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鞅变法(课堂).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选修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内容标准,三、法家,1、代表李悝 吴起 商鞅 韩非子 申不害,2、主张,李 悝:“尽地力之教”刑罚严酷法经,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奖励耕战,废井田加强中央集权,回顾知识:,BC11C,BC771,西周,春秋,BC476,BC221,知识准备:先秦时期的朝代更替,战国,秦朝,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BC770,BC475,夏 商朝 朝,专题二 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背景、改革内容)二 秦国的崛起;(影响),时间,措施,目的,改革的背景,特点,影响,改革的过程,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大变革时代,一、大变革时代历史大背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2、,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经济上,政治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私田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阶级关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产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权,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不断,思想上,上层建筑:,各国改革,富国强兵。分封制、宗法制度崩溃,军事上:,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法家思想思想基础,根本原因:内在动因:经验教训:思想基础:,生产力发展,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各国改革,法家思想,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浪潮中,主要有哪些著名的变法活动?,A.背景: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阶级基础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各国内在动力通过变法改
3、革,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B.表现:,(地主阶级改革),战国时期的变革,魏国李悝变法,李悝,措施:制定法经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影响:魏国率先强盛,李悝推行的“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这样“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只有“民不散”,政权才能巩固,这就是“平籴法”的目的。,楚国吴起变法,吴起,措施: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打击旧贵族的利益;令旧贵族迁居;影响:一段时间内,楚国成为战国中的
4、强国,由春秋至战国各诸侯国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这正是商鞅变法的必然性,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时间,措施,目的,改革的背景,特点,影响,改革的过程,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大变革时代,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军事,思想,(1)秦国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于东方。(2)秦献公改革准备了必要条件(3)秦孝公野心勃勃,立志变法强国(4)其它条件:国君比较集权、贵族势力较弱 民风淳朴、尚武精神 注重实用的法家思想易被接受,二、改革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大变革历史潮流(根本原因),秦国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的
5、需要(直接原因、目的),秦献公、秦孝公等国君的励精图治。(前提条件),二、改革背景:,(一)必要性:,(二)可能性:,“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史记.秦本纪,“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记,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南门徙木,舌战群臣,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
6、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王安石商鞅,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大变革历史潮流(根本原因),秦国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直接原因、目的),秦献公、秦孝公等国君的励精图治。(前提条件),商鞅为新政的推行做了舆论准备。(论战和徙木取信),二、改革背景:,(一)必要性:,(二)可能性:,其他有利条件,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具有
7、尚武精神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机遇:“三家分晋”,时间,内容,目的,改革的背景,特点,影响,改革的过程,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大变革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必要性:时代、秦国,可能性:秦孝公、商鞅,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商 鞅 变 法,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变法内容,具体措施和内容,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奖励,第一阶段前356年,第二阶段前350年,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核心,发
8、展农业和“法治”,(“二男分户”),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史记商君列传,1)严格户籍制,什伍连坐制,加强了对人民控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指本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而入罪,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9、史记商君列传,)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诱”,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
10、济实力。原因:“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3)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掘开土地上的旧疆界,)废井田 开阡陌,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而集小(都
11、)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加强了中央集权,2)废分封,行县制,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3)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的内容,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思想文化改革旧俗,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户籍制度(什伍),连坐制度,普遍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二男分户的“分异令”,制定秦律,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思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
12、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对秦封建化起决定作用最能说明其彻底性的是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作用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分封,推行县制,什伍连坐制,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荀子强国篇记商鞅死后秦之民风谓:“
13、入境观其风俗,其声乐不流,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其百吏肃严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抚,古之吏也。出于其门,入于宫门,出于宫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惕然莫不公然而公也,此古之士大夫也。”,(2010哈尔滨模拟)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题意体现了商鞅变法的成效,人民遵纪守法表明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是导致商鞅
14、出逃的原因。,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措施,)废井田 开阡陌,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1、经济方面(富国),)奖励耕织,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二、改革的内容,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3)统一度量衡,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2)严格户籍制,什伍连坐制,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加强了对人民控制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政治方面
15、,3)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秦人虎狼也,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时间,内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目的,改革的背景,特点,结果及影响,改革的过程,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大变革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必要性:时代、秦国,可能性:秦孝公、商鞅,探究:商鞅变法的结果成功还是失败?,商鞅受车裂而死,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
16、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秦策一,四、结果及影响,“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愤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商君
17、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史记,“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判断改革成败的因素: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惩治)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第二天),秦人皆趋令。史记商君列传,说明:改革的阻力来自上层;打击了贵族守旧势力;商鞅具有巨大的勇气和斗争精神;通过严刑峻法推进改革;树立了变法的权威。,请思考:这一
18、事件说明了什么?,一、商鞅之死,(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探究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材料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材料二 太史公言:“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因:A.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根本);B.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C.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直接);,材料三 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惩治)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第二天),秦人皆趋令。史记商君列传,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
19、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探究3:商鞅变法的成功因素:1.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2.秦孝公全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4.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获人民拥护。5.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法及太子”,法不阿贵)6.商鞅具全盘计划和充分的舆论宣传,如徙木立信,奖励耕战,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A.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B.是否得
20、到最高统治者支持;C.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D.人民是否支持;E.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2)性质:,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3)意义:,A、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B、在政治上,瓦解了分封制、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C、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四、结果及影响,(1)结果:商君死秦法未败秦的崛起,秦的崛
21、起,内部原因从“世卿世禄制”到“军功地主”的变化外部因素“夷狄遇之”,性质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作用:积极方面:秦综合国力大增,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封建制度在秦确立起来;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器的职能更加健 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封建经济 迅速发展。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 生机。军事上,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变法后,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还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四、影响(性质、作用),(3)局限:1、
22、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但是,贵族保守势力不甘心失败,在变法进行过程中继续抵制破坏变法,比如太子的两个老师还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禁。
23、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就严惩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掉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四、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时间,内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目的,改革的背景,特点,结果及影响,改革的过程,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大变革时代:,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必要性:时代、秦国,可能性:秦孝公、商鞅,四、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全面性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有效性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
24、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2.(2010宿迁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
25、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达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达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崔连仲世界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第(1)题直接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第(2)题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作用要结合变法内容进行分析。第(3)题强调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答案:(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2)条件:商鞅:军功;梭伦:财产。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不同作用:商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梭伦: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3)商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梭伦: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9.(2010宁德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
27、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解析】本题是对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及特点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记忆和归纳、对比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对这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的掌握。第(1)题,要注意梭伦改革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而不
28、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途径时,应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第(2)题,可从两者采取的改革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归纳。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巩固练习,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加以概
29、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从材料三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材料四“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4)材料四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