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0210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文档资料.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是一种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见有发热、咽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等。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感染特点,该病毒可感染任何人群,并持续终生一旦感染,终生潜伏人体该病毒无处不在,全球感染,感染特点,感染特点,流行病学:,本病的潜伏期为24周。全年均有发病,似以晚秋初冬为多。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病学特征:,EBV有两个流行病学模式.在发达国家中有2个感染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6岁的学龄前儿童;第二个高峰是1416岁的青春期和青年人;最后是8090%的成年人被感染在发展中国家,

2、感染出现在更小年龄的、以至于2岁以下儿童,90%的儿童血清检测为阳性,发病机理:,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在B细胞内引起两种形式的感染 增殖性感染 非增殖性感染不同感染状态时表达的抗原不同,临床表现:,传单三联征: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般症状急性或隐袭起病。乏力、发热和肌痛,发热可高可低,持续12周后骤退或渐退,也有持续34周或持续低热达3个月之久。部分病人伴缓脉类似伤寒。,临床表现:,鼻咽部表现最常见为咽峡部腭垂充血,扁桃腺充血肿大,甚至少数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扁桃腺表面可有厚霜样渗出

3、物,少数有假膜形成。,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是本病主要表现之一。多见于颈后区淋巴结,但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淋巴结一般呈轻、中度肿大、直径在34cm以上者少见。硬度中等,分散无粘连,压痛不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大多需在热退后数周消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等症状。,临床表现:,肝脾肿大 约半数以上病人肝脾可增大,肿大程度轻重不等,随体温下降病情好转而缩小。偶可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大多伴有一种或多种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黄疸。,临床表现:,皮肤黏膜表现少数病例在病后410天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可为丘疹、斑丘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部分病人在口腔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大小出血点。眼结合膜充血或眼

4、睑水肿。,其他临床表现:,急性肾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系统病变表现可多种多样。脑膜脑炎型可出现头痛、发热、谵妄、精神失常甚至昏迷,或颈强直、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共济失调和僵硬等,或Bell瘫痪、横断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数患者并无神经系统表现但脑脊液检查15%患儿可有蛋白或细胞数增高,细胞数增高为单核细胞浸润引起。,其他临床表现:,脾破裂此外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其他肿瘤还有恶性淋巴瘤、口腔腺体肿瘤以及胸腺瘤其他少见并发症有间质性肺炎、肾小球肾炎、胰腺炎心肌炎、心包炎等。还可能发生免疫紊乱。可发生获得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Waldeyer淋巴结

5、环淋巴组织增生可引起气道梗阻,严重者危及生命。另外还可能发生中耳炎、鼻炎、眼睑或眶周可发生水肿。,Acut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Primary infection Common in young childhoodFever,tonsillitis,lymphadenopathy hepatosplenomegaly,liver dysfunctionAtypical lymphocytes in the bloodIn vivo activated T cells(CD4+&CD8+),实验室检查,血象 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常

6、有升高,高者可达3万6万/mm3,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实验室检查,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麻疹等,但其百分比一般低于10%。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实验室检查,骨髓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可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有认为可能为周围血液稀释所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实验室检查,嗜异性凝集试验 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率达80%

7、90%EB病毒抗体测定 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膜壳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鉴别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酷似本病,该病肝、脾肿大,咽痛和颈淋巴结肿大较少见,血清中无嗜异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确诊有赖于病毒分离及特异性抗体测定。本病也需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相鉴别,骨髓细胞学检查有确诊价值,鉴别诊断,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鉴别:多见于幼儿,大多有上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少见,无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异常血象可维持45周;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血清中无EB病毒抗体出现。,鉴别诊断,此外本病尚应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白喉及链

8、球菌所致的渗出性扁桃体炎鉴别。淋巴瘤及霍奇金病鉴别:靠淋巴结活检,治疗,本病无特殊治疗,以支持对症为主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坚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增大时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治疗,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只用于伴发细菌感染时。本病对部分抗生素高敏反应,尤其氨苄青霉素及加酶制剂,通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盐水漱口可改善咽炎引起的疼痛及不适,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使用无环鸟苷及更昔洛韦5mg/kg.次,q12h,ivig白细胞干扰素:100万u/日,im,连用5天辅以VitB1及VitC口服及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早期给药效果更好。,治疗,对症治疗:退热止痛、镇咳、镇静、护肝等措施。对重

9、症病例如持续高热、伴有咽喉梗阻或脾脏肿痛症状者易短期应用激素,约37天。并发心肌炎、重症肝炎、溶贫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时,激素可延至2周。IVIG治疗:0.20.4/kg.d,35天。是治疗该病安全有效的方法。,预后,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预后大多良好,病程约12周,但亦可反复。少数患者恢复慢,如:低热、淋巴结肿、乏力等,可达数周甚至数月之久。部分患者转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则预后较差。病死率1%2%,预防,本病分布广泛、多散发,亦可呈小流行,经密切接触病人口腔唾液而传染。飞沫传播并不重要,输血及粪便亦为传染源之一。多见年长儿及少年,6岁以下可呈不显性感染。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幼儿期感染较多。20%的恢复期病儿及50%抗体阳性而接受免疫治疗者的唾液中亦可能出现此病毒。,预防,本病自潜伏期至病后6月或更久均可传播病原体因传染大多有直接接触,故不必过多顾虑学校内飞沫传染,但家庭中的传染则较可能。本病无实际可行的预防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