2、出血风险为高危的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阿司匹林增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加强复查。其中高龄和高度抗凝是主要出血风险。,HAS-BLED 评分注释,应考虑应用HAS-BLED评分来评估出血风险,3分为高危,对于初始抗栓治疗应给予一些告诫并定期随访,无论服用OAC或者阿司匹林药物。a,B,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HAS-B

20、LED 评分注释 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静获益可能更大。因此,只要患者具备抗凝治疗适应证(CHADS2评分2 分)仍应进行抗凝药物治疗,而不应将HAS-BLED 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禁忌证。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并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华法林治疗的初始剂量宜更低(1.0mg-1.5mg/d),对凝血指标的监测频度亦应增加。启动华法林治疗时或调整剂量期间需要每1-2日检测INR,INR达标后每2周检测1次。,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2012年ESC房颤指南,HAS-BLED 评分注释 非瓣膜性AF患者在给予

21、抗凝治疗前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IA)推荐采用该评分评估出血风险,=3时提示高风险,开始抗凝或抗栓治疗后需谨慎随访并定期复查(IIa,A)该评分的目的并不是让出血高危患者不接受抗凝治疗,而是及时寻找可纠正的出血风险因素(IIa,B)应当处理可纠正的出血风险因素,如血压、INR波动、药物、饮酒等(IIa,B).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SA/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单用ASA)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与口服抗凝药相似(IIa,B).,主要内容,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急性期治疗一级、二级预防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华法林使用及相关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华法林,通过减少凝血因子II、VII、IX

22、与X的合成等环节发挥抗凝作用。只有所有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全部被抑制后才能发挥充分的抗凝作用。因此华法林的最大疗效多于连续服药4-5天后达到,停药5-7天后其抗凝作用才完全消失。,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开始治疗给予1.5-3.0mg/d,使INR2.0-3.0,初始剂量治疗INR不达标时,可按照1.0mg-1.5mg/d的幅度逐渐递增并连续检测INR,直至其达到目标值。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肝脏疾病、近期曾进行手术治疗、或正在服用可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者)应从更低剂量(如 1.5mg/d)开始用药。,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Har

23、rison L,et al.Ann Intern Med 1997;126:133-136.,根据病人的反应选择个体化剂量(根据INR判断)应用并未推荐的大剂量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并不能提供更快的保护作用建议对老年人/虚弱病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病人使用低初始剂量,INR值持续稳定,每4周监测1次 INR的监测频度应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应用华法林治疗初期,至少应每3 5 日检测一次INR。当INR达到目标值、华法林剂量相对固定后,每4 周检测一次即可。如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用了可能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发生其他疾患,则应增加检测频度,并视情况对华法林剂量做出调整。INR即时检测技术(

24、point-of-care test,POCT)易于操作,只需一滴指血,可即时报告检测结果。,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从肝素到华法林的转换,肝素治疗开始的同时可使用华发令肝素至少连续应用4天华发令抗血栓峰效应时间延迟96小时(不论INR如何)当INR达到期望治疗范围时,停止使用肝素(至少4天之后),华法林局限性,1、不同个体之间应用华法林后凝血机制受影响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且无法预测,因此其有效剂量变异幅度较大。2、该药的抗凝作用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由此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建立健全房颤门诊或抗凝治疗门诊,由经验丰富的专

25、科医师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局限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华法林禁忌,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妊娠其他出血性疾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食物、药物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物: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水合氯醛,氯霉素,丙咪唉,西咪替丁等。一些广谱抗生素可因减少维生素K的合成而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维生素K,雌激素,制酸剂,缓泻剂,

26、利福平,氯嚏酮,螺内酯等。一些中药(如丹参、人参、当归、银杏等)可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产生明显影响,故同时接受中药治疗时亦应加强监测。,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一些食物(如葡萄袖、芒果、大蒜、生姜、洋葱、海带、花菜、甘蓝、胡萝卜等)也可增强或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在用药过程中也需予以注意。,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影响INR的因素,INR 和效果/安全性,小强度治疗:INR 低于2.0*效果快速减小INR 低于1.5则无效大强度治疗:INR 大于4则安全性降低,*效果低于 2.5,老年患者需要较低的INR目标值?,一些学者认为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宜采用较低的INR

27、目标值(1.8-2.5),但这一观点缺乏大型临床研究证据。队列研究提示,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INR 在1.5-2.0 范围时卒中风险增加2 倍。因此,本共识推荐老年患者应与一般成年人采取相同的INR目标值(2.0-3.0)。,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INR增高或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处理,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正在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在手术或介入性操作前需暂时停药,并应用肝素过渡性治疗。若非急诊手术,一般需要在术前5 天左右(约5个半衰期)停用华法林,使INR 降低至1.5以下。若INR 1.5 但患者需要及早手术,可予患者口服小剂量(1 2mg)维生素K,

28、使INR尽快恢复正常。对于植入机械心脏瓣膜或存在其他血栓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围术期的抗凝治疗尚存争议,一般认为应停用华法林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进行过渡性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因外科手术需要中断OAC治疗超过48小时的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低分肝素或普通肝素。,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当既往有卒中史或TIA的AF患者暂时中断口服抗凝药物时,卒中的风险增加(一般用于外科手术)。对于具有较高卒中风险(3个月内卒中或TIA,CHADS2评分5-6分,人工瓣膜或风湿性瓣膜病)的AF患者,当需要暂时中断口服护凝药物时,逐渐改用皮下注射低分肝素治疗是合理的(

29、a类建议,C级证据)。,2011年美国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卒中预防指南,稳定型心绞痛与外周动脉疾病:房颤患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外周动脉疾病时,其最佳抗凝治疗策略尚有待探讨。虽然一些学者建议为此类患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特别是阿司匹林)与华法林,但现有研究提示在华法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生率,却显著增加出血事件风险。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单独应用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至少与阿司匹林等效,因此建议此类患者仅应用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主要内容,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急性期治疗一级、二级预防口服抗凝药相关性脑出血(OAC-ICH

30、)华法林使用及相关问题新型口服抗凝剂,目前NOACs包括2类:1、直接凝血酶抑制剂(IIa)(达比加群 Dabigatran)2、Xa抑制剂(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前两者已被FDA和EMA批准,后者尚未批准。,凝血过程,临床研究已表明NOACs预防卒中的作用不劣于华法林,且更安全、耐受性较好,颅内出血风险更低。基于此,指南提高了NOACs预防卒中的推荐级别,与华法林相同,均为IA类。指南对非瓣膜AF使用NOACs预防血栓建议如下:1、因抗凝强度难以调整到目标范围(INR2-3),药物副作用或无法接受INR监测,导致无法使用Vitk拮抗剂时,推荐采用NOA

31、Cs(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阿哌沙班)(I,B)。2、基于净临床收益,而非采用调整VitK拮抗剂剂量(INR2-3)时,可考虑应用任意一种NOACs.(IIa,A)。3、当使用达比加群时,对于多数患者,推荐使用150mg,Bid,而非110mg,Bid。后者推荐于老年患者(=80岁)、合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维拉帕米)、出血风险大(HAS-BLED=3)、中度肾功能衰竭(Ccr:30-49ml/min).(IIa,B)。,2012年ESC房颤指南,2012年ESC房颤指南,4、当使用利伐沙班时,对于多数患者,推荐使用20mg,Qd而非15mg,Qd,后者推荐于高度出血风险(HAS-BLED

32、=3),中度肾功能衰竭(Ccr:30-49ml/min)。(IIa,C).5、不论采用何种NOACs,推荐对肾功能定期监测。(IIa,B).6、NOACs不推荐严重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Ccr30ml/min).(III,A).,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迄今关于新型口服抗凝剂的临床研究证据主要来自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关于其在瓣膜性房颤与人工瓣膜置换和瓣膜修补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尚有待探讨,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仍应选择剂量调整的华法林。在现阶段,新型口服抗凝剂主要适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比较,Dabigatran etexilate i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and not licensed for clinical use in stroke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遵循指南,给每一个病人最好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